二木的多肉怎么样(二木是谁)
1. 二木是谁
答案是二木为林三木为森连底是深林
2. 二木 多肉
大家都知道多肉植物之所以采用特殊配方的颗粒土,一是为了保证土壤的透气性,这个是一般田地里土壤所不具备的,第二就是增加养分,补充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然而对于新手而言,很多都分不清各种介质的模样和作用,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介质土壤。
火山岩:火山岩是我个人比较喜欢使用的铺面颗粒,火山岩比轻,透气性好,而且有抗菌抑菌的作用,当然,也可用于混土和垫底。
赤玉土:赤玉土基本能当做万能用土,可以用于混土和铺垫,赤玉土的大小一般有1-3cm和3-6cm两种,一般用二本线的居多。三本线的赤玉土要比二本线的硬一些。
鹿沼土:鹿沼土有许多孔眼,所以有很高的通透性,蓄水能力和通气性,它适合耐贫瘠的植物,所以多肉也不例外咯,一般用于混土。
麦饭石:麦饭石貌似是最近比较流行的一种颗粒介质,因为它长的很像韩国农场拌土和铺面的颗粒,但是其实这两种是不同的介质,我的一位肉友去韩国比对过,两者还是有差别的。后来我在二木的书籍中也看到。韩国用的是一种当地山区开采的一种石头,经过筛选和洗净,用于多肉的养殖。这种介质要比国内的麦饭石更软,时间久了容易粉化,当然,国内的麦饭石也有它的优点,麦饭石有吸附微量有害元素和重金属元素,是多肉植物的天然“净化器”,可以用于铺面和混土。
粗砂:粗砂一般以天然河沙为主,千万不要选择海沙,海沙盐含量过高,对多肉有一定的伤害。在某宝上选择粗砂时,最好选择已经洗净过的粗砂,虽然价格高一点,但作用要比没有洗过的效果好很多。粗砂可用于铺面和混土,也是很好的发根利器,夏天不建议用粗砂铺面,粗砂比热容较高,会对多肉不利。
桐生沙:桐生沙以产地日本桐生命名,产于日本富士山一带,有很好的通透性,蓄水性,可以用于混土,改善土壤状况。
陶粒:陶粒一般用于垫底,防止泥土流失,但不建议用于铺面和混土,用于铺面,陶粒太轻,用于混土,陶粒的颗粒太大。
植金石:植金石是会呼吸的火山岩,可用于混土和铺面,减少细菌感染的几率。
蛭石:蛭石我通常会用来配置播种土和叶叉土,可以说是播种神器和发根神器,有保水促发根的作用。
绿沸石:绿沸石长的很漂亮,建议用于铺面,可保持盆栽的整洁和美丽,而且绿沸石本身也比较轻,比较透气。
以上就是我常用的颗粒介质,在种植好的多肉植物上铺垫一层颗粒介质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可以防止害虫直接在突然中产卵。起初我一直很少用颗粒,单纯的使用泥炭土,其实容易让介壳虫和小飞黑等多肉天敌更有机可乘。混入适量的颗粒可以防止泥土板结,更有利于多肉根部的生长。很多肉友用纯颗粒种植多肉,我觉得纯颗粒种更适合已经成老桩多肉们。
3. 二木的多肉花园
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网店或大棚买来的多肉,记得把自带的土全部扔掉,换上自己的土。一般来说,大棚育苗为了降低成本,所用的土以椰糠+泥炭土+珍珠岩为主。这类配土前期透气性比较好,价格低廉,但是一年后极易板结。最重要的是,这个土里面有可能有蚧壳虫卵。小不忍则乱大谋,别因为一时的不舍得扔土而导致蚧壳虫大爆发。
如果翻盆时还是发现了根粉蚧,解决起来稍微麻烦:如果是大棚的土,那么全部扔掉。如果是自己配的土,实在不舍得的话,可以不扔,但是一定要换下来。这些土摊开,阳光下曝晒半个月,用紫外线杀菌。之后还是可以用的。滋生根粉蚧的植物,把根浸泡在高锰酸钾溶液中杀毒,过个十分钟拿出来,晾干后重新栽种。
当然了,答主还是用特福力灌根,在预防蚧壳虫的时候,连根粉蚧一同预防了。
黑腐病
多肉癌症。目前无有效治愈手段,仅以预防为主。
至于黑腐病的病发原因,多为细菌感染。
滋生细菌的原因,多数情况为湿热的土壤,以及由于蚧壳虫等虫子啃咬,导致多肉伤口感染烟煤病导致。
蚧壳虫的解决方法上边有说。那么如何避免湿热的土壤就是关键。夏天,就是黑腐病高发期,强如二木大神,也提到过每年夏天都会损失不少盆多肉。
夏天气温最高,这一点无可避免。如果放到空调房里,徒长而保命,也并非肉友心意。那么,请做好以下三点:
① 严格控水:大部分多肉夏季遇高温便休眠,停止生长,自然也就极大减少了水分的吸收。因此依然盲目的给水,只会致使盆土潮湿。当然,整个夏天不可能完全不浇水,将浇水时间把握在清晨或傍晚即可,因为那时的气温最低。
② 保持良好通风,适当遮阴:露养+遮阴依然为多肉度夏的最佳方式。
③ 配土多颗粒:保证土壤中的空隙,以便更好的通风。答主配土比较极端,由于很少有小苗,因此配土基本90%以上都是各类颗粒。
当然了,就算做的再好,夏天多肉黑腐也是难以避免的,只不过是多或少的问题。这也是大自然的优胜劣汰,无法逆转。
晒伤/冻伤
夏天气温高于30度时,阳光一般都比较强烈。高温+曝晒的环境下,多肉会被晒伤,尤其是在叶面有积水的情况下。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把浇水时间把握在清晨或傍晚,且要拭去多肉表面积水的原因。因为多肉叶片里主要也是水,叶片外面也是积水,而两者之间只有薄薄的一层皮。高温曝晒的情况下,页面积水会升温,连同叶片内部的水也升温,不死还等个啥。
冬天气温低于0度时也是同样的道理。叶片内部的水份结冰,等着它的还是一死。
解救方法:如果不是整株黑腐,那么及时砍掉黑死的部分,其余部分拿进室内。由于没有了紫外线的杀菌效果,因此对砍头后的伤口涂些多菌灵粉末。
4. 二木养多肉
曾经在论坛看到有花友问,怎样算入门?这倒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入门这个词,是无法量化的。养了二十盆算不算入门?养了三十个品种算不算入门?养了一年经历过春夏秋冬算不算入门?
我的答案是,入门,就看你是养肉,还是买肉。有花友对肉肉们锲而不舍,表现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买回来的时候状态很好,养一段时间养残了养死了,扔了换一批。所以每个阶段,他家的肉都是光鲜亮丽,而且新品种层出不穷。我认为这样的花友,就算养十年也不可能入门。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花友级别的评判,一眼看过去的状态不代表养得好,因为一时的状态是可以买的。状态的保持是买不到的。自己养出来的状态才是水准,买来的状态就是钱砸出来的。
2
/8
二、 养肉
我有一个观点:植物长得好,那一定是自然的赐予;长得不好,一定是人为的破坏。有句话叫“万物生长靠阳光”。我认为这句话里的阳光是个集合名词,其含义并不仅仅是阳光,还包括土壤、空气、水分等环境因素。植物如果长得好,一定是生长在他们觉得最舒适的环境里。大棚里的植物为什么长得好?因为大棚里的环境好:日照时间长、湿度高、空气流通、土壤也有专门的配方。
曾经跟一个朋友去大棚选肉,她选了一颗异常肥硕的天使之泪。我说这颗是很好看,但是你拿回去最多两个礼拜就会变难看。大棚里的环境,普通家里的阳台是很难模拟出来的。所以我们养肉,无非是尽量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给植物,日照和空气流通,该浇水的时候浇水,该保温的时候保温。
如果发现自己家里没有合适的自然环境,那最好还是放弃养肉。“喜欢不一定要拥有”。能提供的提供,提供不了的不可以强求。比如爱一个人,如果不能提供她希望的东西,那么强行霸占了也没意思,其结果只能是把对方糟蹋了。子女如果在国外,别以为把老人接出去生活是享福,相反是虐待。
养肉,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良好的环境。生长,是植物自己的事。提供的环境好了,植物自然会出状态回报,环境有问题,长残了是必须的。
3
/8
三、 浇水
在我看来浇水是最考验所谓“养功”的事。因为配好土、上完盆,没啥特殊情况至少一年内总不需要再挖出来,剩下能做的并且能反复做的事就是浇水。刚入坑的朋友很容易浇水太多把肉涝死,因为手贱。养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到有的肉的寿命比人还长。虽然有的植物对水分比较敏感,也不可能浇下去等一小时就有反应。所以在对待植物这件事上,耐心是必须的。
记得我刚入坑的时候,买了二木的书,严格参照上面各品种在不同季节对水分的需求,定下浇水的时间,每次浇完水还记录。结果呢?死的死伤的伤。所以浇水,跟人喝水一样,定下每天几点喝水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因为人和植物都不是机器。
很多花友会问,怎样浇水?我的答案是,我也不知道。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得到植物习性的特征,大概了解该植物喜欢水多还是水少。然后再根据自己养殖的环境,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养殖经验,这才是真正有用的。别人的经验,只在别人的环境下适用,最多有参考价值。如果完全照搬,那也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有些询问浇水的帖子下就会有回复“我天天浇水,长得特别好”、“我这儿大水大晒,一点事儿都没”之类的。楼主如果缺乏经验也照做了,后果自知。如何浇水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几乎不可能回答的。这跟养殖的环境有关,也就是跟多重因素有关。比如用的盆是什么材质,其透气性和保水性如何;当地气温如何;当地日照情况如何;湿度如何;用的啥泥土,透气性保水性如何等等。就算能精确提供以上参数,还牵涉到养殖的小环境,主人浇水的习惯,大家对不同词汇的定义。比如“我就浇了一点点水”,怎样算“一点点”?
所以我觉得确切地讲,不该问如何浇水,而是问某种植物对水的需求大概是怎样的。而回答的人,也当尽量把环境因素讲清楚,而不是说一些“这个我每天浇,长得特别好”之类的害人的话。得到答案的人,切忌不经思考就照搬。要考虑自己的养殖环境和对方有什么不同,然后怎样将对方的养殖经验通过变通,变成适合自己的经验。
4
/8
四、 目的
有的人养肉,是让肉舒服,肉舒服了以后出状态来回报。有的人养肉,是让自己舒服,自己舒服完了肉怎么办不是那么重要。讲到底,养肉是一种玩,就跟玩鸟玩鱼差不多。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玩法,关键是要清楚自己的目的。我相信要让自己舒服的人,有足够的银子支撑就好了;而要让肉舒服的人,要学习的东西就很多。
5. 二木是什么意思
形容冬天下大雪,雪花飘飘落在树上,冻住了,像一朵朵白色的花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