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花卉大全 >

竹子的种植开发应用(竹子的栽植技术)

更新:2022-12-14 09:08归类:花卉大全人气:66

1. 竹子的栽植技术

根据种植环境的情况,选择适合的种植方式和种类,细心照顾关注病虫害产量会有所提升,竹子的种植方法有:

1、埋鞭育苗

适用于散生竹种和混生竹种。方法是:挖取壮鞭,保留鞭根、鞭芽,多留宿根土,将竹鞭截成50-60厘米的鞭段,平理于苗床上,覆土厚5-8厘米,保持苗床湿润。埋鞭时间宜选择在早春竹笋出土前一个月。埋鞭后注意旱天淋水,多雨排水。出苗后适时施氮肥,如尿素、硫酸铵和腐熟人粪尿等,还要及时除草。只要管理得当,一年后每条鞭可长出2-3条竹苗,供翌春造林用。

2、埋竿育苗

适用于丛生竹种。方法是:选2年生健壮竹竿,连蔸挖起或不带蔸砍断,竹竿每一节上的枝条保留一个枝节,剪断并去掉竹竿梢头,每隔1~2节,在节中间砍或锯一缺口,将竹竿浸入净水中,竹腔内浸满水后用粘土封住切口。苗床开水平沟,将竹竿平放(切口向上),然后覆土5~10厘米,保持苗床湿润。约1个月左右,竹竿节的芽陆续萌发出苗。经半年至一年,即可挖竹竿截成单株竹苗,用于造林。埋竿育苗最佳时期是竹子发芽前1个月左右。

3、埋节育苗

此法亦适用于丛生竹种,尤其是侧枝基部具有潜伏芽的丛生竹,如撑篙竹、青皮竹、大头典竹、吊丝竹等。方法是:将竹竿逐节或每两节锯成一段,再将其移埋于苗床中并覆土、保湿, 其管理要求与埋竿育苗相同。

4、侧枝育苗

此法亦应用于丛生竹种。方法是:从2年生以上的竹竿节上取下侧枝(次生枝),剪掉过多的枝梢与竹叶,保留5~8个节,保护好基部的芽。将侧枝插入苗床中并露出上半部枝叶,苗床架设荫棚,并经常喷水保湿。1~2周后次生枝基部长根,枝节上长新芽,逐渐发育成独立竹株。一般在竹子生长最旺盛时期进行侧枝扦插效果最佳。侧枝苗经一年培育,分蘖成竹丛,即可进行造林。

扩展资料:

竹子环境要求

竹子通过任何一种无性繁殖方法都是一种突变,从而导致开花。栽种竹子宜选背风向阳、潮湿的环境。竹子生长快,生长量大,对水肥要求高,要求有充足的水湿,但亦要排水良好。要求土质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元素的偏酸性土壤。常见的庭院栽种有毛竹、凤尾竹、淡竹、旱园竹、刚竹等。

竹叶:《本草纲目》:“淡竹叶气味辛平,大寒,无毒;主治:心烦、尿赤、小便不利等。苦竹叶气味苦冷、无毒;主治口疮、目痛、失眠、中风等。药用竹叶以夏秋两季采摘嫩叶,晒干、煎水饮;用量2到4钱”,竹叶还常用于作药粥。据清代曹庭栋名医所编的《老老恒言》记载:“竹叶解渴除烦,中暑者宜用竹叶一握,山桅一枚,煎汤去渣下米煮粥,进一、二杯即愈”。《多能鄙事.卷回》:“竹叶粥治老人膈上风热,目赤头痛,视而不见物。”

2. 竹子的种植方法

竹子盆景种植

1、浇水

竹类盆景的管理,要特别注意水分的供应,生长旺盛期或夏季高温时,要勤浇水和喷水,竹子虽喜湿,但忌盆内积水,否则很易造成烂鞭(根)现象。

2、施肥

(1)刚刚栽种竹子时应该使用酸性或中性土壤,土壤里最好含有一些砂质,农田土也可,刚种植入盆时就可以适当的放入点有机肥了。

(2)盆栽竹子是喜欢水的,所以施肥浇水的时候都可以量稍微大一点,这样它们才能更好的生长。

(3)盆栽竹子的施肥时间可以定为一个月一次,这个速度相对来说是对竹子最好的。

3、修剪

在6-7月份可以对竹子进行整枝,修剪长势过密或影响整体造型的叶片和枝条。对于需要特殊造型的盆景,要修剪旁侧枝条,以利于新的枝条萌发;新出的笋要及时除去。

4、翻盆

竹类每隔2~3年翻一次盆,时间以4~5月为好。翻盆时要注意保护鞭根上须根,壅以肥沃疏松的培养土。翻盆后要放在庇荫处,并保持盆土湿润,勤喷叶面水,以防叶片萎缩。

5、病虫害防治

竹类盆栽病虫害较少,主要有竹螟、介壳虫、蚜虫等,可用敌百虫800倍液或敌敌畏1000~1200倍液喷治。

3. 竹子的盆栽技术

盆栽竹的养护管理

1.水分管理:盆栽竹管理中水分管理很重要。竹子喜湿润,怕积水。装盆后第一次水要浇透,以后保持盆土湿润,“干透浇透”,不可浇水过多,否则易烂鞭烂根。从装盆至成活阶段还要经常向叶片喷水。如果盆土缺水,竹叶会卷曲,此时,应及时浇水,则竹叶又会展开。夏天平均1天至2天要浇水一次,冬天浇水少,但要保证盆土湿润,以防“干冻”。

2.肥料管理:盆栽竹肥料主要以装盆时拌入盆土中的有机肥为主,竹子成活后适当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可水施复合肥。

3.病虫防治:盆栽竹子虫害主要有竹蚜虫、竹介壳虫等,可用杀虫剂喷洒。病害主要有煤污病、丛枝病等,应加强管理,及时修剪病株。

4.其他管理:盛夏高温季节,应把盆栽竹移至阴凉处,避免烈日暴晒,大棚要覆盖遮阴网,还需经常向叶片喷水,保持竹子叶色翠绿。到严寒冬季,须将盆栽竹移至背风向阳处或室内,大棚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

4. 竹子如何种植技术

温度:最喜欢温暖潮湿的生长环境,一般在12℃~22℃之间能够正常的生长。

浇水:虽然喜欢湿润土壤,但是怕洪涝,要节制浇水。

光照:喜欢温暖阳光,不能被强光暴晒。

施肥:即使补充肥料,生长速度会更快,成年的植株主要以尿素为主。

5. 竹子移栽技术

1、提前修剪:竹子移栽的时候想要它更好的成活,要提前修剪处理,合理修剪能减少蒸腾作用,提高移栽的成活率。修剪是剪掉原竹子的三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二就行,只留下1.5米的高度即可。还要将下面的叶子剪除掉。

2、提前断根:竹子移栽想要成活率更高可提前断根处理,春季三四月移栽,在去年12月就可断根。若是8月前后移栽,在春季3月就可断根。

3、保护根系:竹子在移栽的时候一定要很好的保护它的根系,最好带着土团移栽,还要做好保湿工作,根系保护好才可更快适应新的环境,恢复过来。

4、栽种入土:栽种的时候要让竹子的根系伸展开,及时填土压实。栽种之后一定要浇灌一次透水,让它吸足水分。后期浇水也要浇透,通常要连续浇灌三次透水才行。不仅如此,若是气候比较干燥,还需要喷洒水分才行。

6. 竹子的栽植技术有哪些

竹子生长有其特殊性,它是依靠地下茎(俗称竹鞭)上的笋芽发育长成竹笋,再长成新竹。新竹在1~4个月内即可完成高度、直径生长,以后不再增加。竹子年年均会发笋长竹。因此,观赏竹子种植技术也有别于其它苗木,现总结成文,供广大园林工作者参考。 一、 种植时间 1.散生竹:散生竹通常是在春季3~5月开始发笋,多数竹种6月份基本完成高生长,并抽枝长叶,8~9月大量长鞭,进入11月后,随着气温的降低,生理活动逐渐缓慢,至翌年2月,伴随气温回升,逐渐恢复生理活动。根据这一生长节律,散生竹理想的栽竹时节应该是在10 月至翌年2月,尤以10月份的“小阳春”最好。冬季11~ 12月种竹,尽管雨量少,天气干燥,但此时竹子的生理活动趋弱,蒸腾作用不强,栽竹成活率也较高。长江中下游地区,可在梅雨季节正常年份采用移竹造林。但只宜近距离移栽,且根盘带土多方能保证高的成活率。北方地区由于冬季严寒,宜在秋季10月及早春2月栽竹。值得注意的是,春季3~5月出笋期不宜栽竹。“种竹无时,雨后便移”。只要保证母竹质量,精心管理,保持水份平衡,一年中除炎热的三伏天和严寒的三九天外,其余时间均可栽种。如果采用容器竹苗,则南北地区均可四季种竹,保证成活。 2.丛生竹:一般3~5月竹秆发芽,6~8月发笋,且丛生竹不耐严寒。所以丛生竹种植最好在春季2月竹子芽眼尚未萌发、竹液开始流动前进行最好。同样,如果管理条件好或采用容器竹苗,也可四季种竹。 3、混生竹:混生竹生长发育节律介于散生竹与丛生竹之间,5~7月发笋长竹,所以栽竹季节以秋冬季10~ 12月和春季2~3为宜。 二、 种植地整理 竹子生长要求土层深度50~100cm(中小径竹50cm即可,大径竹如毛竹则要求80~100cm),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微酸性或中性,PH 4.5 ~7.0 为宜,地下水位1m以下(毛竹)或50cm以下(中小径竹)。 整地是竹子种植前的重要环节,整地好坏直接影响到造竹质量的高低和成林速度的快慢。整地方法采用全面整地最好,即对种植地进行全面耕翻,深度30cm,清除土壤中的石块、杂草、树根等杂物。如土壤过于粘重、盐碱土或建筑垃圾太多,则应采用增施有机肥、换土或填客土等方法进行改良。 整好地后,即可挖种植穴。种植穴的密度和规格,根据不同的竹种、竹苗规格和工程要求具体而定。在园林绿化工程上,一般中小径竹每平方米3~4株,株行距 50~60cm,种植穴的规格为长、宽各40cm、深30cm。 三、 母竹的要求 母竹质量对造竹质量影响很大。优质母竹种植容易成活和成林,劣质母竹不易栽活或难以成林。母竹质量主要反映在年龄、粗度、长势及土球大小等方面。① 母竹年龄:最好是当年至2年生。因为当年至2年生母竹所连的竹鞭,一般处于壮龄阶段,鞭芽饱满,鞭根健全,因而容易栽活和长出新竹、新鞭,成林较快。老龄竹(3 年以上)不宜作母竹。② 母竹粗度:中径竹(哺鸡竹类、早园竹等)以胸径2~3cm为宜,小径竹(紫竹、金镶玉竹、斑竹等)以胸径1~2cm为宜。③ 母竹要求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无病虫害及开花迹象为宜。④ 土球直径以25~30cm为宜。土球过小,母竹易过度失水,降低成活,且竹鞭短,根系少,成林慢。土球过大,则不便运输。 中小型观赏竹,通常生长较密,因此,可将几支一同挖起作为一“株”母竹。具体要求为:散生竹1~2支/ 株,混生竹2~4支/株,丛生竹可挖起后分成3~5支/ 丛。母竹挖起后,一般应砍去竹梢,保留4~5盘分枝,修剪过密枝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种植成活率。 母竹远距离运输时,如果土球松散,则必须进行包扎,用稻草、编织袋等将土球包扎好。装上车后,先在竹叶上喷上少量水,再用篷布将竹子全面覆盖好,防止风吹,减少水分散失。母竹近距离运输不必包扎,但必须防止鞭芽和“螺丝钉”受损及宿土震落。 四、 母竹的种植 母竹运到种植地后,应立即种植。竹子宜浅栽不可深栽,母竹根盘表面比种植穴面低3~5cm即可。首先,将表土或有机肥与表土拌匀后回填种植穴内,一般厚 10cm。然后解除母竹根盘的包扎物,将母竹放入穴内,根盘面与地表面保持平行,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壤密接,然后先填表土,后填心土,捡去石块、树根等杂物,分层踏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相接。填土踏实过程中注意勿伤鞭芽。然后浇足“定根水”,进一步使根土密接。待水全部渗入土中后再覆一层松土,在竹秆基部堆成馒头形。最后可在馒头形土堆上加盖一层稻草,以防止种植穴水分蒸发。如果母竹高大或在风大的地方需加支护架,以防风吹竹秆摇晃,根土不能密接,降低成活率。

7. 竹子的栽培技术

竹子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是我国比较有名的一种树木品种。竹子的价值很高,用它可以做成许多东西来,它还是熊猫主要的粮食呢!现在种植竹子的人也是非常多的,不过在种植的时候,也是有很多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的。

竹子怎么种

1、科学栽种:根据竹类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栽种点的土壤以壤土或沙壤土为最好。黏重或是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以有机肥料为主,每亩地大约施用4立方米左右),进行耕翻,深度不低于40厘米。

2、移竹法(分蔸栽植):选择生长旺盛的1~2年生竹杆,在离其杆25厘米~30厘米外围,扒开土壤,找出其杆柄,然后用利凿切断其杆柄,连蔸带土掘起。小型竹类可3~5秆成丛挖起,留2~3盘枝,从节间斜形切断,然后种植于早已挖好的穴中。

竹子种植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种植方法:

1、栽种点的土壤以壤土或沙壤土为最好,若土壤过于黏重或是纯沙地,要进行改土。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以有机肥料为主,每亩地大约施用4立方米左右),进行耕翻,深度不低于40厘米。

2、我国北方栽种的竹类多为散生竹,一般采用移竹或移鞭的方法。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选择1至2年生长很壮、无病虫害、竹鞭鲜黄、竹芽饱满的竹鞭。移竹时也一定要带地下的竹鞭,否则难以成活。

3、栽种季节以春末夏初为最好。若太早会因干旱少雨,气候干燥,多风而影响成活;若栽种太晚竹子已进入速生期,伤根太多对成活也不利。若采用当地苗源,也可在多雨夏季移种,但必须带坨。

4、栽种的深度应根据土壤的黏重程度而定,一般在20至25厘米,若太深竹笋破土困难,若过浅竹笋出土后细而弱。根据竹鞭长度(一般40至50厘米),挖成长条穴,埋入竹鞭,覆土后踏实,浇足水。

二、注意事项:

移竹栽种时,有“假死现象”,在管理不当的情况下,竹叶可部分或全部脱落。但只要枝干始终保持鲜绿色,注意保湿,均能重新发芽展叶。

竹子种植后的苗圃管理

1、洒水。播种结束盖草后,立即洒水,使土壤保持湿润。土壤缺水时,应及时洒水补墒,这是保证种子出苗的重要环节。

2、搭荫棚,当有50%以上竹苗出土后,应及时搭起荫棚,揭去盖草。荫棚的透光度初期为40%,随着竹苗分蘖次数的增加,透光度可扩大为60%。秋后拆除荫棚。

3、除草、培土,竹苗出土后,对苗床的杂草要及时进行清除,对因洒水冲刷裸露的种子要及时进行培土,除草后要及时洒水,以利于竹苗与土壤密接。

竹子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1、竹蚜虫是危害竹子主要害虫之一,全年发生高峰期在北方多在8至10月份。可用50%锌硫磷、50%杀蜈松各1000倍液喷杀。另外还有白粉虱等虫害的危害,均要及时防治。

2、竹叶煤污病是竹叶病害之一,多由竹虫所引起,在高温多湿,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极易发病。防治方法除加强竹园管理,改善不良环境条件外,消灭竹蚜是防治煤污病的根本措施。

竹子在种植的时候一定要做选址的工作,然后再适时的进行种植。种植之后需要加强管理,适时的进行遮阴、除草、杀虫等都是保证它长势必然的因素。只有平时将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种植的竹子能健康的生长。

8. 竹子的栽植技术和管理

一、竹苗怎么种?

一般竹子包括几种,散生竹、混生竹和丛生竹,三者生长习性和生长特点不太一样,散生竹通常是在春季3~5月开始发笋,多数6月份基本完成抽枝长叶,所以栽植散生竹时间最佳在春季。丛生竹一般3~5月竹秆发芽,6~8月发笋,且丛生竹不耐严寒。一般种植丛生竹种植最好在春季2月,趁着竹子芽眼尚未萌发,移栽成活率较高。混生竹介于两者之间,5~7月发笋长竹,栽植季节以秋冬季10~ 12月和春季2~3为宜。

二、竹苗的种植方法

竹子喜欢湿又怕水,栽植适宜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切忌使用粘土。秋分时移植竹苗,竹苗在挖掘的时候应该给竹子保留足够的泥土和水分,保留竹鞭,少伤及根须,挖出来以后就迅速种植下去,不然会脱水,影响成活率。种植竹子在夏天的时候,早上和傍晚各浇一次水,保持叶子苍翠碧绿,盈盈欲滴。

上一篇:竹子如何养(竹子如何养殖方法) 下一篇:怎样栽植竹子(怎样栽植竹子最好)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