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植物的图片(药材川贝母的原植物有)
1. 药材川贝母的原植物有
川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品种较多,可分为松贝、青贝、炉贝三种规格,其药材性状各有所区别。
松贝
呈卵圆形,颗粒大小均匀,直径一般不超过1厘米。顶端稍尖、闭口。底部平,能直立放稳。外层两鳞片大小贝悬殊,小鳞片被包在心脏形的大鳞片内,留一新月形部分在外俗称“怀中抱月”。外表纯白色,有光泽。质地硬脆,粉性足。
青贝
呈扁球形,外层两鳞片大小相近。顶端开口,内有小鳞片数枚,颗粒多歪斜,不能直立放稳。外表呈浅黄白色,质地较松贝疏松,粉性。
炉贝
多呈棱形或圆锥形,颗粒大,形似马牙状,故俗称“马牙嘴”。质脆、粉性。这三种贝母均气微、味微苦。
2. 药材川贝母的原植物有什么作用
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药材“贝母”为本属植物的干燥鳞茎,有悠久的使用历史。贝母因其形状得名,《本草经集注》说:“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别名: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贝母属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特别是地中海区域、北美洲和亚洲中部。
3. 川贝母的药材性状
川贝为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为“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松贝,呈卵圆形,颗粒大小均匀,直径一般不超过1厘米。顶端稍尖、闭口。底部平,能直立放稳。外层两鳞片大小悬殊,小鳞片被包在心脏形的大鳞片内,留一新月形部分在外俗称“怀中抱月”。外表纯白色,有光泽。质地硬脆,粉性足。
青贝,呈扁球形,外层两鳞片大小相近。顶端开口,内有小鳞片数枚,颗粒多歪斜,不能直立放稳。外表呈浅黄白色,质地较松贝疏松,粉性。炉贝,多呈棱形或圆锥形,颗粒大,形似马牙状,故俗称“马牙嘴”。质脆、粉性。这三种贝母均气微、味微苦。
4. 川贝母是药材吗
川贝母是植物,不是动物,川贝是植物。
川贝命名叫川贝母,是一种百合目、百合科、贝母属的植物的干燥鳞茎,是一味中药材。因主产于四川的比较有名气,所以叫川贝母,简称川贝。
贝母草有好几种,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根部会像葱头或大蒜一样膨大,长出一些鳞片一样的东西,就是那个东西,干燥后叫川贝。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
5. 川贝母入药原植物
可以。
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药材“贝母”为本属植物的干燥鳞茎,有悠久的使用历史。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贝母因其形状得名,《本草经集注》说:“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贝母根据产地不同有浙贝母、川贝母之分,浙贝母生于潮湿山坡草丛,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鳞茎大而分为两瓣,有元宝贝、珠贝之称;川贝母生于高山寒冷地带,分布四川、云南、青海、西藏、甘肃等地,鳞茎小而两瓣相等,有松贝、青贝、炉贝之称,两者产地不一,大小迥异。
6. 野生川贝母是一类珍贵的药用植物
野生贝母
生长范围在海拔2800米至4500米的高寒草原、高寒草甸以及高寒灌丛草甸地区。土壤多高寒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土壤厚度>25厘米,土壤表层10厘米至15厘米,土壤pH值为6.8至8.4。
野生川贝母一直是所有贝母中功效最好的!但是由于野生贝母产品极其稀少,加之环境的破坏,野生贝母的产能急剧下降,价格也是一路攀升。
种植贝母
贝母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贝母的功效由多重因素来影响。
1、环境
川贝生长于阴凉湿润,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阳光,温度,土质,排水,肥料养分等对于种植贝母的效果影响都很大的。
2、采挖年限的问题
一般川贝母的生长周期有4~5年不等。1年生川贝母,其鳞茎刚刚形成,还不具有入药的功效。2~3年生贝母颗粒过小,饱满度差,色泽差,产量低。5年生贝母颗粒过大,主要用于川贝的繁殖,其药用价值非常低。4年生,川贝母产量和质量较为理想,色白,粉性足,颗粒大小适中,故以4年生为最佳采收年限。
贝母的种植属于一个漫长的过程,考虑到天气的因素,病虫害,市场价格等各个因素的影响,一般的种植户会在第2-3年进行采挖,这时候的种植贝母和野生的贝母效果比相差很远的。
7. 药材川贝母的原植物有哪些
是贝母。
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药材“贝母”为本属植物的干燥鳞茎,有悠久的使用历史。
使君子科(学名:Combretaceae)植物主要为乔木、灌木,稀为木质藤本,单叶对生或互生,极少轮生,全缘或少有锯齿,叶基、叶柄或叶下缘齿间具腺体,主要产于热带,其中亚洲、非洲较多;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
8. 药材川贝母的原植物来源为
川贝母(学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是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可达50厘米。叶对生,叶片条形至条状披针形,花通常单朵,紫色至黄绿色,每花有叶状苞片,苞片狭长,花药近基着,蒴果长棱上有狭翅。5-7月开花,8-10月结果。
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云南和四川,也见于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和山西,也分布于尼泊尔。通常生于林中、灌丛下、草地或河滩、山谷等湿地或岩缝中。
该种是药材“川贝”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9. 川贝母的植物来源
川贝母是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可达-50厘米。叶对生,叶片条形至条状披针形,花通常单朵,紫色至黄绿色,每花有叶状苞片,苞片狭长,花药近基着,蒴果长棱上有狭翅。5-7月开花,8-10月结果。
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云南和四川,也见于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和山西,也分布于尼泊尔。通常生于林中、灌丛下、草地或河滩、山谷等湿地或岩缝中。
该种是药材“川贝”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10. 中药川贝母的原植物多生长在高海拔地区
(1)种植环境与土地的选择:川贝喜冷凉气候,应根据川贝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海拔2000~3000米,年平均气温0~6℃,最热月不超过15℃,最冷月不低于0℃,年降水不少于700毫米的区域为宜。考虑到中药材很重视地道产区,因此将当地所产优质川贝就近引种容易获得成功。土壤以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的沙壤土为好,过沙,不利保水保肥;过黏,土壤容易板结,通气不好,贝母容易早衰。
(2)整地:川贝母根系不发达,多水平生长,人士不深,因此以耕深20~25厘米为宜,川贝对肥料较敏感,肥料充足能显著增产。缺氮,叶片黄绿;缺磷钾植株生长不旺,叶片薄无光泽,鳞茎膨大受影响。整地时应施足基肥,有性繁殖的育苗地,每公顷可均匀撒施过磷酸钙750~900千克,栽种鳞茎的地,每公顷可均匀撒施过磷酸钙900~1200千克,腐熟厩肥37500~60000千克,将士块打碎耙平,作成宽约1.20米,高约0.15米,沟宽0.3米高畦。
11. 药材川贝母的原植物有那些
川贝是一种百合科、贝母属的植物,为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为“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产于中国四川、西藏、青海、甘肃等地。松贝的最大形态特征就是“怀中抱月”。
怀中抱月的特点:此药材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脆,断面白色,富有粉性。气微,味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