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花卉大全 >

瓶子草的图片(瓶子草的图片吃人)

更新:2022-11-09 10:27归类:花卉大全人气:97

1. 瓶子草的图片吃人

答:茅膏菜:能够捕食虫子并吸收它们的营养。

眼镜蛇瓶子草:与眼镜蛇有形相像,能捕虫。

猪笼草:又叫猴子杯,除了捕食苍蝇外,甚至小鸟老鼠都可以捕食。

狸藻:还被称作闸草。

瓶子草:外形跟瓶子很像。

捕虫堇:颜色艳丽来吸引虫子。

捕蝇草:是捕捉苍蝇的利器。

2. 给我放一个食人草的图片

1、捕蝇草

捕蝇草,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捕食昆虫的习性,所以被叫做食人草。捕蝇草的叶缘部份含有蜜腺,会分泌出蜜汁来引诱昆虫靠近。当昆虫进入叶面部分时,叶子会快速的闭合将昆虫夹住,刺毛就紧紧相扣交互咬合,防止昆虫脱逃。

2、茅膏菜

像公主一样美丽的茅膏菜,茅膏菜的捕虫叶则为匙形或球形、表面长有突出的腺毛,腺毛的顶端分泌粘液,当小虫触动叶片上的一些腺毛时,其他腺毛同时卷曲,将捕获物团团围住。茅膏菜的叶上长着象露珠一样晶莹剔透的腺毛,这就是她们的捕虫器。腺毛能分泌粘液,外形象是挂满了露珠,晶莹剔透,能象粘纸一样把昆虫粘住,并消化吸收。

3、猪笼草

猪笼草属于热带食人草,其拥有一个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捕虫笼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笼口上具有盖子,因其形状像猪笼而得名。瓶状体的瓶盖复面能分秘香味,引诱昆虫。瓶口光滑,昆虫会被滑落瓶内,被瓶底分泌的液体淹死,并分解虫体营养物质,逐渐消化吸收。

3. 吃动物的瓶子草

猪笼草、茅膏菜、捕蝇草、狸藻、瓶子草、捕虫堇、花柱草、土瓶肉食性植物已经开发了很多狡猾的捕食方法。

举个例子,猪笼草利用一个包含酶的陷阱来消化寄生昆虫。其它动物包括维纳斯捕蝇草、水车草和匙叶茅膏菜等,这类捕蝇草用的是调整过的叶子,也就是肉掌,当蚊子落到地面时,它们会突然停止工作,但是要等到触发器上的触发毛接触几次之后才会停止工作。

4. 瓶子草的图片大全

瓶子草它观赏种类还有白叶瓶子草(S.leucophylla)、黄花瓶子草(S.flava)、大瓶子草(S.minor)等。

5. 我想看瓶子草的照片

捕蝇草其他含义

多年生草本植物

捕蝇草,(Dionaea muscipula),英文名称为Venus Flytrap,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食虫植物,它的茎很短,在叶的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且能分泌蜜汁,当有小虫闯入时,能以极快的速度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

因为叶片边缘会有规则状的刺毛,那种感觉就像维纳斯的睫毛一般,意思是“维纳斯的捕蝇陷阱”。其主要特征就是能够很迅速的关闭叶片捕食昆虫,这是种和其远亲猪笼草一样的食肉植物,在茅膏菜科捕蝇草属中仅此一种,属于维管植物的一种。盆栽可适用于向阳窗台和阳台观赏,也可专做栽植槽培养;捕蝇草被誉为自然界的肉食植物。捕蝇草独特的捕虫本领与酷酷的外型,使它成为了最受国内宠爱的食虫植物。

6. 吃人植物的图片

曾经有一位土著妇女,因为违反了部族的戒律,被许多人驱赶着爬上了神树,接受神的惩罚。树上带刺的树叶,很快把这个女人裹住。几天之后,当树叶打开,那女人已变成了一堆白骨。

凶猛的动物具备吃人的本性,可是你听说过植物也能吃人吗?

惊恐的女孩

1971年9月,有两个法国人盖拉和吕蒙,带着他们各自的家人,来到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内尔科克斯塔的莫昆斯克树林度假。

这两家人到达度假地之后,便开始忙碌起来,既准备晚餐,也寻找宿营的最佳地方。吕蒙打算走进丛林里去捡一些干枯的树木,拿来烧火做饭,他的儿子欧文斯也要一起去。

盖拉的儿子亚博看到他的小伙伴欧文斯要走,就吵闹着也要跟着去。于是吕蒙就带着他们两个小家伙进到了丛林。他自己在那里捡树木,两个孩子打闹着远去了。

可是没过多一会儿,吕蒙就听到了孩子们发出的叫喊声,他的心一紧,丢下那些木头,忙向发出声音的地方奔去。他知道,在非洲丛林里,是经常有猛兽出没的。

可是当他跑出10多米远时,突然觉得自己的身体变轻了,而且还飞了起来,径直向面前的一棵大树撞去,并立即昏死过去。

醒来时吕蒙惊讶地发现,自己紧紧地贴在树上,根本就无法动弹。还好,欧文斯和亚博正站在他的身边,只是都浑身赤裸,并且还紧张地对他说:“快脱掉衣服,不然你是无法离开这颗大树的。”

欧文斯用刀子划破了吕蒙的衣裤,他这才从树上滑了下来。他本来想从那树上拿回自己的衣服,用来遮挡他的身体,可他刚一接触那衣服,就又被树木吸住,吓得他再也不敢动了,并领着两个孩子,赤身裸体地往丛林外跑。

他们的传奇经历,引起了他的妻子以及盖拉夫妻的兴趣,一定要他带着他们去那棵树的跟前看看,心有余悸的吕蒙连忙拒绝了。可是兴趣浓厚的盖拉夫妻,还是随着他们的儿子亚博去看稀奇了。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吕蒙看到亚博惊慌失措地跑来:“我爸爸请你快去,我妈妈被吸进一个大树洞里去了。”

还没等吕蒙他们赶到出事的地方,就听到了盖拉伤心的哭声,他对大家说,他的妻子已经死去了。

原来当他们就要靠近那棵吸住吕蒙的大树的时候,盖拉太太突然飞了起来,向着另外的一棵樟树的树洞飞去。盖拉想要上前拉住妻子,却被一股力量吸向相反的方向。

由于他们的儿子亚博是光着身子来的,看到母亲飞进了树洞,跑过去一看,里边黑乎乎的,十分害怕,忙将吸在另一棵树上的父亲救下。

盖拉忙叫儿子去叫吕蒙来相助,自己则赤身走进了树洞。那树洞又黑又潮,待他走到树洞的深处,发现自己的太太蜷曲成一团,已经死去了。

悲伤着的这几个人,再次进到那个树洞,准备将盖拉太太的尸体抬出来,可是,哪里还有一个人影儿。

四个年轻的女子,被吸进了樟树的树洞

可怕的吃人树

这件离奇的树木吃人事件,很快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有三男四女七个人组成的探险队来到了莫昆斯克,并找到了那片树林。

为了避免意外,首先进入到林区的是三个男青年。通了多次试验发现,他们只能被吸到右边的那棵树上,而靠近左边的那棵樟树,对他们却没有一点吸引力。尤其是那个树洞,穿着衣服的他们,居然可以走进走出。

这也就是说,有树洞的那棵樟树,对衣服是没有吸引力的;可是右边的那棵树就不同了,不管是什么样的布料,都是会被吸上去的,而且那些布料在树上停留大约两个小时之后,就会无影无终,像是被那棵树所吸收。

可是这样一来就有问题了,这些年轻的探险者们开始怀疑那个盖拉在撒谎。因为据他所说,走进洞里之后,他看到盖拉太太已经死去,并且当时是穿着衣服的。现在的实验表明,这个洞根本就不可能吸住人。

再则说了,当吕蒙进入到洞里时,并没有见到盖拉太太的尸体。那么如果她死在洞中,尸体又去了哪里?

到了第二天,由于他们觉得没有什么危险,便带着另外四名女青年来到了树林。但当这四个姑娘走近那棵樟树的时候,突然就一起飞了起来,并飞进了那棵樟树的树洞。

男青年们先是惊呆了,接着就不顾一切地冲进洞中。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四个姑娘已经找不到踪迹,洞中只找到了四副耳环和五枚戒指。

可是,这四位姑娘又到哪里去了呢?

吃人树木的最早传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怡人的南印度群岛

对于树木吃人,科学家们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在所有有关吃人植物的报道当中,都是缺少真凭实据的,既没有清晰的照片,也没有实实在在的标本。

科学家们发现,吃人植物的最早记载,是来自于19世纪后期的德国探险家里奇。1881年,里奇在非洲探险归来后,写过一篇这样的文章:

我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上,亲眼见过一种能够吃人的树木。这种树的树干有刺,长着八片硕大的叶子,当地的土著人把它视为神树……

接着他又写道:曾经有一位土著妇女,因为违反了部族的戒律,被许多人驱赶着爬上了神树,接受神的惩罚。树上带刺的树叶,很快把这个女人裹住。几天之后,当树叶打开,那女人已变成了一堆白骨。

为了证实这个故事,1971年,一支大型探险队,专程赴马达加斯加岛进行考察,但结果很遗憾,他们一无所获,并没有发现里奇在他的文章里所描述的那种吃人树。

另外,英国的生物学家华莱士博士,在走遍南印度群岛后,也得出了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食人树这一结论。

但是到了1979年,英国科学家斯莱克,在他的专著《食肉植物》一书中写到:地球上确实存在着一类行为独特的食肉植物,它们共有500多种,分布在世界各地。

这些植物的叶子都很奇特,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小口袋,有的叶子上甚至长满了腺毛,能分泌出消化动物虫体的各种酶,进而演变成了能够消化掉动物的特性。

不可否认,斯莱克博士的这一理论,实际上就为世界上的确存在有食人植物,提供了科学上的。

7. 吃人草图画

1、意思

鲁迅先生的“吃人”,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吃人,而是借此讽刺那个社会,意思和“杀人不见血”,差不多,就是说那个社会很黑暗。

2、《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1918年发表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当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夜。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社会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尖锐。鲁迅以他锐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表现了彻底的反抗。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令人惊异的是,这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山意义的作品,已经显示出极其成熟的特色,使后来的许多研究者为之倾倒,究其原因,除了鲁迅深厚的文学素养外,我们也无法不叹服于先生的天才。

3、作者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鲁迅先生于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8. 瓶子草的照片

在网上见过一张大花犀角的花瓣上有类似虎皮的花纹,还有瓶子草也有类似的品种。

上一篇:梅花苗木图片(梅花苗木图片欣赏) 下一篇:红唇吊兰图片(红唇吊兰图片欣赏)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