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岩七植物图片(岩上生长的那些草药)
1. 岩上生长的那些草药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览了德化的九仙山。
一路上,只觉得天空格外蓝,小草格外绿,空气格外清新,路边的小花在向我点头微笑,像是在说:“祝你们一路顺风。” 德化的九仙山,因与传说中的天界九位仙人居住的太清境可相媲美而得名。九仙山位于闽中德化县西北部的上涌、赤水和大铭3个乡的交界处,面积约35平方千米。它与戴云山主峰迎面相对。九仙山的主峰高插云天,海拔1658米。弥漫山间的云雾,有时像头顶轻纱,有时像腰间飘带,人若行走在山间就像腾云驾雾一样。山峰峦起伏,西北坡陡峭,东南坡平缓。听妈妈说,山上生长着珍奇植物,如台湾松、黑松、西方竹、古椿等林木,白兰花、睡莲、杜鹃等花卉,以及石菇、黄连、黄柏、淡竹、香蕾等名贵草药。这里还生活着戴云湍蛙、蝾螈等珍稀动物。九仙山是闽南著名的游览胜地。南区有永安岩寺,岩东护界亭内有清乾隆年间的碑记。岩上左侧有一巨石,上刻“清水流香”,另一侧有“玉液泉”。岩下近处有“蛇岳公洞“,石如大蛇张口。岩后树林茂密,产有“四角竹”。从右侧岩石级而上,穿过新开的九仙公路,沿途步移景异,风光秀丽,悦耳怡神。往北越过“风动石”,可到最高的“只有天”。抬头四望,近处,山峰簇拥,岩石斑驳,松竹茂盛,景色如画;远处,层层的梯田,金黄的稻浪,郁郁葱葱的林木,彩绸似的公路,崭新的村庄,尽收眼底。九仙山上建有国家气象站。1995年建站以来,气象工作人员不畏艰苦,坚守岗位,观测大自然的风云变化,按时收发气象信息,为祖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今天我们游得很舒心,看来真不虚此行啊!
2. 岩上的草药图片
中国的八大奇迹: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圆明园、红旗渠、曾侯乙编钟、马王堆汉墓、三星堆古文化遗址、客家土楼。
一、万里长城
总所周知,当年修建长城死了不少人。长城是我们国家古代劳动人民同心协力创造出的奇迹。在古今中外所有的人类建筑中,长城就是闻名全世界的,同时也是中国的八大奇迹之首。准确来说,其实万里长城并不是只有一座。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每一代王朝在中国的北方都修炼了很多座长城,主要用来防范敌人入侵。
在如今,过了千年,有很多长城都因为历史朝代的变迁风吹日晒过后破败不一,而看来其最新,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当属中国明代长城了。明代长城修建于1368-1644年,它是一座结构庞大而又非常复杂的边防堡垒,总长达8851.8千米。真不愧是中国八大奇迹之首,而据文物和测绘部门对全国性长城的资源调查发现秦汉及早期的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达21196.18千米。
二、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是历史上史无前例最悲惨的男人。别的帝王死后陪葬的都是三千佳丽,而秦始皇的陪葬全是兵马。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西安。在1974年春天,发现秦始皇兵马俑的消息一夜之间传遍全球。各国争相报道,这的确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法国总统在看过秦始皇兵马俑后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
秦始皇兵马俑气势磅礴,以它“大、多、精、美”征服了20世纪的现代人。3座兵马俑坑布置在近2万平方米的大地上,陶俑平均身高1.8米,陶马1.7米,身长2米。在中国,在世界,还没有发现比秦俑更为高大的陶俑。3个坑出土近8000件陶俑、陶马。兵马俑塑造得与真人及真马真车一般大小,形象生动逼真,并且上了颜色。因此,比起世界七大工程奇迹,成为中国八大奇迹并不意外了。
三、圆明园
圆明园的总设计师是雍正,其建设图纸全部是由中国工笔手法画成的工笔画,这在现在看来无论如何也不能作为建筑图纸来用。但在当时的中国有一个雷姓家族,是非常著名的一个建筑家庭,其家族首领雷金玉曾经因为故宫遭火灾后,以其惊人的记忆力原貌恢复了被烧的宫殿,被雍正看中,升级为皇家建筑总工程师。
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圆明园按照工笔画的建筑图纸,先用泥和木头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模型。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他们每完成一个场景都会呈给雍正审核,经过他的指正和修改后,完成整个圆明园的建筑模型,而其真实的建筑,就是以这些模型为原型,同比例扩大后完成的。
圆明园西洋建筑部分是乾隆时代设计建造的,它的总设计师是乾隆,总建筑师和主设计是当时的御用画师----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他根据自己年轻时对欧式建筑的记忆,设计了圆明园西洋建筑群,并且承担着工程总指导的任务。 在西洋建筑群尚未完工之时,乾隆就将它赐给了他最为宠爱的妃子:香妃。旁白说:一个拥有世界上1/3财富的帝王,能够以他任何想要表达爱意的方式给他所爱的女人。
清代“康乾盛世”经过一个多世纪营造而成的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统称圆明园),总占地面积350余公顷,建造有成百处山水环抱、意趣各异的园林风景群,殿阁亭榭等各式园林建筑达20万平方米,被国人誉为中华第一园,西洋人则称之为“万园之园”。它从1860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纵火焚毁,到最终沦为一片废墟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漫长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就叫做火劫、木劫、石劫和土劫。
四、红旗渠
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县,林州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干旱严重到人相食,在这514年里人相食5次。
元代潞安巡抚李汉卿筹划修建了天平渠,明代林县知县谢思聪组织修建了谢公渠,但是这些工程也只解决了部分村庄的用水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林县缺水的状况。当时全县的耕地面积共有98.5万亩,但水浇地只有1.24万亩,粮食产量很低,人民群众生活十分困苦。
历史意义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红旗渠是毛泽东时代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现实意义红旗渠是党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丰碑,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传家宝。
五、曾侯乙编钟
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六、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两千多年来从未被盗,保存完好,因此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特别是一号墓出土的历两千年不腐的神奇女尸及三号墓出土的大量帛书文献,为西汉初期历史考证提供了翔实的资料,震惊了世界。出土时,一号墓由于用白膏泥密封好,因此女尸历经二千年仍保存完好,被发现时,曾有气体喷出燃烧,但由于没及时收集气体,不知具体成份,成了千年女湿尸仍保存完好的难解之谜。
七、三星堆古文化遗址
三星堆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
八、客家土楼
中国最大的客家土楼是广东省饶平县三饶镇南联村的道韵楼。年逾400多年历史的族居土楼--道韵楼以“古、大、奇”而名闻海内外。据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大的客家土楼。道韵楼俗称大楼,周长328米、高11.5米、墙厚1.6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楼内房屋分3进,共深29米,后进为3层高楼。楼内最多时曾居住600余人,而今仍有160多人在此安居。
3. 生长在岩壁上的草药
这是什么植物?像朵紫色的花一样
宝石花百科名片 宝石花宝石花,别名:石莲花、粉莲、胧月、初霜。景天科、风车草属。原产墨西哥。现世界各地有栽培。 多年生草本。茎多分枝,丛生,圆柱形,节间短,肉质,上有气生根。幼苗叶为莲座状;老株叶抱茎,基部叶片脱落,枝顶端叶片为疏散的莲座状。
叶厚,卵形,先端尖,肉质,全缘,粉莲座状。叶厚,卵形,先端尖,肉质,全缘,粉赭色,表面被白粉,略带紫色晕,平滑有光泽,似玉石。聚伞花序,腋生,萼片与花瓣白色,瓣上有红点。 性强健,易栽培。喜阳光,耐干旱。
不耐寒。要求排水好的砂质壤土。 目录 形态特征 养殖方法 名称由来 种植诀窍 石莲花的花语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匍匐茎。叶丛紧密,直立成莲座状,叶楔状倒卵形,顶端短、锐尖,无毛、粉蓝色。
花茎柔软,有苞片,具白霜。8--24朵花成聚伞花序,花冠红色,花瓣披针形不开张。花期7—10月。 茎多分枝,丛生,圆柱形,节间短,肉质,上有气生根。幼苗叶为莲座状;老株叶抱茎,基部叶片脱落,枝顶端叶片为疏散的莲座状。
叶厚,卵形,先端尖,肉质,全缘,粉赭色,表面被白粉,略带紫色晕,平滑有光泽,似玉石。聚伞花序,腋生,萼片与花瓣白色,瓣上有红点。 性强健,易栽培。喜阳光,耐干旱。不耐寒。要求排水好的砂质壤土。
石莲花为景天科石莲花属多肉植物的总称,约有160多个原始种,栽培变种更加数不胜数。多数品种植株呈矮小的莲座状,也有少量品种植株有短的直立茎或分枝。叶片肉质化程度不一,形状有匙形、圆形、圆筒形、船形、披针形、倒披针形等多种,部分品种叶片被有白粉或白毛。
叶色有绿、紫黑、红、褐、白等,有些叶面上还有美丽的花纹、叶尖或叶缘呈红色。根据品种的不同,有总状花序、穗状花序、聚伞花序,花小型,瓶状或钟状。 编辑本段养殖方法 每年春天,宝石花就会开出五角星似的小白花来。
花瓣尖尖的,有几点红斑,颜色虽然不鲜艳,但是叶也十分逗人喜爱。每一瓣叶子都长得厚实、饱满,米黄带有灰色的叶子上有一白色的粉末。早晨,晶莹的露珠躲在花瓣上,真像一颗耀眼的珍珠。宝石花的叶子交错、重叠地长在一起,形成一个大花盘。
栽种宝石花不用种子,只要在宝石花上剪下一片叶子,把它轻轻地栽种在花盆里就可以了。过了十几天,叶子末梢就会长出嫩芽,适当浇水,就会长出一棵粗壮的宝石花。 宝石花生命力强,也十分耐旱,连续两个月不给它浇水也不怕,因为它的每一片叶子都像一座水库,水都留在干旱时用。
宝石花生性特强健,极易栽培。它性喜充足的阳光,不怕烈日,越晒越易开花,株形越美,其耐半阴,不能过阴,否则叶小稀疏,茎长瘦弱,花少无颜。它不择土壤,但在肥沃疏松的土壤中叶厚密实,花多色艳。
它耐旱,也不怕寒冷,-10℃冻不死它。通常用扦插繁殖宝石花,在春秋进行容易成活,剪取顶枝段,下部去叶,晾一天,插在沙土中,15天左右可生根。也常用叶插,将成熟的叶摘下,保留好完整的叶蒂,平放在沙土上,稍压平,保湿润,约15天从叶蒂处可长根入土,发叶生长,月余可移栽。
宝石花叶似玉石,集聚枝顶,排成莲座状。是美丽的观叶植物。适宜作盆花、盆景,也可配作插花用。 其叶片厚实有棱,具有光泽,形状恰如宝石一般,多枝叶片重叠簇生在一起,成莲花座形,故名宝石花和石莲花。
看到莲花座自然使人联想到观音菩萨的宝座,即带有了神秘色彩。其叶厚实,几乎无叶柄,多汁翡翠的肉质叶在骄阳的照射下,呈现出美丽的粉红色,且习习生辉,因此又叫粉叶石莲花。还有粉瓦莲、风车草等称谓。人们之所以喜爱它,是因其植株小巧,形如莲花,玲珑翠艳,不是鲜花而胜于鲜花,极有观赏价值。
编辑本段名称由来 宝石花因莲座状叶盘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被誉为“永不凋谢的花朵”。石莲花品种繁多,形态独特,养护简单,很适合家庭栽培。置于桌案、几架、窗台、阳台等处,充满趣味,如同有生命的工艺品,是近年来较流行的小型多肉植物之一。
宝石花又名仙人荷花,是观叶花卉中形态最美的植物之一。它的叶像莲花瓣,在茎上叠生,形似朵朵莲花,且它的叶片晶莹剔透,如用玉石雕琢而成,极像莲花座,故它的学名叫石莲花。 宝石花喜温暖、干燥和通风的环境,喜光,喜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
但它也能耐寒、耐荫、耐旱、耐室内的气闷环境,也能适应贫瘠的土壤,有点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气概 编辑本段种植诀窍 繁殖:常用扦插,于春、夏进行。茎插、叶插均可。叶插时将完整的成熟叶片平铺在潮润的沙土上,叶面朝上,叶背朝下,不必覆土,放置阴凉处,10天左右从叶片基部可长出小叶丛及新根。
也可搞分株繁殖,最好在春天进行。常用扦插繁殖。室内扦插,四季均可进行,以8-10月为更好,生根快,成活率高。插穗可用单叶、蘖枝或顶枝,剪取的插穗长短不限,但剪口要干燥后,再插入沙床。插后一般20天左右生根。
插壤不能太湿,否则剪口易发黄腐烂,根长2-3厘米时上盆。 栽种宝石花,不用花籽,而只要在宝石花上掐下一片叶子,轻轻地把它插在花盆里就行了。过了十来天,叶子末梢就会长出嫩芽,往后让它多晒太阳,适当施些肥料,渐渐地便会长成一棵茁壮的宝石花。
宝石花生命力很旺盛,也非常耐旱,连着几个星期不给它浇水照样能够生长,因为它的每瓣叶子就像一座小水库,水分都储藏在叶子里,以备干旱时用。这小水库多奇妙呀! 在北方宜温室盆栽。每年三、四月间换盆一次,加些磷肥。
平时不施肥也可以,它虽然是耐阴植物,但时间过长叶片会稀瘦而失去原来风采。应隔几天拿到室外照晒一段时间,以保其丰满的神态。浇水除了夏季多一些外,一般不宜过多,尤其是冬季应控制浇水,使盆土经常保持干燥,以免腐烂而死亡。
石莲花管理简单,每年早春换盆,清理萎缩的枯叶和过多的子株。盆栽土以排水好的泥炭土或腐叶土加粗沙。生长期以干燥环境为好,不需多浇水。盆土过湿,茎叶易徒长,反耐观赏期缩短。特别冬季在低温条件下,水分过多根部易腐烂,变成无根植株。
盛夏高温时,也不宜多浇水,可少些喷水,切忌阵雨冲淋。生长期每月施肥1次,以保持叶片青翠碧绿。但施肥过多,也会引支茎叶徒长,2-3年生以上的石莲花,植株趋向老化,应培育新苗及时更新。 编辑本段石莲花的花语 石莲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永不凋谢的爱 石莲花因莲座状叶盘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被誉为“永不凋谢的花朵”。
[1] 主要品种 1.玉蝶 俗称‘石莲花’,植株具短茎,易从基部萌生匍匐茎。肉质叶稍薄,呈标准莲座状,叶短匙形,稍直立,先端圆并有小尖,微向内弯曲。叶色浅绿或蓝绿,被有白粉或蜡质层。总状花序弯曲呈蝎尾状,小花淡红色,先端黄色,夏秋季节开放。
2.锦司晃 老株丛生,大的莲座状叶盘由100片以上的叶组成。肉质叶较厚,长5至7厘米,宽2厘米,基部狭窄,先端卵形,有微小的钝尖,叶绿中带褐,被有浓密白毛。 3.雪莲 植株无茎或具短茎,肉质叶圆匙形,莲座状排列,叶色褐绿,被有浓厚的白粉,因此看起来呈白色。
4.红炎辉 植株有分枝,肉质叶生于枝头,叶片披针形,被有绢毛,叶尖及上半部叶片均呈红色。 5.特玉莲 叶长5至7厘米,叶片呈变态匙形,正面稍凸起,背面中间凹,先端内弯,叶缘很厚,最先端有一小尖,叶色蓝绿至灰白,被有浓厚的白粉。
6.银星 肉质叶长卵形,很厚,呈水平方向生长,叶尖有褐色须,叶色青中带褐,有光泽。 7.黑王子锦 植株具短茎,肉质叶排列成标准的莲座状,叶盘直径可达20厘米,叶匙形,稍厚,顶端有小尖,叶色黑紫,有黄色不规则斑纹。
8.吉娃莲 也称‘吉娃娃’,植株无茎,卵形叶肥厚,长3至4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急尖,叶色蓝绿或翠绿,被有白粉,叶尖及叶缘均为红色。红色小花,钟状。另有变种‘长叶吉娃莲’,其叶片窄而长,叶基平伸。
9.锦晃星 也称‘金晃星’、‘绒毛掌’,植株具细棒状茎,倒披针形肉质叶呈莲座状生于枝头,叶表面密布白色绒毛,在冷凉且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叶缘及叶片上半部呈深红色。 10.乙姬花笠 肉质叶倒卵形,较大,基部狭窄,叶缘淡红色,有波浪状起伏,叶色灰绿,被有白粉,在阳光较强的条件下叶面呈红色。
相似品种 除石莲花属外,景天科的莲花掌属、风车草属、仙女杯属、瓦松属、长生草属中也有不少品种的肉质叶是呈莲座状排列的,形态与石莲花属植物很相似,但花形却有很大的差别。 1.明镜 又称‘盘叶莲花掌’,景天科莲花掌属植物,肉质叶排列紧密,呈水平方向生长,叶匙形,草绿色,叶缘有纤毛,整个叶盘水平如镜,没有一丝空隙,好似几何图案,非常奇特。
2.子持年华 也叫‘子持莲花’,景天科瓦松属植物,肉质叶灰蓝色或灰绿色,圆形或长匙形,表面光滑,全缘,被有白粉。茎纤细,顶端长有莲座状叶丛。 3.美丽莲 又名‘别露斯’,景天科风车草属植物,紧凑的莲座状叶盘灰绿褐色,被有白粉,花洋红色。
4.红卷绢 又名‘大赤卷绢’,景天科长生草属植物,椭圆形肉质叶排列密集,呈放射状生长,尖端微向外侧弯,叶端密生白色短毛,植株中心尤为密集,好似蜘蛛网。叶绿色,在冷凉且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呈紫红色。
5.长生草 也叫‘观音莲’、‘佛座莲’,景天科长生草属植物,品种很多,莲座状叶盘直径3至15厘米不等,叶面有白粉或多毛,叶色变化丰富,从黄绿、深绿到红褐色,也有些品种叶尖呈紫褐色或红褐色。 这些植物的栽培管理与石莲花相似,繁殖可用扦插或分株,但因叶片较薄,一般不用叶片扦插。
生长习性 原产于墨西哥,现世界各地均栽培。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耐半阴,怕积水,忌烈日。以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宜。冬季温度不低于10℃。长期放荫蔽处的植株易徒长而叶片稀疏。
长江以南可行露地栽培。 栽培注意 石莲花喜阳光充足,温暖干燥的环境,耐干旱。栽培中,空气湿度可稍大些,但土壤不宜积水,否则会发生烂根。夏季高温时植株生长缓慢或完全停滞,可放在通风良好处养护,避免烈日暴晒,节制浇水、施肥。
春、秋是石莲花属植物的主要生长期,需要充足的光照,否则会造成植株徒长,株型松散,叶片变薄,叶色黯淡,叶面白粉减少。浇水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避免盆土积水,空气干燥时可向植株周围洒水,但叶面,特别是叶丛中心不宜积水,否则会造成烂心。
尤其要注意避免长期雨淋。 生长季节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钾的复合肥,施肥时不要将肥水溅到叶片上。施肥一般在天气晴朗的早上或傍晚进行,当天的傍晚或第二天早上浇一次透水,以冲淡土壤中残留的肥液。
冬季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倘若夜间最低温度在10℃左右,并有一定的昼夜温差,可适当浇水,酌情施肥,使植株继续生长。如果保持不了这么高的温度,应控制浇水,维持盆土干燥,停止施肥,使植株休眠,也能耐5℃的低温,某些品种甚至能耐0℃的低温。
1至2年翻盆一次,多在春季或秋季进行,盆土宜用疏松肥沃、具有良好透气性的沙质土壤。可用腐叶土3份、河沙3份、园土1份、炉渣1份混合配制,并掺入少量的骨粉等钙质材料。翻盆时剪去烂根,剪短过长老根,以促发健壮的新根。
还可在盆面铺一层石子或沙砾,既可提高观赏性,又可防止浇水、施肥时肥水溅到叶片上,影响观赏。 主要用途 石莲花是常见的多浆植物,叶片莲座状排列,肥厚如翠玉,姿态秀丽,形状池中莲花,观赏价值较高。
盆栽是室内绿色装饰的佳品。也可地栽用于花境点缀 医药用途 石莲花—治肝病尿酸痛风 早期民众生活较清苦,较少肉类食物,所以没听过什么尿酸痛风症,现在不少人经常应酬,美酒加上大鱼大肉,尿酸病患暴增,治尿酸的药草不多,"石莲花"是其中之一。
石莲花状似莲花而有其名,另又形似风车,故又名"风车草",也因莲花为佛教界之莲台佛座,还有"神明草"之称,为多肉植物,早已被园艺界当作盆栽观叶植物,以叶片置于土表即能存活,必须用排水良好的砂土种植,栽培要诀不可过于潮湿,为极佳盆栽药物。
石莲花味甘淡、性凉,主入肝肾二经,有平肝、凉血功效,故可治肝病、肝硬化、高血压,如前所述,可治尿酸和痛风为其特殊之处,另外对于赤白带等妇女症,黑斑、肝斑等都有显著疗效。 治肝病、肝硬化:用石莲花、猫须草、山茼蒿、白凤菜、赤查某、白鹤灵芝、红竹叶、六角英、河莲豆草,加西瓜、蕃茄、桑椹、柚子、葡萄柚、柠檬、柳丁等柑桔类水果作精力汤,空腹服用。
治尿酸:以石莲花、山杨桃,加西瓜、菠萝、芭乐、葡萄柚等水果,并用香林投、车前草、含羞草等所煎汤汁一起作精力汤,三餐饭前服用,并节制饮食酒肉。 治痛风:除前述尿酸药草外,可加地胆头、土烟头、牛膝、防风、五爪金英、白花菜等,嫩叶作精力汤,硬枝煮水服。
治赤白带:用石莲花、冷饭藤、野苋、马鞭草、红凤菜、凤仙花、九层塔、羊母乳等,加水果作精力汤空腹服用。 石莲花更是治疗高血压最方便的生鲜食物,直接摘下叶片洗净即可嚼食,肝病、尿酸、痛风、高血压等患者,可在家中阳台上盆栽观赏,并经常摘食,可保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盂县藏山景点 石莲生于山西盂县藏山忠义苑莲花寺后的崖壁上,是一朵形象逼真的莲花状钟乳石。 西山石莲 位于笏峰背后山阴处。系一嶙峋突兀的天然岩壁,状如莲花,人称“南洞西山绣石莲”。 传说:释迦牟尼神游藏山时,与老子讲经论道,感到东方文化博大精深,便留脚下莲花,以志纪念。
4. 岩石上生长的草药
公石松是一种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市中部山区,因其生长在深山溪谷边的岩石缝中,故得名“公石松”。珍稀的中草药,现多为人工栽培。
公石松植株高8——16厘米。根状茎匍匐,淡红黄色,具节,节上生根。茎淡红褐色,肉质,被柔毛,下部集生2——6枚叶,叶之上具1——2枚鞘状苞片。叶片稍肉质,宽卵形至卵圆形,长0.7——2.6厘米,宽0.6——2.1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边缘微波状,全缘,上面呈鹅绒状绿紫色,具金红色带绢丝光泽的美丽网脉,背面略带淡紫红色。
5. 岩上花草药
1.飞凤山海233.2米。
2.飞凤山,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三坝的高坝,距大邑县城21公里,山势奇绝。群峰绿水环聚,瀑泉飞白,野鸡河水绕流其山下。
飞凤山上有个药师岩,岩上有15窟,35龛,大小摩崖造像1000余尊。据考证,药师岩石窟始建于晚唐开成二年,距今1000多年,比建于公元892年的四川大足石窟还早60多年,是难得的唐代造像精品。但这一艺术的瑰宝大多鲜有人知。
在此地盛产中草药,当地百姓穿衣吃饭,较多地依靠药材收入,因此,飞凤山周围就种植了不少杜仲、厚朴、黄柏等中草药,飞凤山所在的斜源镇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中药材之乡”了,名贵的“三木”药材(杜仲、厚朴、黄柏)、黄连、天麻,还有红梅、银杏,在这里满山遍野都是,中药材规模达3万多亩。
6. 长在岩石上的草药图片及名称
在神农架的高山峡谷里,长着一种象荷叶的药草,独茎圆叶,形如小碗,碗边有锯齿,开白色小花;叶中常聚满露水、雨水,能为采药人解渴。这种药草叫“江边一碗水”。相传有一次,神农在崖边采药时,脚底下的石头松了,哗啦一声,滚下深沟,摔了个半死。等他清醒过来,觉得浑身疼痛难忍,口渴得要命,想喝点水,却又动弹不得。后来他勉强挣扎起来,爬到沟边,只见沟中流水浑浊不堪,腐草烂叶在其中散发出一阵阵臭味,令人作呕。神农叹了一口气,转眼一瞧,但见沟边生长着几棵象荷叶一样的药草。他爬过去一看,里面盛着清亮亮的露水。神农赶忙捧着叶儿一气喝个干净,顿时觉得身上的伤痛轻了许多,恢复了元气。神农大喜,仔细把那荷叶形、开小白花的药草尝了一遍,伤势立刻痊愈。于是,神农就采下这棵救了性命的药草,给他取了个形象的名字叫“江边一碗水”。同时,也记下了它散瘀活血、止血止痛、可治跌打损伤的功能。
此药为小檗科植物南方山荷叶(Diphylleia sinensis)的干燥根茎。因其根茎的每一茎节处有一碗状小凹窝(茎痕),且最初是在河边高山坡林下挖得此药,故得此名。又因其根茎黄褐色,每节部均有一凹窝,故又名“金鞭七”、“窝儿七”。
南方山荷叶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约50厘米。叶通常2片生于茎顶,宽肾形,先端深2裂,边缘有几个大缺刻和不等长的疏锯齿。叶柄长,盾状着生。5—6月开花,花淡黄色,数朵,生于茎顶。6—8月结果,果实多浆,球形。熟时蓝黑色。分布于尼叉河、红坪、酒壶坪、红河、马家屋场、长岩屋、鸭子石、大九湖、小神农架等地。生于海拔2200—2700米的山坡林下或沟边阴湿处。
该药具有散夜活血、止血止痛的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跃打损伤、五劳七伤、风湿关节炎、腰腿疼痛、月经不调等。
注:同科植物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的根茎亦称“江边一碗水”。八角莲叶盾状圆形,常有4—9浅裂,花紫色,生于叶的下方。功效与主治与本种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