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盆景鉴赏与栽培
一、桑葚盆景鉴赏与栽培
桑葚,又名桑果、桑枣、葚子等,为桑科(Moraceae)、桑属(Morus Linn.)树木的果实,全属16种,我国有11种,各地均有分布,是古人认知最早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开始栽种桑树,养蚕缫丝,制作丝绸,在古文献中多有记载,诸如《夏小正》中的二月“妾子始蚕”、“执养宫事”等。“宫”字南北朝时候的解释即指蚕室;再如《诗经》中有“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等等
桑树不但在我国古代国民经济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还有着较高的观赏价值。其树冠优美,茎干苍劲,节间短促,叶片致密,果实晶莹,青紫红黑,五彩纷呈,因而近年来,不少人用桑树制作成盆景观赏,是观果观形盆景的优质素材之一,我们下面就来分享一下桑葚盆景的制作养护经验。
桑树属于落叶乔木或灌木,我国有11种之多,资源非常丰富,大多都适宜制作盆景,建议尽量灌木类,诸如山桑、岩桑、鸡桑等等,萌蘖力强,株干嶙峋斑驳,枝叶紧凑,果实繁茂,既适宜制作成中小型盆景,还可以制作成微型盆景。
桑树生长迅速,极耐修剪和蟠扎,成型快,养护容易,管理粗放,材料来源既可以在野外采掘,也可以扦插栽种。如果是野外采掘,建议选择在崖畔沟壑间寻找,往往有历经风雨雷电尽显沧桑古朴的优美桩子,而且大多株型矮小,叶片匀称,形式奇特多变,大自然锻造下的素材美不可言。
如果是扦插播种,就需要进行童子功蟠扎修剪,设计造型,虽然略失自然,不过处理得当,也可以作为商品盆景,批量栽培,不失为一种经济盆栽,即可观赏还可以食用,一举多得。
野外采掘灌木类桑树,一般在初春和秋末进行,此时要么叶片未生,要么叶片枯落,树液处于萌动初期或者开始休眠之时,对植株破坏影响最小;还可以观察桑树的株形,便于选择,从而既不对野生资源造成太多危害,还可以选择到适宜的素材。
采掘时,先将上部无用枝条剪断,去除残留叶片,然后挖掘,切断主根,保留部分须根,最好带原土球下山,可以提高成活率。用塑料袋或者薄膜保湿带下,尽快移栽或上盆。
桑树桩材下山后,既可以用地栽模式“养胚”,也可以直接上盆栽种,从实际经验来看,桑树成活率较高,只要妥善养护,成活率高达80%以上。
栽培土壤,要根据桑树的树种以及分布地域的土壤进行栽植,北方的桑树耐贫瘠耐干旱耐盐碱,不过大多株形高大;南方的桑树耐贫瘠喜湿润不耐水碱。土壤可用颗粒土(山土)混合园土以及沙土栽培,要求疏松透气,排水便利,生桩不建议用腐殖土,避免养分过盛假活。
桑树属于深根性植物,地栽成活率高,管理粗放,基本上浇定根水到发芽后,完全不用管理,就可以自行生长;而大多盆友没有条件,可直接上盆,用中深紫砂盆或者瓦盆,透气性较好,浅种高围,提高成活率。倘若是微型盆栽,也要成活后再予以二次处理,切莫一次用浅盆栽植,很可能无法成活。
桑树耐贫瘠,不耐积水,因而浇水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生桩养护期间,保持土壤湿润然而不过于潮湿,避免烂根。桑树属于喜阳植物,前三个月放在通风阴凉位置养护,等到真正成活后,就可以逐渐见光照,以至于全日光照。
生桩第一年不施肥,第二年从春季开始施肥,可在土壤基质中拌入少量骨粉饼渣作为基肥,然后生长季节用磷酸二氢钾和饼肥水施肥,每十天半个月一次,薄肥勤施,一般第二年就可以开花结果。
桑树生长迅速,耐修剪,每年初春或秋末进行一次重剪,并进行适当蟠扎造型,桑树适宜直杆式、斜干式、曲干式、卧干式、临水式等多种造型,可根据下山桩原始形态进行适当修改。若是扦插和播种苗,从幼株开始蟠扎,则可以制作成各种造型。
关于桑葚的叶片,大多在4-15厘米,要想使得叶片变小,可以参照拙文《盆景花卉“飞花摘叶”、“脱衣换锦”技法》进行,不外乎摘叶、控水、施肥、修剪等几种方法,可以使得叶片变得小而致密,果实繁茂晶莹。当然还有一种是采取嫁接方法,不过这种适宜中小盆景,微型盆景不太适宜。
桑树病害常见有褐斑病、白粉病、桑疫病等,多是由于高温高湿通风不善引起,可采取适当措施加强通风降温,同时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进行防治;虫害多为根结线虫、红蜘蛛等,可用氧化乐果、桑宁在春初和秋季进行防治。
二、盆景鉴赏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盆景鉴赏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盆景起源于中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是富有自然情趣的东方艺术精品之一,也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园林艺术之一。盆艺者运用创作技巧,合理的布局,再各种深浅长宽不同,行状大小各异,色彩质地有别的盆央中,培育出经过一定艺术造型的树木花草,或经艺术加工的各种山石,使之构成一幅摹仿大自然的景色,并超越山野原状的理想立体画面。这门造型艺术称之为盆景。盆景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珍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它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结晶,也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
中国盆景是以树木、山石等为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公盆中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神貌的艺术品。盆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说她是诗,却寓意于丘壑林泉之中;说她是画,却生机盎然,四时多变。这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树石、盆盎、几架三位一体的艺术品,经历代盆景艺术家的精心雕凿,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以鲜明的民族特色,……
已发私信~
三、关于盆景五大流派的文献有哪些?
[1]毕亮. 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D].扬州大学,2010.
[2]林瞳. 明清时期植物盆景种类及制作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3]王志楠. 城市绿地系统景观资源整合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
[4]曹臻. 中州盆景及其流派确立[D].河南农业大学,2010.
[5]肖颖. 川西盆景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
[6]. 盆景五大流派之岭南派[J]. 农家参谋,2012,09:18.
[7]李飞衡. 盆景五大流派之川派[J]. 农家参谋,2012,10:19.
[8]. 盆景五大流派之扬派[J]. 农家参谋,2012,11:18.
[9]. 盆景五大流派之苏派[J]. 农家参谋,2012,12:19.
[10]陈丽萍,龚为. 一寸三弯出云片[J]. 中华手工,2013,01:59-61.
[11]. 盆景五大流派之海派[J]. 农家参谋,2013,01:17.
[12]王娟. 上海植物园全力以赴 力争捧回盆景华宝奖[J].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2013,07:68-69.
[13]张新伦. 提倡创造新流派[J]. 中国花卉盆景,1994,08:32.
[14]马秀山. “游龙弯”盆景的制作[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1994,05:24.
[15]张守伦. 多流派并存是历史的必然[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1995,03:21.
[16]徐晓白. 我国盆景的发展[J]. 江苏农学院学报,1985,01:43-52.
[17]彭春生. 盆景流派标准初探[J]. 中国花卉盆景,1985,08:22.
[18]潘仲连. 试论盆景风格的地区性和民族性[J]. 中国花卉盆景,1986,12:4-5.
[19]胡文健. 唯有创新才能发展[J]. 中国花卉盆景,1987,05:30.
[20]朱诚,卢德庆. 匠心随所欲 着手便成春――记扬州堡城花园之“疙瘩”春梅[J]. 中国花卉盆景,1988,01:18.
[21]吴涛. 基于地域文的扬州历史园林保护与传承[D].南京林业大学,2012.
[22]梁明捷. 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3]. 造型如字体 片状似云层――谈泰州盆景的艺术风格[J].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2001,06:46-47+34.
[24]江滔. 也谈山石盆景的风格[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1996,03:25.
[25]夏著华. 走出方寸斗室 到盆景生产基层去――我的一点建议[J]. 中国花卉盆景,1997,03:26-27.
[26]杨传友. 中国盆景的艺术流派[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1997,06:24-25.
[27]刘少红,王志宏. 南国明珠 艺融四海――2015年国际盆景大会暨亚太盆景赏石大会隆重举行[J].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2015,10:26-35.
[28]于士祥. 重庆盆景及其发展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9]谢荣耀. 岭南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岭南盆景六十年[J].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2010,01:14-17.
[30]王娟. 上海植物园的特色名片:海派盆景[J]. 南方农业,2014,21:56-58.
[31]洪骏建,包志毅. 卖花渔村盆景发展对策探析[J]. 安徽林业科技,2014,01:52-55+58.
[32]王娟. 发展现状 行业地位 国际影响――三问海派盆景:古老的艺术何去何从[J].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2014,07:26-27.
[33]龙渡江. 海派园林设计风格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
[34]本报记者 兰燕飞. 再现古城名葩之扬派盆景剪扎技艺[N]. 扬州日报,C02.
[35]洪骏建. 黄山市卖花渔村盆景的发展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
[36]柴慈江. 天津市盆景产业化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探讨[D].中国农业大学,2004.
[37]李曦雯,张真慈. 盆中画景[J]. 文化月刊,2015,22:72-83.
[38]周武忠,张键键.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盆景艺术研究现状与进展调查[J]. 艺术百家,2008,06:64-67+5.
[39]潘玉华. 岭南盆景艺术的鉴赏[J]. 园林,2005,09:48-49.
[40]刘永辉. 从盆景审美取向谈盆景流派[J].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2011,08:8-9.
[41]王相楠. 上海崇明岛中华盆景文化园规划设计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
[42]黄妮娜. 湖南盆景的造型技法及造型特点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
[43]韦金笙. 中国盆景史略[J]. 中国园林,1991,02:11-20.
[44]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刘传刚. 审时度势 推动中国盆景进入国际市场[N]. 中国花卉报,2005/01/22T00.
[45]曾白峰. 中国传统花艺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
[46]河南科技大学 刘艳. 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及地方风格[N]. 中国花卉报,.
[47]黄湘菡. 岭南传统建筑中窗户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48]. 广东省盆景协会会员作品展[J].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2007,12:9-15.
[49]谢张天. 盆景的“主体”与“主题”[J].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2004,05:55.
[50]衣学领. 苏州盆景的传承与发展[N]. 苏州日报,A14.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