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佛手盆栽(金华佛手花)
1. 金华佛手花
佛手花生长可提供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可用沙土、园土、有机肥混合配制,养殖一两年要换盆一次。养殖中保持好充足的光照,可养在南向阳台。佛手花比较耐干旱,平时可等到盆土发干后再浇,一次性不能浇太多。生长旺盛的时期,每隔半个月施肥一次,用稀薄的液体肥料。平时做好对病虫害的预防,出现后及时喷药治疗。
2. 金华佛手花期
佛手一年可多次开花、结果。果实11--12月成熟,果实圆形或卵形,皮皱,鲜黄色,有光泽。先端开裂,似手指状,张开的称“开佛手”,卷曲半握状的称“拳佛手”。一般春天开花,接的果称伏果,先端分裂如指,多为“开佛手”。夏季一般不开花,或开花很少,结的果实,先端呈半分半合状。秋天开花,结的果实称秋果,先端如握拳状,多为“拳佛手”。 佛手冬至时成熟,果实呈古铜色,香气袭人,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也是一种健胃、理气的中药。用佛手的叶、花、果泡茶泡酒饮用,有理气健脾、化痰止咳、舒筋活血之功效。
3. 金华佛手盆栽
一、佛手年生长周期
佛手为常绿灌木,从春季芽萌动到秋梢生长停止,冬季部分老叶脱落,生长期结束,以后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生长期与休眠期的长短因各地气温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如云南、广东、广西及福建南部产区,佛手一年四季不断抽梢、开花结果,四川、重庆产区一年四季开花三季结果,这些产区的生长期为2~11月,停止生长的时间只有3个月左右。浙江、福建产区生长期较短。浙南、闽东北露地栽培佛手,生长期为3~11月;盆栽地区如浙江金华,生长期为4~10月。
二、佛手枝梢的生长习性
佛手抽生枝梢的能力很强,在生长期可以抽梢3~4次。休眠期芽萌生能力也很强,当枝干受冻枯死,其下方又会抽生枝条。按枝梢发生的时期可分为春梢、夏梢、秋梢和冬梢。
1、春梢:立春至立夏前抽生的枝梢为春梢。春梢的特征是枝条节间短,叶片较小,枝条圆形,生长整齐,数量多,枝条较短而充实。它的生长和成熟比较缓慢。一部分春梢转化为带花的结果枝,在夏季结果;多数是不带花的营养枝。
2、夏梢:立夏至立秋前抽生的枝梢为夏梢。夏梢的特点是枝条长而粗,初期呈三棱形,刺也长,以后随着生长逐渐转化成圆形,叶片较宽大。夏梢长势旺,生长量大,如果坐果少,又不控制生长,夏梢数量会超过春梢。夏梢转化为秋果的结果枝的比例是较高的,因此春花果实生长弓夏梢花芽分化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需及时抹芽、控制夏梢生长,以调节此矛盾。但是在幼树期,夏梢可以加速树体的生长,对形成高产树冠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3、秋梢:立秋至立冬前抽生的枝梢为秋梢。秋梢的特征介于春梢与夏梢之间,转化为结果枝的比例高,是冬果或春果良好的结果枝。
4、冬梢:立冬后抽生的枝梢为冬梢。冬梢只在冬季温暖的云南、广东、广西产生,一般在初冬产生,数量少,枝条短细,生长良好的多成为春果的结果枝。
三、佛手植株根的生长习性
佛手根系发达,一般无直根,多横向生长的侧根,以须根为主。根系入土浅,主要分布在地温高、透气性良好的土壤表层。佛手也是菌根植物,几乎无根毛,主要靠菌根吸收水分和养分。由于菌根属好气性,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20~60厘米深处。根系生长还受土壤质量、水肥管理的影响,土质黏重则须根少,土质疏松、肥沃则须根多。
四、佛手开花结果习性
佛手一年中不定期多次开花。云南、四川、重庆、广东产区一年四季连续开花,不断结果,尤其以清明至谷雨开花最盛。按开花季节来分,有春花、夏花、秋花和冬花,四川、重庆产区冬季花不能结果。花有单性花和两性花。单性花为雄花,不能结果。在开花盛期应适当摘去过密的雄花,以减少养分消耗。两性花中子房发育不健全的也不能结果,易早落。
佛手的结果枝在上年春梢结果母枝上发生的,常有无叶单花枝或多花枝,花枝质量较差,雄花比例高。当年带花的夏梢或秋梢为带叶多花枝,花的质量好,坐果率也高,而且果实发育快。当花朵开放,子房外露即是幼果雏形。幼果初期生长缓慢,这时是佛手坐果的关键时期,外部条件适宜是坐果的外因保证。因此,结果期要求气温适宜,气温变化小,阳光充足,水肥供应正常,不能积水
4. 金华佛手花没有开
佛手花寓意吉祥、幸运。
佛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主产于闽粤、川、江浙等省。其中浙江金华佛手最为着名,被称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雅称“金佛手”。 佛手的叶色泽苍翠,四季常青。佛手的果实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形状奇特似手,千姿百态,让人感到妙趣横生。佛手不仅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
5. 金华佛手花朵的颜色
佛手花是芸香科柑橘属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它当年生的枝、芽和花蕾为暗紫红色,茎枝上的刺很多,长度在4厘米左右。
叶子为单生,叶柄比较短,形状为椭圆形,长度在6-12厘米左右。其花为总状花序,通常有12朵,每朵花有5片花瓣。果实呈手指状,外皮淡黄色,比较粗糙,果肉接近透明,味道酸甜,有一定的香气。
6. 金华佛手用途
佛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主产于闽粤、川、江浙等省的佛手,其中浙江金华佛手最为著名
7. 金华佛手花图片
病虫害防治 (1)病害主要是煤烟病。先由叶面感染煤灰色的小病点,逐步扩散到整个叶面。 防治方法;即时摘除病叶,适当剪修,增施磷钾肥。 (2)天牛 幼虫蛀入树枝,食髓部,故见枝端枯黄。 防治方法:可离3厘米剪去,若仍有空心,往下剪至找出幼虫为止。成虫喜黄昏时在树干活动,可捕杀。 (3)蚜虫 可人工捕杀,喷烟草水。 (4)潜叶虫、卷叶虫可摘叶捕杀。观赏价值赤松金佛手的观赏价值不同于一般的盆景花卉。洁白、香气扑鼻,并且一簇一簇开放,十分惹人喜爱。到了果实成熟期,它的形状犹如伸指形、握拳形、拳指形、手中套手形……状如人手,惟妙惟肖。成熟的金佛手颜色金黄,并能时时溢出芳香,消除异味,净化室内空气,抑制细菌。挂果时间长,有3~4个月之久,甚至更长,可供长期观赏佛手花朵。药用价值赤松金佛手全身都是宝。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更多种药用功能。对老年人的气管炎、哮喘病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对一般人的消化不良、胸腹胀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赤松金佛手可制成多种中药材,久服有保健益寿的作用。由于赤松金佛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它的经济价值也相对较高。用金佛手制成的各种药酒,芳香扑鼻、甘纯味美,多次受到专家的肯定;用金佛手制成的保健茶,获得国家专利,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鉴定,金佛手保健茶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是祖国中草药遗产宝库的新发掘;用金佛手果、皮、叶提取的芳香油,已被国际上作为高级烟用香精的重要原料。专家认为,利用佛手加工食品、饮料、酿制佛手酒等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佛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主产于闽粤、川、江浙等省的佛手,其中浙江金华佛手最为著名,被称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雅称“金佛手”。佛手是形、色、香俱美的佳木。佛手的花有白、红、紫三色。白花素洁,红花沉稳,紫花淡雅。佛手的叶色泽苍翠,四季常青。佛手的果实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形状奇特似手,千姿百态,让人感到妙趣横生。有诗赞曰 “果实金黄花浓郁,多福多寿两相宜,观果花卉唯有它,独占鳌头人欢喜。”佛手的名也由此而来。据史料记载,佛手的根可治男人下消、四肢酸软;花、果可泡茶,有消气作用;果可治胃病、呕吐、噎嗝、高血压、气管炎、哮喘等病症。据《归经》等载,佛手并具治鼓胀发肿病,妇女白带病及醒酒作用,是配制佛手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佛手不仅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佛手气味辛,温无毒;主治下气,除心头痰水;煮酒饮,治痰多咳漱;煮汤,治心下气痛。”有疏肝解郁、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常用于肝郁气滞、脾胃气滞和痰湿壅肺等证。药理研究表明,佛手主要含柠檬油素等香豆精类,尚含黄酮苷、橙皮苷、有机酸、挥发油等,对肠道平滑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十二指肠痉挛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可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的血流量,减缓心率和降低血压。
8. 金华佛手哪里有卖的
佛手的养殖栽培过程:
1、土壤: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栽培效果最佳。
2、浇水:旱季要喷雾增湿,雨季要及时排水排涝,开花后浇水切勿过干过湿,否则易落花、落果。
3、施肥:果期要施足磷钾肥。
4、修剪:佛手一年多次开花,均能结果,3〜4月结的果不耐贮藏,残果较多,因此,这段时间结的果应全部摘除,5月后结的果才开始进行果期管理。
一般来说,果实如玉米粒大小时进行第一次疏果,选6~8枚留下,其余摘除,果枝上的侧芽及顶芽要抹掉,只留叶片;
当长到葡萄大小时,再疏果1次,选择较大的幼果4~5枚留下(一般一个结果枝上只留一枚),同时要增施磷钾肥。
盆栽养殖注意事项
1、促进幼苗营养生长,使其早日成株。第二、三年春天换盆时施饼肥、蹄片、骨粉做基肥,同时进行一次。
2、佛手喜酸性土壤,pH值应保持在5.3为宜;盆土的配比为腐殖土60%,河沙30%,泥炭土或炉灰渣10%。可每十天半月追施1次稀薄的肥水。水大易烂根,应采取试墒浇水的办法,盆土表层不干不浇,一次浇透,全年如此。
3、佛手最适宜的湿度是70%-90%。为此在干燥季节应每天向叶面喷水1-2次,也可向地面洒水增加空气湿度。佛手的适生温度是15-30℃,高温季节要移至凉爽通风而又遮阴的地方,气温低于5℃时须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