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花本红王藤(草红藤是不是红藤)
1. 草红藤是不是红藤
红藤山乌龟不能种在家里的原因是因为,家乌龟是属于一种草质落叶藤本植物,根茎攀爬性非常的强,需要非常大的空间。
若是把山乌龟种在家里它的茎会爬满家里整个墙壁,从而会对墙壁造成损害,而且山乌龟它落叶比较严重,每年秋季会大量的掉叶,会影响室内的环境。
2. 草红藤图片
红藤是 大红藤。为木通科大血藤属植物。为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复叶,三出,互生,聚合果。分布于中国东部等。绞股蓝是葫芦科,绞股蓝属草质攀援植物。茎细弱,具分枝,叶纸质,鸟足状,通常5一7小叶,叶片卵状长圆形,花雌雄异株。区别:两者科属不同,形态特征不同。
3. 红藤是什么
红芚就是红藤。同样,青风芚就是青风藤。
关于这个字,查了一下,古人说“春木之芚兮,援我手之鹑兮。去之五百岁,其人若存兮。”,里面“芚”也是这个意思。
4. 红藤是大血藤还是草红藤
山乌龟绿藤和血藤区别方法比较简单,例如山乌龟绿藤茎叶为浅绿色,而血藤茎叶为深绿色。枝叶上血藤要稍许大一点,并且挤出来汁液抹在白纸上为血红色。山乌龟绿藤观赏价值要比血藤高。
山乌龟绿藤和血藤还是比较容易辨别的,山乌龟绿藤茎叶是浅绿色的,而山乌龟血藤茎叶是深绿色的,且枝叶要大一点,比较尖挤出来汁液抹在白纸上为血红色。观赏性上没有山乌龟绿藤好看。
5. 草红藤与红藤的图片
藤类植物根据茎的木质化程度:分为草质藤本(牵牛)和本质藤本(大血藤);根据攀爬的特点分缠绕藤本和攀援藤本:借助卷须(蚕豆),气生根(凌霄),叶柄(威灵仙)等方式向上生长称攀援藤本,直接以缠绕方式向上生长称缠绕藤本如扁豆,牵牛,刀豆等。
6. 红藤的花是什么样的
红皮花生藤有30厘米,红花生是花生中红衣颜色更红的一类,因颜色明显红于传统花生而被人们所关注。
事实上,红花生的红衣中更加富含铁元素,因而颜色较传统花生更加鲜红。红花生长于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样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类高,可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物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适宜制造各种营养食品。
7. 草红藤的作用
答:红藤山乌龟草质落叶藤本,全株无毛,有硕大的扁球状块根,暗灰褐色,嫩枝梢肉质,紫红色,有白霜。
叶扁圆形,稀近圆形,长3-5厘米,宽5-6.5厘米,下面稍粉白,掌状脉3块以上。叶柄长4-6厘米,质状着生叶片基部约1-2厘米处。花序梗长1-4厘米,丛生几个至十几个小聚伞花序,每序2-3花,花小,紫色。
核果红色,倒卵形,背部两侧有小横助16-20条。
8. 红藤百度百科
中国经典民居古建筑介绍
1、福建土楼(永定·南靖)旅游景区
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我国圆士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
2、开平碉楼与村落
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2007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3、黔东南州雷山西江千户苗寨景区
西江千户苗寨风景区座落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山麓,是中国最大、世界无双的天下第一大苗寨。在这里,苗族农耕、节日、银饰、服饰、饮食、歌舞等民风民俗世代相传,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被中外学家和民俗学者誉为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比较完整的地方,有“中国苗都”的美誉。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4、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自明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期,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这里所谓“街通”即我们今日所称胡同、弄堂,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5、安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西递、宏村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西递、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被誉为"画中的村庄"。西递、宏村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颗明珠。
6、湘西吊脚楼
湘西吊脚楼,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所谓干阑式建筑,即是"体量较大,下屋架空,上层铺木板作居住用的(庄裕光《干阑建筑》)一种房屋。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山区。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湘西吊脚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建筑框架完全采用木材、榫卯接合方式建成。
7、梅州围龙屋
梅州围龙屋是一种富有特色的典型汉族民居建筑,福建西南部及广西北部、广东传统客家住房样式。遍布于梅州(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共2区1市5县)全市8县(市、区),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历史。围龙屋的客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处处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被众多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筑奇葩、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且开始启动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8、灵石王家大院旅游景区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结构附件装饰均绚丽精致、雍容典雅。如穿廊上的斗拱、额枋、雀替等处的木刻,柱础石、墙基石等石刻装饰以及各院落内的楹联匾额,体现了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民居 “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
9、晋中市乔家大院文化园区
乔家大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文物先进单位,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10、山西晋城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
皇城相府是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11、刘氏庄园旅游区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金桂街15号,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10月;1958年正式筹建大邑地主庄同陈列馆;1997年初,“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正式更名为“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12、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姜氏庄园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东15公里桥河岔乡刘家峁村,是陕北大财主姜耀祖于清光绪年间投巨资历时16年亲自监修的私宅。姜氏庄园砖、木、石三雕艺术十分讲究,整座庄园无处不雕,无处不琢,大至整个建筑设计,小到各个微小装置,都有数不尽的“雕”艺术,这些都充分说明庄主的聪明才智和文化内涵,体现出独到匠心的建筑科技和历史艺术价值。
13、巩义市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又名河洛康家,位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中原活财神”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共计400余年,庄园也从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顶。庄园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是全国三大庄园之一。与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中原三大官宅”,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
14、清远市南岗千年瑶寨景区
南岗千年瑶寨位于广东清远市连南县城西南27公里处,面积159亩,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国家AAAA级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同时也是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南岗古寨建于海拔803米高的陡坡上,房屋依山傍坡,密密匝匝,挤在一起。往往是前面的房子的屋顶和后面房子的地面平高。其间有一条走廊过道。横街直巷,就地取材,以石块铺路,把各家各户串连起来,形成瑶排的格局。
15、丹巴藏寨
丹巴藏寨指的是居住在丹巴县的居民形成的藏族村落,这些村落位于四川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的山寨,旧称碉楼寨房。碉楼和寨房,原本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风格建筑,在时光的流逝中,二者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外形上,既有寨房的特征,又有碉楼的形态。碉楼寨房一般为三层,也有四层的,一侧还配有厢房。但不论房屋和厢房如何建造,顶层外缘都环围着黄、黑、白三种色带,形成了嘉绒藏寨的一大特色。
16、黎平肇兴侗寨
黎平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黎平县东南部,国家AAAA景区、贵州省十佳特色旅游城镇景区。黎平肇兴侗寨地处于两座山脉之间的谷地,村寨呈船形状。海拔410米,向西北面68公里到黎平县城,向西52公里到从江县城,向东南102公里到广西壮族自治区 三江侗族自治县。公路沿寨而过,是黎平县通往两广较为快捷的陆路通道。肇兴侗寨建寨历史悠久,据民间相传的族谱记载:在南宋正隆五年,也就是公元1160年间,肇兴的先民就在这里建寨定居,距今已有84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