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菇匍匐茎图片(慈菇种植与栽培技术与图片)
1. 慈菇种植与栽培技术与图片
荠菇,现代营养学认为茨菇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钾、钙以及食物纤维,蛋白质也较多,能防止贫血和水肿等,还可增进食欲。中医认为它有活血、通便、清热消肿的作用。
块茎呈圆、卵、椭圆等形,其块茎可供食用,味道微苦;荠菇有个菇字,但不属于蘑菇、菌类;中国主要分布江苏、安徽、浙江、广东、湖南等地区。
广东又称为薯菇,茨菇属天南星科本草植物每年处暑开始种植元旦春节期间收获上市,口感细腻、绵实,略显甘甜,味道与山药略微相似,个头比马蹄稍大一点,外皮的颜色是白中带点淡褐色,头顶上有一个箭头状的小尖芽。上市时间:10月上旬至年底。
种植方式
1、选地:选择茨菇种植的田地时,尽量选择比较肥沃的土地,最好阳光充足一些,如果田地不是很肥沃,也可以自己利用天然肥料做基地肥,每亩田地尽量不要超过四千斤的容量,不能太过密集,因为茨菇对土地营养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2、插苗:茨菇的插苗时间一般在每年6月底至7月初,土地的水分一定要充足,其实比较类似水稻插秧的田地,插苗的密度最好是保持6厘米的间隔比较好,并且插入泥土大概2厘米左右比较适宜。
3、种植:最好是在每年的夏季,七八月份的时候来种植。种植的时候,一间距30厘米左右最好,将它的秧苗一个个的种植进去,然后轻轻的用泥土将边上填平就行了,一般一亩地差不多能在4200株的样子。
4、施肥:在茨菇生长的过程中,除了做好基肥以外,一共再施加三次肥料就可以,最好都采用有机复合肥进行施肥,分别是第一次移栽的时候施加,第二次大概是移栽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施加,最后一次是在第二次后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5、采收:茨菇采收时间一般是11月到来年2月份,采收的时候必须仔细,不然很容易损坏茎球,被破坏的茎球一般很难再卖的出去,在路途中也会很快腐烂,所以采收是比较重要的环节。
2. 慈菇是植物的根还是茎
慈姑的种植方法:育苗
为了促使慈姑早出芽,育苗前可先进行催芽。催芽的方法是将留种用的顶芽用芦席或草包围好,上面覆盖湿草,于燥时洒些温水,保持在15℃以上和一定的湿度,经10~15天出芽后,再进行露地育苗。如栽植较晚,气温已达15℃以上时,可不经催芽而直接育苗。清明前、后插秧,以株、行距各8cm为宜。栽插深度要求顶芽第3节位入土2cm,以利生根,水深保持3cm左右,以利提高土温,促进幼苗生长健壮。
慈姑的种植方法:定植
慈姑秧苗的定植要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在谷雨或立夏定植。与其它作物套种的,多在小满前、后定植,定植前要准备好本田,整地要求松软平坦。定植时拔起秧苗,摘除外围叶片,仅留16~20cm叶柄,以免定植后遇风摇动,影响成活。栽植时将根部插入土中10cm左右,随即将根部泥土填平。植株的行距因品种而异,一般生长期长、发棵大的株.行距为40cm见方,亩栽5000~6000株。
慈姑的种植方法:水肥管理
慈姑整个生育期要保持浅水层,严防干旱。苗期要浅水勤灌,以提高土温。栽植后约1个月,可排水搁田,使根深扎;高温期间,夜间可灌水降温,植株大量抽生匍匐茎时,可适当排水搁田,保持土壤干干湿湿,促使大量抽生匍匐茎。后期维持浅水,保持球茎膨大的需要。慈姑生长期,需肥量大。为了不断满足慈姑生长发育对肥的要求,可在生长期间追肥2~3次。
慈姑的种植方法:耘耥除草
慈姑栽植1个月至开始形成球茎止,需经常进行耘耥、除草。后期去老叶,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最后1次除草、剥叶时,可结合进行培土,以保护根系和匍匐茎。
慈姑的种植方法:捺叶
在耘田时,结合捺叶,将枯黄的叶脚踩入泥中;同时进行剥叶,在球茎膨大期间,每株仅留7~8片叶,将外叶和老叶剥去,改善行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危害。待新叶抽出2~3片时,还要向根际培土,以利球茎生长。慈姑在生长前期结合耘田除草进行捺叶,即捺除植株外围的黄叶,只留当中绿叶5~8片,慈姑一般从小暑开始捺叶,每隔20天捺叶1次,共捺3~4次,直到白露为止。白露以后,慈姑大量抽生匍匐茎,进入结球阶段,这时应保护绿叶面积和地下根系,以加强养分的制造和吸收。
慈姑的种植方法:采收
采收时间因地区不同而异。山东一带自秋季初霜后(茎叶枯黄时)到第2年球茎发芽前,即11月至翌年3月,可随时采收,在霜降到大雪期间采收较多,在地上部茎叶刚枯黄时采收产量较低,一般延迟采收产量高。这是因为茎叶刚枯黄时,短缩茎中的养分仍可继续向球茎输送,使球茎继续膨大,从而增加产量。所以,在10月底到11月初排去田水,并割去慈姑叶片,留茬15cm左右。割叶后每隔2m开沟,沟深30cm左右,畦面晒干并整细,套种越冬青菜,既可增加慈姑产量,又可在1~2月蔬菜淡季供应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慈姑的药理作用
.对多种蛋白酶的影响 从慈姑中提取的多功能蛋白酶抑制剂Ⅰ、Ⅱ对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及舒缓激肽释放酶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基中Ⅰ能等当量抑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对激肽释放酶的抑制作用较弱。Ⅱ能等当量抑制2mol/L的胰蛋白酶,对激肽释入酶的抑制活力高于Ⅰ,但对胰凝乳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小于Ⅰ。
2.对精子体外受精的影响 体外实验证明,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在剂量330μg/ml以上时,能抑制精子顶部顶体蛋白酶的活性,使顶体蛋白酶丧失水解卵细胞透明带的能力,从而使精子不能穿过透明带与卵细胞结合,影响精子的受精。实验还时一步证明,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对人、兔、大鼠、仓鼠及小鼠精子顶体蛋白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抑制效应增强。
3. 慈菇长什么样子
1、种属不同
慈姑为泽泻科慈姑属淡水植物;荸荠则为荸荠属沙草科植物荸荠的球茎。
2、叶子不同
荸荠叶片退化;而慈姑叶片像箭头。
3、外形不同
慈姑个头较荸荠略大,而且顶部有一个长长的顶芽。
4、颜色不同
慈菇成熟后果实是黄白色;荸荠成熟后果实外皮为紫红色或枣红色,和栗子的形状有点相像。
4. 山慈菇全株图片
彼岸花和曼陀罗花完全不是一种花。
1、彼岸花
彼岸花中文学名叫石蒜,为石蒜科石蒜属多年生草本,在我国长江流域及西南各省有野生分布,主要生长在阴湿山坡和溪沟边的石缝中,现常作为观赏植物在庭园栽植。
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石蒜,处处下湿地有之。春初生叶,如蒜秧及山慈菇叶,背有剑脊,四散布地。七月苗枯,乃于平地抽出一茎如箭杆,长尺许。
茎端开花四、五朵,六出红色,如山丹花状而瓣长,黄蕊长须。其根状如蒜,皮色紫赤,肉白色”。可以看出,石蒜之所以得名主要是因为叶子如蒜苗、根如蒜头的缘故。
石蒜的另外一个别名——曼珠沙华(梵语音译,也称曼殊沙华)也可能来源于日本。曼珠沙华是佛教的一种圣花,但没有准确的种名或形态描述,只说是“花”,即红色的、团状的花,于是石蒜这种既常见,又神秘,又符合描述的花,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曼珠沙华”。
彼岸花不但观赏价值较高,还有药用价值。彼岸花的鳞茎有毒,但入药后有催吐、祛痰、消肿、止痛之效。
2、曼陀罗
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又叫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等,曼陀罗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从印度传入我国的一种有剧毒的草本植物。
曼陀罗植株单叶互生,叶片宽卵形,边缘具不规则的波状浅裂或疏齿,具长柄。多野生在田间、沟旁、道边、河岸、山坡等地方,主要危害棉花、豆类、薯类、蔬菜等。
我国常见种有曼陀罗、毛曼陀罗、白花曼陀罗三种,花均为白色或微带淡黄绿色,单瓣。花冠喇叭状,单生在叶腋或枝叉处,五裂,多少唇形,有重瓣者,白色至紫色。
茎粗壮直立,主茎常木质化。株高50~150cm,全株光滑无毛,有时幼叶上有疏毛。上部常呈二叉状分枝。花期夏、秋季。通过播种繁殖。
曼陀罗不仅外表诱惑人,其药性更能迷惑人,秋季是成熟期。花有股清淡优雅的香味,人闻多了也会产生轻微的幻觉。曼陀罗现在多用来当做麻醉剂,叶子、花、茎和根都有药用价值。曼陀罗的花和果实都含有生物碱,有很强的镇定效果,而曼陀罗的根有麻醉和迷幻的效果。
5. 慈菇的盆栽方法
种植茨菇要选择水分充足、营养丰富的稻田,并向其中施入农家肥、绿肥,提高含肥量,然后将茨菇幼苗栽种在土壤中,保证栽种深度在十厘米左右,后期管理时要为茨菇定期喷洒粉锈宁、甲基托布津等药剂,消灭虫害。
1、种植环境
茨菇属于多年生沼泽草本,适合生长在水肥充足的田地中,栽种茨菇可以选择稻田、溪边等场地,并向田地中泼洒腐熟的农家肥、绿肥,提高土壤的肥力,为了让茨菇更好的生长,还要对田地进行翻耕。
2、种植方法
种植茨菇时,要挑选生长健康、无病虫害的幼苗,并将其外围叶片摘除,将叶柄长度控制在二十厘米,然后将茨菇幼苗插入稻田中,并将插秧深度维持在十厘米,插秧密度保持在每亩四千株即可。
3、病虫防治
茨菇的抗病虫性较差,养殖时要定期巡视田地,在发现害虫时,要及时将其清理干净,并向茨菇喷洒粉锈宁药剂,消灭虫害。在后期管理时,要经常为茨菇通风透气,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4、提供养分
茨菇处于生长期时,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可以为其提供腐熟的有机肥,提高植株的生长速度,在茨菇定植半月后,应该为其提供硫酸钾复合肥,促使茨菇生长旺盛,但施肥量要控制在每亩一百斤,避免植株出现肥害
6. 慈菇图片 生长
回答:花茨菇是花期最长的水生植物,它能从6月一直开到9月。植株抽伸出箭头形定型叶开始, 茨菇进入旺盛生长期。茨菇的旺盛生长期分为俩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抽伸定型叶开始到往大田移栽结束为茨菇的旺盛生长前期;第二个阶段是从移栽定植到植株叶腋抽伸匍匐茎, 新叶抽伸明显转慢结束, 是茨菇旺盛生长的中后期, 整个旺盛生长期大约经历100-120天。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