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资讯 >

中国园林绿化平台(中国绿化网站)

更新:2022-12-07 01:33归类:鲜花资讯人气:54

1. 中国绿化网站

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对一些不良网站坚决予以取缔。

学校应该坚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大讲文明上网的好处,坚持正确的导向,使网络真正发挥帮助学生学习、开拓知识视野、提高应用能力的作用。青少年自身要加强自律,绿色上网,绝不点击不良网站,坚决抵制电子海洛因的侵袭。希望此分析对您有所帮助!

2. 绿化网站大全

青青花木网、园林在线商务信息网、中国花木交易网、中国花木资讯网、天天苗木网、中国花木行业网等这几个网还可以,还有个中国林业网也很好。

3. 中国园林绿化网官网

网上参加园林绿化工程师考试,可以用手机登录当地的园林绿化工程师证官方认证职业人才考核中心官方网站,找到考试频道按要求登录注册报名后就可以参加考试了。

园林绿化工程师线上提交个人信息,填写报考申请表即可报考了。

4. 中国绿化建设网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建设档案(以下简称城建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城建档案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城市应急公共安全体系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范围内城建档案的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资料。

第四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全市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市档案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处,以下简称市城建档案馆)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负责本市市区范围内的城建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对全市城建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 城建档案工作遵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确保城建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

第六条 城建档案主要是指以下各类档案:

(一)城市建设工程档案:

1.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包括城市道路、广场、桥梁、涵洞、隧道、排水、环境卫生、城市照明等工程档案;

2.公用基础设施工程档案,包括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轨道交通、供电、电信、邮政、广播电视等工程档案;

3.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档案,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港口、管道运输等工程档案;

4.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档案,包括各类工业建筑和住宅、办公、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商业、金融、保险、社会公益事业及其他公共建筑工程档案;

5.园林绿化、名胜古迹建设工程档案,包括风景区、公园、绿地、苗圃、古树名木、名人故居、古建筑、纪念性建筑、古代石刻、城市雕塑、奇峰异石等工程档案;

6.环境保护工程档案,包括环境治理项目、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等工程档案;

7.水利、防灾工程档案,包括水利、防洪、抗震、人防等工程档案;

8.军事工程档案资料中,除军事禁区和军事管理区以外的穿越市区的地下管线走向和有关隐蔽工程的位置图;

9.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城市建设工程档案。

(二)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各专业管理部门,包括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人防等部门和风景名胜管理机构形成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档案。

(三)城市建设基础资料和科学研究成果档案,是指有关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文件、科学研究成果和城市历史、自然、经济等方面的基础资料。

(四)城市地下管线档案,是指市区范围内包括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照明、通信、交通信号、视频监控、广播电视、工业等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的各类地下管线工程档案。

第七条 相关单位和个人在本市市区范围内形成的符合第六条规定的城建档案,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时限移交市城建档案馆。

(一)城市建设工程档案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移交;其中对改建、扩建和重要部位进行维修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据实修改、补充和完善原建设工程档案;涉及结构和平面布置等改变的,应当重新编制工程档案,并在工程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

(二)新建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前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更改、报废、漏测部分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应当每年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和补测补绘形成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应当在普查测绘结束后三个月内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

(三)凡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档案、城市建设基础资料和科学研究成果档案,在本单位保管使用一至五年后,按照本办法规定全部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由市城建档案馆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选择接收。

第八条 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的城建档案,应当是附有产生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的档案资料原件,包括工程竣工图、所处城市位置图、统一坐标系和高程系的实测数据等。

第九条 建设单位是城市建设工程档案移交的责任单位,应当与市城建档案馆签订建设工程档案责任书,接受市城建档案馆有关城建档案管理方面的业务指导。

建设单位应当将全部文件材料收集齐全,按《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CJJ/T117)要求整理和汇总,并完成工程档案整理立卷后归档。每项建设工程应当编制一套电子档案,随纸质档案一并移交市城建档案馆。电子档案签署了具有法律效应的电子印章或者电子签名的,可以不移交相应纸质档案。

产生建设工程资料的各单位还应当按照前款规范的要求做好自身工程资料的归档和保管工作。

第十条 列入城建档案接收范围的工程,市城建档案馆按照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的规定对工程档案进行验收。

涉及交通、港口、水利等专业工程的档案验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属于重点建设工程档案的,按照国家有关重点建设工程档案验收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市地下管线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地下管线普查和测绘,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并做好更新和维护工作。普查和测绘所形成的纸质城市地下管线档案应当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所建立的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应当定期在市城建档案馆备份。

各类地下管线的权属单位在新建地下管线或对原有地下管线进行局部变更、改造以及废弃、停用时,应当据实编制地下管线档案或修改、补充和完善原地下管线档案,并及时向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提供相应的管线竣工测量信息,实现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管线信息的动态更新和准确性。

第十二条 停建、缓建的建设工程,其建设工程档案暂由建设单位集中保管;建设单位被撤销的,建设工程档案应当向上级主管机关或者市城建档案馆移交。

第十三条 市城建档案馆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的城建档案管理制度,依法做好城建档案的接收、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编研工作,并按照城建档案的有关规定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城市应急公共安全提供服务。

第十四条 市城建档案馆和产生城建档案的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城建档案保密管理制度,凡涉及国家秘密的城建档案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管理规定,严防档案散失和泄密。

市城建档案馆应当根据国家关于档案保密、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和公共安全的有关要求,合理划定城建档案的开放和控制利用范围。

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国家安全的档案,以及与城建档案形成单位和个人有明确约定的,应当实施控制利用管理。

对按规定应当向社会公开开放的城建档案,市城建档案馆应当积极收集、整合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按照有关规定通过政务网构建市城建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城建档案的相关查询服务,在提供城建档案目录信息查询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可对城建档案具体内容查询与下载的服务。

第十五条 城建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相应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接受专业培训后上岗。

第十六条 城建档案保管应当设有专用库房和配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档案用品和装具。库房内应当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应当有防盗、防火、防光、防潮、防尘、防有害生物、防污染等安全措施,具有相应的抗震和抵御其他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十七条 城建档案管理应当科学规范,逐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第十八条 市、区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城建档案归集和移交工作,涉及本办法第六条的城建档案,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范围,按规定及时移交市城建档案馆。

第十九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通报表扬。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未按照本规定移交建设工程档案的,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二条 各县市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可参照本办法实施。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5. 中国绿化协会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博物馆式皇家园林是颐和园。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2]。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6. 中国 绿化

中国十大绿化城市排名

1.深圳

深圳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第一座国际花园城市,2000年获得国际花园城市评比E类城市第一名,国际花园城市是公认的全球城市环境绿色奥斯卡奖。深圳在“2018中国城市建设水平综合评估”排名首位,其中绿化分数亦排名第一。深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5.08%,公园总数达921个,人均公园绿地为16.04平方米,全市建成绿道2400公里。2020年深圳公园将超1000个,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

2.杭州

杭州,浙江省会,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四大园林城市,全国为数不多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之一,发达的水系与适宜的气候条件是杭州城市绿化的天然保障。杭州是我国优秀的旅游城市之一,城市风貌主打江南的“水”特色,绿化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5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0.3%。

3.南京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南京地处北亚热带,属于中国现代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的地区。林木覆盖率29.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7平方米,位居中国前三甲,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有“绿都”之称。

4. 南宁

南宁,简称“邕”,别称绿城、邕城,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18年举办第12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为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盛会。南宁市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800多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2平方米。

5. 珠海

珠海,广东省地级市,粤港澳大湾区节点城市之一,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新型花园城市,有“幸福之城”、“浪漫之城,百岛之市”的称号,为国家森林城市,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珠海建成区绿地率达47.49%,绿化覆盖率达49.22%,珠海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75㎡。

6.苏州

苏州,古称吴,又称姑苏、平江等,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为清代“天下四聚”之一。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已达37.46%,绿化覆盖率42.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52㎡,城市重点推进环古城健身步道、太湖大堤、有轨电车1号线延伸线等重大绿化项目建设。

7.昆明

昆明,云南省省会, 昆明享“春城”之美誉,昆明具有1240多年的建城史,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高原风光之美、民族风情之美和边陲风貌之美独具魅力。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2018年获国际花园城市最高级别组(E类)金奖。昆明主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59%,绿化覆盖率42.01%,人均公园绿地10.93平方米。

8. 贵阳

贵阳,贵州省省会,简称筑、金筑,有“林城”之美誉,中国避暑之都,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为46.5%,有森林公园11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0.7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86平方米。

9.长春

长春,简称“长”,别称“春城”,是吉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春享“北国春城”之美誉,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5%、绿地率36.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6平方米。

10.厦门

厦门,别称鹭岛,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鼓浪屿。为国家森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素有“海上花园”、“海上明珠”的美称。厦门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5826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3.8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65平方米。

7. 中国绿化公司

1.山西康培集团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2.山西景盛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3.山西鹏盛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4.山西杨柳青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5.太原市福荣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6山西鹏盛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7.山西杨柳青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8.太原市福荣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9.山西谊东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10.山西晋美轩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8. 中国绿化网官网

中国七大防护林工程包括:“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护林工程、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

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下三北防护林。

三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1979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规划范围包括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中北部、陕西、晋北坝上地区和东北三省的西部共342个县(旗),农村人口4400万,总面积39亿亩。以求能锁住风沙,减轻自然灾害。

上一篇:中国的名花是什么花(中国的名花是哪几种花) 下一篇:中国国家种质资源库(国家种质资源库招聘)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