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常见病虫害(花卉常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1. 花卉常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1.1霉霜病
一般瓜果蔬菜容易感染霉霜病,霉霜病病来势迅猛并且传播速度极快,一旦有蔬菜感染其他的蔬菜也很容易传染。霉霜病主要感染植物的叶片上感染并通过叶片进行传播,一般植物在感染该病后初期叶片上出现浅黄色的小斑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斑点逐渐扩散、形状也变得不规则,颜色也由起初的绿色逐渐转变黄色严重时会变成深褐色。
1.2白粉病
白粉病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并且发病时间不确定的病害。一般情况下白粉病会出现在瓜果蔬菜生产的任何一个环节且在蔬菜生产的中后期最为严重。白粉病也发生在水果和蔬菜的叶子上,初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形成不规则的小斑,随着逐渐扩散后会形成白斑在严重时长满整个叶片。感染该病的植物在发病初期植物的叶片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色,而到了后期就会产生许多褐色的小斑点,叶片会逐渐死亡严重者会导致瓜果蔬菜减产甚至是死亡。
1.3病毒病
病毒病也是发生在蔬菜瓜果上的一种病害,但病毒病是由多种病毒并发引起的。感染病毒病的瓜果蔬菜起初是生长速度缓慢并严重影响植物的产量。瓜果蔬菜一旦感染该病其症状主要体现在花叶上,叶片上会出现颜色不一的绿色斑点,随着该病的感染情况叶片会逐渐变小、变黄甚至枯萎从而导致该植物枯萎死亡。
1.4番茄斑潜蝇
番茄斑潜蝇是一种对植物生长影响极为严重的一种害虫,番茄斑潜蝇为害严重者会导致叶片的大面积死亡,因而导致植物减产甚至是死亡。番茄斑潜蝇是一种体积较小的蝇虫会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潜入植物叶片中进行侵害,并且潜伏在植物上等到幼虫长大会刺破叶片,吸食叶片的汁液并将卵产在叶片上从而对植物进行二次侵害。番茄斑潜蝇繁殖能力极强因此可以常年对植物造成影响,在雨水节时影响更为严重。
1.5瓜蚜
瓜蚜也可称为棉蚜是瓜果蔬菜中比较常见且危害较大的一类害虫。瓜蚜基本上都以群集的形式发生叶片的背面及茎叶上,利用其针状似的小口刺入茎叶中吸取汁液造成叶片的卷曲甚至是枯萎,严重者导致植物的死亡。瓜蚜的繁殖能力较强,因此每隔一段时间都可以繁殖1代且扩散极为快速。在北方地区瓜蚜以卵的形式在植物上越冬等到春天植物复苏后该害虫也开始繁殖。而在温暖的南方地区瓜蚜则一年四季都在进行繁衍侵害植物。
2. 花卉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及时清除病枝、病叶,减少翌年病源。加强通风透光,注意排水,降低温度。发现病害可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
3. 花卉常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报告
美人蕉的生命力是比较顽强的,及时比较恶劣的环境中,它也能正常生长,但是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里,再顽强的生命也会受到损害,如果我们不注意美人蕉的种植方法,那么它就可能感染病害或者虫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小编教大家几个常见的美人蕉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美人蕉病虫害及其防治
1、蚜虫
在美人蕉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中,蚜虫是最为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会出现在美人蕉的花、叶子、芽中吸食汁液,从而造成花朵畸形、叶子发黄、枝叶干枯等等现象,尤其是嫩叶、新芽和花蕾最容易受到蚜虫的侵害,并且还会引发其他的病害。
【预防和治疗】:治疗方式是用50%马拉松乳剂稀释成1000倍溶液喷施。预防的方法则是加强养护和管理,保证环境通风,并且将被害的叶片剪除掉,然后集中的进行烧毁。
2、卷叶虫
美人蕉的功效与作用是观花,但它的叶子其实也是一定观赏价值的,如果不注意养护的话,卷叶虫会出现在叶子上,它会隐藏在叶片中吸食叶肉,而且会在叶脉上形成灰褐色的薄膜,让叶子最终枯黄。
【预防和治疗】:治疗卷叶虫的方法是前期喷施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后期喷施60%双效磷乳油1500倍液。预防的办法则是避免夏季美人蕉所在为位置温度过高,而且要注意湿度不能太低。
3、蕉苞虫
蕉苞虫往往会出现在美人蕉的叶子、嫩茎、叶柄上,它还会爬到叶缘咬食叶肉,然后造成叶子卷曲粘成卷苞状。如果不及时的处理的话,美人蕉会出现大量的叶苞,然后造成开花困难以及不开花。
【预防和治疗】:蕉苞虫虽不是美人蕉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中最常见的,但绝对是危害最大的,治疗的方式一般是喷施90%的敌百虫1000倍液。预防的办法则是保证美人蕉处于光照充足的环境中,并且注意合理的施肥。4、花叶病
花叶病出现的时候,叶子上会有浓绿、淡绿相间的病斑,然后叶子会卷曲并且畸形,之后斑块会逐渐的坏死,植株也会慢慢的矮化,花朵不但非常的稀少,而且花色也不够鲜艳,一种的时候整株都会死亡。
【预防和治疗】:治疗方法是喷施40%氧化乐果2000倍液、或者70%丙蚜松各1000倍液,预防的办法和蚜虫相似,因为花叶病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蚜虫而引起的,当发现蚜虫而没有及时的防治的话,花叶病不久之后就会出现。美人蕉芽腐病的防治方法
芽腐病往往会发生在美人蕉展叶或者开花的时候,它是由于幼叶、花芽的气孔被病菌侵害,然后感染芽腐病,病症是叶子上有小点的病斑,这些病斑会不断的扩大,最后病斑还可能会形成条纹。
治疗的方法是喷施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是14%络氨铜水剂400倍液。预防的办法则是在美人蕉的繁殖方法时,可以将种子或者块茎用链霉素容易浸泡一下,能预防芽腐病的出现。
结语:以上是五种美人蕉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在种植美人蕉的过程中,只要我们细心的养护和管理,并且让环境比较适宜,那么美人蕉其实是很难出现病虫害的,当然遇到病虫害也不要慌张,及时的防治就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4. 养花病虫害防治 技术
室内花卉治虫的三种方法
一般家庭在阳台和室内养,面积较小,不宜使用剧毒农药防治虫害,若改用洗衣粉,烟草液,韭菜液,辣椒液防治,不仅工序繁锁(得将材料捣烂、浸泡、过滤),而且见效慢,一天得喷两三次,若把握不好,碱性的洗衣粉还会对喜酸的杜鹃、兰花、米兰、珠兰等造成药害。如何安全,快速杀灭害虫?不妨一试下面的几种方法:
1、用蚊香熏。将蚊香点燃后挂于有虫的植株上,再用塑料膜封住植株及花盆,1小时后,所有的蚜虫,红蜘蛛,粉虱全被消灭。该法对易受红蜘蛛危害的金桔特别适用。
2、风油精加水400-500倍喷洒植株。风油精有强烈的渗透作用,因而对各种害虫都有效,特别是绿囊垫锦蜡蚧等一般杀虫液不管用的害虫,更显奇效。
3、有块根的花卉(如芍药,大丽菊)和有鳞茎的花卉(如百合,石蒜)以及具有肉质根系的花卉,常会受到线虫危害而不易发觉。只要将卫生球(樟脑球)研碎置于盆土内,地下害虫将无法生存。
5. 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杀菌剂的作用原理结合病害侵入、生长、传播等各时期的特点合理使用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杀菌剂的杀菌作用主要表现为孢子不能萌发或孢子在萌发中被杀死,从而达到组织病害侵入的目的;杀菌剂的抑菌作用表现为抑制芽管或菌丝的生长,使其不能导致植物产生病害;杀菌剂的抗产孢作用为抑制真菌孢子的形成,阻止病害扩展和传播。6. 绿植病虫害防治 技术
一、苗期虫害 在竹类苗期常见的害虫中,危害竹苗根部的有金龟子蛴螬、地老虎、蝼姑、蟋蟀等,局部地区还有蚯蚓;危害竹苗嫩叶的有蚜虫、叶竹螨、蚧壳虫、竹螟、刺蛾等。采用综合措施防治。选择苗圃或造林地时,要挖土进行虫情调查,如虫口密度大,应采用灭虫措施。将触杀型或熏蒸型农药用细土拌匀,撒在土表,翻人土中,也可以结合整地把害虫翻出土面捕杀,或用碎土机械杀死害虫。若出苗后,发现地下害虫危害竹苗根部,每公顷可用50%可湿性敌百虫20~30kg,加水3000~4000kg,在苗行间开沟浇灌,再行覆土,或用鲜草傍晚堆在苗床诱集,次晨捕杀。对一些吸食液汁的害虫如蚜虫、蚧壳虫等,可用乐果3000倍注人或敌敌畏2000倍液喷射;对食叶害虫,用25%二二三乳剂200~300倍喷射。
二、笋期虫害 常见的笋期害虫有笋夜蛾、笋泉蝇、笋象鼻虫等,这类害虫都是钻蛀性的,蛀食竹笋,引起退笋或畸形竹株。要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作好预防工作。结合劈山松土,清除林内杂草灌木,改善竹林卫生环境,对消灭竹笋夜蛾的初龄幼虫和防止越冬的笋虫出土为害均有良好的效果。在竹笋出土时,用25%二二三乳剂200倍涂干,竹笋出土后,每隔1星期喷1次,对防治各种笋虫都有效果。有笋泉蝇发生的竹林,可在成虫期施放敌敌畏烟剂,每公顷用10kg,熏杀成虫。对竹笋象鼻虫可利用其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此外,还应及时挖掉退笋,消灭其中幼虫。
三、成竹期虫害
(一)做好预测预报
1.发现竹林已有少量的竹螟、竹蝗、竹青虫、竹斑蛾等危害,在冬季调查林地上越冬幼虫、蛹及卵块的数量。若数量多,应组织群众挖除卵块、消灭越冬幼虫。
2.蚜虫、蚧壳虫、竹螨等的这类害虫危害,在竹秆、枝、叶上可发现留有黑霉、蚧壳等痕迹。若数量较多,应采取防治措施。
(二)防治原则和方法:
1.防治原则:及时掌握虫情,贯彻“治早、治少、治了”的方针,以药剂防治为主,并结合采用生物防治和人工防治。
2.防治方法 对局部发生的食叶害虫,可用25%二二三乳剂200倍液,敌百虫500倍液或80%乳剂敌敌畏释稀1000~2000倍液喷杀;在地形复杂、山高而稠密的竹林中,食叶害虫可用敌敌畏烟剂,每公顷林地用10~20kg熏杀;大面积发生时,可用飞机喷洒90%敌百虫50倍液。生物防治可用苏云金杆菌,每毫升含孢子1亿的浓度。防治竹斑蛾,用赤眼蜂每公顷放200万头防治竹螟。
对于蚧壳虫,要加强检疫工作,发现蚧壳虫应消灭后再栽植。竹林发生蚧壳虫,可在幼虫期喷射敌敌畏乳剂或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喷杀,也可用内吸剂1059的20倍液涂秆包扎,或在竹根周围6~10cm土中灌药,覆土踏实。
防治蚜虫、竹螨,可用乐果50%乳剂1000~2000倍液,在害虫活动期喷杀,每10天喷1次,连续2~3次。
另外,竹螟、竹笋夜蛾等成虫有趋光性,在这些害虫羽化期,设诱蛾灯诱杀成虫。利用劈山抚育,清除林内的杂草灌木,消灭各种害虫的中间寄主;利用削山、松土,消灭各种害虫的越冬幼虫或卵块。
四 常见虫害防治
(一)竹笋害虫及其防治 对竹笋产生较大危害的害虫主要有: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 Butler)、淡竹笋禾夜蛾(Kumasia kumaso Sugi)、笋秀禾夜蛾(Oligia apameoidis Draudt)、竹笋泉蝇(Pegomyia phyllostachys Fan)、竹笋绒茎蝇(Chyliza bambusae Yang et Wang)、竹大象虫(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 Fabricius)、一字竹象虫(Otidognathus davidis Fairmair)、长足大象虫(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山竹缘蝽(Notobitus montanus Hsian)等。
1.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 Butler) 竹笋禾夜蛾,又名竹笋夜蛾、笋蛀虫,为竹类笋期的主要害虫之一。竹笋禾夜蛾幼虫蛀食毛竹、淡竹、刚竹、哺鸡竹、雷竹、水竹等经济类竹笋,发生严重地区大量竹笋被害,不能成竹,即使成竹,亦断头折梢。 竹笋禾夜蛾成虫灰褐色,体长17――20mm左右,翅展约38――43mm。头部及胸部黄褐色,颈板、翅基片黑棕色;腹部淡褐灰色;前翅淡褐色,前翅基部有1个三角形的褐色斑,亚端区前缘有一漏斗形大褐斑,基线褐色,从褐斑中穿过,内线双线褐色,波浪形,环形及肾纹黄白色,肾纹外缘白色,中线褐色,粗,锯齿形,后端与外线相连接,外线黄白色,锯齿一、苗期虫害 在竹类苗期常见的害虫中,危害竹苗根部的有金龟子蛴螬、地老虎、蝼姑、蟋蟀等,局部地区还有蚯蚓;危害竹苗嫩叶的有蚜虫、叶竹螨、蚧壳虫、竹螟、刺蛾等。采用综合措施防治。选择苗圃或造林地时,要挖土进行虫情调查,如虫口密度大,应采用灭虫措施。将触杀型或熏蒸型农药用细土拌匀,撒在土表,翻人土中,也可以结合整地把害虫翻出土面捕杀,或用碎土机械杀死害虫。若出苗后,发现地下害虫危害竹苗根部,每公顷可用50%可湿性敌百虫20~30kg,加水3000~4000kg,在苗行间开沟浇灌,再行覆土,或用鲜草傍晚堆在苗床诱集,次晨捕杀。对一些吸食液汁的害虫如蚜虫、蚧壳虫等,可用乐果3000倍注人或敌敌畏2000倍液喷射;对食叶害虫,用25%二二三乳剂200~300倍喷射。
二、笋期虫害 常见的笋期害虫有笋夜蛾、笋泉蝇、笋象鼻虫等,这类害虫都是钻蛀性的,蛀食竹笋,引起退笋或畸形竹株。要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作好预防工作。结合劈山松土,清除林内杂草灌木,改善竹林卫生环境,对消灭竹笋夜蛾的初龄幼虫和防止越冬的笋虫出土为害均有良好的效果。在竹笋出土时,用25%二二三乳剂200倍涂干,竹笋出土后,每隔1星期喷1次,对防治各种笋虫都有效果。有笋泉蝇发生的竹林,可在成虫期施放敌敌畏烟剂,每公顷用10kg,熏杀成虫。对竹笋象鼻虫可利用其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此外,还应及时挖掉退笋,消灭其中幼虫。
三、成竹期虫害
(一)做好预测预报
1.发现竹林已有少量的竹螟、竹蝗、竹青虫、竹斑蛾等危害,在冬季调查林地上越冬幼虫、蛹及卵块的数量。若数量多,应组织群众挖除卵块、消灭越冬幼虫。
2.蚜虫、蚧壳虫、竹螨等的这类害虫危害,在竹秆、枝、叶上可发现留有黑霉、蚧壳等痕迹。若数量较多,应采取防治措施。
(二)防治原则和方法:
1.防治原则:及时掌握虫情,贯彻“治早、治少、治了”的方针,以药剂防治为主,并结合采用生物防治和人工防治。
2.防治方法 对局部发生的食叶害虫,可用25%二二三乳剂200倍液,敌百虫500倍液或80%乳剂敌敌畏释稀1000~2000倍液喷杀;在地形复杂、山高而稠密的竹林中,食叶害虫可用敌敌畏烟剂,每公顷林地用10~20kg熏杀;大面积发生时,可用飞机喷洒90%敌百虫50倍液。生物防治可用苏云金杆菌,每毫升含孢子1亿的浓度。防治竹斑蛾,用赤眼蜂每公顷放200万头防治竹螟。
对于蚧壳虫,要加强检疫工作,发现蚧壳虫应消灭后再栽植。竹林发生蚧壳虫,可在幼虫期喷射敌敌畏乳剂或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喷杀,也可用内吸剂1059的20倍液涂秆包扎,或在竹根周围6~10cm土中灌药,覆土踏实。
防治蚜虫、竹螨,可用乐果50%乳剂1000~2000倍液,在害虫活动期喷杀,每10天喷1次,连续2~3次。
另外,竹螟、竹笋夜蛾等成虫有趋光性,在这些害虫羽化期,设诱蛾灯诱杀成虫。利用劈山抚育,清除林内的杂草灌木,消灭各种害虫的中间寄主;利用削山、松土,消灭各种害虫的越冬幼虫或卵块。 四 常见虫害防治
(一)竹笋害虫及其防治 对竹笋产生较大危害的害虫主要有: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 Butler)、淡竹笋禾夜蛾(Kumasia kumaso Sugi)、笋秀禾夜蛾(Oligia apameoidis Draudt)、竹笋泉蝇(Pegomyia phyllostachys Fan)、竹笋绒茎蝇(Chyliza bambusae Yang et Wang)、竹大象虫(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 Fabricius)、一字竹象虫(Otidognathus davidis Fairmair)、长足大象虫(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山竹缘蝽(Notobitus montanus Hsian)等。
1.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 Butler) 竹笋禾夜蛾,又名竹笋夜蛾、笋蛀虫,为竹类笋期的主要害虫之一。竹笋禾夜蛾幼虫蛀食毛竹、淡竹、刚竹、哺鸡竹、雷竹、水竹等经济类竹笋,发生严重地区大量竹笋被害,不能成竹,即使成竹,亦断头折梢。
竹笋禾夜蛾成虫灰褐色,体长17――20mm左右,翅展约38――43mm。头部及胸部黄褐色,颈板、翅基片黑棕色;腹部淡褐灰色;前翅淡褐色,前翅基部有1个三角形的褐色斑,亚端区前缘有一漏斗形大褐斑,基线褐色,从褐斑中穿过,内线双线褐色,波浪形,环形及肾纹黄白色,肾纹外缘白色,中线褐色,粗,锯齿形,后端与外线相连接,外线黄白色,锯齿形,
7. 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如下:
1、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通过采取节水农业包括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等措施,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2、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包括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综合防控措施,精准施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3、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循环再利用。通过采取标准化养殖、清洁养殖,配套一些废弃物的综合处置设施,包括我们发展农村沼气工程、发展循环农业,使废弃物、粪便能够得到更高的有效利用。
4、实行农膜的有效回收和处置以及循环利用。现在农膜广泛使用,这些农膜都容易老化,而且容易残留在土壤当中。这就需要采取一些有效政策措施,来支持和激励收储和回收利用,减少污染源。
5、加强监督管理。农业面源污染是开放的,而且是跨流域的,是流动性的,所以流域上中下游之间要加强协同监管。
6、强化法制建设。积极参与推动国家正在做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制定,还有耕地质量保护条例的制定。同时,要加大对农业环境违法行为处罚的力度,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扩展资料面源污染的形成过程:1、降雨径流形成过程,即累积在流域地表的污染物受到降水的冲刷作用,随着径流的形成和泥沙的输移在陆地坡面产生污染负荷,并随径流与泥沙的输移在流域内增加和衰减,最终到达河道。2、土壤侵蚀和泥沙输移过程,径流在坡面的冲刷过程中,径流首先携带土壤细颗粒,侵蚀泥沙中细颗粒特别是粘粒的含量明显增加,这导致了泥沙粘粒的富集。3、污染物转化过程。土壤与径流的作用、土壤养分与径流-泥沙的相互转换使土壤养分流失。
8. 园林花卉病虫害防治
园林绿化树木打药主要是病虫害的防治为目的,避免树木因受病虫害的损坏,影响树木的生长与美化欣赏价值,打药的时间上就要有计划性预防,防上药害游人或行人,并要事先在醒目处张贴告示,告示行人注意安全。打药一般选择当天22点以后~第二天5点以内。
园林要对病虫害发生期的防治要即时打药,是不需要担心类似于果树坐果等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