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桐的产地(珙桐的产地和特点)
1. 珙桐的产地和特点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12项
1
武陵源
列入时间:1992年
地理位置:湖南省西北部
地理特征:数量超过3000个的砂岩柱和峰,有一处凌驾于357米深的谷底之上天然石桥,数十个溶洞,峡谷、瀑布、溪流和潭遍布。该地区还拥有许多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如云豹、南方红豆杉等。
2
九寨沟
列入时间:1992年
地理位置: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
地理特征:九寨沟景区是一条纵深50余千米的山沟谷地,有108个海子会随着周围变化而变幻出五彩斑斓的瑶池玉盆。景区内有许多珍稀动植物和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还包含一个保存完好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科研价值极高。
3
黄龙
列入时间:1992年
地理位置: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
地理特征:我国唯一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海拔1700~5588米,山顶终年积雪,是中国最东部的冰川。以规模宏大、结构奇巧、色彩丰艳的地表钙华景观为主景,以罕见的岩溶地貌蜚声中外。彩池、雪山、峡谷、森林称为“四绝”。黄龙多样化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大熊猫和金仰鼻猴等濒临灭绝的动物提供栖息地。
4
三江并流
列入时间:2003年
地理位置:三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
地理特征:“三江并流”区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景区有11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原始森林和数百个冰蚀湖泊。三江并流地区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北半球生物景观的缩影。
5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列入时间:2006年
地理位置:四川省汶川县西南部
地理特征:这里生活着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也是人工繁殖大熊猫的重要来源。除此,栖息地还保护大量的特有濒危动植物物种,如红熊猫和珙桐等,曾被自然保护国际选定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被全球环境保护组织确定为全球200个生态区之一。
6
中国南方喀斯特
列入时间:第一期是2007年,第二期是2014年
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七地的喀斯特地貌。
地理特征:中国南方喀斯特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重庆武隆的以天生桥、地缝、天洞为代表的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形成于50万年至3亿年间,总面积达146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热带至亚热带喀斯特地貌样本之一。
7
三清山
列入时间:2008年
地理位置: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
地理特征:道教名山,有着1600余年的道教历史,三清宫古建筑群,被评价为“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馆”。三清山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曾被中美地质学家一致认为是“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
8
中国丹霞
列入时间:2010年
地理位置:位于湖南崀山、宁夏西吉火石寨、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浙江江郎山等中国西南、西北地区7个著名的丹霞地貌景区
地理特征:中国丹霞是一个世界自然遗产“系列提名”,包括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还有贵州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是青年早期丹霞地貌的代表,其面积达1200多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美丽壮观的丹霞地貌。
9
澄江化石地
列入时间:2012年
地理位置:云南澄江帽天山附近
地理特征:化石群距今5.3亿年,成为迄今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是著名古生物化石“模式标本”产地,被学术界誉为“世界古生物圣地”。云南澄江化石群成功申遗,填补了中国化石类自然遗产的空白。
10
新疆天山
列入时间:2013年
地理位置:新疆
地理特征:新疆天山占天山总长度的3/4以上,横亘新疆全境。新疆天山属全球七大山系之一,是世界温带干旱地区最大的山脉链,也是全球最大的东西走向的独立山脉。总面积达5759平方公里。新疆天山拥有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其海拔为7443米,同时也是全球唯一由巨大沙漠夹持的大型山脉。
11
湖北神农架
列入时间:2016年
地理位置:湖北省西北部
地理特征:因华夏始祖神农氏尝百草救民之传说而得名,保存有全球北纬30度带最为完好的北亚热带森林植被,被誉为北半球同纬度上的“绿色奇迹”,其自然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复制性全球少有。
12
青海可可西里
列入时间:2017年
地理位置:青海高原的东北端
地理特征: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这片广阔的高山和草原系统位于海拔4500米以上,总面积450万公顷,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主要是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2. 珍稀植物珙桐的生产地区
国家植物园珙桐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山埔村。这里是珙桐树的原产地,也是全国最大的珙桐资源保护区,拥有珙桐树群落和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同时,这里还是珙桐树的研究和保护基地,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生物学家、植物学家前来考察研究。
3. 珙桐产于中国的哪里
落叶乔木,高15-20米,稀达25米;胸高直径约1米;树皮深灰色或深褐色,常裂成不规则的薄片而脱落。幼枝圆柱形,当年生枝紫绿色,无毛,多年生枝深褐色或深灰色;冬芽锥形,具4-5对卵形鳞片,常成覆瓦状排列。
叶纸质,互生,无托叶,常密集于幼枝顶端,阔卵形或近圆形,常长9-15厘米,宽7-12厘米,顶端急尖或短急尖,具微弯曲的尖头,基部心脏形或深心脏形,边缘有三角形而尖端锐尖的粗锯齿,上面亮绿色,初被很稀疏的长柔毛,渐老时无毛,下面密被淡黄色或淡白色丝状粗毛,中脉和8-9对侧脉均在上面显著,在下面凸起;叶柄圆柱形,长4-5厘米,稀达7厘米,幼时被稀疏的短柔毛。两性花与雄花同株,由多数的雄花与1个雌花或两性花成近球形的头状花序,直径约2厘米,着生于幼枝的顶端,两性花位于花序的顶端,雄花环绕于其周围,基部具纸质、矩圆状卵形或矩圆状倒卵形花瓣状的苞片2-3枚,长7-15厘米,稀达20厘米,宽3-5厘米,稀达10厘米,初淡绿色,继变为乳白色,后变为棕黄色而脱落。
雄花无花萼及花瓣,有雄蕊1-7,长6-8毫米,花丝纤细,无毛,花药椭圆形,紫色;雌花或两性花具下位子房,6-10室,与花托合生,子房的顶端具退化的花被及短小的雄蕊,花柱粗壮,分成6-10枝,柱头向外平展,每室有1枚胚珠,常下垂。果实为长卵圆形核果,长3-4厘米,直径15-20毫米,紫绿色具黄色斑点,外果皮很薄,中果皮肉质,内果皮骨质具沟纹,种子3-5枚;果梗粗壮,圆柱形。花期4月,果期10月。
4. 珙桐产地于什么地方
珙桐为我国特产,产于陕西东南部、湖北西部和西南部、湖南西北部、贵州东北部至西北部、四川、云南东北部等地。分布较广。繁殖方面可用种子繁殖和插条繁殖,但它的果核坚硬,不易透水,种子有后熟性,故在采种后必须在低温下层积。播种两年后才不整齐地发芽。苗期须搭荫棚。
5. 珙桐的主要分布地区
珙桐广泛分布在地球上的时间是新生代第三纪,出现的年代更早,所以称其起源古老。
珙桐是距今6500-18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唯一物种。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的珙桐树相继灭绝,只在大陆西南一些地区幸存下来。
6. 珙桐产自哪里
这个处于北纬30度线上的神秘地带,奇峰林立,瀑布满山,移步换景,如诗如画,被游客誉为“湖北的张家界,三峡的九寨沟”。山里的绝壁天梯不要错过哦~
2
十堰武当山
名气大到已无需多言。道教名山,钟灵毓秀的自然景观,玄妙、空灵的神韵,只有到了才知道……
3
神龙架神龙顶
神农顶风景区的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是"华中第一峰,堪称“华中屋脊”。茫茫的林海,完好的原始生态系统,还有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不期而遇“野人”的神秘感……
4
通山九宫山
因南朝“晋安王兄弟九人建九宫殿于此山,遂以为名。主峰海拔 1583 米,境内千峰争翠,万壑竟幽,峰、岭、岩、台、洞、泉、池等奇丽景物引人入胜。
5
随州大洪山
大洪山主峰(宝珠峰),海拔1055米,素有“楚北天空第一峰”盛誉,为名山之属。
6
秭归凤凰山
屈原的故里,是名山,也拥有大量古建筑群。古建筑二十四栋,桥梁四座,城门二座,牌坊一座,古井一口,均为清代建筑。
7
通城县黄袍山
黄袍山是一座红色的山,罗荣桓革命初期起步地;是一座绿色的山,有着众多自然景观,如“华中第一瀑”“插剑岩”等独步南鄂的景点。
8
麻城市龟峰山
因形似神龟而命名,龟头至龟尾延绵25公里,其间是50多平方公里的大片原始森林,需穿越数道峡谷,是一条极佳的野营爬山线路。
9
英山大别山主峰
位于大别山南麓,国家级森林公园,温光同步,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境内森林覆盖率达96%。
10
黄陂木兰山
木兰山海拔约六百米,是大别山脉南麓的高峰之一。因山中多长木兰树,故名木兰山。又因“木兰将军”的传说,使山蒙上神秘色彩。山上现存“木兰将军之墓”碑。
11
恩施大峡谷
专家认为恩施大峡谷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难分伯仲。峡谷全长108公里,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景点美不胜收。
12
孝感市双峰山
奇峰竞秀、怪石林立、林木葱郁、花香鸟语,古有“仙源”之称,现以鄂东北景点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之名而享誉中原。
7. 珙桐的产地和特点介绍
贵阳位于贵州省中部,苗岭中段。
简称“筑”。地处东经106°7′~107°17′、北纬26°11′~27°22′。北部和西部分别与遵义市和毕节市接壤,东部及南部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相邻,西南部与安顺市毗连。总面积8043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4.56%。贵阳是贵州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贵阳位于西南地区与华中、华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联系的中心地带,是西南地区联系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
自然条件
贵阳自然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复杂,类型多样,水热条件优越,生物种类繁多。处于中国地势第二大阶梯的云贵高原东部。市境属亚热带范围,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冬无严寒、夏季凉爽的内陆山地省会城市。
地质
贵阳位于西部特提斯构造域和东部濒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地带。长达8.5亿年的地质演化过程,铸就了现今三大面貌类型的地质基础:①喀斯特地貌的地质基础。从前寒武纪至中生代三叠纪末期以前的数亿年中,海进与海退不断,时而成为陆地,时而成为海洋。在海洋中,巨厚的碳酸盐岩沉积下来,成为当今贵阳喀斯特地貌的地质基础。②丹霞地貌的地质基础。距今约2.05亿年前三叠纪末期发生的强烈的印支运动,使贵州全境隆起成为陆地,贵阳从此结束了海浸历史。此时的贵阳与现在地貌不同的是东北部、东部和南部较高,西部较低。由于沉积盆地的下降,在距今约1.95亿年前的早、中侏罗纪,又有一支湖水从四川和重庆方向侵入贵州。道真、湄潭、开阳、贵定、长顺、紫云和贞丰一线以西直到重庆和四川,又形成了大面积的内陆湖泊,称为古巴蜀湖,贵阳的西半部被古巴蜀湖所淹没,在湖中沉积形成了一类紫红色砂岩和页岩,奠定当今贵阳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③非喀斯特地貌的地质基础。8.5亿年前因海底火山喷发而形成的轻变质层凝灰岩、轻变质板岩等变质岩和以后各地质时期形成的碎屑岩,在水流的侵蚀作用下形成流水地貌,成为当今观山湖区九龙山、云归山等非喀斯特名山的地质基础。此外,距今6500万年前新生代的古近纪以来,印度板块的北移猛烈地挤压欧亚板块,使欧亚大陆向北移动,这就是著名的喜马拉雅运动。喜马拉雅运动使特提斯海(古地中海)消失,代之以在欧洲隆起一座阿尔卑斯山脉,在亚洲隆起了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而贵阳随之隆起,形成西南部高、东北部低的现代地貌的基本格局。
地貌
贵阳所属六区、一市、三县,在地貌上属黔中丘陵盆地区。此区大致在大娄山以南,苗岭以北,武陵山以西,老岭山地以东,处在中国地势三大阶梯的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上,并且处在贵州大斜坡的第二梯级上。地貌具有与其他省会城市不同的三大特点:①“地无三里平”。同样是山城,重庆是“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而贵阳是“山中有城,城中有山”。贵阳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丘陵面积占贵阳总面积的84.61%;相当于“平地”的山间平坝(见坝子)仅占全市总面积的15.39%,是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会城市。地貌这一特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山高坡陡,在暴雨季节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是造成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自然因素之一。因此,实施封山育林,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25°以上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措施十分必要。②喀斯特地貌极为发育。喀斯特出露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5.03%。各区县市喀斯特出露面积占该地区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均高于全省的61.92%,也大大高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及其种类繁多的地貌形态造就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但同时又给贵阳带来一个贫瘠脆弱的生态环境。经过贵阳人民不懈的努力,到2014年底,森林覆盖率达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2平方米。“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是贵阳真实的写照。③是全国唯一一座位于两大流域分水岭地带的省会城市。贵阳市位于长江与珠江两大流域分水岭地带,分水岭为苗岭。苗岭横亘于贵阳市境的中南部,在花溪公园南约3千米的南北向喀斯特宽谷中,苗岭一反高大山岭的常态,以低洼的地形横穿该喀斯特宽谷而过,形成无岭而分水的奇特地貌现象。修建在该喀斯特谷地中的罗坪水库,库水南、北分流,灌溉着喀斯特宽谷中分属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农田,这种分水岭的奇特现象至少在云贵高原区是绝无仅有的。
气候
贵阳属亚热带(副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丰富、无霜期较长、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多云日照少、风速较小、相对湿度较大、立体气候较明显。较高的海拔高度和较低的纬度位置形成了“爽爽的贵阳”。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授予贵阳“中国避暑之都”荣誉称号。贵阳气候给人印象最深的要算是“天无三日晴”了。此说稍嫌夸张,却反映了贵阳气候凉爽,降水丰富的特点。贵阳雨日相对较多,但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一个时段在每年的5~6月,太平洋热带海洋气团以夏季风的形式进入贵阳,此时贵阳的雨季到来,因此阴雨天较多。另一个时段出现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这时北方冷空气南下,冷气团从贵阳向昆明方向移动时要爬行云贵高原,移动速度极其缓慢,处于准静止状态,形成了著名的“云贵准静止锋”(又称昆明准静止锋);贵阳处于准静止锋的锋面下,因此形成阴雨绵绵的天气。而在每年的7~9月,晴天则相对较多,有的年份甚至有半个月无雨,出现“伏旱”。
水文
贵阳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因此河流大多自西南流向东北。只有珠江水系的青岩河和马铃河等流向东南。乌江是贵州最大的河流,横贯贵州西部、中部及东北部,干流全长1037千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乌江干流是贵阳与织金、黔西、金沙、遵义等县(市)的界河。南明河自西南向东北纵贯市区,流域面积占市区总面积的70%,被称为贵阳的母亲河。贵阳市水文的特点是:①地处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分水岭为苗岭,分水岭以北及花溪区的高坡东部属长江流域,占全市总面积的94.2%;分水岭以南属珠江流域,占全市总面积的5.8%。②地下河发育。贵阳喀斯特面积广大,因此,地下河发育是贵阳水文的一大特色。大小井地下河系是贵州省最大的地下河系统,流域范围含贵阳花溪区高坡苗族乡以及平塘、惠水、罗甸三县的部分乡镇。主源头出自惠水县,别源出自花溪高坡。出水口在罗甸县董当乡大小井村的大井和小井。干流长90余千米,流域面积1943.2平方千米。清镇暗流河是以地下河发育为特征命名的河流。清水河主源发源于安顺市平坝县马场镇白泥田,由喀斯特泉水汇集而成,以两处伏流河段进入松柏山水库。著名的花溪省级风景名胜区中的天河潭景区,也是以地下河发育为其特色。③均属雨源性河流。贵阳河流水源补给方式主要是大气降水,其次是地下水补给。河流具有暴涨、暴落的特点。
贵阳没有天然湖泊,都是因水电站建设或因灌溉、防洪或人畜饮水而修建的人工水库。主要有清镇红枫湖、迎燕、右二水库;市区有百花湖、观山湖、松柏山水库、花溪水库、阿哈水库以及红岩、石笋沟、沙田、汪官、杨梅等水库;修文县有岩鹰山、蚌壳、烂泥、浪潮、高潮、格老寨等水库;息烽县有底寨、小桥河水库;开阳县有翁井、东风、冷水沟、永温、宝林寨、元丰、新桥、拐二、台子田、十三寸等水库。其中,红枫湖水域面积57.2平方千米,是贵阳市最大的人工湖。此外,乌江干流上有乌江渡水库、东风水库和索风营水库。
土壤
在贵州省土壤农业利用分区中,贵阳属于黔中北高原山地黄壤、石灰土、水稻土农林牧土区,黔中低山山原黄壤、水稻土粮油亚区。有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沼泽土、粗骨土、水稻土8个土类。
地带性自然土壤主要是黄壤和黄棕壤。由于处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氧化铁发生水化作用,故剖面呈黄色或蜡黄色,尤以心土层更为明显。土体较深厚,发生层次明显,剖面上腐殖质层、淀积层和母质层等主要层次一般均有发育,尤其淀积层发育较好,成为黄壤剖面的代表土层。土壤质地大多在轻壤—轻黏土之间,一部分为砂壤土或中黏土。土壤溶液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pH值一般为5.5~4.5。黄壤在各区县市均有分布,适宜杉、油茶、茶树等喜酸性植物生长,垦耕后适种玉米、油菜、小麦、烤烟等作物。黄棕壤是属于地带性土壤,是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土壤,并以垂直带的形式分布在山地黄壤之上,在贵阳主要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区,如清镇、修文、息烽、开阳等县(市)及贵阳市区海拔较高地区均有分布。黄棕壤在温凉、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矿物风化度较低,黏粒含量较少,具有明显的生物积累过程,有机质分解缓慢,心土层在大量富啡酸作用下多呈黄棕色,土壤呈酸性或强酸性反应。在黄棕壤分布地区宜发展林业,或进一步保护自然植被,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非地带性土壤有石灰土、紫色土、沼泽土、潮土和粗骨土。石灰土分布极为普遍,是仅次于黄壤的第二大土壤类型。石灰土土体与基岩交接面明显,土体颜色较暗,盐基饱和度高,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H值一般为6.5~8.5,土壤质地多黏重,但结构较好,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高,磷、钾养分不足。因土层浅薄,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较差,土体较干旱,多生长一类具有岩生性、旱生性和喜钙性植物,如柏树、杜仲、火棘、小果蔷薇等。紫色土自然肥力高,易种性广,生产潜力大,是发展林木、果树的良好土壤。沼泽土仅在花溪区磊庄、中曹乡的中院以及观山湖区金华农场有小面积分布。水稻土是一类人工土壤,即在种稻淹水条件下,因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而产生水耕熟化和氧化还原交替过程,并形成特定剖面形态的一类土壤。在贵阳分布较广泛。潮土主要分布在河流阶地、河漫滩等地段。主要特征是在剖面中下部有受地下水升降影响,发生氧化还原过程而形成的具有铁、锰锈纹锈斑的潴育层。一般土层深厚,表层为腐殖质层,心土层为氧化还原层,底土层含有较多砾石或卵石。潮土为农业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故多已被开垦为耕地。粗骨土是一类岩石碎屑或砾石含量很高的土壤,分布与微域地形有关,通常在坡度陡峻处,尤其是植被遭破坏的锥形山的山顶、倾斜度大的山腰分布较多;垦殖率高的地段也有出现。
植物
贵阳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237科、979属、2908种。其中,蕨类植物有44科、87属、260种。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有8科、28属、63种;被子植物有185科、864属、2585种。贵阳维管束植物的科、属、种数分别占全省维管束植物259科、1765属、8491种数的91.51%、55.47%和34.25%。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云贵水韭、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珙桐和光叶珙桐6种,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篦子三尖杉等11种。贵阳特有植物有青岩油杉、狭叶溲疏、皱叶瘤果茶、贵州红山茶、贵州冬青、黔灵山冬青、花溪娃儿藤、白花冠唇花、清镇唇柱苣苔、掌裂尾药菊、花叶菝葜等18种。古树名木共有2201株。
贵阳植被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或灌草丛)3个植被型组,23个群系。针叶林包括马尾松林、柏木林和青岩油杉林3个群系;阔叶林包括椤木石楠林、米槠林、西南米槠林、红淡比林、贵州红山茶林等12个群系;灌丛(或灌草丛)包括月月青灌丛、火棘、小果蔷薇灌丛、栎类灌丛、马桑灌丛、窄叶蚊母树河滩灌丛、蕨菜灌草丛等8个群系。根据植被生长发育的土壤-基质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型:酸性土植被、钙质土植被、水生植被与沼泽植被。针叶林中的青岩油杉林以及常绿阔叶林中的红淡比林、川桂林和贵州红山茶林为贵阳特有的森林植被。
动物
贵阳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雨热同季,植被类型多样,自然景观复杂,这为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野生动物较丰富。有脊椎动物35目、108科、478种。分别占贵州省脊椎动物37目、129科、1058种的94.59%、83.72%和45.18%。其中兽类有8目、22科、105种,鸟类有18目、58科、259种,爬行类有2目、7科、30种,两栖类有2目、8科、16种,鱼类有5目、13科、68种。
兽类中的长吻鼹、贵州菊头蝠、复齿鼯鼠、黑腹绒鼠、大绒鼠、高山姬鼠6种为中国特有种。鸟类中的灰胸竹鸡、红腹锦鸡、宝兴歌鸫、黄腹山雀、蓝鹀5种为中国特有种。鱼类中的贵州拟䱗为贵阳特有种;宽头四须鲃为贵州特有种。无脊椎动物中,贵阳特有的陆生贝类有奇异阿勇螺、贵阳喇叭螺、水田坝贝喇叭螺、南江贝喇叭螺、修文贝喇叭螺、南江拟管螺、白脉真管螺和贵阳弯螺8种。贵阳特有昆虫极为丰富,有260种以上。野生动物中有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种类。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林麝和黑鹳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39种。列为贵州省重点保护动物的蛙类有红点齿蟾、中华蟾蜍指名亚种等14种,贵州省重点保护动物的蛇类有平鳞钝头蛇、王锦蛇、黑眉锦蛇等16种。
自然资源
贵阳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水能资源使贵阳成为全国著名的能源城;丰富的铝土矿和磷矿使贵阳成为国内著名的铝城和磷城;以喀斯特地貌为特色的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为贵阳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贵阳地质构造稳定,地震活动较弱,信息网络设备的“安全系数”很高。水资源丰富,煤炭蕴藏量大,电力水火并济,能源稳定可靠。气候凉爽,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是宜居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强。优越的生态条件和能源优势完全符合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要求。
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804336.6公顷。其中,耕地269154.27公顷,园地11775公顷,林地339349.05公顷,城市用地17009.37公顷,建制镇用地6949.89公顷,村庄用地22977.76公顷,采矿用地6132.51公顷,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479.0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2785.8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8568.91公顷,另有其他土地类型若干公顷。土地资源总的特点是:①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贵阳市人均占有耕地仅为0.059公顷,按中国人均耕地面积0.09公顷、世界人均耕地面积0.32公顷计算,贵阳仅为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的65.56%,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8.44%,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②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贵阳耕地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33.46%。随着贵阳城镇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今后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建设占用耕地需求量与控制指标的矛盾将更加突出。③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的问题较突出。
水资源
贵阳的水资源主要是地表水,全市有10千米以上河流98条。其中,乌江中游的鸭池河段和六广河段作为界河过境150千米,南明河长150余千米,猫跳河长179千米。全市小(2)型以上水库138座。其中,有大、中型水库10座。全市水库总容量为24871万立方米。年末蓄水量29.91亿立方米,全市总供水量10.46亿立方米。贵阳的地下水,根据可开发资料统计,可开采量在17万吨/日以上。其中,贵阳最大的喀斯特泉汪家大井日供水量达10万吨。息烽、开阳、修文及贵阳乌当区等地有温泉,息烽温泉沿黑滩河断层带成泉群出露,总流量11.3升/秒,水温53~56℃,属重碳酸硫酸镁型氡矿泉水。乌当温泉群和息烽温泉均已开发为温泉疗养度假胜地。贵阳全市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371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1%;低于国际人均缺水警戒线1760立方米/年。按照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1000~1700立方米属于中度缺水这一标准,贵阳是一个中度缺水城市,以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为主。
生物资源
贵阳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按用途分,主要有食用植物、饲料植物、蜜源植物、药用植物、观赏植物、工业原料植物、抗环境污染植物、石漠化修复植物等8类,另有珍稀植物、贵阳特有植物等生物资源。以药用植物为例,全市有中药植物资源1792种,根据药的不同功效,又可分为清热解表、活血化瘀、止咳化痰以及治癌抗癌等类型。此外,众多的古树名木也是一类重要的资源。由于人类对植物资源的需求量日趋增大,因此许多植物资源如食用植物资源、饲用植物资源和药用植物资源等已由人工进行规模化种植。
动物资源亦十分丰富。主要有观赏动物、药用动物、灭害动物、有害动物、珍稀动物等。昆虫种类繁多,主要有工业用昆虫、药用昆虫、观赏昆虫、天敌昆虫、传粉昆虫、食用昆虫和饲用昆虫等7大类。贵阳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用途多样,许多种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许多种类的种群数量逐渐减少,有的种类已处于稀有或濒危状态。
矿产资源
全市已探明矿种52种,主要有煤、铁、硅、重晶石、大理石、耐火黏土、铝矾土、磷、硫、汞等矿产资源。铝土矿保有储量4.3亿吨,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矿床主要集中在修文县和清镇市,有特大型、大型、中型矿床9个,其中清镇市猫场铝土矿储量1.5亿吨,为国内著名特大型铝土矿。铝矿品位高,三氧化二铝含量平均在70%左右,铁含量平均小于5%,铝、硅比平均为7.87。磷矿储量4.64亿吨,是全国三大磷矿基地之一,全国70%以上的优质磷矿集中在贵阳。煤炭储量9亿吨,“一市三县”及部分郊区有分布;铁矿储量2396万吨,硫铁矿储量2878万吨,汞(金属量)储量2683万吨。贵阳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特点:①查明的资源储量丰富,优势矿产突出,以分布范围广的沉积矿产为主;②优势矿产铝、磷、水泥用灰岩等矿产分布相对集中,质量好,规模大,利于兴建规模开发的骨干矿山企业;③优势矿产铝、磷、水泥原料等勘查程度高,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及潜力大,能保证中长期开发所需,与之开发选冶所需配套矿产资源较齐全:④优势矿产多分布在铁路及高等级公路附近,市及周边电力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的外部条件好。全市被开发利用的矿产有近20种,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矿山有铝土矿、磷、煤、熔剂灰岩、冶金用砂岩、水泥原料、砖瓦原料、砂石等10多种。全市查明资源储量的239处产地中,约有二分之一产地已被开发利用。
8. 珙桐的原产地
珙桐树一般在八年以上才能开花,直径8公分以上,这还得看当时的地理环境,和温度,一般在平原地区要有适宜的温度和环境才能开花。花期4月,果期10月。开的花是白色的,花形很像白鸽,所以别名叫鸽子树。
珙桐树为落叶乔木。可生长到15~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光叶珙桐是光面。色花奇美,
9. 珙桐特征
珙桐,叶纸质,互生,无托叶,叶片阔卵形或近圆形,上面亮绿色,下面密被淡黄色或淡白色丝状粗毛,叶柄圆柱形。
两性花与雄花同株,位于花序的顶端,雄花环绕于其周围,基部具纸质、矩圆状卵形或矩圆状倒卵形花瓣状的苞片,初淡绿色,继变为乳白色,雄花无花萼及花瓣,花丝纤细,无毛,花药椭圆形,紫色;子房的顶端具退化的花被及短小的雄蕊,花柱粗壮,果实为长卵圆形核果,果梗粗壮,圆柱形。期4月开花,10月结果。
10. 珙桐主要生长在什么地方
珙桐生长在中国特有恐龙时代的南方地区。
珙桐为落叶乔木。可生长到15~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光叶珙桐是光面。花色奇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因此珙桐也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鸽子树”,又称“鸽子花树”、“水梨子”等。野生种只生长在中国西南四川省和中部湖北省和周边地区。现洛阳绿诚农业已规模化繁育及种植成功。
珙桐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属孑遗植物,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
11. 珙桐的产地和特点图片
游玩 01、春秋祠:位于叙永城中心的文化宫。国家级文物保护建筑,以木刻和石刻见长。其中以“百鸟梅花窗”和“永宁八景”的雕刻最为精美。
02、丹山风景区:丹霞地貌,离叙永县城十五公里,路况良好。山上有道教寺庙,植被良好,夏可避暑,冬可赏雪,并可俯瞰叙永县城。途中的红岩坝一片有典型的川南田园风光。
03、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叙永县水尾镇,主要是保护植物的多样性(桫罗、珙桐等),瀑布众多,其中画稿溪-丹山-灵官梯三者之间是比较经典的徒步穿越线路。
04、大石乡(含敦梓、凤凰等):和贵州省赤水市四洞风景区接壤,良好的植被、浓郁的田园风光。
05、青山岩(含孙家河、清凉洞):植被良好,野趣横生。但交通不便。从孙家河乘船前行二公里左右徒步到清凉洞到徒步到青山岩又一条比较经典的线路。
06、赤水河镇:典型的亚热带河谷气候,清澈的赤水河,还有五十年代苏联援建的铁桥。春天的时候上万株的桃李花开满整个河谷,相当的漂亮。
07、水潦乡:鸡鸣三省之地,层峦叠嶂,苍山如海。
交通不便。
08、九鼎山:位于江门镇,有佛教寺庙,在高处可以俯瞰到整个蜿蜒曲折的永宁河和江门峡。但最近修铁路对江门峡的植被破坏比较严重。
10、罗汉岭:泸州最高海拨地,位于分水镇境内,有林场,长有稀有的罗汉竹。山上有一个气象观测站。 11、雪山关:位于赤水河镇,海拨较高。有蔡锷将军北伐时留下的对联:“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英雄气慨,气贯长虹。但关楼被破坏较严重。
12、西湖草坪:位于正东乡境内,国道321侧,喀斯特地貌,中有大片草坪,一条小河从中流过,是攀岩,露营的好地。
13、天生桥:位于叙威公路两河镇境内,悬空的喀斯特地貌,高约百余米。
14、龙泉洞:位于落卜镇,喀斯特地貌,规模大,内有两个湖泊和瀑布,没有开发,据传可以和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媲美。
15、川南民居:破坏的差不多了,尚存的只有县城内的阮家巷,天池、水尾、龙凤乡的老街。
16、后山茶场:叙永最好的茶叶产地,曾有500名左右的成都知青在叙永下乡的地方,现在是人去楼空,一派萧索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