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花卉大全 >

濒临灭绝的花卉(濒危的花卉)

更新:2022-10-25 05:45归类:花卉大全人气:61

1. 濒危的花卉

6种颜值虽高但却隐隐发臭

第一种,天竺葵。

人送外号“臭绣球”,气味特殊浓烈,虽多被用来制备香料、精油,但据不少朋友反映,天竺葵这一存在,就好似花草界的榴莲,让人爱憎交加,喜欢的人纷纷表示,对该气味沉迷无比;反之,另一部分人则唯恐避之不及。

第二种,石楠花。

蔷薇科、石楠属植物,又名千年红、扇骨木,圆形树冠整齐美观、枝叶浓密,期间不时夹杂着许多白色小花,尽态极妍、美不胜收,乃目前市场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栽培型花木,应用广泛,实用价值很高。

关于石楠,该花最大的遗憾是,气味不佳,整天臭烘烘的,不宜养殖在太过密闭的环境。

第三种,泰坦魔芋。

小名尸臭魔芋,因花期时会散发出浓重、刺鼻的尸臭味而得名,花朵巨大无比,颜色艳丽多变,极具观赏价值,植株现已被列入世界濒危植物名单,对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来说,意义深远。

第四种,万寿菊。

亦为赫赫有名的臭臭花,原产自墨西哥一带,如今,其足迹已经成功遍及,我国的大江南北,具有花大、花繁、花期长等显著优势,为园林界十分优质的观赏花卉。

不过,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即该花不仅不会散发出好闻的气味,反而会在不显山不露水间,一股挥之不去的臭味若隐若现,若长期嗅闻的话,恐不利于身体健康,特别是那些,原本鼻子就非常敏感的朋友,这方面的概率可能会更高。

第五种,长叶蝴蝶兰。

也就是指,蝴蝶兰名下的一特殊变种,因气味格外的臭,从而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实验表明,只要是该花所在的区域,方圆几里内,皆臭气熏天,杀伤力巨大。

第六种,五色梅。

俗称马樱丹,是种高近1米的,直立或半蔓性灌木,于典籍中留下了“枝叶味臭兼有毒”的记载,一旦误食,便会立刻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便秘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因此,保险起见,小花并不建议大家,室内盆栽五色梅。

2. 濒危的花卉有哪些

  一、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期是多长时间

  我国规定: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的品种权保护期限为20年,其他植物为15年。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期限依培育植物品种所需要的时间长短而定。一般地说,木本植物培育的时间较长,因此保护的期限也较长一些。

  二、植物新品种的主要特征

  1、植物新品种的产生来源于人们对植物的人工培育或者野生植物的开发;开发改良新品种的动机有很多,例如,使之具有提高质量的特性,以此提升作物的价值和市场能力;或者开展观赏植物的育种计划,增加植物品种的出口;此外,为某些濒危物种制定育种计划,可以消除其所面临的从自然界灭绝的威胁。

  2、高产优质的植物新品种,即可提高农业、园艺和林业的质量和生产能力,又能降低对环境的压力。世界各地农业生产能力方面的巨大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应归于对植物品种的改良。植物育种所带来的利益也远远超出了增加粮食产量本身,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保护植物新品种权,有助于植物新品种的开发和培育。植物育种需要智慧、资金、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而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却易于被别人繁殖,使育种人没有机会收回自己的投资。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对与众人给予保护,人们就会失去对植物育种进行投资和研发的动力。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十分重视植物新品种保护。

3. 珍惜濒危植物

植物物种濒危原因总的来说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植物自身因素,包括自身繁殖能力的不足或退化、遗传变异降低、分布区物种少导致竞争力下降、适应性差等,一类是外界因素,包括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植物生存环境被破坏,以及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导致其难以生存等。

心叶水柏枝是塔里木盆地特有植物,此次调查取样地为暖温带极端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极端最高气温40 ℃,自然环境恶劣,果实可育率低。在塔里木河附近,修路、修桥等基础建设较多,导致河水流向改变与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其生长环境被片段化严重,河水流向改变导致心叶水柏枝生长土壤松动,心叶水柏枝后代繁殖困难,种群密度低等,又有放牧、开荒垦田,也严重干扰了其生长繁殖。

从植物自身因素分析,心叶水柏枝为无限花序,有着边开花边结实播种的特性,种子极小,但数量高,顶端生有柔毛,易于传播,但经实地采样调查发现,心叶水柏枝果实可育率极低,仅有28.6%,并且植株普遍较矮

4. 濒危的花卉大全

1988年3月16日,本溪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天女木兰为本溪市市花。

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因花的花瓣洁白、雄蕊紫色、香气迷人、形似天女而得名天女木兰。天女木兰乃珍奇花木,系太古第四纪冰川期幸存的珍稀名贵花卉,被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是我国重点保护的世界珍稀植物,叶如翠雕,花似玉琢,具有浓郁的芳香,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和提取香料的轻工业原料。

5. 濒临灭绝的花种

稀有植物有

一、普陀鹅耳枥

作为国家一级濒危保护物种的普陀鹅耳枥,主要生长在浙江地区,株形是比较高大的,树冠也很壮大。它是属于雄雌同株的,花朵在春天盛开,在九月底会长出小果子。

二、绒毛皂荚

落叶乔木的绒毛皂荚,在全世界的数量是非常少的,其枝干生长是很粗壮的,分枝会长出坚韧的短刺,生长出来的皂荚可作为洗调剂,整体的生长是非常具有园林观赏价值的。

三、天目铁木

天目铁木有很多的小名,比如浙西铁木等,其株形高达十多米,叶子为长条椭圆形,果子是聚生状态。其雄雌株体的花期是有差异的,雄株会早一些,一般在夏天就有花序冒出了。

四、光叶蕨

光叶蕨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地区,喜欢生长在山地的树荫下,叶片为披针形,并常年保持翠绿的状态,茎干的基部为褐色。植株会长出不透明的孢子群,表面看起来像突出的棘状。

五、华盖木

树高四十米的华盖木,主要分布在云南潮湿的山地上,生长范围比较狭窄。其树干是很光滑挺拔的,树冠非常宽大,根系生长也很发达,是比较古老的单属树种,如今在中国仅存几株而已。

六、膝柄木

卫矛科半常绿乔木植株在中国就仅有膝柄木一种,其株形高为十多米,枝干外皮为黄褐色,根系是板状的,会长出三角形的芽点,喜欢生长在热带地区,为中国种子植株系研究有极大的意义。

七、百山祖冷杉

百山祖冷杉生长的海拔比较高,在山坡林中比较容易发现它。它是中国也有的古老植物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其叶子为披针形,在枝干的末端会长出一个个长条形的果子。

八、羊角域

树干生长挺拔,株姿婆娑、单叶生长会出现裂片,果子形状犹如羊角,于是得名羊角域。其种子的繁育率非常低,天然生长能力也很脆弱,所以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九、云南蓝果树

云南蓝果树是中国特有的物种,为中国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其花期在春天,果期在秋天,叶子生长比较厚实,有种纸质的感觉,带着些许绿色绒毛,茎干有时候会出现裂纹。

十、丹霞梧桐

丹霞梧桐是丹霞地区特有的物种,是属于小乔木,茎干表皮为黑褐色的,嫩枝生长是圆柱状,颜色偏青绿色。生长得好是会开出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株形较大,适合栽种在空间较大的地方。

6. 已灭绝的花卉种类

第一次: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事件

时间:古生代奥陶纪末期,距今4.5至4.4亿年前。

主要影响:造成了27%的科、57%的属和60-70%的物种灭绝,是显生宙第一次大灭绝事件,也是有史以来第二大规模的灭绝事件。这是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灾难,腕足类、苔藓虫、牙形虫、三叶虫、笔石类、双壳类和棘皮类等类群的大量种类绝迹。原始鱼类存活了下来,并在这次大灭绝之后开始繁盛,渐渐取代无脊椎动物主导海洋。

第二次:泥盆纪晚期大灭绝

时间:泥盆纪晚期,距今3.75至3.6亿年前,可能持续2000万年。

主要影响:造成了19%的科、50%的属和至少70%的物种灭绝。海洋无脊椎动物再遭重创,三叶虫、腕足类、头足类和造礁生物中很大一部分种类灭绝。无颌鱼类消亡,盾皮鱼灭绝,“鱼类时代”终结。在陆地上,这次大灭绝没有阻挡植物和节肢动物的活跃进化。由于海洋环境的极度不适宜,四足动物乘势登陆,原始两栖动物出现,脊椎动物开始抢占陆地。

第三次: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

时间:二叠纪末期,古生代和中生代的交界,距今2.58至2.52亿年前。

主要影响:造成了57%的科、83%的属和90-96%的物种灭绝,其中海洋动物灭绝了96%,陆地动物灭绝了70%,是有史以来已知规模最大的一次灭绝。海洋和陆地的无脊椎动物都遭到了灭顶之灾,很多非常成功的无脊椎动物三叶虫、造礁生物、海蕾和纺锤虫惨遭灭门;其他生物种类锐减,包括海百合、腕足动物和陆生蕨类;只有少数生物受影响较小,如双壳贝类。

这场规模极大的大灭绝差点将地球打回寒武纪之前的单细胞生物时代,但对脊椎动物的影响实际较小,海洋里很多种类的鱼类活了下来。这场灾难对四足动物的最大影响是导致了陆地生态系统的“改朝换代”,从合弓动物(哺乳动物的祖先)主导改变为蜥形动物(爬行动物,包括恐龙)主导。

第四次:三叠纪—侏罗纪大灭绝

时间:中生代三叠纪末期,距今2.01亿年前。

主要影响:造成了23%的科、48%的属和70-75%的物种灭绝。这次事件是恐龙时代的黎明,早期的主龙类、多数合弓动物和大型两栖动物纷纷灭绝,使恐龙在几乎没有陆地竞争的情况下接管了陆地世界。鳄鱼接替植龙成为淡水生态系统霸主,直至今日。原始哺乳动物幸运地活了下来,它们将被恐龙压迫1.4亿年。

鱼类和海洋爬行动物都有一部分灭绝,又有一部分出现。鱼类的古代种群开始向现生种群转变,现代意义的鲨鱼在这次大灭绝后出现。鱼龙和幻龙在该事件中灭绝,蛇颈龙类开始繁盛。

第五次: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

时间:中生代白垩纪末期,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分界,距今6600万年前。

主要影响:造成了17%的科、50%的属和75%的物种灭绝。由于这次大灭绝导致恐龙灭绝和哺乳动物崛起,而广为人所熟知。虽然这次大灭绝是最有名的,但却不是最严重的,相反,从灭绝的科的角度来看,这是五次大灭绝中灭绝程度最轻的一次。

在海洋里,除海龟以外的所有海洋爬行动物、菊石都消失了;在陆地上,非鸟恐龙全部灭绝了。上述动物的绝灭为哺乳动物的发展腾出了空间,地球历史由此进入哺乳动物时代。鸟类是唯一还活着的恐龙,但它们未能像祖先一样成为地球的霸主。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就是指我们现在所处的全新世地质年代,从1.17万年前开始,再到遥远的未来。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的确在迅速减少,科学家甚至认为,人类是造成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主要元凶之一。

7. 面临濒危的植物

大熊猫

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是一种以食竹为主的食肉目动物,不仅集珍稀、濒危、特产于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称,属于中国十大濒危动物之一。与其同时代的古动物剑齿虎、猛犸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袭而灭绝,惟有大熊猫因隐退山谷而遗存下来。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金丝猴

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

金丝猴包括川、滇、黔三种,大家比较熟悉的当属川金丝猴,也是中国的濒危动物。川金丝猴,分布于四川、陕西、湖北及甘肃,深居山林,结群生活。背覆金丝“披风”,攀树跳跃、腾挪如飞。金丝猴的共同特征为鼻孔大,上翘,唇厚,无颊囊,这是为了适应高原缺氧进化而来。

白鳍豚

中国特有的一种淡水鲸

白鳍豚为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特有水兽,分布狭窄,比大熊猫更古老、更稀少。白鳍豚体态娇美、皮肤滑腻、长吻似剑、身呈纺锤。眼小如豆、耳小像针,头顶左上方有一圆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换一次气,虽然视听能力欠佳,但其声纳系统发对超声波的回声定位能力可使它与在十几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联系。

华南虎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华南虎以草食性动物野猪、鹿、狍等为食,是中国的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录极度濒危,在野外已灭绝。

朱鹮

中国最珍稀的鸟之一

朱鹮系东亚特有种。朱鹮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大多邻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朱鹮在野生环境中非常喜欢湿地、沼泽和水田。朱鹮是一种稀有的美丽鸟类,具有非常高的保护价值和观赏利用价值。

褐马鸡

一种濒危动物

褐马鸡是一种产于中国山西庞泉沟、河北小五台山及北京门头沟的珍禽,因耳部由两个雪白的耳羽,好似长角,或有人称之为角鸡或耳鸡。尾羽上翘后,披散垂下,如同马尾,故名马鸡,马鸡属共有4种,均产于中国,既藏马鸡、白马鸡、蓝马鸡和褐马鸡。褐马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濒危动物。

扬子鳄

“活化石”

扬子鳄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

黑颈鹤

一种大型涉禽

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神圣的大鸟。黑颈鹤夏季在西藏繁殖,冬季迁至云贵越冬,少数还飞越喜马拉雅山至不丹越冬。

藏羚羊

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

藏羚羊,雌性略小。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鼻部宽阔略隆起。雄性具黑色长角。藏羚羊由于常年处于低于零度的环境,通体被厚密绒毛,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具有难于估量的科学价值。藏羚羊种群也是构成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藏羚羊保护。

麋鹿

一种较温顺的动物

麋鹿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

8. 种植濒危植物

1、金丝猴

中国金丝猴包括川、滇、黔三种,大家比较熟悉的当属川金丝猴。川金丝猴,分布于四川、陕西、湖北及甘肃,深居山林,结群生活。背覆金丝“披风”,攀树跳跃、腾挪如飞。

金丝猴刚被命名时,因其仰鼻金发,使动物学家爱德华先生联想起欧洲十字军司令的翘鼻金发的夫人洛克安娜,于是,他便用这个美人之名命名了金丝猴。

2、华南虎

华南虎的英文为“中国虎”,是我国特有亚种,原为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体型较小,但资格最老的一个虎种。

全球的虎仅有一种,均产于亚洲,上个世纪尚有8个亚种:孟加拉虎、东北虎、爪哇虎、华南虎、里海虎、巴厘虎、苏门达腊虎,但后三个亚种相继灭绝,中国的新疆虎(尚未明确属于哪个亚种)是在20世纪初灭绝的。

3、褐马鸡

褐马鸡是一种产于中国山西庞泉沟、河北小五台山及北京门头沟的珍禽,因耳部由两个雪白的耳羽,好似长角,或有人称之为角鸡或耳鸡。

尾羽上翘后,披散垂下,如同马尾,故名马鸡,马鸡属共有4种,均产于中国,既藏马鸡、白马鸡、蓝马鸡和褐马鸡。许多动物学家建议,应把褐马鸡定为中国国鸟。目前,褐马鸡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濒危”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4、银杉

银杉最开始在我国的贵州、广西、湖北、重庆、湖南等地发现。适宜在海拔940-1870米的地带环境安家,喜好在如阔叶林中和山脊地带生长。

5、金花茶

金花茶最开始在广西南宁发现。中国科学工作者在1960年发现的。因为金茶花花开金黄色,故称之为金花茶。在国外被尊称为“神奇的东方魔茶”或“植物界大熊猫”或“茶族皇后”等美誉。

扩展资料:动物濒危的一些原因:

1、自然灾害的直接破坏,使得某些数量较少动物种群中的个体大量死亡。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食物严重缺乏使某动物种群大量饥饿致死。如大熊猫种群在1983年因主食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严重威胁大熊猫种群的生存。

2、由于人类活动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使得动物种群在地理上形成隔离的小种群,而这样的小种群最容易成为特种而且难以适应生境的剧然变化,它们一般总是最先绝灭。

3、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野生动物,如雪豹、梅花鹿等,被人类所大量猎捕而造成濒危。

9. 你知道有哪些濒危植物

濒危树种意思是由于环境的变化而面临绝种危机的植物。

濒危木种包括:洪洞 水杉 金钱树 百山祖冷杉 银杏 红豆杉 海南黄花梨

科学家们据此推断,地球正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博士也认为,从自然保护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自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

10. 濒危的花卉保护措施

是,肚兜兰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列入了我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名录》,《华盛顿公约》附录1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易危。长瓣兜兰,兰科,兜兰属附生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叶基生,叶片带形、革质。花苞片非叶状,花大,艳丽,有色泽感。中萼直立,7-9月开花。长瓣兜兰姿态美观,花形优雅,是观赏花卉的上品,是中国仅有的几种多花性兜兰之一

上一篇:白马王子花卉怎么养(白马王子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下一篇:云南花卉产业书籍(云南省花卉产业概况)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