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花卉大全 >

兰菌的培育技巧(兰菌用什么材料培养最好)

更新:2022-12-18 01:45归类:花卉大全人气:98

1. 兰菌用什么材料培养最好

一.兰花菌播种

兰花种子发芽需要使用母株的兰菌,保证其较高的成活率。将种子浸泡在30度的温水中12小时左右后,播种种植在母株的花盆中,借用母株的兰菌可以快速发芽。放置在母株花盆中两个月的时间,即可更换盆土养殖。

2.无菌播种

将兰花种子放置在专业培养基地,或者进行玻璃容器中培育。无菌播种要求比较高,适当的湿度和温度是非常必要的。等待兰花发芽后进行分植上盆,也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和养护方法,这不适合家庭养殖兰花使用的繁殖方法。

二、兰花种子播种

1.种子浸泡

兰花种子种植之前需要浸泡在温水中24小时,将其坚硬的外壳处理后,准备种植。

2.配制土壤

兰花播种种植使用疏松肥沃排水性和透气性好的土壤。将园林土、泥炭土和黑山土按照1:1:2比例配制混合使用。养分充足,促进种子发芽生长。

3.播种繁殖

将处理好的种子种植在准备好的土壤中,周围喷洒多菌灵溶液消毒杀菌。上面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将其周围土壤压实,适量浇水,一次性浇透,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2. 兰花需要什么菌

兰菌是一种喜氧的真菌,它对土壤的要求就是疏松透气,有合适的氧含量。所以兰花种子落地的土壤中,必须要富含氧气(也就是透气性好),才适合这种菌类的滋生。只有这样的条件下,兰花才能有生根的可能。

当兰株越长越大,兰根也越来越长时,它的根系会把这些根菌带到更大范围的土壤中。如果土壤合适,根菌就繁衍得快,兰根就越健壮;如果土壤不合适,根菌不繁衍兰根就到此为止而不再前进。所以,我们在山上看到野生兰花的根系,同一株兰花的不同方向,有的地方多而旺;有的方向就会出现断根现象。可以理解为,那些断根前方的土壤不适合根菌生存,所以兰根不能再延伸了。

3. 兰菌用什么材料培养最好活

兰花除了要给它补充这些营养之外,我们还要给它,适当的追施一些生物菌肥,那么生物菌肥的话,到底什么时候给它施,才是最为有效。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生物菌肥,对于兰花的生长,到底能够起到哪些影响,生物菌肥主要就是,为盆土补充一些微生物和有益活菌,那么它对于植株的这个根系的生长,对它芽的生长和植株,一个整个长势的话,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也就是说,它就可以生根、催芽、壮苗,那么了解这些之后,我们就能够知道,我们要在这个兰花,它发芽长根的时候,来使用是最为合适。

  长根期间,给它追施一些生物菌肥,就有利于它根系的生长,让根系养得更壮,它发出芽,芽才会更多更壮,但是有哪些生物菌肥,能够给兰花来使用,那么一般的话,我会使用这两种生物菌肥。

  1、EM复合原液

  这个EM复合原液,里面就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有益活菌,那么这些微生物和有益活菌的话,它就能够为兰花这个兰根菌的生长,提供一个非常适合它生长的环境。

  那么这个兰根菌大量繁衍之后,对于它的根系的生长就非常的重要,根系的吸收功能增强,新根多,那么它长出的芽自然就壮,而且还有促根增强植株抗性的效果,使用的时候将它与清水,按照一比五百的比例,给它进行这个灌根就可以。

  倒在水里的时候,一定要完全的搅拌均匀,最重要的一点其实,它还是可以调节水质,将它调节这个偏碱,或者是偏中性的这个水的话,对于兰花的生长更为有利,然后给这个兰花进行灌根就可以。

  我们平时在养护的过程中,经常给它稀释一千倍,进行叶面喷施,还可以增强植株的光合作用,这就是第一种生物菌肥。

  2、微生物有机肥

  就是这种颗粒型,它不是水剂,它里面就含有大量的这个微生物,然后直接给它撒一点,在这个盆土里面就可以,生长旺季的时候,使用一次,十到十五天使用一次,如果是其它季节的话,大概就是三十天到四十天左右,使用一次就可以。

  那么我们掐准时机,给你的兰花补充这个微生物菌肥,那么你的兰花,它的根多,壮,芽也多,植株越养越旺。

4. 菌子兰怎么养

1、温度:君子兰是喜温暖的植物,养护时建议把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这样能够让它的叶片和根系保持较好的状态,对它生长很有好处。

2、阳光:它喜欢充足的阳光。养护的时候,应将它放在一个有明亮阳光的地方。这样它能够合成更多的养分,从而长得更快。但需要注意,它比较怕晒。在中午阳光很强烈的时候,要及时遮光,以免它被晒伤。

君子兰

3、浇水:君子兰喜欢湿润的环境,养它的时候,要及时浇水,让它的土壤保持微湿的状态。在生长季的时候,千万不能缺水,最好每3-5天浇水一次。但要注意,如果土壤还没有干掉,就先不要浇水。以免土里出现积水,让它的根系烂掉。

4、施肥:在生长季的时候,可以每15-20天施肥一次。肥料可以选择叶面肥,这对它的叶子生长非常有好处。没有的话,也可以选择液肥。将它稀释一下,浇在土壤里面即可。

君子兰

二、注意事项介绍

1、保持通风:养君子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通风。长时间处于密闭环境中会使它生长不良。最好每天开窗通风,给予它更多新鲜的空气。

2、注意换土:每养殖1-2年,就需要为它换土一次,以保证土壤始终松软肥厚。换土的时候,可以顺便修剪一下它的老根和烂根。这能让它长得更好。

5. 兰花兰菌的培养

兰菌王使用最佳的温度是二十度左右。

兰菌王跟我们食用的益生菌有异曲同工之妙,当身体里的益生菌含量不足时,就会生病,或者消化不良等。靠我们的身体自己调节,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食用一些现成的益生菌,就能快速提高身体里的益生菌数量。兰菌王也是如此,它能在短时间内补充兰菌,让兰花回归生长的正道,长出更多健康的根系。

6. 兰花菌根菌的培养

卡特兰生性强健,容易栽培,是最流行的兰花之一,它的栽培方法常用来作其它兰花栽培的对照。通过近源种的杂交,目前已产生了许许多多色彩丰富,大小、形状各异的杂交种。卡特兰虽然品种繁多,但它们之间的栽培方法相差不大。卡特兰属于附生兰(气生兰),它们有着肥大的假鳞茎用于储存水分和营养,还有着粗壮肥大的根,根外包被着海绵状的多水的根被。因此卡特兰十分耐旱,一般要等根部干了之后再给它浇水。同时栽种时一定要用排水性特别好的基质。

场所:不一定要兰棚或温室,在阳台、屋顶栽种也可。

光照:无论是在温室还是在居室栽培,光照对卡特兰植株健壮和开花都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阳光不足开花会推迟或开花率低。卡特兰需要较多的光照,除了正午,可让阳光直接照在植株上。兰株可置于东边和遮阴的南边窗台,在西边窗台也能够养。如果是温室栽培,应遮阴至全光照的50%~70%。如果光照充分,叶片应该呈中等绿色而且假鳞茎竖直。但有些品种不必太多日光,如在冬天开花的深朱色花类及迷你型小花类。

温度:白天21~30℃、夜间15~16℃生长最佳。小苗夜间最好在18~21℃。对于卡特兰,特别是成熟植株,最好有6~10度的昼夜温差。卡特兰能忍受35℃的高温,如果同时湿度大的话,应加强空气流通和遮阴。

浇水:浇水应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往盆里浇水和给空气加湿。浇水量的大小由诸多因素决定:盆的大小、材料,温度,光照等等。成熟的卡特兰应在植料干了之后再浇水,小苗则需要植料保持相对连续的潮湿度。生长旺盛的植株比休眠的植株需要更多的水分。注意在寒流袭来时应停止浇水。

湿度:50%~80%的相对湿度最适合卡特兰。温室栽培最好用加湿器进行加湿,居室栽培可以把花盆座在铺有沙砾的盘子上,盘里放少量水,不能让植株的根接触到水。平时特别是在高湿度或低温条件下,空气应保持流通,以预防真菌和细菌。

肥料:如果是盆栽,施用平衡比例的复合肥;如果是用蛇木板吊挂栽培,则施用高氮比例的复合肥(如N:P:K为30:10:10)。在植株的旺盛生长期,至少每两周施一次肥;如果不在那个时期,每月施一次肥。浓度通常用推荐浓度的1/2或1/4,用水稀释。建议每个月用干净水彻底冲淋一次植株,防止肥料中的盐分在植株上的堆积。

换盆:当植株的根茎已长到盆的边缘外或者盆内栽培基质已开始塌陷、排水不通畅,这时就应该及时换盆。通常是在栽培了两年后出现这种情况。换盆最好在春天花期过后,新根还未长出时进行。

成熟的植株通常比小苗用更大块的植料;植株至少长到有六个成熟的假鳞茎,就可以一并换一个更大的盆,不用分株。如果你想分株繁殖,每盆应至少含有3~5个假鳞茎。盆的大小以大致两年内都不会长满为准。

盆栽常用泥灰、蕨根、树皮块或碎砖为基质,在春秋季多喷水、保持较高空气湿度,冬季花芽发育期,需高温多湿,注意通风和遮阴,生长期每旬施肥1次。

株法繁殖,结合换盆,一般于3月份进行。先将植株由盆中磕出,去除栽培所用材料,剪去腐朽的根系和鳞茎,将株丛分开,分后的每个株丛至少要保留3个以上的假鳞茎,并带有新芽。新栽的植株应放于较荫蔽的环境中10—15天,并每日向叶面喷水。栽培基质以苔藓、蕨根、树皮块或石砾为好,而且盆底需要放一些碎砖块、木炭块等物。炎热季节,要注意通风、透气。生长季节盆中应放些发酵过的固体肥料,或10—15天追施1次液肥,并保持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空气湿度。

对于需短日照的秋冬花卡特兰,可通过缩短或延长光照时间来控制其花期,使其能应时绽放。对于温度型品种,可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花期。要想栽好卡特兰,应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温度:它的生长适温3月至10月为20℃至30℃,10月至翌年3月为12℃至24℃,其中白天以25℃至30℃为好,夜间以15℃至20℃为最佳,日较差在5℃至10℃较合适。冬季棚室温度应不低于10℃,否则植株停止生长进入半休眠状态,低于8℃时,一般不耐寒的品种易发生寒害,较耐寒的品种能耐5℃的低温。秋末冬初当环境温度降至12℃以下时,应及早搬入室内。夏季当气温超过35℃以上时,要通过搭棚遮阴、环境喷水、增加通风等措施,为其创造一个相对凉爽的环境,使其能继续保持旺盛的长势,安全过夏。

光照:它喜具散射光的半阴环境。若光线过强,其叶片和假球茎易发黄或被灼伤,并诱发病害。若光线过弱,又会导致叶片徒长、叶质单薄。一般情况下,春、夏、秋三季可用黑网遮光50%至60%,冬季在棚室内不遮光,搁放于室内的植株可置于窗前,稍见一些直射阳光。

水分:卡特兰不仅要植料湿润,而且要求有较高的空气湿度。它为附生兰,根系呈肉质,宜采用排水透气良好的植料,以免发生积水烂根。生长季节要求水分充足,但也不能浇水过多,特别是在湿度低、光照差的冬季,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要切实控制浇水,否则易导致其烂根枯死。另外,卡特兰在花谢后约有40天左右的休眠期,此一时期应保持植料稍呈潮润状态。一般在春、夏、秋三季每2天至3天浇水一次,冬季每周浇,水一次,当盆底基质呈微润时,为最适浇水时间,浇水要一次性浇透,水质以微酸性为好,不宜夜间浇水喷水,以防湿气滞留叶面导致染病。卡特兰一般应维持60%至65%的空气湿度,可通过加湿器每天加湿2次至3次,外加叶面喷雾,为其创造一个湿润的适生环境。

植料:栽培卡特兰的植料,通常可用蕨根、苔藓、树皮块、水苔、珍珠岩、泥炭土、煤炉渣等混合配制。一般生长旺盛的植株,每隔1年至2年更换一次植料,时间最好在春季新芽刚抽生时或花谢后,结合分株进行换盆。

肥料:卡特兰所需的肥料,有相当一部分可通过与其根系共生的菌根来获得,需肥相对较少,忌施入粪尿,也不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否则易导致植株烂根坏死。可用沤制过的干饼肥末或多元缓释复合肥颗粒埋施于植料中。生长季节,每半月用0.1%的尿素加0.1%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喷施叶面一次。当气温超过32℃、低于15℃时,要停止施肥,花期及花谢后休眠期间,也应暂停施肥,以免出现肥害伤根。

7. 兰菌用什么材料培养最好呢

按照这个思路,提取兰菌就容易了。只需要现有几盆生长旺盛的兰花就可以,在换盆之季将它们的植料取出一部分,混合肥沃的腐殖土(腐殖土越肥沃,越容易让兰菌活跃滋生),比例以1:5为宜。然后将这些准备好的土壤装入木箱,土壤厚度在15公分左右(模仿野生山林的腐殖土层),有利于菌类滋生时的空气流通。

8. 兰菌如何培养

兰花与某些菌类是共生的,兰花植株本身都带有一定的菌量,在养护中,使用杀菌药物防病治病时,有些药物在杀灭致病性菌类时也会同时杀灭一部分有益的菌类,可以通过施用一些益兰菌、兰菌王之类的东西补充菌群,但是不要与杀菌类药物同时使用,而应在杀菌药物作用期结束后使用,很多网店和花店都有此类商品。

9. 养好兰菌的诀窍

按照这个思路,提取兰菌就容易了。只需要现有几盆生长旺盛的兰花就可以,在换盆之季将它们的植料取出一部分,混合肥沃的腐殖土(腐殖土越肥沃,越容易让兰菌活跃滋生),比例以1:5为宜。

然后将这些准备好的土壤装入木箱,土壤厚度在15公分左右(模仿野生山林的腐殖土层),有利于菌类滋生时的空气流通。

10. 自己培养菌种需要哪些东西

培育双孢菇三级菌种多以麦粒为原料,在实际生产中发现污染率较高,或出现异常现象,究其原因,就是菌种生产操作的不规范所致。现提出具体规范操作技术,供菇农朋友参考。   1.原料处理:牛粪破碎处理后过筛,按1∶1.2加水拌匀,堆积发酵,每天翻堆一次,约20天左右,牛粪粉变为褐色、具有正常发酵草料的清香气味,晒干备用。无受潮的小麦,充分泡透后捞出,适当遮阴、通风,发现表皮发干时,轻喷细雾湿润,24小时后即可发芽,待麦芽长至1~2厘米时,即可使用。  如果有虫蛀麦粒,也可使用,但虫蛀后的麦粒有孔洞,淀粉易流出,所以,必须多清洗几遍;然后倒入pH值8~9的石灰水中,浸泡6小时后煮20分钟左右,至麦粒无白心时,捞出麦粒,冷水冲洗后即可。  2.基本配方:麦粒(以干品计)100公斤、牛粪粉30公斤、石膏粉1公斤、碳酸钙1.5公斤。  3.基质混合:将麦粒与牛粪粉按1∶0.2比例混合,并同时拌入其他辅料,注意使牛粪全部粘附到麦粒上,水分不足时适量喷水。剩余牛粪粉待用。  4.装瓶操作:一般小批量生产多不采用标准瓶,而利用酒瓶、葡萄糖玻璃瓶等,装瓶灭菌。为降低生产成本,可用500毫升输液瓶。先装一把牛粪粉在瓶底,约1~1.5厘米厚,再装麦粒,装瓶时稍蹾瓶,使麦粒至瓶肩以下1厘米处,然后,再装入1~2把牛粪粉,并用“L”形工具将之摊平、压实,之后塞入棉塞。  5.灭菌冷却:采用高压灭菌方法,压力维持在0.15兆帕,保持2~2.5小时。灭菌结束后,压力下降至零后,可取出料瓶,移入冷却室或接种室,室内提前3天清理干净,并喷洒百病傻溶液,料瓶降温至30℃时即可接种。  6.接种操作:室内喷洒一遍赛百09溶液后,将原种用75%酒精擦洗一次,打开接种净化机,10分钟后即可开始接种操作。每瓶(500毫升)原种可接40瓶以上。  7.发菌培养:培养室(棚)提前清理卫生,地面灌水,地毯式喷洒百病傻溶液,密闭2天后,地面撒施石灰粉,即可将接种后的菌种移入。发菌期间,尽量控制培养室温度在25℃左右,不超过28℃,安装水温空调的最低可降至22℃左右,一般农户不具备条件,可采用土法降温:发菌棚内地面上用砖码起20厘米高,铺上新塑料膜,将菌种瓶立式排入,灌入地下水,每天换水1~2次,即可使菌瓶内保持25℃以下。每3天左右喷洒一次药物以作预防,可采用百病傻与赛百09交替施用;发现有菇蚊类成虫时,随即喷施高效氯氰菊酯予以杀灭。  8.剔杂处理:接种后第三天,即开始检查剔杂,发现任何非双孢菇菌丝的菌瓶,随即移出室外,有链孢霉菌污染的,应用方便袋从上往下套住菌瓶,慢慢移出。对一般杂菌的污染,可喷施药物后将料倒出,晒干后再次利用;对链孢霉菌污染,应远离培养室倒料,并予焚烧或深埋,空瓶用70℃以上热水烫杀,洗净后再用。  9.暂时保存:约经35~45天,菌种完成发菌,暂时不用的菌种,应予低温存放,一般保持2℃~4℃条件即可。  10.质量检验:双孢菇的菌丝浓白、清晰,生长有力,呈扇形生长,绒毛状菌丝多、整齐,气生菌丝洁白;现在采用最多的“2796”属半气生型品种,其菌丝旺盛、一致;没有黄白色厚菌被;菌丝浓白粗壮,遇高温时微黄、可出现少量束状菌丝,上下均匀一致。  瓶内菌丝生长不健壮、呈散乱状态,或有“退菌”、断菌”现象,料转色、结块或干缩,出现白色、浅黄色圆形块状物或不规则暗斑,有杂菌和螨类滋生,无蘑菇香味,具漂白粉或腥臭味等,均为不合格菌种。若菌丝呈淡黄白色,且菌丝萎缩,生长无力,或生长中就有菌被形成,则为培养基较湿或较老的菌种;菌种瓶内上部菌丝收缩变干,下部菌丝生长尚好,为培养基过干,培养温度过高;如果生长不均匀,表明麦粒浸泡和预煮时间不够;若生长中菌丝渐变黄,表明培养温度过高;若菌种瓶内上方出现很厚的菌被,是生产性能差或生理性状老化的菌种,不宜使用。一直在高温条件下培养的菌种,播种后不易吃料,发菌慢。 养料: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秸草、稻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如牛、羊、马、猪、鸡和人粪尿等),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基本条件。

温度: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4℃-32℃,最适温度22℃-25℃;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5℃-25℃,最适温度14℃-18℃。

湿度: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16%-20%。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60%-70%,子实体生长阶段85%-95%,过干或过湿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

酸碱度(PH):双孢菇宜偏碱性,偏酸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都不利,而且容易产生杂菌。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5—8,最适7—8,进棚前培养料的PH值应调至7.5-8,土粒的PH值应在8—8.5。每采收完一期菇喷水时加少许石灰,以保持PH值,抑制杂菌孳生。

空气:双孢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光照: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生长的,但不能强光照射。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表面硬化,畸形菇多,商品价值差

11. 适合真菌的培养基

常用的酵母菌培养基有:PDA琼脂培养基、沙保弱培养基、孟加拉红培养基、察氏培养基等等,如果没有真菌专用的培养基,那么在血琼脂培养基这样营养较高的培养基上也可以生长良好。

上一篇:夏天开花的果树都有那些? 下一篇:植物种植层次技巧(植物种植法则)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