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底肥多了怎么办(底肥下多了会怎样)
1. 底肥下多了会怎样
克伦森无核葡萄,又名克瑞森无核、淑女红,是美国育成的晚熟、红色无核葡萄品种。但要取得理想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栽培环境的选择
克伦生无核葡萄成熟较晚,在无霜期短的区域栽植很难成功,应选择无霜期在170天以上的区域栽培。
要求土壤质地疏松,排水条件良好。
2、选择适宜的架式
克伦生无核葡萄生长势极强,在一般管理条件下,1年生枝条粗度能达到2cm以上。定植时要适当稀植,行距2。5~3m,株距1。5~2m,或行距4m、株距0。7m,采用棚篱架或小棚架架式。
3、注意肥水管理,控制生长势
针对克伦生无核葡萄生长势强的特点,在栽培管理上要适当控制肥水,主要是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如锌、铁、镁肥等;要少追肥多施基肥;在不太干旱的情况下,少浇水或不浇水;在北方雨水较多的7、8月份,注意雨后及时进行排水、中耕,并用多效唑等进行化控,防止因旺长而影响花芽分化。
4、注意夏季修剪,合理冬剪
克伦生无核葡萄生长势强,定植当年要进行多次摘心,防止新梢徒长,促使枝蔓生长充实,促进花芽分化,降低成花节位,确保翌年结果。当植株长到15片叶时,保留14片叶摘心,第1次封顶,除留顶端1次副梢外,其余1次副梢保留3片叶摘心,其上2次副梢除顶端2级副梢保留1叶摘心外,其余一律抹除,其余顶端3次乃至多次副梢一律反复1叶摘心。
第1次封顶后,顶端1次副梢做2段主蔓培养,当生长到11片叶时,保留10片叶,第2次封顶,其上2次副梢除顶端2次副梢外,保留2片叶摘心其上3次副梢除顶端3次副梢保留1片叶摘心外,其余一律抹除。第2次封顶后,顶端2次副梢做3段主蔓培养,长到10片叶时,保留9片叶,第3次封顶,以上3次副梢除顶端3次副梢外,保留1片叶摘心,以后各次副梢保留1叶反复摘心。
克伦生冬剪在10月中下旬进行,留蔓高度一般在1。5m左右,第2年发枝后,基部0。4m内不留枝,以上间隔15~20cm留1个壮枝。结果枝果穗下保留6片叶摘心,营养枝保留8片叶摘心,结果枝顶端保留一二个副梢,留2片叶反复摘心,果穗以下副梢从基部抹去,其他副梢留1片叶摘心。
多余新梢、副梢及卷须要尽早抹除,以保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营养消耗。在冬季修剪时,要注意留芽量,以便于以后管理。一般每亩留芽8000个左右,每个主蔓留30个左右。为了便于管理更新,宜采取短梢修剪法。
无核葡萄切忌管理粗放。否则很容易造成架面郁闭,新梢徒长,花芽分化不良,影响产量。
所以,在整个生长季节要多次修剪,及时去掉那些影响架面通风透光的徒长枝、细弱枝,对旺长的骨干枝要进行多次适当摘心,控制生长势,促发侧枝,在开花前和树体迅速生长期,进行主干环剥来提高坐果率,控制树势。
5、科学进行花果管理,合理确定负载量
花前1周掐去穗尖和副穗,使果穗整齐一致。
盛花后20天左右疏穗,壮枝留2穗,中等枝留1穗,弱枝不留。落花后15天左右疏粒,疏去小粒、畸形粒、过密粒,每穗保留100粒左右。此时,果粒进入迅速膨大期,可用美国“奇宝”处理果穗,或用“吡效隆”膨大剂浸果穗,以增大果粒。6月下旬喷杀菌剂1次,50%多菌灵6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后一二天内套袋。
8月下旬或9月上旬开始摘袋,并摘除果穗周围遮光的老叶,促进着色成熟。
克伦森无核葡萄的合理产量以每亩不超过1500kg为宜。留果过多就容易引起着色不良和后期果实萎蔫。每个主蔓最后的留果量为15穗左右。这样既保证了当年产量,又能保证第二年结果,使树体有一个合理的树形和叶幕层,利于果实着色。
6、正确应用赤霉素
赤霉素在无核葡萄上的应用相当广泛,可以拉长果穗,增大果粒,用得合适还能起到疏花疏果的作用,对保证果穗合适的松紧度也是有利的,特别适合像克伦森无核葡萄这些坐果率极高的品种。但克伦森无核葡萄是一个对赤霉素相当敏感的品种,用不当会引起果穗变形扭曲、穗形过紧等许多问题。
据实践经验,应用赤霉素时有两个注意事项:一要注意时期。第1次喷施时期以盛花期末至落花期为宜,这一时期喷施能起到一定的疏花疏果作用,有助于保持合理的穗形;第2次喷施时期为盛花后10~15天,这一时期喷施能有效地起到膨大果粒的作用。二要注意浓度。
第1次的浓度以每公斤10~15mg为宜,第2次的浓度以每公斤25~30mg为宜。
7、及时去除二次果
克伦森无核葡萄生长势很强,副梢的果枝率很高,如不及时去除,就会产生大量二次果。二次果颜色深,果皮厚,糖度低,酸度大,品质差,要及时去除。
及时去除二次果也有利于营养的集中供应,能提高果实的商品性。
8、适时分批采收
克伦森无核葡萄的着色成熟期很长,而且葡萄粒内输导管过短,容易使葡萄粒尾部萎蔫,降低商品性,所以成熟后一定要及时地分批采收。
9、病虫害防治
克伦生无核葡萄主要病害有白腐病、霜霉病,防治白腐病用多菌灵、退菌特等药物:防治霜霉病用疫霜灵或杀毒矾,严格按说明书喷施。
到8月中旬,可用1∶1∶150倍的波尔多液防治。
2. 种多肉要放底肥吗
多肉植物一般要用疏松的土壤栽种,这是由于它本身比较怕涝,疏松的盆土有着良好的排水性和透气性,可以尽快让水分流失,不会因潮湿的环境影响植株的生长。另外,如果想要植株有一定的养分,也可以在盆土中加入一点基肥,让植株长得更加健壮。
一、泥炭土
这是目前养多肉最推荐的一种土壤。这种土壤比较疏松,不会影响多肉根部的生长发育,同时吸水能力强,可以将大量的水分吸收,这样可以创造一个微润的环境,对于多肉这种对水分需求不多的植物来说,非常的合适。
二、椰糠
椰糠和泥炭土类似,也有着不错的保水性和透气性,比较适合种植多肉植物。相较于泥炭土而言,椰糠最大的问题在于太轻了,每次浇水后,它就会浮到表面,几次之后就和其他土壤分离,完全起不到原有的作用。
三、蛭石
上面两种土壤在盆土中都需要较大的比例,但除此之外,还要加入适量的颗粒土,蛭石就是其中之一。蛭石本身的排水能力强,同时也能改善土壤结构,阻碍PH值的变化,为多肉提供一个更稳定的生长环境。
四、珍珠岩
珍珠岩也是颗粒土的一种,将其掺入到基质中,可以增加排水性,不过由于它比较轻,所以比例不宜太大,不然浇水后容易浮在上面。
3. 底肥放多了怎么办
那是,会造成花卉徒长或烧坏根系。
4. 下底肥后几天才能下种
韭菜一般在阴历3月初下种,到中秋节前移栽。移栽的时候要稀一点,五六棵一塘。韭菜田里的基肥要足,土要松,垡要细,畦宽五尺左右,墒宽一尺,墒深七八寸,田要爽水。
播种前要用水柳叶子沤水,少掺点煤油,浇灌一次,把蝼蛄呛出来拾干净;如果有地老虎,还要用氧化乐果对水浇灌。韭菜最喜欢的肥料是鸡鸭粪、人畜粪、家杂灰或者饼肥。用饼肥时要先把菜籽饼沤熟,对水稀释再泼浇,施肥的时间最好在傍晚。
韭菜一般十五天割一刀,一年可以割20刀左右。割韭菜要在早晨或者傍晚时进行,要用快刀平泥割。割时,要按先后顺序排着割,割后用钉耙松土,把旁边的细上扒一点盖到韭菜桩子上,过一、两天后施一次肥。韭菜比较耐旱,如果天气过于干旱时要在早晨浇水。
要尽量争取韭菜早发芽,早上市。前一年冬天收刀要早,让尾刀韭菜叶子自然枯死,用粪渣、杂灰和碎草把韭菜盖一层,第二年开春后,把碎草和大垡块划掉,再追一交粪肥,就能使头刀韭菜出芽快。韭菜分岔力强,新栽的韭菜二三年时间每塘就能发展到三四十棵。发现密度过高要及时分棵移栽
5. 如何下底肥
普遍的水稻种植用肥量都在30Kg/亩左右,一些地力贫瘠地块的用肥量可能达到35Kg/亩左右。通常情况下,尿素用量在10-15Kg/亩左右,硫酸钾或者氯化钾的用量在10-12Kg/亩左右,二铵的用量在8-11Kg/亩左右。具体的用肥量需要根据种植地块的地力以及品种来具体的调节。
1、基肥。基肥一般在水整地的前后施用,可以在泡田之前采取旱扬的方式使用,也可以在泡田之后带水扬肥,在进行搅浆、整地的过程。基肥的用量较大,基本上可以达到肥料总量的50-60%左右。一般情况下基肥中的尿素用量在尿素总量的0%左右,即4-6Kg/亩左右;二铵则是一次性的全部使用,8-11Kg/亩左右;钾肥用量一般在钾肥总量的60%左右,即6-7.2Kg/亩左右。当然了,也有一些稻农会采取一定的数量调节符合自己的用肥习惯。
2、返青肥。返青肥一般在移栽完成、补完扶苗水之后使用。最常见的返青肥就是硫酸铵了,用量在5-8公斤Kg/亩左右。由于硫酸铵的肥效持续期较短,大概只有7-10天左右。所以,硫酸铵用量大或者小并不会对水稻生长季中的尿素施用造成影响。也可以理解成硫酸铵的用量并未计入种植过程中的氮肥总量。除此之外,现在也有一些稻农朋友会施用一些新型的返青柯杈肥代替硫酸铵,也是可以的,只不过成本相对高而已。
3、孽肥。分孽肥主要以尿素为主,一般是在水稻秧苗5叶期左右施用。由于水稻秧苗生长的前期容易遭受潜叶蝇或者负泥虫的威胁,一些稻农朋友会采取孽肥混版杀虫剂的方式施肥、杀虫,也是一个办法。通常情况下孽肥的尿素用量是尿素总量的30%左右,即3-4.5Kg/亩左右。
4、穗肥。穗肥通常是在水稻倒3叶抽出一半或者完全抽出之后施用,肥料总量剩余的尿素和钾肥混版均匀之后进行撒施就可以了。除此之外也可以采取叶片喷施磷酸二氢钾的方式补充一些生长所需的磷钾肥,也是一个方法。但是,穗肥中的尿素用量建议控制一下,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的贪青、倒伏情况的发生。
5、侧深施肥。侧深施肥的用量一般在25-30Kg/亩左右,可以视秧苗的长势来确定是否需要追施穗肥。一般情况下,25-30Kg/亩的侧深施肥用量基本上可以满足水稻生育全期对养分的需求,不一定需要额外的追施穗肥。
6. 底肥施多了怎么办
水稻施肥是给水稻提供营养,促进水稻增产的重要手段,但一旦施肥不当也会造成水稻发生肥害。那水稻发生了肥害该怎么办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水稻的肥害及一些防治措施。
水稻肥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肥料用量过多:大田期肥料用量过多,会导致水稻无效分蘖增多,过早封行,抗虫、抗病、抗倒伏能力减弱,贪青晚熟,结实率、千粒重下降,影响稻谷产量、质量。
二、肥料失衡:偏施氮肥,忽视磷、钾肥和农家肥的配合施用,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
三、施肥时间不当:在高温的中午或露水未干及田里缺水的情况下撒施化学氮肥,往往会灼伤秧苗。
下面给大家列举几种常见的水稻肥害症状和原因:
1.氨水(或碳酸氢铵)熏伤:被害叶片开始呈均匀的鲜黄色,后整个叶片变成黄褐色,或红褐色,受害重的枯死。氨水挥发出来的氨,随风波及,往往稻苗上部叶片熏伤。碳酸氢铵施到田面,挥发出来的氨,造成局部稻苗熏伤,且下部叶片受害较重。
2.硫酸铵灼伤:受害稻叶呈透明的不规则白斑,有时根系也会引起变黑腐烂。主要由于施用时露水未干,肥料粘附在叶片上,导致叶片上局部浓度过高,且硫酸铵含的阴离子(SO4-)与水化合成硫酸,而使叶片失水灼伤,并使叶绿素漂白而呈透明不规则白斑。在水稻生育后期,如田间缺水,施用硫酸铵过多或不匀,会造成根系变黑腐烂。主要因土壤中阴离子(SO4-)过多,在硫酸还原细菌的作用下,变成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为害稻根所致。
3.石灰氮烧伤:受害叶片,开始叶色变暗红,后烧成许多散生和大小不一的赤褐色或黑褐色、周缘不明显的不心形斑点,不久叶尖枯死,呈赤褐色,远看象火烧焦一样,严重的根部变黑,甚至枯死。石灰氮粉粒粘附叶片上,会出现褐色或暗绿色水浸状病斑。主要是施用石灰氮时未加处理或施用技术不当造成。
水稻肥害防止措施:
1.施用氨水、硫酸氢铵时应注意:田里要保持浅水层,施后立即耘田,使铵被土壤吸附,这样氨就不易挥发出来,也有利于根系吸收。要避免在中午烈日下施用,追肥浓度以1%-2%为宜(即氨水1-2公斤加水100公斤)。氨水原液掺水冲稀,应在空旷场所进行,并注意风向,以免氨挥发熏伤附近稻苗。
2.施用硫酸铵等化肥应注意:早晨露水未干或雨后叶面尚留水滴时不能施用,以免肥料粘附在叶面发生灼伤。施用时田里应保持水层,施后即耘田,以利根系吸收。
3.施用石灰氮时应注意:用石灰氮作基肥,撒施后进行干耕,过5-6天再灌水耙田、耖田插秧,这样较为安全。在实践中表明,石灰氮采用泥浆调和泼施法,比较安全。石灰氮不能直接作追肥用,必须事先与10倍湿土混合堆放10-20天,并保持湿润,使它转化消除毒性后再作追肥施用。
以上就是水稻肥害及其防治措施的介绍,种植水稻的农民朋友,可以参考这些例子和方法,及时地辨别肥害,及时防治,从而降低损失。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