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收购苗木的条件(安徽引种备案品种)
1. 安徽引种备案品种
1、郑麦136,最高亩产950.1公斤
郑麦136是由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全生育期225天,为中早熟半冬性小麦品种。先后通过了河南、湖北、国家黄淮南片区等多个省市审定,也是目前种植范围最广的小麦品种,不仅可以在黄淮海南片区种植,还可以在河南南部、湖北等省市种植,平均株高76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厚,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41.3~44.9万穗,穗粒数31.6~34.2粒,千粒重45.1~47克。高抗条锈病,中感纹枯病,白粉病和叶锈病。中抗赤霉病。一般平均亩产558.4~563.7公斤,2021年经测产验收,平均亩产714.2公斤,2022年经测产验收,平均亩产950.1公斤,成为今年河南省小麦单产最高的品种。
2、百农307,最高亩产949.78公斤
百农307是由河南科技学院最新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自2020年以来,先后通过了河南、安徽、陕西、江苏等省审定,全生育期216~231天,为中早熟半冬性小麦新品种。是继百农207之后推出的又一个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好,矮秆抗倒,抗寒抗病,稳产高产等突出特点。一般株高65~71厘米,茎秆粗壮,旗叶宽大,穗纺锤形,一般亩穗数37.0~40.5万穗,穗粒数34.7~39.3粒,千粒重37.5~42.1克。一般亩产638.9公斤,2021年经测产验收,最高亩产818公斤,2022年6月3日,经测产验收,平均亩产949.78公斤。
3、百农4199,最高亩产930.9公斤,
百农4199是由河南科技学院最新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自2017年以来,先后通过了河南、陕西、江苏、安徽和国家黄淮南片区审定,全生育期229~231天,为半冬性中熟小麦新品种。也是目前唯一一个高光效小麦新品种。一般株高68~75厘米,茎秆弹性弱,抗倒伏能力一般,对春季低温较敏感,有虚尖现象;穗纺锤形穗,上部穗码较密,籽粒饱满度好;不耐后期高温,一般亩成穗数41.1~46.1万穗,穗粒数30.5~32.8粒,千粒重45.0~47.5克。一般亩产550公斤,2021年6月8日经测产验收,最高亩产858公斤,2022年6月4日,经测产验收,最高亩产930.9公斤。
4、百农607,最高亩产918.75公斤
百农607是由河南科技学院最新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全生育期215~232天,为半冬性中早熟小麦新品种。一般株高67~70厘米,穗长10厘米左右,穗下节长,亩总茎数可达109万株,一般亩穗数36.2~41.7万,穗粒数32.0~35.5粒,千粒重43.5~46.4克。2022年6月1日,经测产验收,最高亩产918.75公斤,是河南科技学院继百农307之后,推出的又一个矮秆抗倒,大穗超高产小麦新品种。
5、丰德存麦20,最高亩产907.12公斤
丰德存麦20号是由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最新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自2018年以来,先后通过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审定和引种备案,全生育期230~232天。一般株高70~75厘米,茎秆粗壮,穗纺锤形,一般亩穗数39.7~45.6万穗,穗粒数34.5~36.4粒,千粒重42.7~44.2克。抗病性好,穗层整齐,落黄好。在2019年和2020年测产验收中,连续两年最高亩产都超过了800公斤,2022年6月6日,经现场测产验收,平均亩产907.12公斤。
6、吉兴653,最高亩产907.3公斤
吉兴653是由河南怀川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区审定。全生育期223天,为中早熟半冬性小麦品种。平均株高78厘米,株型紧凑,一般亩穗数38.2万穗,穗粒数35.6粒,千粒重44.7克,高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一般亩产596.69公斤,在2022年测产验收中,最高亩产907.3公斤。
2. 2021年安徽省第一批主要农作物引种备案
品种名称:郑麦22小麦种子
引种备案号:皖引麦2020019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90014
育 种 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引 种 者:河南华冠种业有限公司
审定适宜区域: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
引种区域:安徽淮河以北半冬性小麦区种植
适应性试验承试单位: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界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砀山县田园农业科学研究所、淮北双收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宿州市弘大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省新马桥原种场农科所、阜阳市颍泉区金禾种植专业合作社。
适应性试验核实单位:涡阳县种子管理站、界首市种子管理站、砀山县种子管理站、濉溪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宿州市埇桥区种子管理站、固镇县种子管理站、阜阳市颖东区种子管理站。
引种特征特性: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较窄,色浓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株型松紧适中,旗叶宽大举,穗层整齐。株高80厘米。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0.53万,穗粒数31.0粒,千粒重50.0克。抗性鉴定接种鉴定结果: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感纹枯病。
引种产量表现:平均亩产537.66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3.53%。7点汇总,7点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18-22万基本苗。2.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7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预防倒春寒和防治白粉病等病虫草害。
种植风险提示:注意预防倒春寒。
引种备案意见:符合安徽省引种备案相关要求,同意引种备案。
3. 安徽引种备案品种有哪些
1、百农307,最高亩产949.78公斤
百农307是河南科技学院最新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20年先后通过了河南、安徽、陕西等省审定,2021年又通过了江苏省引种备案,全生育期216.5~231.9天,为中早熟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平均株高65~71厘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蜡质层后,旗叶宽大,斜向上冲,一般亩穗数37.0~40.5万,穗层整齐,落黄好,籽粒饱满度高,穗纺锤形,穗长8厘米左右,长芒、白壳、白粒,穗粒数34.7~39.3粒,千粒重37.5~42.1克。一般生产种植,平均亩产638.9公斤,2021年,经测产验收,最高亩产818公斤,2022年6月3日,经测产验收,实收2.667亩,平均亩产949.78公斤。成为目前百农系列品种中产量最高的小麦品种。
2、众信麦998,最高亩产981.1公斤
众信麦998是由河北省众人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北博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培育小麦新品种,2021年通过了国家黄淮南北两大片区审定,全生育期221.5天,为中早熟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平均株高69~72厘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蜡质层厚,旗叶宽大上举,一般亩穗数36万穗,穗层整齐,熟相好,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穗粒数40~42粒,千粒重41~42克。一般生产种植,平均亩产600公斤左右,2021年,在河南省修武县种植,经测产验收,平均亩产898.26公斤,最高亩产928.6公斤;2022年,在河南省修武县种植,平均亩产981.1公斤,成为目前河北省产量最高的小麦品种。
3、济麦38,最高亩产918公斤
济麦38是由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最新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20年分别通过了山东、山西、河北等省审定,全生育期232天,为中早熟冬性小麦新品种,平均株高74厘米,株型松散,茎秆粗壮,蜡质层厚,亩最大分蘖105.7万株,亩有效穗40.9~41.6万穗,穗层整齐,熟相好。穗长方形,穗长10厘米左右,长芒、白粒、籽粒硬质,穗粒数37.7~44粒,千粒重41.7克。一般生产种植,平均亩产645.1公斤。2021年,经测产验收,平均亩产757.6公斤,2022年,经测产验收,平均亩产837.1公斤,最高亩产918公斤,成为目前山东省小麦单产最高的小麦品种。
4. 2018安徽引种备案品种
旱稻也称陆稻,通常是旱地或干湿地直播,无需明显水层,全靠自然降雨或辅以少量人工灌溉的稻作,属于旱作生态型。
全球旱稻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万公顷,并不断增加,约占稻作总面积的14%。
旱稻种植模式,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和能源,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
我国适宜旱稻种植的面积很广,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南方丘陵、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大部分地区。
南方旱稻多种植于贫瘠的丘陵、山地、坡岗地等,农家品种居多,完全依靠自然降雨,栽培管理粗放,单产较低,一般产量1.5-2吨每公顷。
北方旱稻多种植于低海拔平原地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施肥水平较高、并进行一定的灌溉,品种的繁育推广技术成熟,单产一般4.5-6吨每公顷。
南方品种
品种抗旱性、耐瘠性强,但丰产性差,米质稍差。
华北品种
多属粳稻,米质优良,产量潜力高而稳,抗旱性稍差。
东北品种
多属于粳稻,与华北旱稻大致相近。
旱稻育成品种
辽宁农科院
研究旱稻起步早,已育成辽旱403、旱72、选58、辽旱9740等旱稻品种,已成为辽宁旱稻主栽品种。
中国农业大学
已有国家审定推广品种若干,包括“秦爱”、旱稻297、旱稻277、旱稻502、旱稻9号等。
云南农科院
“陆引”、云稻系列等旱稻品种,已在西南山区、丘陵地带有广泛的种植。
上海农业生物中心
育成沪旱3号、沪旱7号等常规旱稻以及旱优2号、旱优3号等杂交旱稻,其中沪旱3号等品种在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已经大面积引种。
5. 安徽引种备案品种名单
肯定是徽两优918。
徽两优918是由安徽科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合作选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优质稻,2019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审定编号:皖审稻20191006)。江苏、湖北已引种备案,引种备案号分别为:(苏)引种号(2020)第004号、鄂引种2020015,湖南、江西、河南正在引种备案,具有生长势强、分蘖性强、抗倒性强、耐高温、抗病性强、产量高、米质优等主要特点。
6. 安徽引种备案通知2021
审定编号:国审玉20206266。
小将505玉米种子,是由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自2015年以来,先后通过了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天津等8省审定,湖北、江苏等3省引种备案。
7. 安徽省引种备案
南农47是由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历经10年选育的大豆新品种,2019年通过了江苏省审定,2020年通过了河南省审定,以及安徽、山东两省引种备案。成为黄淮海东片区最受农民欢迎,现在大家应该知道南农47大豆哪里有经销的了吧
8. 安徽2021年度引种通过品种
第一名:徽两优丝苗(闲田、麦茬田均适宜)
徽两优丝苗全生育期135天,抗倒伏能力强,有着“铁杆稻中的优质稻!”的美誉。“1892S*五山丝苗”的完美组合,经过几年的推广,不管是品种表现还是市场销量,徽两优丝苗都可说是徽系的霸主品种,育种专家这样形容“短期很难有出其右的徽系品种了”,可见徽两优丝苗的优异表现,如果说丝苗是品种,那么徽两优丝苗就是丝苗中的品牌,产量一般田块700公斤,高产田块可达900公斤以上。
2、第二名:深两优534(闲田、麦茬田均适宜)
深两优534是深系品种的后起之秀,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抗倒性好,2020年农委大部分区试产量均排名第一!植株较矮,粒型较长,长宽比达到3.4,米质属于杂交中稻中的佼佼者。深两优534继承了深系品种优点的同时,父本“五山丝苗”的加入,更增强了品种的好米质特点,适合种植大户大规模种植的好品种。
3、第三名:荃优822(闲田、麦茬田均适宜)
“荃9311A”的巅峰之作,在一众荃系品种中脱颖而出,不管是品种销量还是品种表现都是无可争议的冠军!全生育期132天,千粒重达到28.6克。结实率好,抗病能力强,产量高,米质优秀。多次在农业部品种评比中获得奖项,更是在一个县销量达到70万斤之多!
4、第四名:Y两优957(闲田种植)
Y两优957(全生育期140天,抗倒性极强,产量超高,米质国标二级。由于生育期较长,该品种只适合闲田种植。第五期超级稻冠军品种!Y两优957还在2020年被评为农业部超级稻。
5、第五名:Y两优911(特别推荐,定位麦茬田直播、机插秧)
Y两优911(全生育期120天左右,定位于麦茬直播或机插秧,抗倒伏能力强,产量结构优异,米质非常好!非常适合大户大面积种植的一个品种,目前麦茬直播这一块几乎没有对手的一个品种。Y粮油哦911有着“直播稻的生育期,常规稻的品质,杂交中稻的产量”的美誉。
6、第六名:荃两优087
荃两优087有一句宣传语:科技创造奇迹。荃两优系列是荃银高科又一个新的不育系,克服了“荃9311A”抗倒性弱的特点,品种丰产性好,抗病性强,087是荃两优系列目前表现非常突出的一个水稻品种。
7、第七名:旺两优1577
旺两优1577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有四好稻“米质好,产量好,抗倒好,熟期好”之称,主要米质指标全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一级,开创“旺系”优秀两系杂交中稻组合。
8、第八名:徽两优608
品种简介:名门之后,徽两优系列又一扛鼎之作!集成了“1892S”的优秀血统,父本“608”的加入,让品种变得更加优秀,产量高,米质好!抗倒伏能力强,是一个非常好的徽系品种。
9、第九名:晶两优1377
晶两优1377是“晶4155S×R1377”配组而成,生育期135天左右,抗病性好,米质好,晶两优系列目前表现最好的品种之一,产量结构稳定,闲田麦茬田均适宜种植。
10、第十名:隆两优1377
隆两优1377是经典隆科638S配组,隆两优系列表现非常优秀的一个品种,生育期138天左右,抗倒伏能力强,由于生育期较长,适合闲田种植。
9. 2019江苏引种备案品种
我认为这个耙耙柑在这个苏北是可以种的,苏北的气候条件的话,和四川呀,这些地方的差不多。
耙耙柑适合在年平均温度16℃以上的地区中种植,建议17℃以上为最佳,同时要求海拔在500米左右,年降雨量1000毫升,年光照时间1200小时以上,土壤ph值5.5-7.6。不建议在热量较大的地区种植,试验证明在高热量地区种植耙耙柑会浮皮。
10. 安徽省种业信息网
谷神麦19品种好,它是由安徽谷神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超强筋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安徽省审定,2021年通过国家黄淮海南片区审定。全生育期210天,为半冬性品种。该品种幼苗出苗整齐,叶片深绿色,抗寒性好,分蘖能力强,春季生长发育稳健,抗倒春寒能力较强。
成穗率高,株高78.6厘米,株型半紧凑,茎秆弹性好,抗倒能力强,穗纺锤型,最大拉伸阻力870EU,拉伸面积147~192cm,为强筋小麦品种,达国家强筋一级。是目前国内审定强筋中品质极好的小麦品种。也是生产优质面包的首选小麦品种,目前安徽最好的麦种
11. 安徽引种备案品种查询
泛玉298是由河南省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新品种,自2015年以来,先后通过了河南、宁夏、安徽、湖北、山西、甘肃等省审定或引种备案,2016年、2020年分别通过了黄淮海夏玉米区和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审定,具有高抗倒伏、抗青枯病、耐高温,果穗大、籽粒深,活杆成熟,适合机收、高产等优点。
主要特性
(1)稳产高产:泛玉298在2014~2015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734.8千克;2016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2.2千克,东华北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最高亩产2100斤,宁夏春播种植平均亩产2200斤,东华北春播种植,平均亩产1900斤。
(2)抗旱抗倒:泛玉298夏播平均株高260厘米,穗位高95厘米,茎秆弹性好,韧性强,根系发达,抓地牢固,抗旱性好,抗倒伏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