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插花图片欣赏(中国古典插花图片)
1. 中国古典插花图片
1、采用不对称构图形式
袁宏道在《瓶史.宜称》中说道:“夫花之所谓整齐者,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意思即为插花的合宜就是要近其天然之态,参差错落。虽然对于不对称构图有直立式、倾斜式、平展式和下垂式四类基本构图形式,但中国传统插花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所以可以通过高低错落、疏密聚散、刚柔曲直让作品充满千变万化。
2、突出作品的线条造型
线条感是东方插花的一大特色,利用花枝的粗细、曲直、平斜、高低、刚柔等变化,将它们进行组合,就能够表现出无限的情趣。
张谦德在《瓶花谱.折枝》中对花枝的选择和采摘作了明确的要求,在选择上他提出“折取花枝,须得家园邻圃,侵晨带露,择其半开者折供,则香色数日不减”,还明确指出“若直枝蓬头花朵,不入清供”。
在采摘上则要求“花不论草木,皆可供瓶中插贮。第摘取有二法:取柔枝也,宜手摘;取劲干也,宜剪却”。
在实际应用中,因木本枝条姿态多变,欣赏期较长,所以在东方插花中较为多见。
3、借花抒情,将花材人格化
在古代,人们将花分为高低贵贱不同的等级,把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附加到了植物界,指令某些花为君主,某些花为奴婢,尤其在隋唐以后,花草树木多被人格化,唐代的张翊所著的《花经.九品九命》中就是模仿封建社会中官僚等级制度,第一次系统的把七十多种花木进行了品级排序,虽后在宋代有所变化,但至此将花卉分为不同的品级也就成为中国的一种传统。
根据花草树木的生长**性、形态等被赋予各种寓意,以花喻人、借花抒情。如牡丹,张翊评定为“一品九命”,后来改为“花王”,曾被用作唐代宫廷插花的主要花材,现在成为了繁荣、富贵的象征。再如荷花,人们会以它“出淤泥而不染”的生长状态成为了清净、品格高尚的化身,常被用于佛前供花。花材之间的组合也有了美好的寓意,如松、竹、梅的组合被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合称“四君子”,将柏枝、万年青、荷花、百合进行组合,寓意“百年好合”等。
4、重视作品与环境的融合、统一
与环境融合是插花创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东方式插花讲究把多感官的美感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浑然一体的高雅艺术。袁宏道在《瓶史.屏俗》中这样提到“室中天然几一、藤床一。几宜阔厚,宜细滑。凡本地边栏漆卓、描金螺钿床,及彩花瓶架之类,皆置不用”。这里所提到的“室中”主要是指文人的书斋,是文人雅士读书、冥想的场所,所以整体陈设要清简,室内陈设一架天然几,一张藤床足矣,几案要阔厚,避免女性化的纤细,但质感要光滑细腻。本色的藤床与插花遥相呼应,营造出质朴素净之感。凡是带有彩漆、描金、螺钿之类过度修饰的家具,一概丢弃,以免夺了本色家具的主体之位。
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插花创作之前就要清楚的掌握陈设环境的具体情况,将它考虑在整个插花作品中,以达到创作目的。
5、注重意境之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也是插花的最高境界。它自然多变,既有形式,但又不拘泥与形式,给出了极大的创作空间,一切都以“师法自然”为前提,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2. 中国古典插花图片及特点
花材:大丽花、瓜子米兰、山楂、玫瑰、跳舞兰、铁炮百合 花器:篮 花型:隆盛篮 隆盛型篮花是古来常见的院体古典花造型,属四面花,适用于节庆及厅堂摆设。
西湖常忆荷花岸
花材:荷花、荷叶、莲蓬、睡莲、银荷叶、雪柳、新西兰叶、翠菊、排草、火龙珠 花器:异形陶盘 花型:自然写景 自然写景可以说是将自然景色重复、重现的插作风格。
秋水共长天一色
花材:柔丽丝、山茶、白菊、松、马醉木、腊梅、黄莺、火龙珠、小紫菊、小黄菊、星点木、仙丹花 花器:陶盘 花型:写景花 整个作品色彩鲜明,意境开阔,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宁静致远的秋景画卷。
蒹葭苍苍
花材:狼尾草、木绣球、排草、新西兰科、紫叶小檗、花叶黄杨、翠菊、深山樱 花器:异形陶 作品描绘出了初秋之季,整个画卷给人以苍凉凄迷之感。
山中作
花材:南天竹、黄杨、擎天凤梨、女贞、倒柏、法国小菊、茉莉、石竹梅、紫桔梗 花器:陶盘 花型:写景花 写景花是自然景观的缩影,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广大空间的意向。
悠然
花材:薮春(山茶)、紫菊 花器:篮 花型:心象花 篮子是老物件,据说以前是用来当手炉使的,现在配了一个内胆插花超乎想象的好!
秉德守真
花材:南天竹、五针松 、侧柏 、山茶 、针垫 、火龙珠、玫瑰、龟背叶、叶兰 花器:瓶 花型:六合插 理念花 “六合瓶花”属于隆盛型理念花,整个作品形态端庄隆重、色体壮厚。
星桥鹊驾
花材:天堂鸟、鸡冠花、紫叶小檗、山苏、黄莺、火龙珠、新西兰科、多头康乃馨、龟背叶 花器:篮、异型陶 花型:造型花 这一作品主要表现的是隔着迢迢星汉守望无尽岁月的牛郎,终于就要见到日思夜念的织女了。大家可以在七夕佳节插作这一作品。
3. 古典插花图片大全
我国古代插花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六个时期:(1)先秦阶段,即六朝以前(即公元220年以前),为插花萌芽阶段。(2)六朝时期(即公元220-581年),为插花初级阶段。(3)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为插花普及、发展、兴旺阶段。(4)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为插花繁荣昌盛阶段。(5)明至清末时期(公元1368-1911年),为插花成熟、完善的鼎盛阶段。(6)清代以后为我国插花艺术的停滞衰退阶段。以上就是我国先秦到六朝至清代的插花起源及发展。
4. 中国古典插花花艺
中式插花四大特点:
一、多采用不对称式自然构图形式,追求植物的线条美
中式插花主要就是讲究的线条美,以及具备自然的姿态。主要的布局花型就是直立型、直上型、倾斜型、平展型、下垂型。在四个基础形式上,中式插花衍生出了各具特色不对称式自然构图形式。
而且,它的构造也是高低不一,看起来十分有错落感,上下也会呼应,会让插花更好的清雅。中式插花没有很明显的中轴线,但是枝叶和花朵之间都会比较的和谐。
二、强调花的寓意和情感寄托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将鲜花与不同的情感、理念联系在一起: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的贵气、菊花“悠然见南山”的隐逸、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洁……
因此中式插花中也会强调这些花不同的寓意,并将它们组合起来进行创作。
三、顺应周围环境,讲究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插花艺术上它也有所体现,因此,中式插花对保持花材自然的形态美和色彩美感非常重视,也讲究插花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插花的过程中,会考虑“自然而然”的将插花与周边的场景融为一体,营造富有整体美感的艺术。
四、含蓄自然,注重意境美
就像是国画、书法等传统艺术一样,中式插花也注重“留白”“意境”,而不像是西方插花一样“热烈”,反而显得含蓄。比起直白的感染力,更加注重作品蕴含的意义、创造的意境。
5. 中国古典插花图片欣赏
中国传统插花指的是清代中期以前的插花,中国的插花史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有3000年的历史。每个朝代都有那个时代的作品风格和特色,宋代时插花与点茶焚香挂画并称为生活四艺。。
6. 中国传统插花图片大全
中国传统婚礼插花,主要以红色为主,还有一些鲜艳的色彩,烘托婚礼的气氛
7. 中国古典插花花型
L型插花是西方非常常见的单面观花型,采用了不对称式构图的方式,具有明显线条感的L形花型非常适合摆放在客厅、走廊柜台等位置;可以营造出非常优雅的氛围。
步骤
第一步:插骨架花。
首先插入最高的花材即高度花(定垂直轴),其高度为插花器皿(高+宽)的1.5-2倍,插置在花泥的中间偏后方;然后插宽度花(定水平轴),在花泥右后方处插置一支长度为高度花的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花材,形成一个L。最后在花泥左边和前侧插入厚度花 ,其长度要短于水平轴,不能太长,增加L形的立体感即可。
第二步:插焦点花。
在垂直轴和水平轴交点处插置,倾斜45°-60°插入,长度是高度花的四分之一。
第三步:插主体花,
在各框架内有层次的加入花材,使各方位平滑过渡。
第四步:填充花叶
在间隙处适当插置,柔化作品及确保整体的饱满度。最后,从整体上进行观察,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及时进行整理。
8. 中国式插花图片欣赏
一簇簇鲜艳的花朵,聚集在叶片下,犹如无数只蝴蝶,微微张开翅膀,停在空中,凝然不动。
9. 中国古代插花图
插花弄玉:这是个组合词语,“弄玉”人名,相传为春秋秦穆公女,嫁善吹箫之萧史日就萧史学箫作凤鸣,穆公为作凤台以居之。后夫妻乘凤飞天仙去,事见汉刘向《列仙传》。
“插花”:①指的是创作花型造型艺术,亦可称为插花艺术,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
②作动词,戴花。
③赌局进行时,由局外人搭角共承担输赢的责任。
④比喻参与、加入另一个团体的活动。
所以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一个叫“弄玉”的女子参加插花艺术活动。
10. 中国古典插花图片大全
1、插花(floarr),亦可称为插花艺术,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
2、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
3、中国插花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插花源于古代民间的爱花、种花、赏花、摘花、赠花、佩花、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