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鲜叶的形态特征(简述鲜叶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1. 简述鲜叶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茶叶的绒毛是茶树叶片形态的又一特征,绒毛多是鲜叶细嫩、品质优良的标志。绒毛的多少与品种、季节和生态环境有关。
在同一梢上,茶叶绒毛的分布以芽上最多、且密而长,其次为幼叶,再次为嫩叶。随着叶片的成熟,绒毛逐渐稀短而脱落,一般至第四叶叶片上虽留有痕迹,但已无绒毛可见。
2. 鲜叶的适制性是什么
茶树的养殖方法
(一)品种选择:选用高产抗病、适制性好、制优率高的茶树优良品种,集中连片30~50亩以上茶园早中晚熟品种应各占1/3为宜,为确保移栽成活率,茶苗出圃后,茶苗根系应沾黄泥浆。
(二)茶苗规格:无茶根结线虫、茶根蚧、茶饼病、根癌病等危险性病虫。基本标准:苗高达20cm以上,茎粗1.8mm以上,茎杆变硬,三分之二以上红棕色。一年生苗最低标准:苗高12cm以上。着叶数4片以上。
(三)起苗出圃:起苗前,先灌水浸透苗床。多带土,匆伤根系,苗木太高可适当定剪,并挑除异种杂株、病虫株。
(四)种植时期:一般以幼苗休萌期为宜。春栽以立春至惊蛰为好,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阳春气候为好。尽可能选择阴天或雨后进行种植,以利成活。
(五)种植规格(方式):主要有两种。①单行双株:一个种植行(畦)种一行,株(丛)距25-30cm,每丛植2株,两株之间留间隙3-5cm,以免日后两株主干相贴影响生长。②双行单株:一个种植行(畦)种植两行,小行距20-30cm,两行植株位置要错开种植(三角形种植),同行株距25-30cm,每亩用苗量2500-3000株。③计划密植,种植畦宽1.3-1.5m,沟宽0.3m。每畦植四行,株行距25-30cm,丛植一株,亩植4000-5000株。
(六)种植方法:①大小苗分开种植,大苗植于生长环境较差处,小苗植于土质较肥沃、生长环境较好的地块。②种植前需粘黄泥浆。③定植时,在种植沟内挖稍大于根系的穴,填上土压紧压实,注意不要损伤根系和根茎,要浇透水。④定植后宜铺放稻草(厚约10cm)及其它植物稿秆或地膜,以利保湿保温,抑制杂草生长。
茶树养殖的注意事项
【土壤】: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6.5为宜。
【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不足和过多都有影响。
【阳光】: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温度】:一是气温,二是地温,气温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于-10度。年平均温度在摄氏十八度~二十五度。
【地形】: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3. 鲜叶中最主要的内含成分有哪些
1,含的成分有:咖啡硷类物质、酚类衍生物、芳香类物质、维生素类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和无机物。
2,古树普洱茶中含有人类生命新陈代谢的最主要的三种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普洱茶中的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嫩茶叶含氨基酸2-5%,有20多种,多数对人体是有益的,其中氨酸含量较高,是茶叶的特殊氨基酸,其他还有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胱氨酸等。脂类在茶叶的含量为2-3%,其中有磷、硫脂、糖脂和甘油三酸脂。
4. 鲜叶品质包括
茶叶的等级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
其次也可以按照鲜叶指标进行区分,如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一芽三叶,以及单片的含量多少来作为茶叶等级的标准。等级只是评价此茶的外形及外形单片含量,并不是影响茶的口感
看茶干整体,条索整齐,色泽匀整,无过多碎末杂质的为上;粗细不一,色差明显的为下,个体条索紧结,油润光泽,色泽自然的为上;条索粗散,暗哑无光,色泽过于鲜艳,或者特别干枯没有活力的为下。正品的色泽自然悦目,冒牌茶会有不自然的感觉。
特级,芽头比叶片长,芽长于叶(或者说芽头比叶片高),梢长不超过3厘米,一芽一叶初展大于等于70%(部分地区部分茶叶要求更高,一般要大于等于90%),一样两叶初展小于30%
一级,芽与叶等长,一芽一叶初展大于20%,一芽两叶初展小于等于70%,二级,一芽两叶大于等于70%,一芽三叶初展小于30%。
具体还得是看什么茶匹配的等级都是不一样的,并不能说等级差的茶就不好喝。
5. 简述鲜叶的形态特征与适制性
1》
有一个在设计界经久不衰的梗,叫“五彩斑斓的黑”。
上次和一个做设计师的朋友聊天,最有趣的,就是听他吐槽那些不懂设计,却要求多多的客户。
“为什么你这个微软雅黑,颜色不够黑?”
“这个黑色太黑了,我想要亮一点的。亮一点,你能明白吗?”……
面对这个难题,无数人陷入了对人生的思考中:
难道我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又是什么白?
甚至还有更奇葩的甲方提出,他想要颜色单一的彩虹。
虽然从视觉上来说,确实是一种享受,但现实能不能做到,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在茶圈里,也拥有五彩斑斓的颜色。
六大茶类以不同的颜色来命名,有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
这些名字的背后,所蕴含的深意,你都了解吗?
《2》
绿茶的特点,是清汤绿叶。
以此类推,便有人说,黄茶是黄色的茶,白茶是白色的茶,红茶是红色的茶……
说到这里,相信已经有不少人看出问题了。
从外观上看,白茶并不白,而红茶也不是“红叶红汤”。
既然如此,六大茶类是按照什么来分类呢?
答曰,工艺。
事实上,当茶叶还长在树上,尚未被制成成品茶时,蕴含着丰富的叶绿素,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绿”。
有墨绿色、翠绿色、碧绿色,等等等等。
而根据后续的制作,用不同的工艺,制成不同的茶类。
比如,绿茶是不发酵茶,杀青是绿茶加工的关键工序。
杀青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利用高温迅速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同时使茶叶保持色泽翠绿的模样。
又比如,白色并非全白色。
从干茶外观上来看,白茶的颜色以绿色居多。
白毫银针的芽头上,白毫多,虽看起来有六七分银白色,但依然能透出绿色的芽身。
而白牡丹,芽身和叶背上同样白毫密布,但嫩叶是绿的,芽身也是绿的。
一眼看过去,白牡丹深浅有层次的绿色,搭配着白毫,呈现为一青二白的美丽色泽。
另外,春寿眉的整体颜色,也是以绿色为主。
彼时,由于温度升高,春寿眉的叶片颜色更加翠绿,油嫩,看起来生机勃勃。
而秋天的寿眉,拿白露茶来说,则是以绿色为主的五彩色。
深绿、黄褐、墨绿、砖红、暗绿等,共同组成了一幅秋天的美丽画卷。
很显然,大部分的白茶外观看起来,不够白,而是绿白,或是五彩色。
再从冲泡后的汤水上来看,呈现为牙白色、浅鹅黄色、黄绿色、琥珀色等,也不是如同白开水般的白色。
之所以得名,还要从白茶的国标说起。
《3》
据国标中所述:
“白茶是以特定茶树品种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产品。”
因此,白茶有别于其它茶类最大的特点,就在工艺。
简朴的制作过程,不炒不揉不杀青。
仅仅以萎凋和干燥,让茶叶的含水量低于8.5%的同时,又能保留原汁原味,鲜香醇爽。
由于外观上的绿,以及滋味上的鲜爽感,让不少人误以为白茶是绿茶。
可事实上,白茶与绿茶是两种茶类。
绿茶不发酵,而白茶微发酵。
前面也说到了,杀青对绿茶来说很重要,恰好相反的是,白茶没有杀青。
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依旧,在未来陈化的过程中,会不断促进白茶的物质转化。
因此,让白茶拥有了越陈越香的特点。
然而,当明白了六大茶类只是工艺的区别之外,又有人说:“白茶只是一种工艺。”
这样的说法,还是错了。
要知道,任何茶类都讲究适制性。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把鲜叶采摘下来后,根据不同的工艺,可以做出不同的茶类。
但是,风味未必是最好的。
因此,只有合适的树种,合适的产地,再加上工艺,才能真正展现一款茶的魅力所在。
就拿白茶来说,并非路边随随便便一棵茶树,都适合采摘制作。
国标里写得很清楚,白茶采自大白茶、水仙茶树,以及群体种茶树。
只有从这三种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再按照白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才能称作白茶。
否则,只有工艺,树种不规范,便不能列入国标规定的“白茶”范围。
就像市面上,有一种“白茶”,用的是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名为月光白。
虽说它确实有属于自己的受众群体,也有茶客喜欢它的香气和滋味。
但从真正意义上来说,不能算是白茶。
因为查阅了整本国标,也不见有哪一条条例承认,大叶种是适合制作白茶的树种。
故,国标不承认的事情,市场当然也不能承认。
《4》
从绿茶说到白茶,再来说一说红茶。
从绿茶的“清汤绿叶”,延伸出来了红茶的“红叶红汤”。
然而,真正的红茶爱好者都知道,这是个很明显的误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正山小种。
作为世界红茶的鼻祖,它的成名之路,可谓是享誉中外。
而它的外观色泽,是乌黑油润,而非红色。
也难怪当外国人第一次见到它时,便给红茶取了一个“black tea”的英文名。
以至于后来真正的黑茶,只能叫“dark tea”,这也算是茶圈中的一个小故事。
另外,正山小种的汤色,也并非是大红色。
国标中介绍,特级正山小种的汤色,应该是橙红明亮。
所谓的“橙红”,意思是像橙子一样,红里带黄的颜色。
如果发现正山小种的汤色太红,颜色暗沉,反而代表品质不佳。
红茶是全发酵茶,加工的关键,就在于发酵。
发酵得当的红茶,伴随着茶叶的氧化,茶多酚转化成了茶黄素、茶红素以及茶褐素等。
若它们的比例恰当,则汤水鲜爽感强,滋味清甜浓醇。
茶黄素含量高的红茶,更加鲜爽,且汤色也略显明亮,比如金骏眉的汤色便是金黄色,并带着金圈。
而红茶的汤色黯淡,很有可能是因为发酵过头。
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含量偏高,出现了茶汤发暗的现象,同时鲜爽度不足,往往品质存在缺陷。
因此,单纯以“红叶红汤”来买红茶,可不是明智的行为。
《5》
茶圈里,因为颜色所闹出的笑话,比比皆是。
再细分到小的范围,把安吉白茶当成白茶,把大红袍当成红茶,把铁观音当绿茶……
以上所说的,都是常见错误。
由此可见,望文生义,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不实用。
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容易喝“错”茶。
出去喝茶,如果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那可真真是一个大写的尴尬。
至少,要先认清自己眼前的这杯,到底是什么茶。
否则就像有的人,喝了半辈子的茶,还只是个“新人”。
或许,与刚入茶圈不过一两年的人相比,更加懵懂。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6. 简述鲜叶的质量指标
不是
1、外观差异:
金花:存在于茶砖、茶坨、茶饼的内部,茶叶表面偶有少量分布,且花体清晰,花间界面清楚。呈金黄色,为饱满的圆形颗粒,没有菌丝,且周边无其他杂菌的痕迹。
黄曲霉:一般分布在茶叶表面或角部,菌体干瘪,形状不规则,呈丝状或粉状分布,且界面不清晰,颜色不是纯黄色,还有黄绿色或是灰绿色,带有菌丝。
2、气味差异:
金花:有金花的茶叶无论是干茶还是茶汤闻起来都有很明显的茶香味和菌香味,是一种令人很舒适的味道。
黄曲霉:受黄曲霉菌污染的茶叶其茶香味会被覆盖,闻起来有一股霉变气味还会夹带其他的异味,刺鼻且呛人。
3、手感差异:
金花:有金花的茶叶,金花附着紧实,用手搓不易掉落。茶叶条索清楚,冲泡后叶片舒展,叶形完整,摸起来有一定强度和弹性。
黄曲霉:受黄曲霉菌污染的茶叶,霉菌附着不紧,用手搓易掉落,且带有有潮湿发粘的感觉,在菌群严重的地方,茶叶会结成块,冲泡时不易散开,茶叶摸起来极易碎。
4、茶汤差异:
金花:冲泡时,呈现正常的汤色,清澈透亮,且茶汤甜、厚、润,耐冲泡,带有陈香跟菌香,没有霉味和其他异味。
黄曲霉:受黄曲霉污染的茶汤则呈碳黑或棕黑色,浑浊粘腻,数泡之后也不会有明显的改观,有着呛人气味,甚至令人反胃。
金花对人体无害,而黄曲霉却对人体有害,且两者存有相似之处,可以通过以上方法简单区分,实在不放心可以找专家鉴别。所以在生活中要仔细区分,慎重选择,千万不要盲目品饮,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买茶可以没有金花,但是一定不能是受黄曲霉污染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