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花木审美特点(中国园林什么的艺术特征)
1. 中国园林什么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 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 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 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 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 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 分隔空间力求从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静、因与借、真与假、有 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 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 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 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 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 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 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 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 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啊娜垂岸,桃花数弹-28212里盛开 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 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 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 根本原因
2.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1、依山傍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是由植物、山水和建筑等组成的综合艺术品。常用观赏花木有松、竹、梅、兰菊、荷、玫瑰、迎春和牡丹等,其选栽一般与园林的地理环境和园主所寄托的性情有关。
2、追求立意,概括提炼,力求神似。中国园林集天下名山胜境,经过取舍并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炼,虽取材于自然又非纯天然模仿,立意新颖,展示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神似境界,这种历经艺术加工得到的艺术美,富有身临其境,似曾相识,又不知其所的玄妙之感,给人以诗情画意或触景生情的美好灵感。
3、造景含蓄,耐人寻味,一点方悟。中国古典园林的绝妙之处为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美人峰越细看才像;鸳鸯厅一点方悟;亭榭匾额成了赏景说明书。又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身临其境,虽无荷风,但亦觉风在其中,发人遐思。
3. 中国园林的艺术风格有哪些
1、融于自然
融于自然,是把园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融于自然的目的,是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使人们获得丰富的审美对象,尤其是自然美。
例如通过围墙漏窗的设置,就可以使人们从漏窗中观赏到墙外的美好风光,给园林造成幽深广阔的境界和意趣。融于自然的手段,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园林空间。
2、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指园林的建造,包括筑山、理池、设置花木、建筑房屋等等,都服从于自然美的需要,而不能破坏自然美。也就是说,要讲求合理开发。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影响:
我国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艺术,为我们民族所特有的优秀建筑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理论和创作实践经验。
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的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特别是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建设势必要充分反映劳动人民物质与精神的需求为使人们有优美的休养、休息以及文化娱乐的活动场所,就必然要进行园林建设。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风景园林的开发与建设也将随之兴旺发达起来,自然风景资源的开发也必将加快步伐。如何借鉴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经验,就要进行总结,汲取其精华,为我们今天的新型园林建设服务。
4. 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
皇家园林的特点:1.规模宏大
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中国最早皇家园林灵囿,方圆35千米,秦汉的上林苑,广150余千米。隋朝的洛阳西苑,周100千米,其内为海,周5千米。唐朝长安宫城北面的禁苑,南北16.5千米,东西13.5千米。北宋徽宗时的东京艮岳,是在人造山系——万岁山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山周十余里”,北则俯瞰,有“长波远岸,弥十余里”的景龙江。元代大都西御苑太液池,“广可五六里,加飞桥于海中,起瀛洲之殿,绕以石城”,明代在此基础上,扩建成南海、北海、中海。清代所建避暑山庄,其围墙周长10千米,内有564公顷的湖光山色;圆明园占地200多公顷,长春、万春二园150多公顷;最晚建成的颐和园,占地约287公顷。显而易见,皇家园林的规模是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所望尘莫及的。而且其规模大小,基本上与历史的向后延续成反比。皇家园林数量的多寡、规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朝代国力的兴衰。
2.园址选择自由
皇家园林既可以包络原山真湖,如清代避暑山庄,其西北部的山是自然真山,东南的湖景是天然塞湖改造而成;亦可叠砌开凿,宛若天然的山峦湖海,如宋代的艮岳,清代的清漪园(北部山景系人工堆叠而成)。总之凡是皇家看中的地域,皆可构造为皇家园林。
3.建筑富丽
秦始皇所建阿房宫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汉代未央宫“宫馆复道,兴作日繁”,到清代更增加园内建筑的数量和类型,凭借皇家手中所掌握的雄厚财力,加重园内的建筑分量,突出建筑的形式美因素,作为体现皇家气派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从而将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倒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论其体态,雍容华贵;论其色彩,金碧辉煌,充分体现浓郁的华丽高贵的宫廷色彩。
4.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
在古代凡是与帝王有直接关系的宫殿、坛庙、陵寝,莫不利用其布局和形象来体现皇权至尊的观念。皇家园林作为其中一项重要营建,也概莫能外。到了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皇权的扩大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在当时所修建的皇家园林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皇权的象征寓意,比以往范围更广泛,内容更驳杂。例如圆明园后湖的九岛环列,象征禹贡九州;东面的福海象征东海;西北角上的全园最高土山“紫碧山房”,象征昆仑山,整个园林布局象征全国版图,从而表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权寓意。
5.全面吸取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北方园林模仿江南,早在明代中叶已见端倪。北京西北郊海淀镇一带,湖泊罗布,泉眼特多,官僚贵戚们纷纷在这里买地造园,其中不少即有意识的模仿江南水乡的园林风貌。这种风气自然也影响到了皇家的造园。康熙年间,江南著名造园家张然奉诏为西苑的瀛台、玉泉山静明园堆叠假山,稍后又与江南画家叶洮共同主持畅春园的规划设计,江南造园技艺开始引入皇家园林,而对江南造园技艺更完全、更广泛的吸收,则是乾隆时期,乾隆在位60余年,六下江南,由于他“艳羡江南,乘兴南游”,凡他所中意的园林,均命随行画师摹绘成粉本,作为皇家建园的参考,从而促成了自康熙以来皇家造园之摹拟江南、效法江南的高潮,他们把北方和南方、皇家与民间的造园艺术来一个大融汇,使其造园技艺达到了前所未见的广度和深度。 私家园林的特点: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
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
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寺观园林的特点:①它不同于禁苑的专供君主享用和宅园的属于私人专用,而是面向广大的香客、游人,除了传播宗教以外,带有公共游览性质。这是由宗教性质所决定的。宗教目的旨在“普渡众生”,对来庙敬香者、瞻仰者、游览者,不管其贵贱贫富、男女老少、雅逸粗俗,一概欢迎,绝不嫌弃。因此,具有公共游览性质,具有适应最广大阶层游客观赏的景观内涵,不同于只供少数人独享其乐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庶民百姓只有到寺庙中去进香,才能兼带得到游赏。由于进香游览人数的众多,又出于虔诚的宗教信仰而大多愿意倾囊施舍,这又从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寺庙园林在全国众多的名山大川中得到开发,使得名山胜水和灿烂的历史文物荟萃在一起,更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中外游客去饱赏其丰姿秀色。
②在园林寿命上,帝王苑囿常因改朝换代而废毁,私家园林难免受家业衰落而败损。相对来说,寺庙园林具有较稳定的连续性。一些著名寺观的大型园林往往历经若干世纪的持续开发,不断地扩充规模,美化景观,积累着宗教古迹,题刻下历代的吟颂、品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交织,使寺庙园林包含着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③在选址上,宫苑多限于京都城郊,私家园林多邻于第宅近旁,而寺庙则可以散布在广阔的区域,使寺庙有条件挑选自然环境优越的名山胜地,“僧占名山”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带规律性的现象。特殊的地理景观是多数寺庙园林所具有的突出优势,不同特色的风景地貌,给寺庙园林提供了不同特征的构景素材和环境意蕴。寺庙园林的营造十分注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善于根据寺庙所处的地貌环境,利用山岩、洞穴、溪涧、深潭、清泉、奇石、丛林、古树等自然景貌要素,通过亭、廊、桥、坊、堂、阁、佛塔、经幢、山门、院墙、摩崖造象、碑石题刻等的组合、点缀,创造出富有天然情趣、带有或浓或淡宗教意味的园林景观。
寺庙园林的范围可小可大,伸缩的弹性极大,寺庙园林小者往往处于深山老林一隅的咫尺小园,取其自然环境的幽静深邃,以利于实现“远者尘世,念经静修”的宗教功能。大者构成萦绕寺院内外的大片园林,甚至可以结合周围山水风景,形成大面积的园林环境,形成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在众多的寺庙园林中,后者所占的比例不算小。因而,寺庙园林的空间容量远比私家园林要大得多,往往具有浩大的空间容量,如泰山、武当山、普陀山、五台山、九华山等宗教圣地,空间容量大,视野广阔,具备了深远、丰富的景观和空间层次,以致近能观咫尺于目下,远借百里于眼前,形成了远近、大小、高低、动静、明暗等强烈对比的主体化的环境空间,往往能容纳大量的香客和游客。
④由于寺庙园林主要依赖自然景貌构景,在造园上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设计手法。传统的寺庙园林特别擅长于把握建筑的“人工”与自然的“天趣”的融合。为了满足香客和游客的游览需要,在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中,以园林构景手段,改变自然环境空间的散乱无章状态,加工剪辑自然景观,使环境空间上升为园林空间。例如善于顺应地形立基架屋;善于因山就势重叠构筑;善于控制建筑尺度,掌握合宜体量;善于运用质朴的材料、素净的色彩,造就素雅的建筑格调;善于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对景象进行组织剪辑,深化景观意蕴,等等。
5. 中国园林什么的艺术特征体现了以表现自然意趣为主旨
、融于自然
融于自然,是把园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融于自然的目的,是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使人们获得丰富的审美对象,尤其是自然美。
例如通过围墙漏窗的设置,就可以使人们从漏窗中观赏到墙外的美好风光,给园林造成幽深广阔的境界和意趣。融于自然的手段,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园林空间。
2、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指园林的建造,包括筑山、理池、设置花木、建筑房屋等等,都服从于自然美的需要,而不能破坏自然美。也就是说,要讲求合理开发。
6. 我国园林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一般有三种分类方法:一、按占有者身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因其身份和权利至高无上,故规模宏大,且多真山真水,建筑体形高大而富丽堂皇。如北京颐和园、北海公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等。(2)私家园林:宗室外戚、王公贵族、官吏富商,权利不如皇帝。故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体型小巧玲珑而淡雅素净。如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3)寺观园林:又称宗教园林。包括儒家学宫、书院、纪念性祀堂、佛寺园林、道观园林。 如北京天坛、太庙所附设的花园。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1)北方园林:又称黄河类型园林,大多为古都所在地,所以园林范围大,建筑富丽堂皇,缺少常绿树木,风格粗狂而秀丽媚美不足(2)江南园林:又称扬子江类型园林,或称长江类型园林。园林范围小,建筑精美工致,多常绿植物,风格明媚秀丽,精致曲折幽深,大多集中于江浙,尤以苏州为代表(3)岭南园林:又称珠江类型园林,因地处亚热带,气温较高而雨水较多,其特点是颇具热带风光,为适应气候,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如,广东顺德清辉园,东莞的可园。三、按艺术风格可分为:自然式园林、规则式园林、混合式园林(1)自然式园林:又称自然山水园林或自然风景式园林,其特点以自然风景为主流,配以适当建筑,起源于中国(2)规则式园林:又称几何式园林、整形式园林、建筑式园林;以建筑严谨均衡的几何图形的空间布局,作为风景园林的表现主题;源于西方,但步入近代后,对我国有较大影响(3)混合式园林:自然式园林和规则式园林的结合或融合,是中西方园林文化交流的结果;此类园林叶应运而生。
7. 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
园林是指利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所创造的景观,它利用技术和艺术,凭借山水、花木、建 筑等组合成为实体形象。
8.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园林介绍
中国园林
我国的园林艺术 ,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归结起来,世界上的园林可分为三个系统——欧洲园林、西亚园林和中国园林。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那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地位。
建筑特点
总述
中国园林
我国地域广大,东西南北的气候地理条件及物产各不相同,因而园林也常常表现出较明显的地方特性。归总起来,我国南方江南地区、广东沿海地区和四川一带的园林较富特色,于是便有了所谓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蜀中园林的称谓。而北京四周及山东、山西、陕西等地的园林风格较为相像,便统称之为北方园林。
9. 园林艺术特征有哪些
效法自然的布局.我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为风尚,有山水者,如以利用,无地利者,常叠山引水.而将厅、堂、亭、榭等建筑与山地树石融为一体,成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
诗情画意的构思.我国古典园林与传统诗词、书画等文学艺术有密切联系.园林中的:“景”不是自然景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赋予情意境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景,联想生意.组景贵在“立意”,创造意境.
园中有园的手法.在园林空间组织手法上,常将园林划为景点、景区,使景与景间分隔有联系,而形成若干忽高忽低,时敞时闭,层次丰富,曲折多趣的小园.明清的私家园林更创造了在“咫尺山林”中开拓空间的优异效果.
建筑为主的组景.园林由山水、植物、道路和建筑组成,而中国古典林中的建筑不但占地多(据调查占15—50%),且园林建筑常居主景的控制地位,居于全园的艺术构图中心,并往往成为该园的标志.即使在各景区、亦均有相应的建筑为该景区的主景.
因地制宜的处理.自南北朝以来,中国园林即根据南北自然条件的不同而有南宋北宋之说,又自秦汉始即根据宫苑和私家园林条件要求不同而各自发挥其胜.至今中国园林还有北方宫苑、江南园林、岭南庭园等不同风格的园林.各个园均有其特色,或以山称著,以水得名;或以花取胜,以竹引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
古典园林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和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但又是封建社会条件下物质和精神的产物.因此在学习时,必须按现今的社会时代要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