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知识 >

梅花繁殖技术(梅花育种方法)

更新:2022-12-07 05:24归类:鲜花知识人气:63

1. 梅花育种方法

1.外观特征

李树的高度为4-10米。它的树皮是浅灰色的,树枝是绿色的。它的叶子呈椭圆形,灰绿色,边缘有锯齿。它的花多为粉红色,直径2-2.5cm,非常可爱。其果肉近球形,直径2-3cm,多为黄色或白绿色。

2.习惯特征

它是多年生植物,每年秋天都会开始落叶。它的花期是2月到3月,如果保养得好,1月就能开花。直到所有的花都枯萎了,也就是在三月到四月,它才长出叶子。5-6月,会开花结果。

3.育种特征

它有非常好的耐寒性,但不能在太冷的环境中开花。所以冬天要保持在10 ~ 20℃的温度。另外,为了让它开出更多的花,就要把它放在阳光下更好的位置,让它接受到足够的光线。

2. 梅花苗怎么培育

通过梅花种子萌发而生出的苗木叫梅花实生苗。梅花实生苗的基本特点是:①根系发达,生长强健,抗逆性强,寿命长。②开始结果较晚。③容易发生变异,个体间性状不整齐。

人们多将播种所得的梅花实生苗用作嫁接的砧木,很少将其培育成苗。这是因为梅树在实生繁殖下不仅开花所需的年限较长,而且其后代变异也较大,不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梅为异花授粉植物,由于母树在遗传上杂合程度较大,以及在自然传粉的条件下花粉来源复杂,因此实生繁殖的植株,在单株间必然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变异和分离。梅的这一特性虽然限制了播种育苗这一繁殖途径,却为选育新品种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

武汉磨山梅园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近十几年来共培育新品种40余个,如‘小红长须’、‘磨山小梅’、‘磨山宫粉’、‘江砂宫粉’、‘大晕照水’、‘大羽照水’、‘雪羽’、‘紫羽’、‘单轮朱砂’、‘荷花玉蝶’、‘江南台阁’等。在这些新品种中,从自然杂交选育的新品种所占的比例较大。例如,1988年磨山梅园在‘残雪’垂枝梅的自然杂交实生苗中选育出一重瓣红色的垂枝梅新品种,命名为‘粉皮垂枝’,其花15~21瓣,不仅艳丽异常,且具浓香。这一品种是我国第一个红色重瓣垂枝梅品种,被同行认为是目前垂枝梅类中最为优良的品种之一;1994年2~3月间,陈俊愉先生在磨山梅园‘大羽’品种的自然杂交实生苗中一下就鉴定出4个新品种,且均为良品,即‘雪羽’、‘硕羽’、‘紫羽’、‘大羽照水’。

为了缩短梅实生苗开花的年限,我们可以将其高空芽接到大梅树上,这样可提早2~4年开花,如笔者于1992年夏将该年春季萌发的实生苗高空芽接到大梅树上,1995年2月就开了花,而没有芽接的实生苗1999年才开花。

3. 梅花育苗技术

梅花耐寒冷,它的花期是在寒冷的冬季,在万物萧条的季节,皑皑白雪之中偶尔有点点红梅点缀,就是一副诗情画意的景象,从古至今有很多赞颂梅花的诗词歌赋,可见梅花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花卉。

很多花友都喜爱梅花傲雪凌霜的高贵品质,要想养好梅花,首先要了解梅花的生活习性和栽培方法。

梅花的生活习性:

梅花喜欢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平均气温在十几到二十几度都能很好的生长,大家都知道,梅花又是特别耐寒冷的一种花卉,在零下20度的低温环境也能安全过冬。

梅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在贫瘠,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即可生长,梅花怕水灾,土壤积水可使植株烂根。

梅花喜欢光照,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能够生长旺盛,开花多。

梅花的栽培方法:

梅花的栽培方法主要有地栽、盆栽两种方法。

地栽梅花

梅花繁育基地一般都采用地栽的方法进行培育,根据梅花的生长习性,一般都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有利于排水,向阳的地块,地块最好有一定的坡度,如果天气情况正常,不是太干旱的情况下不用浇水。进入冬天之前要施足基肥,提高梅花的抗寒能力,并为来年的生长储备养分。在梅花开花前施肥,可以多孕蕾,多开花。在梅花新梢停止生长的时候,也要施肥,促进花芽分化。每次给梅花施肥的时候,最好配合浇水,这样养分才能被植株吸收,并且不会引起烧根。地栽梅花要给植株进行修剪,剪去一些多余的枝条和发病枝条,促使植株多发新枝,使植株株型美观,防治疾病。除此之外下,还要加强田间管理,使梅花生长旺盛。

盆栽梅花

盆栽梅花是家庭养殖中最常用的栽培方法,盆栽一般在秋冬季节进行,最好在过年前栽培,盆土可以用园土,沙壤土等,只要具备疏松通气,排水良好就行,栽培梅花前要施入足够的底肥。盆栽梅花对水分比较敏感,干燥了不行,土壤太湿也不行,所以土壤干透就浇水,不干不浇,避免盆土积水。盆栽梅花对肥料的需求不高,因为盆土中已经施足基肥,每年的秋季追肥,促使花芽分化,追肥要伴随着浇水。要把盆栽梅花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养护,冬季要多晒太阳,有利于开花。为了保障盆栽梅花的观赏价值,每年都要对植株进行修剪。为了保障植株的正常生长,每1—2年都要给梅花换一次土。

4. 梅花育种方法视频

不可以,也不建议去搬运别人的视频,就算能发布出去,播放量也不高,被平台检测出来容易封号

5. 梅花育苗种子处理

梅子种子的播种的方法是

1、优选良种:选择新鲜干净外壳无不规则麻点的种子,一般要饱满无异味,去除细小的、干瘪的或者有缺损的种子,一方面可以保证出芽率,一方面长出的幼苗会更加健康强壮。

2、播种育苗:春天的3-4月或者初冬11月份左右都可以种植梅子树,入土的时候注意分清种子的缝合线,缝合线与地面接触方便出芽生根,播种后盖上细土1-2厘米,浇水。盖上地膜或者稻草保证土壤湿润,以防土壤结板。过2-3天后再次浇水,等种子出芽后,除去地膜或者稻草。

3、田间管理:等到梅子苗出土25-30天左右时进行第一次施肥,用尿素水溶液薄施叶面肥。梅子树的根系入土较浅,要适时除草并且浅浅的耕地,促进梅子树根系的生长。梅子树出芽时、开花前、结果后都需要追施有机肥。

6. 梅花实生苗怎么培育

1、播种

一般用于新品种选育,8—9月采收种子,干藏至次年四月播种,发芽率高,若先经温水浸种,则更易发芽,一年生全苗高达20cm,培养3年可开花。

2、分株

在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进行。分株时,只须将红梅掘出,去泥分成若干小株,每小株上要有1—3枝茎干,留locm剪截,然后栽种,易成活,次年秋季可施薄液肥,2年即可开花。

3、压条

高压采取流罐的方式,在2—3月进行,11月与母株切离。堆土压条时在春季,11月切离分株。

4、嫁接

嫁接是红梅的主要繁殖方式,用狗爪红梅、野生红梅作砧木,切接在春季母株的叶芽萌动到米粒大时进行,靠接在春夏二季进行,而以5月最适宜。 管理:红梅一般在秋冬落叶后至春季发芽前这段时间移植,大苗带土,小苗不带土,但露根不宜太长时间,种植深度与原地相同,在低于地表处种植时,要填土加高地面,防水湿。栽后应及时整形修剪,最好能保留20—30cm长的一段主干让侧株从主干上生出。当年生侧枝长到3—5节以后就摘心一次,以防徒长。树长高后要根据树冠形状进行修剪,实生苗修剪为丛生型,嫁接苗修剪成单干型。花谢后保留20cm左右进行短截,以促使侧芽分化成花芽。园林施肥应在每年秋末至冬初花芽分化的关键时刻施用一次。冬季应进行树盘耕翻,以改良土壤有利来年生长。

7. 梅花的繁育方法

在梅花完全盛开的时候,可以扦插,即可以防止风吹雨打折断枝丫和花朵,又可以保护好根茎稳固。

梅花扦插时间应在早春后或秋。

梅花扦插繁殖的方法:剪取无病母株上健壮的枝条,将多余的叶片剪掉,放在生根水中浸泡并晾干。待插条的伤口愈合后,可以将其扦插在松软、透气和排水性能良好的沙壤土里,适量的浇水,一般15~25天后,植株会长出根系。

8. 梅花育种方法和技术

梅花品种及变种很多,目前大品种有30多个,下属小品种有300多个,一般花期在2-3个月左右。其品种按枝条及生长姿态可分为叶梅、直角梅、照水梅等类;按花色花型可分为宫粉梅、红梅、照水梅、绿萼梅、大红梅、玉蝶梅、洒金梅等型。其中宫粉梅最为普遍,花瓣粉红,着花密而浓;玉蝶梅花瓣紫白;绿萼梅花瓣白色,香味极浓,尤以“金钱绿萼”为好。

按观赏性分类

品系

(一)三大系:1.真梅系、2.杏梅系、3.樱李梅系

(二)五大类:1.直枝梅类、2.垂枝梅类、3.龙游梅类、4.杏梅类、5.樱李梅类

(三)19个型别:1.直枝梅类分品字梅型、小细梅型、江梅型、宫粉型、绿萼型、玉蝶型、朱砂型、黄香型、洒金型 2.垂枝梅类分粉花垂枝型、五宝垂枝型、残雪垂枝型、白碧垂枝型、骨红垂枝型 3.龙游梅类分玉蝶龙游型

4.杏梅类分单瓣杏梅型和春后型

5.樱李梅类分美人梅型

种类

1、品字梅型:

典型的一花三果品种,现仅1种。即品字梅。

邮票梅花照片集锦(11张)

2、小细梅型:

花小至特小,白、黄或红色,径7-22mm,单瓣,偶无瓣,果小,叶亦小。

小细梅型的梅花品种有北京小梅、磨山小梅、梅州小梅、黄金梅等。

3、江梅型:

花单瓣,呈红、粉、白等色,萼绛紫色或在绿底上洒晕。

主要品种有江梅、雪梅、六瓣、六瓣红、星湖小花、长蕊单粉、单粉、淡寒红、日寒红、粉寒红、福寿梅、雪月花、芳流阁等。

4、宫粉型:

花复瓣至重瓣,呈深红或浅之粉红。

主要品种有大羽、扣瓣大红、老人美大红、小欧宫粉、复瓣小宫粉、粉皮宫粉、粉朱、粉羽、粉晕宫粉、蔡山宫粉、曹溪宫粉、川西小粉、重瓣粉口、台阁宫粉、傅粉、黄岩粉、虎丘晚粉、玉露宫粉、金殿粉、晚碗宫粉、清明晚粉、淡桃粉、龙潭粉、潮塘宫粉、重瓣粉朱、红艳宫粉、华南宫粉、华农宫粉、华农晚粉、徽州台粉、江砂宫粉、莲湖粉、莲湖淡粉、绿枝宫粉、泉州宫粉、雪海宫粉等。

5、绿萼型:

花单瓣、复瓣或重瓣,白色或初开时为淡绿色,萼绿色,小枝青绿而无紫晕。

主要品种有变绿萼、台阁绿萼、长蕊变绿萼、二绿萼、复瓣绿萼、六绿萼、小绿萼、金钱绿萼、米单绿、长蕊单绿、单瓣绿萼等。

6、玉蝶型:

花复瓣或重瓣,纯白色。

主要品种有北京玉蝶、扣子玉蝶、华农玉蝶、徽州檀香、紫蒂白、素白台阁、青芝玉蝶、小玉蝶、三轮玉蝶、荷花玉蝶、徽州白玉蝶、吴阳玉蝶、玉台照水、紫蒂白照水等。

7、朱砂型:

花单瓣、复瓣或重瓣,花紫红色,萼酱紫色,木质部浅暗紫红色为其主要特征。

主要品种有乌羽玉、常熟墨、骨里红、舞朱砂、台阁朱砂、徽州骨红、铁骨红、多萼朱砂、千瓣朱砂、南京红须、粉红朱砂、细枝朱砂、水朱砂、白须朱砂、江南朱砂、早种朱砂、单瓣朱砂、淡晕朱砂、骨红照水、红千鸟、几夜寝觉、千台朱砂、桃红朱砂、银边飞朱砂、银边台阁朱砂等。

8、黄香型:

花复瓣或重瓣,淡黄色或近白色,花心微黄,萼绛紫色。

主要品种有黄山黄香、曹王黄香、单瓣黄香、南京复黄香等。

9、洒金型:

花单瓣、复瓣或重瓣,一树上有红、白两色或水红色条纹斑点的花朵。

主要品种有昆明小跳枝、晚跳枝、复瓣跳枝、单瓣跳枝、米单跳枝等。

按生态学分类

中国境内有一些历史悠久、比较为人所知的古梅:其中有代表的是楚梅、晋梅、隋梅、唐梅和宋梅,有五大古梅之说。

楚梅:在湖北沙市章华寺内。据传为楚灵王所植。如此算起至今已历2500余年,可称最古的古梅了。

晋梅:在湖北黄梅江心寺内。据传为东晋名僧支遁和尚亲手所栽,距今已有1600余年。冬末春初梅开两度,人称“二度梅”(还有一个说法,因整个花期历冬春两季而得二度梅的之名)。原木已枯,现存为近年後发的新枝。

隋梅: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内。相传为佛教天台寺创始人智者大师的弟子灌顶法师所种,距今已有1300多年。

唐梅:现在有两棵古梅并称“唐梅”。一在浙江超山大明堂院内,相传种於唐朝开元年间。一在云南昆明黑水祠内,相传为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道安和尚手植。

宋梅:在浙江超山报慈寺。一般梅花都是五瓣,这株宋梅却是六瓣,甚是稀奇。

按原产地分类

梅花原产中国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观赏梅系果梅的一个分支。野梅在中国分 超山梅花天下奇布的次中心有4个,即川东、鄂西山区;鄂东南、赣东北、皖浙山区;两广、赣南山区和闽、台地区,其中台湾省以台南县楠西乡梅岭风景区、南投县信义乡最多。为落叶乔木。梅喜温暖气候,花期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梅喜空气湿度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区可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阳性树种,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为长寿树种。长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在四川、湖北、广西等高海拔地区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黄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经杂交育种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获成功,梅花喜温暖稍带湿润的气候,喜阳略耐荫,不畏寒,土质以轻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质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长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称,宋代诗人陆游《咏梅花》诗:“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梅是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有时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学名为Prunus mume。梅花原产于中国,后来引种到韩国与日本,又从日本传播到西方国家,而梅花的学名实际上是日语的发音,这个发音据说是来自中国古代中原地区对梅花一词的发音。

9. 梅花育种方法有哪些

鹿是反刍动物,一般15-18个月龄开始性成熟,个别的在7月龄开始性成熟。但体成熟较晚,雌梅花鹿2-3岁,雄梅花鹿3-4岁;雌马鹿4岁,雄马鹿5岁。每年的9-11月份发情、交配,第二年5-7月份产仔。发情持续时间梅发鹿为24-36h,发情11-12h进入发情旺期;马鹿发情短,为24h左右,经6-7h进入发情旺盛。若错过配种时机,直接影响繁殖。另外,当地气候、饲养条件以及种鹿的品种、营养状况、配种方式等也是影响繁殖力的重要因素。提高鹿繁殖力的主要技术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一、注意种鹿的选配

  

  (一)鹿种的选择应根据本地气候,饲料条件,鹿的生物特性来选择鹿种。一般情况下,南方高温潮湿,水草丰富,应选择马鹿;在高原气候地区,如四川西部、甘肃的南部和青藏高原,可饲养白唇鹿;在内地可饲养适应性强,鹿茸产品受欢迎的天山马鹿和梅马鹿。特别是梅花鹿。因其鹿价格比天山马鹿低,且好饲养,深受养鹿者青睐。

  

  (二)种鹿的选择标准应根据本品种的优良特性及基本特性,选择双亲生产性能高、体型大、体质强健、体型优美、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的后代作为种鹿,并结合其后裔测定选定。

  

  种鹿的年龄,一般雄鹿在3-7岁,雌4-9岁。雄鹿要求头轮廓优美,线条清晰,头大额宽,草椿粗圆,花盘鼓豆整齐,呈平环连珠状。前驱发达,结构良好。肩宽,腰背平直,肌肉丰满,胸宽而深,腹围适中。四肢发达,粗状有力,蹄紧实规正。睾丸左右对称,发育良好。已配种的种雄鹿性欲旺盛,受孕率高。产茸量比同龄生产群高20%-30%。雌鹿要求性情温顺,母性强,泌乳量大,繁殖力高,无恶癖,体型健美,被毛光滑,体躯长,后躯发达,乳房及乳头发育良好,背腰平直,四肢粗壮,蹄坚实,皮肤紧凑。

  

  (三)雌雄种鹿选配应根据雌性鹿的个体或等级群的综合特征,选择适当的雄性种鹿进行配种。一方面可着重考虑交配双方的品质,选择具有相同生产特性和优点的雌雄鹿进行配种(同质选配));也可选择具有不同优点的雌雄鹿进行配种,希望其后代能结合双亲的优点(异质选配)。另一方面,可着重考虑交配双方的血缘关系进行配种,但应避免近亲交配,防止生产性能退化。

二、提高雄鹿的配种能力

  

  (一)选择适宜的繁殖年龄在一般的饲养条件下,梅花鹿雄鹿,生后36月龄即满3周岁,2锯雄鹿即可参加配种,最好是3锯时配种。马鹿正常配种年龄相应地比梅花鹿推迟1年。

  

  (二)控制混群时间一般在北方8月底至9月初,雌雄鹿群开始配种繁殖,但实际发情配种要晚半个月左右,梅花鹿比马鹿要晚10天左右,而育成鹿或初配鹿还要晚10天左右。

  

  (三)加强调教,控制试情配种放对时间为充分发挥种雄鹿的配种能力,加速鹿群的改良速度,提高繁殖力,种雄鹿从1岁初配时开始就要加强调教。一般于8月下旬锯完再生茸以后,从雄鹿有性行为表现时起,按照放对试情配种的次数和时间,由专人给予固定的口令或喊声,驯练和控制其不良行为,引导其有益于配种放对的行为和条件的建立,保证放对配种的顺利进行。

  

  (四)定时放对配种在种鹿配种旺盛时期,每天要保证4次试情配种,每次放对时间不少于30min。在配种前期和末期,应保证上、下午都有放对时间。交配结束后再把种雄鹿拨出来。如同时有几只雌鹿发情,可用几只不同的种雄鹿配种。配种时要保持环境安静,严防惊吓刺激。

  

  (五)采用人工授精有条件的鹿场对发情雌鹿可采取人工授精。目前主要采取试情法(常采用试情布法)来鉴定雌鹿是否发情。一般在雌鹿发情后8-l0h进行输精,总受胎率可达75%以上。

  

  三、提高雌鹿的配种能力

  

  (一)建立育种核心雌鹿群从母鹿群中选择最优秀的个体建立育种核心雌母鹿群。一般是从系统的选择中,选择优良种雄鹿的后代,加以定向培育,而获得预选雌鹿,再经过一次繁殖加以选定。但大多数是在普通生产群中通过繁殖成绩和后裔鉴定,从经产雌鹿中选定。选定的标准也多注重外貌和年龄等条件。

  

  (二)雌鹿适宜的配种年龄梅花鹿出生7-16个月龄,马鹿16-28个月龄开始表现出性行为,能产生卵子,可以交配繁殖。但是,对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青年鹿,过早配种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及使用年限,繁殖后代弱小,发育差。因此,应在雌鹿体重达到标准体重的70%才能配种。梅花鹿在2岁左右,马鹿4岁左右,开始配种繁殖最为适宜。

  

  (三)种雌鹿群应有最佳年龄结构种雌鹿群应有最佳年龄结构,老幼鹿比例过高,甚至连续几年没有2-6岁较佳繁殖年龄的雌鹿,不仅会直接影响雌鹿群的繁殖力,而且对育种影响更大。因此,应根据系谱选留繁殖力强

上一篇:油松造林技术(油松的种植与管理) 下一篇:玉兰树种植技术(玉兰树种植技术要点)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