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的叶脉(杜鹃叶脉绿叶片黄)
1. 杜鹃的叶脉
杜鹃叶片有好多绒毛叫绒毛杜鹃
绒毛杜鹃属于常绿灌木,叶片上有很多绒毛,枝顶近于轮生,狭长圆形、倒披针形或倒卵形,被淡色有分枝的粗毛,叶柄带红色,毛被如幼枝。顶生总状花序,生短柔毛;花梗淡红色,花萼小,花冠钟形,淡红色至白色,花丝白色近基部有白色微柔毛,花药长椭圆形,蒴果圆柱形,4-5月开花,8-9月结果。
2. 杜鹃叶脉绿叶片黄
1,生长肥
杜鹃花它是有生长季节的,一般在秋冬季节开完花以后,它会进入一个长新芽长叶片的阶段,这个时候我们使用肥料的话应该怎么选择呢?我们尽可能给他用一些均衡的肥料,氮促进生长,磷促进开花,钾促进根系的发达,我们只需要用点多元素的营养液,或者是多元素的复合肥料,定期定量的给他用,浓度不要太高,这样我们养的杜鹃花得到充足的养分,就会快速地去长根,根系长好了吸收养分,再去长足够多的枝条足够多的叶片,到时候新芽越多开花才会越多。
2,促花肥
杜鹃花一般是在秋冬季节去开花的,它的花芽分化一般是在春季生长完全以后,到了夏季它的花芽就要逐渐的去长出来,秋季花苞大部分都会完全的冒出来,所以说我们到了花期要给他补充一下磷钾肥料,磷钾肥料我们可以使用磷酸二氢钾,花多多二号,都是可以的,磷元素能够有效的促花,一般到了夏季看到他基本上不长了,这个时候我们也要保证施肥,但是不需要用的频率太高,只需要定期一个月给他用上一到两次,浓度别高了,浇水的时候浇到盆土里边去,在夏季它长势慢或者是不长,我们浇上以后,它的花芽就会从顶部直接分化出来,磷钾肥料一直持续使用到它的花全部要开放的时候直接停止,花后再去给他用点多元素的,就能让它快速的生长。
3,绿叶肥
大家在养杜鹃花的过程中都会发现,它很容易出现新叶发黄的情况,前期新的叶片出现发黄,叶脉是绿色的,其他的位置都发黄,而且逐渐的蔓延到整个植株上,因为杜鹃花它是南方的花卉,它喜欢酸性的土壤,如果您水质碱性土质碱性,都会导致它新叶出现发黄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养护的过程中,无论是生长还是开花,都要给他用一种肥料,硫酸亚铁。硫酸亚铁能够调节土壤呈酸性,能够给杜鹃花补充铁元素,杜鹃花在酸性土壤中才能够吸收足够多的铁元素,铁元素充足叶片就不会发黄。硫酸亚铁兑水1:1000的浓度化开,再去加上一些醋,这样一个月一次浇到盆土中,它就能够快速的吸收铁元素,土壤一直呈酸性,黄叶的情况根本就不会发生。
养杜鹃花想要养得好,这三种肥料是必不可少的,保证土壤呈酸性,保证铁元素的不缺失,他不容易出现黄叶的情况,生长季节给他用多元素的肥料,让它均衡的去生长。
3. 杜鹃的叶脉类型
硫酸亚铁
绿叶肥
大家在养杜鹃花的过程中都会发现,它很容易出现新叶发黄的情况,前期新的叶片出现发黄,叶脉是绿色的,其他的位置都发黄,而且逐渐的蔓延到整个植株上,因为杜鹃花它是南方的花卉,它喜欢酸性的土壤,如果您水质碱性土质碱性,都会导致它新叶出现发黄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养护的过程中,无论是生长还是开花,都要给他用一种肥料,硫酸亚铁。硫酸亚铁能够调节土壤呈酸性,能够给杜鹃花补充铁元素,杜鹃花在酸性土壤中才能够吸收足够多的铁元素,铁元素充足叶片就不会发黄。硫酸亚铁兑水1:1000的浓度化开,再去加上一些醋,这样一个月一次浇到盆土中,它就能够快速的吸收铁元素,土壤一直呈酸性,黄叶的情况根本就不会发生。
4. 杜鹃叶脉发黄
1、提高温度
原因:在冬天,如果将杜鹃花放在10℃以下的地方时间较久,或者是让它被冷风直吹,它就有可能被冻伤,进而产生黄叶。
解决方法:首先将它移到室内温度高于10℃的地方,然后将冻坏的枝叶剪去,慢慢养护。
2、减少浇水
原因:若是给杜鹃花浇水太多,会使土壤之中出现积水,这些积水会影响到杜鹃花根系的呼吸,使之无法正产从土壤之中获得养分。而缺少了养分的滋养,它的叶片就很可能发黄。
解决方法:用石块将花盆垫高,然后将它放到通风的地方,使土壤之中多余的水分挥发出来。之后再养它的过程之中不要浇太多的水。
3、及时修剪
原因:杜鹃花生长的比较旺盛,需要每年修剪一次,如果没有修剪,它会长得非常茂盛,枝叶之间会相互遮挡,影响通风和透光,使部分叶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光照,然后发黄。
解决方法:及时为杜鹃花进行修剪。最好每年开花之后就进行一次修剪,讲太密的地方剪疏,并且将生病的、瘦弱的枝条剪去。
4、用酸性水浇
原因:杜鹃花是喜欢酸性条件的花,如果长时间用碱性的水浇它,它就会产生黄叶。
解决方法:改用酸性的水去浇它,或者是在浇它的水中加几滴食醋。
5. 杜鹃叶脉绿叶片黄是啥原因
杜鹃花前期叶脉间叶肉褪绿,失去光泽,后逐步成为黄白色,但叶脉坚持绿色,使叶片上的绿色呈网纹状。随后黄化程度逐步加剧,除较大的叶脉外,全叶成为黄色、黄白色,严峻时,沿叶、叶缘向内枯焦,杜鹃缺铁黄化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
水黄是杜鹃叶子发黄是枯叶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黄色的斑点,后期病斑会不断扩大,需修剪掉发黄的叶片,并喷洒稀释后的多菌灵溶液进行治疗。杜鹃叶子发黄还可能是叶斑病,需往叶片上喷洒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进行治疗。
6. 杜鹃叶脉序
很可能是得了杜鹃褐斑病,也称黑斑病,是比较容易发生的叶斑病,可引起植株提早落叶,影响杜鹃生长,进而降低其观赏和应用价值。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植物下部老叶最先发病。发病初期叶面产生红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为近圆形,或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病斑,黑褐色,病斑直径2至5毫米。发病后期病斑中央变成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深褐色。
2.发病特点该病主要危害杜鹃的叶子,是由杜鹃尾孢真菌侵染造成的,病菌开始出现若干个褐色小点,随着小点的不断扩大,病斑相互连接成片,产生灰褐色霉菌丝,受害叶片从叶柄部开始,由绿色变为褐黄色提早脱落,严重时影响杜鹃的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
7. 杜鹃叶脉颜色变浅
一、杜鹃的叶子长白毛是因为得了白粉病,是真菌引起的 。
1、病部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粉状霉层,即病菌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
2、后期白色粉状霉层变为淡灰色,受害病叶或枝条上有黑色小粒点产生,即病菌的有性世代的闭囊壳。
二、防治:
1、降低湿度:早春精细修剪,剪除病枝、病叶,及时烧毁。
2、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
3、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陪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4、发芽前喷洒波美3~4度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1∶2∶100~200
8. 杜鹃叶脉发红
杜鹃花叶斑病 症状 主要侵染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为圆形病斑或不规则的多角形病斑,黑褐色。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白色。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导致叶片枯黄、早落。 防治方法
1.秋季清除落叶并加以处理,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叶。
2.栽植或盆花摆放密度要适宜,保证植株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夏季盆花放在室外阴棚内,以减少日灼和机械损伤等造成的伤口。
3.开花后立即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至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至800倍液。每10至14天喷1次,连续喷洒2至3次。http://www.zgny.com.cn/TechHtml/5/4/0/40237.html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