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水培繁殖(马蹄怎么水培)
1. 马蹄水培繁殖
是铜钱草。
铜钱草是一种半水生植物,天生喜水喜湿,野生的铜钱草都长在水沟里、池塘边等半沼泽地带,说明它就是喜欢这种潮湿的环境。在家里养铜钱草时,你可以水培,也可以土培,但最佳的生长方式是半土半水!
半土半水可以让铜钱草长得油绿旺盛,土里能给它提供充足的养分,水里能保持湿润的环境。所以喜欢浇水的花友,尽可以随意给它浇,但是浇完之后一定要记得多晒太阳,它也是非常耐晒的,南阳台暴晒都可以,越晒叶子越好看。但是如果光照不足,就会徒长很厉害,叶子发黄瘦弱,没有精气神!
2. 马蹄怎么水培
应该是荸荠
荸荠是莎草科植物荸荠地下匍匐茎先端膨大的球茎,球茎扁圆球形,表面平滑,老熟后呈深栗壳钯或枣红色,有环节3~5圈,并有短鸟嘴状顶芽及侧芽,肉为白色、质地脆嫩,多汁而甜。
荸荠因多年生沼泽生草本,匍甸根状茎细长。末端膨大成扁圆形球状,直径约4cm,黑褐色;地上茎圆柱形,高达75cm,丛生,不分枝,中空,具横隔,表面平滑,色绿,叶片退化,叶鞘薄膜质,鞘口斜形,易脱落。穗状花序一个,顶生,直立,先装圆柱形,淡绿色。花数多或多数;鳞片宽倒卵形,螺旋式或覆瓦状排列,背部有细密纵直条纹;花被6枚,变为刚毛,上具倒生钩;雄蕊2,花丝细长;子房上位,柱头2或3裂,深褐色。小坚果呈双凸镜形,长约2.5mm。花期6~7月。仅指其外表,说它像栗子,不仅是形状,连性味、成分、功用都与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结果,所以有地栗之称。
3. 马蹄能水培吗
水生蔬菜常见的有:莲藕、慈姑、荸荠、菱角、空心菜、芋艿、水芹、豆瓣菜、茭白等,用浮板种植的话,生菜、空心菜比较多。
4. 马蹄莲水培养殖方法
马蹄莲的自然花期从11月直到翌年6月,整个花期达6个-7个月,而且正处于用花旺季。而且,马蹄莲是国内外重要的切花花卉,用途十分广泛,并且马蹄莲还具有分解毒素净化空气和改善心情之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马蹄莲的养殖基本知识。
5. 马蹄莲可以用水培育吗?
1、收到鲜花后及时打开、留出间隙,去除花杆底部的蓄水棉,若有叶子,也需一并去除;
2、在预先洗干净的花瓶里注入1/3左右的水,再将保鲜剂(1包兑500ml水)融入水中,具体用量是花瓶大小而定;
注:马蹄莲的花茎为肉质状(非洲菊亦是),易腐坏变软,因而水不能放太多;一般花材多为瓶高2/3的水量;
3、根据花瓶高度修花枝,花瓶口距花头10-15cm左右,插在瓶中则花枝挺立;
4、另一种瓶插方式:可留较长的枝干,是马蹄莲整齐地摆向一侧,此种姿态也有少女颔首的温柔美感;
5、花瓶选择:建议选择瓶身细长的花器(细而高的玻璃水杯亦可),更能衬托马蹄莲之美。
6. 马蹄水培图片
马蹄莲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具肥大的肉质块茎,高60~70厘米。叶卵状箭形,肉穗花序黄色,佛焰苞白色马蹄形,故名。温室3~4月盛花,北方温室地栽能开到5月。原产南非。喜温暖、湿润及稍遮荫的环境,花期要有阳光。秋季分株或分栽小球繁殖,2年可开花。9月下旬栽植于盆中,冬季10℃以上,15天追肥1次,切忌浇水入叶柄内。生长期内充分浇水。5月枯黄,减少浇水,促其休眠。秋季去除块茎底部衰老部分重新上盆。同属有黄花、红花马蹄莲,要求栽植条件高。马蹄莲的佛焰苞洁白如玉,是盆栽和切花的重要材料。
7. 晚水马蹄种植技术
马蹄又名荸荠,它的果实可当水果直接使用,其苗秧、根、果实皆可入药,有极好的医疗保健效果,是很多人喜爱的食物。
马蹄的种植方法
1、选地
要想种植好马蹄,选地极为重要,马蹄喜欢肥沃疏松、光照充足、的水田,而且要保证水田的水源要充足,排灌方便。选好良好的水田后,施入适量的过磷酸钙和氯化钾做基肥,保持土壤肥力,再用钉耙将其和土壤混合均匀,同时也疏松土壤。
2、育苗
马蹄使用球茎进行繁殖的,繁殖前选择个头大、饱满无破损、表皮光滑、芽头粗壮的球茎作育苗种。种植前可用消毒灭菌药剂浸种10-24小时,捞出晾干,合理的控制株行距,将其芽头向上按入淤泥中即可。播种后覆盖稻草或凉席,保湿保肥,以利出苗,播种后要经常浇水,保持湿润,另外浇水要小心,不要将球茎上的土壤冲掉。出苗后要慢慢的揭开凉席和或稻草,使幼苗适应高温强光环境。
3、适时定植
一般早水马蹄在苗龄45-70天定植,而晚水的在苗龄一月左右定植,定植时要控制株行距30×60cm。主茎株丛苗和分株苗即可作为定植苗,定植深度以栽稳为宜,定植时如果幼苗过高,则要割掉一部分的梢头,只留取25-30cm即可,这时为了避免过高易折断或者受风力原因而倒伏。
4、肥水管理
马蹄的肥水管理极为重要,首先要水层的管理,早水马蹄在初期水位要控制在2-3cm,随着它逐渐生长,加深水位至7-10cm。而晚水马蹄在定植后要了解灌水到6-8cm,而到了结球期,则要降水位到3-5cm,到了冬季要保持1-2cm的浅水位越冬。到了生长期时,要多追加化肥溶氧,促进马蹄的根茎部生长,到了生长后期,则要不定期的追加有机肥,但是不宜过多,以免植株徒长。
8. 马蹄怎么繁殖
大约6000万年前,马的祖先只有狗那么大,它的前腿有三个脚趾,后腿的脚趾比前腿多一个。这种多趾的形态持续了千万年之久,在这漫长的过程中,马的体形不断增大,趾的功能也发生着改变,中趾逐渐成为主要着力点,承受更多来自身体的压力,而位于两侧的脚趾则逐渐变小。
马为何从多趾变为一趾?跑得快不如跑得好,放慢速度才能活得更久
研究小组的成员通过对化石和现代马的研究,提出:“与三趾适合快跑和跳跃不同,单趾更适合漫步和游走,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更多的食物,单趾也能让马儿在遭到猎物追捕时,因跑得更久更远而脱身。”
马为何从多趾变为一趾?跑得快不如跑得好,放慢速度才能活得更久
研究主要负责人克里斯丁·贾尼斯教授说:“在脚趾形态发生改变的同时,马的背部也变短变直,这也证明它们从快速奔跑向中速小跑转变。”
马为何从多趾变为一趾?跑得快不如跑得好,放慢速度才能活得更久
大约在2000万年前,马开始从北美草原向外扩张,更广阔的活动范围和更复杂的生存环境,意味着更多潜在的危险,脚趾的形态也在那时开始发生剧烈的变化,中趾的使用可以让肢体和肌腱在运动过程中储存更多的能量,侧脚趾的保留则能防止脚部过度撕扯受伤。
马为何从多趾变为一趾?跑得快不如跑得好,放慢速度才能活得更久
到大约1200万年前,单趾马正式在北美洲出现,与三趾马共存,这些单趾马谱系内的早期成员,只保留了中趾,侧面的小趾完全消失。直到大约500万年前,全球气候变得又寒冷又干燥,开阔的稀树草原逐渐变多,三趾马也逐渐变少,单趾马则不断扩大觅食的范围,现代马的直系祖先也在此时出现了。
马为何从多趾变为一趾?跑得快不如跑得好,放慢速度才能活得更久
100万年前,三趾马灭绝了。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三趾马的灭绝与其脚趾形态有关,但是正如前面所提到到,三趾适合奔跑跳跃,单趾适合小跑漫步,这种运动习惯也深深影响着它们获得食物的多少和方式。它们更适合生活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中,而500万年前的气候变化却与此相反。
马为何从多趾变为一趾?跑得快不如跑得好,放慢速度才能活得更久
在过去两百万年中,单趾马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马科动物,在世界各地生存繁衍。大约12000年前的更新世晚期,美洲的单趾马灭绝,但是在欧亚大陆、非洲等世界其他地区,它们都在持续演化。
马为何从多趾变为一趾?跑得快不如跑得好,放慢速度才能活得更久
事实证明,在生存这个问题上,如何让自己在获得更多食物的同时避免被其他动物猎杀至关重要。单趾马聪明的选择了用脚趾的变化达到这一目的,从速度转为耐力,不仅帮助它们找到食物而非成为别人的食物,还适应了环境的变化。
9. 马蹄栽培技术
一、催芽和育苗
(一)选种储种从高产荸荠田里选取壮实、肥大、性状一致,并充分老熟、顶芽无创伤的球茎作种,一般1亩荸荠选种球茎50~60个。将选好的种球稍晾干后即可进行储种。储种可用竹筐,先在筐底垫一层约10厘米厚的细湿沙或温润干净的黄土。全部摆完后在顶部铺盖一层细砂或碎黄土,并加盖一层稻草保温保湿。以后每隔15天左右喷1次水(湿度大时可不喷水)并注意保温、防鼠。
(二)催芽育苗3月底至4月初开始催芽。球茎集中排入沙床后顶芽会随着气温的回升和膜内温度的提高而迅速萌发。当幼苗(经20天左右)长至10厘米高时移到土壤肥沃的秧田育苗,移栽前应注意多次揭膜通风炼苗。莘荠在秧田育苗期间要实行浅水灌溉,勤施提苗肥和发苗肥,1亩每次施尿素2.5千克。到7月中旬可移栽到大田。
二、大田管理
(一)土壤条件
应选择耕层浅薄、质松、肥力中上的沙性土壤栽培。
(二)移栽适期
荸荠从7月10日开始到7月30日均可移栽。以7月15日左右为最佳移栽期。
(三)栽培密度
3000株1亩的产量最高,肥力水平高、移栽期较早的其密度应适当减小。
(四)肥水管理
1亩用1500千克牛粪、35千克钙镜磷肥、15千克尿素作基~E.;移栽后7~10天结合中耕追施1次返青还茵肥,1亩施尿素4~5千克;分藤盛期(8月下旬)和结球期(9月中旬)结合中耕除草,分别追施1次促苗肥和球茎膨大肥,1商每次追施尿素、硫酸押各4~5千克。荸荠总的灌水原则是:前期浅水勤灌、中期干湿交替、后期脱水晒田。
(五)常见病虫害事荠常见病害为荸荠瘟,虫害主要是白禾旗。
三、采收
荸荠从立冬至翌年立春均可采收,但以冬至到小寒为最宜。应在晴天用四齿把采挖,采挖时要逐株翻挖。坚持“看泥性、识走向、稀开锄、翻大坯”的方法做到挖遍、捡净、少损伤。
四、防治病虫
1.病害:常见病害主要有枯萎病、茎腐病、菌核病等,农民称“荸荠瘟”是由这几种病害共同作用的结果。多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是荸荠毁灭性病害,具有发病早蔓延快危害大特点。发病初期病斑呈暗绿色的水渍状,后期扩大成黄色大斑。
防治方法:杜绝菌源:催芽前将种荠用25%多菌灵500倍液浸泡8-10小时,排种前将有芽球茎浸泡1-2小时;苗床地和大田前2-3年不应栽过荸荠;荠田水源应清新不宜串灌。
及早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水稀释500-1000倍或45%代森铵100倍液,或70%托布津800倍液,每隔5天连续喷施2-3次防治效果较好。
2.虫害:常见虫害主要有蝗虫、蚱蜢、螟虫等。
防治方法:发生时可用氧化乐果或敌杀死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