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有哪些种类(中国特有的植物是什么)
1. 中国特有的植物是什么
一级保护
蕨类植物
玉龙蕨、中华水韭、光叶蕨。
被子植物
革苞菊、长蕊木兰、藤枣、萼翅藤、膝柄木、珙桐属、狭叶坡垒、望天树、普陀鹅耳枥、掌叶木、异形玉叶金花、天目铁木、坡垒、合柱金莲木、伯乐树、东京龙脑香。
裸子植物
长白松、银杏、银杉、资源冷杉、苏铁属、红豆杉属、云南穗花杉、百山祖冷杉、水松、水杉、梵净山冷杉、巨柏、元宝山冷杉。
共有三十种种类。
二级保护
矮琼棕 矮沙冬青 巴东木莲 白豆杉 白皮云
8张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版纳青梅桫椤
笔筒蕨 篦子三尖子 柄翅果 伯乐树 叉叶铁苏 长瓣短柱茶 长柄双花木
长蕊木兰 长叶榧树 秤锤树 翅果油树 刺参 大包白山茶 大别山五针松
大树杜鹃大叶龙角 滇桐 东京桐 东兴金花茶董棕 独兰花
杜仲 短叶黄杉 对开蕨 峨眉含笑 峨眉黄连 鹅掌揪 萼翅藤
梵净山冷杉 独叶草 大果青扦 长果秤锤树 半日花
福建柏 革苞菊 格木 贡山三尖子 观光木 光叶蕨
海南粗榧 海南海桑 海南假韶子海南油杉 合柱金莲木 荷叶铁线蕨 红桧
红皮糙果茶 胡桃 华东黄杉 华盖木 黄山梅 喙核桃 蕉木
金钱松 金丝李 金铁锁 巨柏 康定云杉 昆栏树 澜沧黄杉
龙棕 栌菊木 鹿角蕨 裸果木 马蹄参 马尾树 毛瓣金花茶
毛枝五针松 绵刺 岷江柏木 木爪红 南湖柳叶菜 南云罗婆双 囊瓣木
攀枝花苏铁毛叶坡垒 连香树 金佛山兰 红榄李 广西青梅 伞花木
苹果金花茶 坡垒 普通野稻 普陀鹅耳枥 七子花 琼棕 三棱栎
山白树 山桐材 山楂海棠 十齿花 双蕊兰 水青树 水松
四川牡丹 四合木 四数木 四药门花 蒜头果 台湾蝶兰 台湾杉
太白红杉 太行花 藤枣 天目铁木西藏延龄草 膝柄木 狭叶瓶儿小草
夏腊梅 显脉金花茶 岘木 香果树 香木莲 小沟儿茶 新疆野苹果
崖柏 雅加松 岩高兰 盐桦 药用野稻 野山茶 野生荔枝
圆籽荷 掌叶木 异裂菊 星叶草 狭叶坡垒四川红杉台湾穗花杉
异形玉叶金花 银杏 永瓣藤 疣粒野稻 玉龙蕨 元宝山冷杉原始观音座莲
缘毛太行花 云南黄连云南金花茶云南金钱槭云南石梓云南梧桐
中国蕨 舟山新木姜子 皱皮油丹 猪血木 蛛网萼 资源冷杉 紫荆木
2. 我国的特有植物
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特有的裸子植物是银杉(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如特有单种科--银杏科
3. 有什么植物是中国特有的
银杉,裸子植物,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银杉雌雄同株.台湾杉隶属于杉科、台湾杉属.又称台湾杉、台湾爷、亚杉等,是分布在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一种常绿乔木,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孑遗植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故选:A
4. 中国特有的植物是什么植物
珙桐,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又名中国鸽子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金花茶属山茶科,是我国特有的罕见山茶花品种.野生金花茶生长在广西防城港市十万大山的兰山支脉一带,数量极少,是世界上稀有的珍贵植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红桧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它所棣属扁柏属Chamaecyparis间断分布于我国台湾,日本和北美,对研究东亚、北美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有一定科学意义.红桧为东亚最大的 树木,台湾阿里山保存着一株称为“神木”的大树,高达57米,地上直径达6.5米,材积约5 04立方米,树龄约3 000年,为世界所罕有,材质优良,是台湾的珍贵经济用材,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故答案为:×.
5. 中国最常见的植物
海带是一种美味的食材,很多朋友都喜欢吃,特别是做成凉菜凉拌海带丝,配上蒜蓉辣椒油等,非常美味,另外也可以烹炒和做汤,可能很多朋友一直以来都以为海带是一种水生植物,在生物学上通常也是这么划分的,但是细究起来的话,海带其实并不能算作植物,因为它和某些动物的关系,要比跟植物的关系近多了。
在地球上刚出现生命的时候,都是一些原始的微生物,这个时候并没有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后来这些生物有的开始以接收太阳光能为能量获取方式,有的以吞噬其他生物为能量获取方式,这种分化导致动物和植物的雏形出现了,到多貌生物出现的时候,动植物开始走向分化,现代植物的祖先绿藻等出现,但是其中并没有海带的祖先。
海带是褐藻的一种,属于保留了光合作用的茸鞭生物,也有人认为海带属于“囊泡虫界”,实际上这两者都属于茸囊生物,其亲缘关系很近,而我们中学生物课本学过的草履虫就属于舍弃了光合作用的囊泡虫类,所以海带与草履虫这种较为原始的动物的关系,是要比多貌生物净化出的植物类生物更为接近的。
海带之所以经常被我们认为是植物,就在于它保留了光合作用功能和有根状物能固定生长,这和其他植物的确太相似了,而生物学中也把能固着生活和自养的生物称为植物界生物,那么如果只简单从这个定义上来说,海带的确可以被称为植物,但是从其进化过程、生理特征以及其自身细胞结构上来说,都是与我们常见的木本和草本之类的植物差别很大的,比如植物大都有根、茎、叶等,但藻类并没有真正的根、茎、叶,也没有维管束。
但是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了,海带不是有根吗?是的!海带通常虽然也有根,但它的根并不是像其他植物一样为了吸取水和养分,而只是为了固定自身而抓取在某一处的,所以它的根实际上相当于它的“手”,这和其他植物是不同的。
海带宽大的叶片,也好像是植物的叶子一样,但是通常海带只有那一片“叶子(生物学上并不认为是叶子)”,而大多数植物都会有很多叶子,海带的“叶子”的特征和其他植物叶子在结构和功能上也是不一样的,虽然它们的能量获取方式主要靠光合作用,但却有根本上的不同!这是因为海带的祖先还是茸囊生物的时候,就吞噬了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两者基本融为一体,所以海带可以说是一种包含了动植物的结合体,含叶绿体的生物在海带体内共生,也就形成了海带的叶绿体,或者可以说是海带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只是这个“植物”没有自主性,它的生长和生理行为已归海带本身支配,形成了一种共生共荣的一体性的现象,也可以说它们早已经合而为一,成了一种生物。
总之,海带和其他常见植物实际上有着太多的不同,从进化的初期来看,两者就有根本上的差异,只是从一些表面特征上看,海带更像是一植物罢了。所以在2005年时,生物学家们将其海带归入新增的囊泡藻界,它是一种拥有着植物才有的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
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技术馆》4月3日文章《科学密探丨海带是植物还是动物》
6. 中国 特有 植物
一源与流
乐器一般都具有双重功能——表现性和实用性。即是说这些乐器既是表现音乐的工具,又是劳动生产的工具,或是生活用具。
《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有:“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乃以麋革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文中所说用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而成鼓。而“拊石击石”则是先民们将狩猎的石器,敲击成声,以伴奏化装成百兽的原始舞蹈。
在《汉书·杨恽传》:“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这一记载,描述了人们酒后兴趣大发,一面敲击盛酒用的器皿缶,一面仰天歌唱。古时的石磬可能导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工具。可以这样设想,先氏们在长期劳动过程中,逐渐发现某种石制片状工具能够发声,可以作为乐器,于是发明了磬。
乐器的实用性不仅表现在某些乐器原来是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器,并且人们用它们来传递一些特定的生活信息。如击鼓出征、鸣金收阵、晨钟暮鼓、打更报时、鸣锣开道、击鼓升堂等。在中国有些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着以吹奏口弦传递爱情的信息,口弦成了表达爱情的工具和信物。
葫芦丝乐器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达和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由石磬演变成金属的磬和出现金属的钟,在石器时代是绝无可能,只有当人类掌握了较高的冶炼技术才成。也只有当养蚕业和缫丝业的发明和发展,才可能产生“丝附木上”的琴、瑟、筝。
先秦时期的乐器,见于文献记载的有近70种。仅在《诗经》一书中提及的即有29种,打击乐器有鼓、钟、钲、磬、缶、铃等21种,吹奏乐器有箫、管、埙、笙等6种,弹弦乐器有琴、瑟等2种。由于乐器品种的大大增加,于是在周代时产生了根据制作乐器的不同材料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作“八音”分类法。
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大墓的地下音乐殿堂中,保存了124件古乐器。无论是重达五千多斤的乐器巨人——64件编钟,或是在造型、制作和彩绘都很精致的鼓、排箫、笙、瑟等,都向我们揭示了春秋战国时中国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状况,它是中国古代乐器光辉创造的见证。
自秦汉以来,又不断涌现出新乐器。如秦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弹弦乐器——“百姓弦鼗而鼓之”。弦鼗是一种圆形音箱、直柄的琵琶,后至汉代发展成四弦十二柱的“汉琵琶”,又称“阮咸”。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的民族,自汉以来,广泛吸收了大量的外来乐器。如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时张骞通西域时传入的横吹(亦称横笛);汉灵帝时传入竖箜篌(曾称胡箜篌;约在公元350年前后的东晋时,从新疆、甘肃一带传入了“曲项琵琶”,明代传入了扬琴和唢呐等。这些外来乐器,经过不断地改进,使它们逐渐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在中国乐器发展史中,值得注意的是拉弦乐器的出现大大晚于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和弹弦乐器。据文献记载,唐代(公元618—907年)才出现以竹片轧之的“轧筝”和“奚琴”(在宋时作“嵇琴”)。宋时的嵇琴用马尾弓拉奏,并出现了“胡琴”的名称。如宋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云:“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如怨单于。”自元代之后,在奚琴、胡琴的基础上发展成各种类型的拉弦乐器。
中国的“吹、打、弹、拉”四大类乐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对传承乐器的音质不纯、音律不统一、音量不平衡、转调不方便、固定音高乐器之间的音高标准不统一、在综合乐队中缺少中低音乐器等不足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并涌现了许多成果。
二、我国民族民间乐器的分类
“八音分类法”:
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国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
金类:主要是钟,钟盛行于青铜时代。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可发两个频率音,这两个音,一般为大小三度音程。另外还有磬、錞于、勾鑃,基本上都是钟的变形。唢呐
石类:各种磬,质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均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大小厚薄各异。磬架用铜铸成,呈单面双层结构,横梁为圆管状。立柱和底座作怪兽状,龙头、鹤颈、鸟身、鳖足。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而牢固。磬分上下两层悬挂,每层又分为两组,一组为六件,以四、五度关系排列;一组为十件,相邻两磬为二、三、四度关系。它们是按不同的律(调)组合的。
丝类:各种弦乐器,因为古时候的弦都是用丝作的。有琴、瑟、筑、琵琶、胡琴、箜篌等。
竹类:竹制吹奏乐器,笛、箫、箎、排箫、管子等。
匏(葫芦)类:匏时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用匏作的乐器主要是笙。
土类:就是陶制乐器,埙、陶笛、陶鼓等
革类:主要是各种鼓,以悬鼓和建鼓为主。
木类:已经很少见了,有各种木鼓、敔、柷。敔是古代打击乐器,形制呈伏虎状,虎背上有锯齿形薄木板,用一端劈成数根茎的竹筒,逆刮其锯齿发音,作乐曲的终结。用于历代宫廷雅乐。柷是古代打击乐器,形如方形木箱,上宽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内壁发声,表示乐曲即将起始。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三、传统乐器
古琴
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在古代是地位最崇高的乐器。古琴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13个徽位,代表一年的12个月及闰月。琴面弧形代表天,琴底为平象征地,为天圆地方。有西方音乐人评价:这个乐器的构造,是依据中国天与地之间关系的观念而设计的,使人联想到传说中只有天上神仙才能听得到的音乐。
瑟
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诗经》中有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瑟曾销声匿迹千年之久,而今“幽兰汉乐”将传说中的声音再次呈现于舞台之上,琴瑟合鸣,乐声如流水,如凤鸣,如南风,如月行,引我们走进大自然深深的芬芳里。
箜篌
中国古老的弹弦乐器,始于汉代,历史悠久;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唐时期曾用于西凉、龟兹、疏勒、高丽、天竺诸乐中。明代后失传达300年之久。
方响
古代打击乐器,由十六块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玉片组成,以厚薄不同定音高,分上下两层悬挂,用小铁锤敲击;出现于北周。隋唐时用于燕乐,后也用于宫廷雅乐,自宋代后渐少
八音
中国传统器乐吹打乐的一种。原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西周时已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钟、镈)、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8类。( 上文说过)
八音也指民间器乐乐种。如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八音会,所用乐器有管子、唢呐、海笛、笙、梅笛、箫、堂鼓、小鼓、大镲、小镲、大锣、云锣等;广西壮族的隆林八音乐队,使用的乐器共有8件,它们是:横箫(笛子)一对,高胡、二胡各一把,小三弦一把,锣、鼓、钹各一副。南宁市邕宁壮族八音则主要由大唢呐、小唢呐、五孔笛、锣、鼓、钹、壮族乐鼓等组成。海南地区流行的海南八音源于潮州音乐,因使用8类乐器而得名,即:弦(二胡、椰胡)、琴(月琴、扬琴、三弦)、笛(唢呐)、管(长、短喉管)、箫(横箫、直箫、洞箫)、锣、鼓、钹等;彝族八音所用乐器有二胡、环箫(无膜笛)各一对,以及牛角胡、五鍟(小锣)、鼓、钹等;仡佬族八音又名八仙,所用乐器有二胡、横箫(笛)各一对和五鍟、锣、鼓、钹等。
《佛学常见词汇》
佛所持特有的八种声音,即极好音,柔软音,和适音,尊慧音,不女音,不误音,深远音,不歇音。
其他分类
吹奏乐器
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由于发音原理不同,所以乐器的种类和音色极为丰富多彩,个性极强。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典型乐器: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
全部乐器:木叶、纸片、竹膜管(侗族)、田螺笛(壮族)、招军(汉族)、吐良(景颇族)、斯布斯、额(哈萨克族)、口笛(汉族)、树皮拉管(苗族)、竹号(怒族)、箫(汉族)、尺八、鼻箫(高山族)、笛(汉族)、排笛(汉族)、侗笛(侗族)、竹筒哨(汉族)、排箫(汉族)、多(克木人)、篪(汉族)、埙(汉族)、贝(藏族)、展尖(苗族) 、姊妹箫(苗族)、冬冬奎(土家族)、荜达(黎族)、(口利)咧(黎族)、唢呐(汉族)、管(汉族)、双管(汉族) 、喉管(汉族)、芒筒(苗族)、笙(汉族)、芦笙(苗、瑶、侗族)、确索(哈尼族)、巴乌(哈尼族)、口哨(鄂伦春族)。
弹拨乐器
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
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右手技巧得到较充分发挥,如弹、挑、滚、轮、勾、抹、扣、划、拂、分、摭、拍、提、摘等。右手技巧的丰富,又促进了左手的按、吟、擞、煞、绞、推、挽、伏、纵、起等技巧的发展。
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在乐队中除古琴音量较弱,其它乐器声音穿透力均较强。
弹拨乐器除独弦琴外,多以码(或称柱)划分音高,竖式用相、品划分音高,分为无相、无品两种。除按五声音阶排列的普通筝等外,一般都便于转调。
各类弹奏乐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独弦琴外,皆可演奏双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跃。
我国弹奏乐器的演奏流派风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称和符号也不尽一致。
典型乐器: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
全部乐器:金属口弦(苗族)(柯尔克孜族)、竹制口弦(彝族)、乐弓(高山族)、琵琶(汉族)、阮(汉族)、月琴(汉族)、秦琴(汉族)、柳琴(汉族)、三弦(汉族)、热瓦甫(维吾尔族)、冬不拉(哈萨克族)、扎木聂(藏族)、筝(汉族)、古琴(汉族)、伽耶琴(朝鲜族)、竖箜篌、雁柱箜篌。
打击乐器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
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西洋管弦乐队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典型乐器:堂鼓(大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达卜(手鼓)、大钹。
全部乐器:梆子(汉族)、杵(高山族)、叮咚(黎族)、梨花片(汉族)、腊敢(傣族)、编磬(汉族)、木鼓(佤族)、切克(基诺族)、钹(汉族)、锣(汉族)、云锣(汉族)、十面锣(汉族)、星(汉族)——碰钟、钟(汉族)、编钟(汉族)、连厢棍(汉族)、唤头(汉族)、惊闺(汉族)、板(汉族)、木鱼(汉族)、吾攵(汉族)、法铃(藏族)、腰铃(满族)、花盆鼓(汉族)、铜鼓(壮、仡佬、布依、侗、水、苗、瑶族)、象脚鼓(傣族)、纳格拉鼓(维吾尔族)、渔鼓(汉族)、塞吐(基诺族)、京堂鼓(汉族)、腰鼓(汉族)、长鼓(朝鲜族)、达卜(维吾尔族)、太平鼓(满族)、额(藏族)、拨浪鼓(汉族)、扬琴(汉族)、竹筒琴(瑶族)、蹈到(克木人)、萨巴依(维吾尔族)。
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主要指胡琴类乐器。其历史虽然比其它民族乐器较短,但由于发音优美,有极丰富的表现力,有很高的演奏技巧和艺术水平,拉弦乐器被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与伴奏。
拉弦乐器大多为两弦少数用四弦如:四胡、革胡、艾捷克等。大多数琴筒蒙的蛇皮、蟒皮、羊皮等;少数用木板如:椰胡、板胡等。少数是扁形或扁圆形如:马头琴、坠胡、板胡等,其音色有的优雅、柔和有的清晰、明亮;有的刚劲、欢快、富于歌唱性。
典型乐器: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
全部乐器:乐锯(俄罗斯族)、拉线口弦(藏族)、二胡(汉族)、高胡(汉族)、京胡(汉族)、三胡(汉族)、四胡(汉族)、板胡(汉族)、坠琴(汉族)、坠胡(汉族)、奚琴(汉族)、椰胡(汉族)、擂琴(汉族)、二弦(汉族)、大筒(汉族)、马头琴(蒙古族)、马骨胡(壮族)、艾捷克(维吾尔族)、萨它尔(维吾尔族)、牛腿琴(侗族)、独弦琴(佤族)、雅筝(朝鲜族)、轧筝(汉族)。
7. 中国特有的植物是什么花
桃叶鸦葱(学名:Scorzonera sinensis)为菊科鸦葱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江苏、北京、河北、内蒙古、山东、甘肃、安徽、河南、辽宁、宁夏、山西等地,生长于海拔280米至2,5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沙丘、荒地、山坡、丘陵地或灌木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药 名】:桃叶鸦葱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桃叶鸦葱的根。
【功 效】:清热解毒、解毒疗疮。
【主 治】:用于外感风热、疔毒恶疮、乳痈。
【性味归经】:辛、凉。入肺、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9一15克,水煎服。
【别 名】:老虎嘴(东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
【考 证】: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
8. 中国特有的植物是什么树
杨柳---生命的礼赞
所谓生命力,就是指生存能力。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告诉我们:适者生存。所以,生存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适应能力。我认为,适应能力最强的是杨柳。杨柳,实际上是指柳树。《诗经》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人们常见的杨柳有垂柳、竖柳、曲柳、红柳、胡杨树,它们都属于柳树家族。杨柳的适应性极强,不论是岭南还是塞北、不论是水乡泽国还是大漠荒丘都有它的身影,或摇曳飘舞或曲卷如发、或笔直挺拔或亭亭如盖,只要有些许的水分、土壤和阳光,它就能顽强地生存下去。最令人敬仰的是在及其恶劣环境下“一千年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的胡杨,它的一生就是一曲响彻寰宇对生命无声的礼赞。古人分别时都要“折柳相送”,就是祈祷远行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够顽强地生存下去。
热爱杨柳就是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