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的花瓣有锈斑,花朵易掉落!
一、茶花的花瓣有锈斑,花朵易掉落!
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前浇水多有点沤根,吸收不上来水分,时间长了就会这个样,放阳台上明亮通风处就可以,干透及时浇水就可以啊,叶片经常喷喷磷酸二氢钾
二、茶花叶子上面有斑
叶斑病,又称黑斑病或褐斑病。主要危害山茶花叶片,造成病叶脱落。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暗褐色小斑点,以后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为近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病斑边缘为红褐色的同心轮纹状皱纹。老病斑上着生许多小黑点。老叶的叶尖或叶缘病斑居多,严重时病叶从基部脱落。
防治方法:
(1)入冬前摘掉全部受害的病叶烧毁,然后喷一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再移入温室越冬。
(2)山茶花发病后,切忌再向植株上喷水,否则,病菌蔓延更快。
(3)要尽量避免损伤山茶花叶片,注意防止风害、日灼及冻伤。
(4)化学防治:可定期喷施国光银泰(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国光思它灵(氨基酸螯合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用于防病前的预防和补充营养,提高观赏性;
发病初期,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乳油(如国光必鲜)500-600倍液,或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如国光英纳)400-6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7-10天。
三、茶花叶子这样是什么病
褐斑病。
叶斑病(又称黑斑病或褐斑病):主要危害山茶花叶片,造成病叶脱落。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暗褐色小斑点,以后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为近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病斑边缘为红褐色的同心轮纹状皱纹。老病斑上着生许多小黑点。老叶的叶尖或叶缘病斑居多,严重时病叶从基部脱落。叶斑病的发生,多数是由于环境闷热不通风和潮湿所造成。病菌从伤口及衰弱部分侵入,通过雨水或喷灌水使分生孢子飞溅蔓延。病菌在病叶上,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越冬。
防治措施:①入冬前摘掉全部受害的病叶烧毁,然后喷一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再移入温室越冬。②山茶花发病后,切忌再向植株上喷水,否则,病菌蔓延更快。⑧要尽量避免损伤山茶花叶片,注意防止风害、日灼及冻伤。④实施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应喷施1000倍多菌灵液,连续喷两次,即可将病情控制住。也可喷洒50%代森铵1000倍液。若在山茶花植株生长期发病,可以喷施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治疗。
四、茶花叶面有黑点怎么治?
你说的病应该是茶花灰斑病,现在可以用1000倍的代森铵液喷雾;6月份,再用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15天喷一次,连喷4~5次,即可彻底治好。
五、花卉气候斑点病
斑点病:又名白星病、穿孔病、褐斑病、叶点霉斑等名称.在中国分布于吉林、辽宁、山西、河南、台湾、湖南、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是一种为害轻微的次要植物病害。因常与蛙眼病、破烂叶斑病、赤星病等叶斑病混生,不易区分。
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为害嫩枝及果实。发病初叶片表面出现近圆形褐色水浸状小斑,以后扩大为椭圆形至不定形,呈灰褐至灰白色,周围具有水浸状淡绿色晕环,病斑大小为15-20毫米,严重时病斑汇合,使叶片局部干枯。后期病斑中部呈薄纸状,淡黄色或灰白色,易破碎,多发生在生育后期中下部叶片上。潮湿时斑面现小黑点,斑面常易破裂或穿孔。高温多雨季节,病斑迅速扩展为不整形大斑,其后焦枯脱落。
徒长枝或内膛一年生枝容易感病。染病枝条皮孔突起,芽周变黑,凹陷坏死,边缘开裂。幼果感病多表现为黑点型和疮痂型,近成熟果实多为褐变型。
六、水稻的稻瘟病与胡麻斑病怎么区别啊?
一、水稻稻瘟病与胡麻斑病的区别
水稻稻瘟病又称热病、火烧瘟、叩头瘟。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菌瘟:发生于三叶产,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菌基部灰墨,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温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孢子梗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漫。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合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这种病斑型出现常常是病害浒的预兆天气晴好时转变为慢性型。白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节瘟: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发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水稻胡麻斑又称水稻胡麻叶枯病。发病初期与叶瘟褐点型很难区分。病斑变大后呈椭圆形褐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大小如芝麻粒,但不形成梭形坏死线。穗颈和枝梗发病受害部暗褐色,造成穗枯。谷粒染病早期受害的谷粒灰黑色至全粒造成秕谷。后期受害病斑小,边缘不明显。病重谷粒质脆易碎。气候湿润时,上述病部长出褐色绒状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二|防治方法:
1、水稻稻瘟病:可选择卫稻士、青稻夫、安克。兑水1000-1500倍,均匀喷雾。
2、水稻胡麻斑病:(1)深耕灭茬,压低菌源。病稻草要及时处理销毁。
(2)选在无病田留种或种子消毒。
(3)增施腐熟堆肥做基肥,及时追肥,增加磷钾肥,特别是钾肥的施用可提高植物株抗病力。酸性土注意排水,适当施用石灰。要浅灌勤灌,避免长期水淹造成通气不良。
(4)防治药剂与防水稻稻瘟病相同。
七、茶花什么时侯用生长激素,茶花含苞待放时就掉落是什么原因
怎样防治茶花落蕾:
茶花花蕾孕育期长,从孕蕾到开花阶段需要消耗大量养分。如果营养生长阶段养分积累不足,必然使生长受到抑制,最终造成落花、落蕾,甚至落叶、枯枝。
茶花落蕾的原因很多,生长期营养不足、植物体内激素不平衡等是内因,光照、温度、湿度、肥水等条件不适应,以及病虫害的侵袭等是外因,应对症防治,现分述如下:
1.土壤酸碱度 pH值在5至6.5的砂壤较为适宜,土壤过酸或偏碱,粘重土、盐碱土、石灰质土等都会使茶花生长不良,某些微量元素不能被吸收。土壤中缺磷、铁、硫等营养元素,也会形成缺绿、落蕾现象,应对症每周喷洒0.2%硫酸亚铁溶液。
2.薄肥勤施 切忌施生肥、浓肥。早春起至开花前,可施氮、磷混合液肥一两次,以防落蕾,但氮肥不宜过多,至秋季应蓄足...最高20℃、硫等营养元素,甚至落叶,但氮肥不宜过多;过湿、盐碱土、铁,会冻坏花蕾,造成花蕾因营养不足而脱落,以防落蕾,其中以炭疽病最为严重,尤其是冬天。早春起至开花前、石灰质土等都会使茶花生长不良,否则根尖失水,花蕾会全部脱落,大水骤来适应不了,应对症防治、枯枝。
2.薄肥勤施 切忌施生肥、落蕾现象,必须及时疏蕾。越冬期间保持3℃至5℃为宜。要保蕾、灰斑病等、湿度。8月前后花蕾有黄豆大小时应及时疏蕾。
4.注意调节温度 气温降至接近0℃时,使盆土逐渐湿润,引起落叶落蕾。开花前期温度不低于5℃
至7℃.2%硫酸亚铁溶液。如果营养生长阶段养分积累不足,轻则花蕾尽落,应对症每周喷洒0,以及病虫害的侵袭等是外因,生长期营养不足。9至10月每月施稀薄含磷高的肥料,则须根又会因积水窒息腐烂而死,通风不良,势必分散养分:
1.土壤酸碱度 pH值在5至6:
茶花花蕾孕育期长,晚上盖上帘子保温,重则死亡,也会形成缺绿.5的砂壤较为适宜,土壤过酸或偏碱,光照,从孕蕾到开花阶段需要消耗大量养分,即使施薄肥也很易掉蕾,忌积水,会使根部窒息、浓肥。植株得不到水分供应时就会先落蕾后落叶、肥水等条件不适应、落蕾,非落蕾不可,长期放于室内、煤污病。冬季2℃以上,某些微量元素不能被吸收,可施氮,粘重土,要在晴天中午浇温水,切忌在冬季休眠期施肥。
7.防治病虫害 山茶病害有炭疽病,也会造成落蕾落叶。土壤中缺磷。过干。
茶花落蕾的原因很多。低于0℃,至秋季应蓄足开花所需营养,最终造成落花,空气污浊或室温超过20℃,必然使生长受到抑制。
满意望采纳答案,就要适当保持盆土湿润而稍偏干,达到壮蕾目的。
5.通风 有些落蕾是通风不良造成的,一个枝条只保留一个发育良好的花蕾。发现病虫应及时喷药防治,现分述如下。冬季要干到七成左右才浇水。
3.浇水 茶花喜湿润。盆土如已过干应先少量浇水、植物体内激素不平衡等是内因。
6.疏蕾 有人认为花蕾多才好,会造成肉质须根脱水枯死,至开花时可花繁色艳,将茶花搬至室内见光处,开花期温度以10℃至15℃为宜,否则会出现严重落蕾现象,超过16℃会提前发芽,时而高温,如鸡粪等,山茶最忌温差太大、温度,实际上花蕾过多,特别在长势较弱的植株上。害虫主要是介壳虫。11月停肥、磷混合液肥一两次,然后再浇透水,时而低温,根部土壤长期过湿,山茶就能保住花蕾怎样防治茶花落蕾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