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乡土植物(山东乡土树种有哪些)
1. 山东乡土树种有哪些
适合山东种植的小麦品种很多,,但以下这十个品种是很常用的。
1.济麦22.该品种抗倒伏,抗病能力强,籽粒饱满,成穗率高。
2.石麦26.该品种亩成穗较多但较济麦22相比植株稍微高一点。
3.石麦28。
4.山农27号。
5.莘麦818。
6.泰科麦33。
7.山农24号。
8.烟农21。
9.山农15。
10.泰农18等这些也是山东省近几年常用的品种。
2. 山东乡土树种有哪些品种
莘辛158是山东省莘县种子公司于2002年以莘系5812为母本,莘系1101为父本选育的玉米一代杂交种,母本莘系5812为(M017/8112)/5003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父本莘系1101为昌7-2/LX9801自交三代后又回交LX9801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06年4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3. 山东地区的乡土文化主要是
第一种,蜜三刀
对于爱吃甜的朋友来说,蜜三刀绝对不可错过,这是山东人都非常熟悉的一种糕点,过去大家日子过得穷,一般只有在逢年过节或者赶大集的日子,才能吃上一回,对于缺糖少油的人来说,这蜜三刀简直是人间美味,甜滋滋,满口香,无法抗拒的美味。
关于蜜三刀的起源,相传是徐州一带,当年苏东坡在徐州做官,尝到了一种新式糕点,因为没有名字,故而,苏东坡欣然为其取名——“蜜三刀”。
当然了,现在徐州属于江苏省管辖,但是历史上,徐州与山东在历史人文、饮食文化等诸多方面息息相关,都是淮海地区,所以蜜三刀在山东大肆流行,成为山东著名的糕点美食,也就不足为奇了。
蜜三刀不仅好吃,而且好看,其制作过程,好像在做艺术品一样,不过因为太过甜腻,现在人吃得越来越少了,偶尔吃吃,也是为了找回童年的回忆。
第二种,羊角蜜
羊角蜜又是一种甜甜的糕点,而且,其甜度,不亚于蜜三刀,因为外形看上去好像羊角一样,故而得名“羊角蜜”。
这种食物在苏北、鲁西南、鲁南、皖北、豫东非常流行,外形有趣,内含蜜糖,对于小孩子来说,既好吃,又好玩,必然成为童年的美好回忆。
据说,当年西楚霸王项羽用羊角盛满蜂蜜来喝,后来有厨子以此做出了糕点,经过不断的演化,便成为了今天的羊角蜜,也算是自古以来的名吃糕点了。
第三种,馓子
对于山东人来说,早餐吃什么?估计离不开油条馓子粥,这馓子就是早餐常见的食物之一,外表色泽金黄,吃来又香又酥,与山东人爱喝的白粥搭配,简直是绝配。
当然了,馓子这种民间美食,不仅山东有,其它地方,也是非常流行,比较有名的馓子,如滕州馓子、徐州馓子、济宁馓子、淮安茶馓等等,关于起源,则非常久远,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类似的食物了,据说跟寒食节有关,故而馓子别称“寒具”。
第四种,桃酥
桃酥是流行于大江南北的美食糕点,在山东这边非常的受欢迎,过去逢年过节,走亲访友,这都是上好的礼品,大人小孩都爱吃,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对之情有独钟,可能是既好吃,又好咬的缘故吧。
相传,这种食物源于宫廷,不知后来怎么就流传到了民间,很受百姓欢迎,在山东鲁南一带,也把这类桃酥称之为“红炉果子”。
第五种,盘丝饼
说起盘丝饼,顾名思义,就是盘着一层层丝的饼,其面丝金黄透亮,酥脆甜香,属于是很精致的糕点面食,不同的地方,可能做法略有差异。
比较有名的盘丝饼有烟台盘丝饼、济南清油盘丝饼等等,据说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此饼就闻名于济南了,算是当地的一种特色美食。
第六种,花饽饽
所谓花饽饽,其实,也是一种馒头,不过,有别于常见的那种馒头,而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花样馒头,更像是工艺品。
这种食物,当然是以面粉为主,借助工具,塑造成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花草树木的形象,极具民俗文化特色,是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说有三百多年历史了,主要盛行于胶东一带,充满乡土特色,寓意吉祥。
第七种,周村烧饼
周村历史悠久,这里的烧饼久负盛名,其特点酥、香、薄、脆,是山东有名的特产之一,据说源于汉代的胡饼,明清时期,大致形成了今天周村烧饼的雏形,在山东的名吃之中,周村烧饼属于商业化运营较为成功的案例。
第八种,江米条
江米条是很多人小时候都吃过的一种糕点,又香又酥,越吃越香,过去,也是逢年过节招待亲朋好友的食物之一,虽然山东以面食为主,但是对江米条这类的食物,还是非常的喜欢的,算是茶余饭后不错的“零嘴”吧。
4. 山东乡土树种名录
山东主要种植的药材有金银花、山楂、丹参、桔梗、黄芩、西洋参等,其次适合种植黄芪、板蓝根,除以上药材外,芍药、瓜蒌、北沙参、徐长卿等也是山东优势地产药材。
5. 山东的乡村
山东农村适合开展种植业,大棚蔬菜优良水果,可以植物盆景也可以做养殖业,鸡鸭鱼,可以做水产业海鲜等等都可以。。
农村还可以发展旅游业,可以建设许多好玩的地方
农村最主要可以发展农家乐,地道的农村食品,野菜自己种的蔬菜非常健康。。
6. 山东本土树种
山东可种植的名贵树木排行依次为:黄杨木、核桃木、皂角树、楝树、梨木、槐木、榆木、柿木、柏木和椿木等等。
相比较,山东属于北方地区,偏冷。能生长的名贵的树木比南方少。相对名贵的应属黄杨木了。黄杨木生长特别缓慢,木材色泽温润、致密细腻,非常适宜雕刻作品,尤其是制作木梳和印章。
7. 山东乡土地理
山东:主要是说山东省。地处中华的东部地区,以平原、丘岭为主打土地,东岳泰山为全国五岳之一,种植小麦、玉米、花生,水果以烟台苹果,莱阳梨最为出名,也是人口众多的省份之一。
东北:地外中华的北部地区,有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三省,即大部分是过了山海关,向北的中华之土地,全称为东北。主要以小麦、大豆、玉米、水稻为主要农作物,冬天十分寒冷且时间较长。人口,由于冬季寒冷,一部分东北人开始南下,寻找冬季的寄居地,到夏、秋两季再返回东北,俗称迁移。
以上就是山东与东北两处的区别。
8. 山东乡土文化
作为文化大省,山东一直注重优秀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截至目前,山东拥有4处世界文化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项目有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山东那些“世界级”文化自然遗产。
泰山
泰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
齐长城
齐长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历时170多年筑成,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齐长城西起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北,于青岛市黄岛区东于家河庄入海,全长达1200余里,横贯齐鲁大地,是目前中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保存状况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被誉为“长城之父”。凝聚着二千五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也体现了春秋首霸和战国七雄的东方泱泱大国的强盛雄风。
孔庙、孔府和孔林
孔庙、孔府和孔林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曲阜市,是中国唯一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嫡系后裔的府邸和孔子及其子孙墓地于一起的建筑群,孔子(公元前551—前419年)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在死后的第二年,他的住宅被改成孔庙,每年祭。汉代以后历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读经,对孔子也不断追谥加封,同时扩大他的祠庙,孔庙的规模也越修越大。孔庙中还存有大量的碑刻及画像砖,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和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孔府藏有大量的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贵。孔林中,有的墓前还存有石雕的华表、石人、石兽。其延续时间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
大运河
大运河在2014年多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山东段,南起山东与江苏两省交界处的大王庙闸,北到德州德城区第三店,流经山东省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市16个县(市、区),全长643公里。 大运河山东段历史上就是通航条件最困难,维修保护工程技术最复杂、最巧妙的著名河段。会通河水道和水源工程规划,以及水资源调度和管理,代表了中国大运河乃至整个农业社会卓越的水运技术成就。运河沿线的德州、临清、东昌、张秋(今阳谷)、济宁、台儿庄,成为历史上交通转输和贸易的重镇,积淀了深厚的运河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烟台剪纸
2009年,“烟台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一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烟台剪纸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其题材丰富,种类繁多。剪纸的稿样世代流传,有着鲜明的烟台地方风格。,荣成、文登一带的剪纸,粗犷大方,浑厚朴实,多用乌黑的胶皂纸所剪的鱼、虫、鸟、兽,作为器物的装饰;掖县的剪纸,线条细腻,作品以小巧玲珑、纤丽多姿见长;蓬莱一带的剪纸,则以大片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使画面十分生动,剪出的人物感情充沛,花、鸟、虫、鱼栩栩如生。
滨州剪纸
2009年,“滨州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一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和烟台剪纸一样,滨州剪纸也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滨州剪纸深深扎根于黄河泥土和黄河文化,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情感,倾吐着人们对自然、对劳动、对生活、对爱情、对生命的颂扬和赞美,又经齐鲁文化的洗礼和吸收周边文化的营养,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展现着别具风采的文化神韵。
高密剪纸
2009年,“高密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一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密剪纸,也是山东地方剪纸艺术的代表,是山东省高密市传统民间艺术三绝之一,它的流传同高密农村的节令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密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和人物皆可入剪。所剪事物,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戏曲故事,象征性强,造型朴实夸张,粗犷中见清秀,拙朴中藏精巧,反映出独到的民族审美观。
莒县过门笺
2009年,“莒县过门笺”作为“中国剪纸”的一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莒县过门笺也是中国传统剪纸中的一个艺术种类,又叫挂钱、吊钱、斋牒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过门笺是莒县剪纸艺术中的代表。春节贴过门笺的范围遍及全县,是莒县流传深远的民俗文化。过门笺是莒县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独特的文化历史环境中形成的颇具特色的剪纸艺术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诸城派古琴
2008年6月,诸城派古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11月,诸城派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级非遗保护名录。
诸城派古琴形成于19世纪中叶,历经几代琴家的探索、交流、吸收、发展,形成了一个具有诸城特点、风格、技巧和特有曲目传谱的古琴流派,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拨弦乐器之一,是中国最古老、最具生命力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是中国古代最受尊崇的乐器,其文化内涵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
济南皮影戏
济南皮影作为中国皮影戏的一种,2008年第二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济南皮影戏又称兰州布影,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据说当初河北滦县乐亭皮影为全国之首,俗称“天下的影,数乐亭”。它又称“滦州布影”。由于口误,所以叫成了“兰州布影”。“兰”实为“滦”字之误。后来,发现两地皮影的特点、风格等都大不相同,所以1952年改称为“山东皮影”。西方戏剧史家曾说过:“中国的皮影是电影的开山祖。”
泰山皮影戏
泰山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一种,2008年第二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泰安皮影戏也叫“十不闲”,意思是摆弄皮影人儿,唱词念曲,鼓乐伴奏等全由一人包揽,手、脚、嘴都不闲着。泰山皮影戏属中原皮影流派,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明代的“梼杌闲评”距今600年的历史。
定陶皮影戏
定陶皮影戏定陶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一种,2008年第二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定陶皮影又名“隔纸说书”,是由明代山西移民传到定陶的古传皮影戏,长期活跃在山东、河南、安徽、河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古传皮影的基本制作工艺、演出形态、表演程式、原始唱本和古老影箱。 定陶皮影戏保存的古老影箱中完整的影人有二百五十余套,种类较为齐全。这些影人高一尺有余,系用牛皮制成,色泽古拙,形制巨大,风格粗犷朴拙,显示出高超的雕刻技艺。
9. 山东乡土树种有哪些名字
2005年农业部正式发布全国主导品种,小麦每年10个左右,五年来先后发布了23个品种,其当年发布品种的种植面积约占全部小麦品种的1/3,有力地带动了小麦生产发展。其中强筋品种有龙麦30、郑麦9023、豫麦34、济麦20、烟农19、皖麦38和西农979;中筋品种有皖麦19、扬麦16、济麦19、周麦18、鄂麦18、川麦42、矮抗58、淮麦20、宁春4号、皖麦50、石4185、石家庄8号、邯6172、新麦18和小偃22;弱筋品种有扬麦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