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发展花卉产业(花卉产业在乡村振兴中作用)
1. 花卉产业在乡村振兴中作用
从行业上认定,花卉产业是在农业范畴。我国大农业包括:农业、林业、水利、牧业、渔业。花卉种子可依然定为农业范畴。林业的林木种子,是指乔木、及灌木的种子。花木种植,是属于种植业。种植业,是农业的一个门类。
花木种植,主要是从事苗木和花卉种植。苗木,是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凡在苗圃中培育的树苗不论年龄大小,在未出圃之前,都称苗木。苗木种类:实生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留床苗。苗木还可以按照乔灌木分类,一般在北方乔木苗比较多,南方灌木比较多,这主要是由于生长气候所引起的。
2. 花卉产业的特点
七色鸢尾花的花语是我很想念你、传播好消息的使者、爱的使者、使命、一颗优雅的心。它在我国,通常是用来象征爱情和友谊,象征着前途无量、鹏程万里和明察秋毫的意思。
白色的鸢尾花代表的是纯真;黄色的鸢尾花代表的是性格热情开朗、友谊永远长存;蓝色的鸢尾花则是代表了赞赏对方素雅大方或是暗中仰慕,也有的人认为它代表的是宿命中的游离和容易破碎的激情;紫色的鸢尾花就是寓意着爱意和吉祥;鸢尾爱丽丝就是代表着好消息、非常想念你和使者的意思;德国鸢尾就是象征着神圣的意思。
3. 花卉产业在乡村振兴中作用有哪些
1、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扶持并推介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资源要素共享、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可细分为:
①支持以多主体参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
②支持以产业园区为单元,园区内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
③支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
2、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认定一批成效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
依托镇域资源优势,聚集资源要素,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乡村产业“增长极”。
目前2018年和2019年各认定一批,2020年第三批产业强镇项目,正在申报。
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农业农村部将认定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以资源集聚区和物流节点为重点,促进产业前延后伸、横向配套、上承市场、下接要素,构建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全产业链,培育生产、加工、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建设乡村产业集群。
4、农产品初加工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农业农村部继续支持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补助;
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顺利进入终端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
同时支持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初级加工产品项目;农产品初加工补助项目,每个地方每年都有补贴,一定要积极申报。
5、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印发《发展规划司2020年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创建和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各地梯次推进国家、省、市县产业园建设;同时,总结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类型的产业园范例,发布产业园发展报告。
目前全国已批准创建四批10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继续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6、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印发《发展规划司2020年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制定《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实施分工方案,开展数字农业建设试点,打造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
实施数字农业农村规划,整合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开展数字农业试点,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应用。
7、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根据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2020年继续组织认定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此项目有国家发改委负责组织实施。
8、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2020年,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各地建设特色粮、油、薯、果、菜、茶、菌、中药材、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种养基地。创新发展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建设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仓储加工物流等全产业链条,加强质量管控和品牌宣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的质量效益水平。
9、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2020年一号文件部署要求,2020年继续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场、区)建设,落实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提升优势制种基地建设水平,扶持创新型种业企业发展。推进重要粮食作物和畜禽水产良种联合攻关,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
4. 园艺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01新型生产模式快速发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和科技水平的提升,设施农业、无土栽培、观光农业、精准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快速发展。我国的设施农业在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园艺产品产业上取得明显突破,各类大棚、中小棚、温室等农业设施增长较快。设施农业、无土栽培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突破了资源自然条件限制,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拓宽了农业生产的时空分布,为城乡居民提供丰富的新鲜瓜果蔬菜。同时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精准化发展,加快推动了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02农业科技进步加快
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坚持科教兴农战略,不断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超级稻推广项目等持续推进,科技在农业生产中推动作用日益增强。
03物质技术装备达到新水平
随着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增加,农作物机械化率大幅提高。2018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10亿千瓦左右。
5. 花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上联:普及农技助增产;
下联:宣传党风聚民心。
横批:农村新风
上联:禾苗茁壮春雨润
下联:田野辽阔文化新
横批:早出人才
二,
上联:宝盖万年在
下联:华厦千秋辉
上联:安定千家乐
下联:辛勤五谷香
上联:春风催万物
下联:新雨润百花
上联:春风暖大地
下联:喜雨泽神州
上联:春风迎新岁
下联:瑞雪兆丰年
上联:党指幸福路
下联:勤开致富门
上联:德门增百福
下联:农户驻三阳
上联:花木四时秀
下联:庭院满眼春
上联:林有鸣心鸟
下联:园多夺目花
上联:满院春色好
下联:一树梅花
6. 花卉与乡村振兴
小学生,要想为美丽乡村做些大事,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小学生也不是不能为乡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的。比如,他们要爱护存里的花草树木,不乱丢垃圾,节约用水,捡拾湖边,路边,河边的废物,垃圾等。同时小学生也可以教育自己的父母,邻居要爱护环境等力所能及的事。
7. 花卉产业在乡村振兴中作用是什么
茶叶。福建是产茶大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产制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四大茶类及再加工类的花茶,除绿茶外均是福建首创。
蔬菜。福建是全国冬春蔬菜优势产区,是我国五大南菜北运和主要出口蔬菜省份,2020年蔬菜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2111亿元。
水果。福建是我国南方水果生产大省,2020年福建省水果面积533.7万亩、产量717.1万吨,水果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1388亿元。
畜禽。畜禽产业是福建传统优势产业,2020年福建省出栏生猪1299.9万头、家禽10.3亿羽、牛羊181.1头,肉蛋奶产量330.9万吨,畜禽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2053亿元。“圣农鸡业”白羽肉鸡出栏量位居亚洲第一,“长富乳业”位居全国奶类企业20强。
食用菌。福建是我国食用菌生产大省,福建省主栽品种有香菇、黑木耳、银耳、竹荪、杏鲍菇、海鲜菇、双孢蘑菇等,2020年福建省食用菌产量452万吨(鲜重)、居全国第二;出口量17.5万吨、出口额4.75亿美元,均位居全国第一,食用菌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1180亿元。
水产。福建自古就有“海为田园、鱼为衣食”之说,是全国渔业大省。2020年福建省水产品总产量达832.98万吨,同比增长2.26%,首次跃居全国第二位。
林竹。2020年福建省林竹全产业链总产值达4592亿元,林竹加工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山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花卉苗木。福建是我国重点花卉苗木产区和主要出口省份之一,2020年福建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42.1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062.5亿元,实现出口额16483.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7%、19.5%和9.9%。盆栽花卉出口稳居全国首位。
乡村旅游。主要特点体现在:乡村旅游业态多元,打造了长泰山重、福安廉村、泰宁际溪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了一批休闲集镇、金牌旅游村、特色民宿,涵盖美丽乡村、历史文化名村、休闲农业、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等类型,武夷山、安溪、福鼎、漳平等地涌现出一批现代茶庄园和茶主题旅游体验项目。特色商品深度开发,开展“福建好礼”评选活动,评出古田食用菌、建宁莲子、德化瓷器、安溪铁观音茶等代表福建特色的农家伴手礼300多种。乡村美食充分挖掘,大力推广连江锅边、福州鱼丸、龙岩芋子包、和平古镇游浆豆腐等特色乡村美食。
乡村物流。主要特点体现在:拓宽“站”的功能,依托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有效整合客运、货运、邮政、商贸、旅游、供销、冷库、便民服务等多种资源,为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提供中转、寄递场所,实现“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多站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