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风铃辣椒养殖方法(风铃椒盆栽种植)
1. 风铃椒盆栽种植
秋月秋日秋思浓,秋风几度枫叶红,早晚露水添寒意,唯有问候暖融融。
中秋到,祝您 “月圆人圆事事圆 !”中秋快乐[玫瑰][庆祝][庆祝][烟花]辣椒原产于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鲁等地,首先种植和食用它的是印第安人。16世纪传入欧洲,17世纪由欧洲引入我国。辣椒在我国虽然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是我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丰富的品种,如樱桃椒、圆锥椒、牛角椒、朝天椒和灯笼椒。
至乾隆年间,贵州地区开始大量食用辣椒,紧接着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用辣椒。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台湾府志》中,有了台湾岛食用辣椒的记载。嘉庆(1796年—1820年)以后,有记载说,黔、湘、川、赣四省已开始“种(辣椒)以为蔬”了。
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贵州北部已 “顿顿之食每物必蕃椒”。同治时(1862年—1874年)贵州人则“四时以食”海椒。清代末年贵州地区盛行的苞谷饭,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盐块加海椒,用作蘸水,有点像今天四川富顺豆花的海椒蘸水。
拓展资料:
辣椒属还有另外4个栽培种,即灌木状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黄灯笼辣椒(C. chinense)、浆果状辣椒(C. baccatum)和绒毛辣椒(C. pubescens)。
灌木状辣椒、黄灯笼辣椒和一般的辣椒非常相似,原产地也都在墨西哥一带,区别仅仅在于它们是小灌木,一个节上通常有两朵花、结两个果实,而一般的辣椒通常为草本或亚灌木,一个节上通常只有一朵花、结一个果实。
植物学界曾经普遍主张把它们作为和辣椒不同的两个种看待,但今天很多人却认为应该把它们和辣椒合成一个种。浆果状辣椒和绒毛辣椒的原产地则是南美洲。
由秘鲁一带的安第斯山区原住民独立驯化而成,现在基本上也只有南美洲有种植,只有浆果状辣椒的一个品种“飞碟椒”(C. baccatum 'Bishop's Crown',俗称“风铃辣椒”或“飞碟椒”)因为果实上有突出的角,形状奇特,在全世界广泛作为观赏植物栽培。
2. 铃铛椒的种植方法
墨西哥人称辣椒为chile,当今南美国家智利(Chile)的国名也是因为其国土的地势形状像一只长条型的辣椒而得名。辣椒作为墨西哥餐的灵魂,从印第安时期就是墨西哥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调味剂,直到今天仍在墨西哥人的餐桌上扮演着重头戏,墨西哥作为辣椒的摇篮和发源地,有着各种品种和颜色的辣椒,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墨西哥各式各样的辣椒品种吧!
1.长条辣椒
这种长条形的辣椒在未成熟之前是鲜绿色,成熟后几乎变成了黑色,味道微辣,可以直接食用,还有些地区会把它在太阳下晒干后熬汤。主要产区在墨西哥的Michoacán, Jalisco 和Nayarit州。
2. 灯笼辣椒
不知道什么原因这种灯笼辣椒被称为哈瓦那辣椒,成熟后的灯笼椒呈黄色或橘色,是另外一种墨西哥人常吃的鲜辣椒,它的肉质很柔软,也是众多辣椒品种中辣度颇高的一个品种。这种辣椒是尤卡坦半岛饮食中最常用的一种,在它还未完全成熟时,就被采摘下来食用了。
3. 奶白辣椒
实际上,这种辣椒的名字是特指所有的金黄色辣椒,但是这种辣椒的颜色呈现出奶白色,墨西哥不同地域环境下成长出来的奶白辣椒,其形状、味道、大小和口感会各有不同。
4. 韦拉克鲁兹辣椒
这个辣椒的名字来自于其原产地--韦拉克鲁兹。虽然目前已不再是唯一的原产地了,但人们还是这样称呼它。这种鲜食辣椒是深绿色,并呈现出一种光泽,一般作为炒菜底料或配料食用。
5. 铃铛辣椒
这种曼萨诺辣椒是灯笼椒的升级版,将其晒干后作为调料使用,在墨西哥不同的地区它还有不同的叫法,在米却肯州它被戏称为“光头辣椒”,在韦拉克鲁兹称为“蜡烛辣椒”,在瓦哈卡地区由于它成熟前的颜色酷似欧洲的白种人,所以又被称为“加那利辣椒”。但是更多的墨西哥人形象的称呼它为“铃铛辣椒”。
6. 山地辣椒
这种山地辣椒一般呈现出圆柱型的弯曲体型,长度在3-5厘米之间,由于辣度较高而闻名,成熟后都呈现出红色,多种植于墨西哥的普艾布拉和伊达尔哥州的山区地带,故此得名。
7. 普艾布拉辣椒
这种辣椒的个头较大(长约12厘米,宽约6厘米),肉质很厚可以鲜食。呈带光泽的绿色,辣度不高且具备自己独特的风味,是墨西哥菜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辣椒,也是墨西哥种植最为普遍的一种辣椒。
8. 圆形甜椒
这种圆形甜椒有各种颜色,红色、绿色、橘色应有尽有。个头大,肉质纯厚。但是味道偏甜,这味道实在不入嗜辣如命的墨西哥人的法眼,所以就多用来做个果盘装饰之类的。
9. 普艾布拉干辣椒
这种被晒干的宽辣椒一般长12厘米,宽7厘米,三角形状。柔韧性好,是普艾布拉辣椒晒干制成的。这种干辣椒一般是墨西哥做汤的主要佐料,先把干辣椒放在油锅里干炒片刻,之后与西红柿一起放在搅拌机里研磨打碎,最后把打碎的汁液倒进汤锅中,一道鲜美的墨西哥辣味汤就制成了。
10. 瓦哈卡辣椒
这种干辣椒颜色呈红色,长度约12-15厘米,宽度3厘米,主要种植在瓦哈卡地区,辣度极高,在除了瓦哈卡之外的山区很难找到,主要用来制作辣椒酱,炖菜和巧克力酱用。
11. 卡塔琳娜辣椒
人如其名,辣椒也不例外,这种娇艳欲滴的辣椒也被赋予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卡塔琳娜,因为这个名字常形容长着红头发的女孩,无独有偶,这款辣椒也被这个鲜艳的名字传播的声名远扬。
3. 风铃椒盆栽种植怎么修剪
30天左右。在早期生长的过程中风铃草的外观凌乱,这时候可以根据情况适当修剪,将一些下垂的、不好看的枝条剪掉。如果有些枝条已经匍地生长,那么可以将其聚拢捆绑,使枝条直立生长。
疏剪在生长的过程中,风铃草会出现一些枝条比较密集,甚至还有一些可能交叉在一起,可以在修剪的时候一起剪掉,此外还可以将细弱枝、陡长枝叶也剪除掉,保证它的主枝更加健壮。
4. 风铃椒种植方法
风铃椒即灯笼椒,为一年生茄科植物,原产加拿大,又名乳椒、加拿大椒。花为白色,果实奇特,灯笼型,果四周有不规则凹凸,幼果绿色,成熟后深红色,宛如一只只倒挂金钟,非常艳丽,株结数百个。观赏期达半年之久,这正因为这样所以不少花友都不知道风铃辣椒能吃吗?其实风铃辣椒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吃的哦!相比于普通辣椒辣味一点也不逊色,因为辣椒是一年生植物,所以花友不放摘掉一些尝尝鲜!
前面已经知道了风铃辣椒是可以吃的,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有关风铃辣椒的其他信息,对下一年花友种植会有所帮助。
首先辣椒不能重茬种,所以第二年花友如果还想种风铃辣椒最好是换个盆,也换土,我看到有在检索风铃辣椒寿命,风铃辣椒和普通辣椒一样,都是一年生的(只有少数情况下多年生)。
风铃辣椒果长3--4cm左右,果顶宽4--5cm,味较辣,嫩果期鲜绿色,成熟后转为鲜红色,结果较迟,属迟熟品种,对高温敏感,35℃以上或15℃以下受粉不良,不能座果,开花座果期适宜温度为25℃左右。植株较高大,高1.5m左右,单株挂果40--50个左右,适宜观赏园艺及露地生产用。
5. 风铃椒盆栽种植方法
风铃椒能持续收获2-3个月,如果需要自留种子,应选择结在中部、个大、饱满、无病虫害的果实,等待完全变红就能采摘。剥出种子放在太阳下晒干,保存在阴凉干燥处,等到来年种植即可。
风铃椒一般花谢后3-4周,果实由绿转红时就可采收。风铃椒能持续收获2-3个月。
6. 风铃椒怎么繁殖
风铃辣椒不可以和草药一起种
风铃辣椒对钾肥敏感。土壤缺钾,植株矮小细弱,容易倒伏,叶片卷曲,老叶逐渐变黄,有“叶烧”现象。我国南方红壤区、黄壤区和石灰岩风化土壤区因为高温多雨,产生的风化淋溶作用,土壤中含钾量较少,风铃辣椒栽培早期就有缺钾表现,施用钾肥后增产效果明显。钾肥能够增强辣椒的代谢作用,有利淀粉和糖的形成。
7. 风铃椒原产地
风铃元宝观赏椒也称元宝椒,因形状类似风铃辣椒元宝形,像风铃。
其嫩果期呈鲜绿色,成熟后转为鲜红色,结果较迟,属迟熟品种,适宜观赏园艺及露地生产用。
冬季寒冷干燥,可以在家里种植具有观赏价值,又能补充室内水分的盆栽,为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8. 风铃椒的种植技术
1、种子处理
风铃椒在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在种植前必须将种子放在30-35度温水中侵泡12小时以上,侵泡完之后洒在盆土之上,最后在喷洒水,使种子渗到泥土中,在花盆外部覆盖一层薄膜,直至长出植株之后去掉。
2、花土配制
风铃椒对土壤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只要有肥力基本就能生长,但是建议配制一些肥力较强,通透性较好的土壤,可以将腐叶土、园土、基肥按照2:1:1配制,然后配好后用百菌清消毒使用。
3、光照温度
风铃椒刚刚长出来一个月内可以少光,在现蕾之后要适当增加光照时间,一般以4小时以上为宜,这样会开出更多花朵,同时长出来的风铃椒更饱满,观赏元宝椒适宜的生长温度要控制在18-30度,尤其是在冬季种植的更要注意温度。
4、水分肥料
元宝椒是一种稍微不耐旱的植株,如果给的水分过于多的话,会影响授粉,最终导致坐果很少,可以观察土壤或者植株,如果发干有缺水征兆就要及时补充水分。在孕蕾期可施加磷酸二氢钾肥,保证有更多的花朵开放,坐果后可施加高钾型水溶肥,这样会使观赏椒更饱满更耐观赏。
5、修剪摘心
元宝椒属于观赏椒,所以要进行修剪在保证有美观株型同时还会结出更多的观赏椒,每棵观赏椒一般保留3-4个主要枝杈,去掉多余影响观赏的枝条,待每个枝条长到10厘米左右进行一次打顶,以便长出更多的枝杈和果实。
6、日常管理
种植的元宝椒一般在长出5-7片叶子的时候,就要进行移栽,最好是每个盆中种植一棵,这样就会使整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9. 风铃椒怎么养
需要搭架子。
一株风铃辣椒可以结很多果实,搭架子还能作为一道风景线。搭架子能够让风铃椒的生长更美观,风铃椒果实奇特,果长5厘米左右,灯笼型,果四周有不规则凹凸,中间突出如乳头状,单果重3.5-6克,幼果绿色,成熟后深红色,宛如一只只倒挂金钟,非常艳丽,株结数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