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花卉品种(四川植物品种)
1. 四川植物品种
1、四川适合种的名贵树种有;红豆杉、金丝楠木、乌木等。
2、红豆杉,是红豆杉属的植物的通称。该属约11种,分布于北半球,中国有4种1变种。红豆杉属于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是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
3、金丝楠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代表物种楠木原称“桢楠”。大乔木,高达30余米,树干通直。
4、乌木是红木的一种,木材市场上一般所称的“乌木”是指黑色非洲乌木以及东非黑黄檀,它们是树木树种的一类别,属于国家红木标准的一种
2. 四川常见植物
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
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
棉花:4——9月油菜:12——次年5月花生:4——10月甜菜:5——9月水稻:
东北:5、6——10月(单季)
南方:4——7月7——10、11月(双季)
华北冬麦
3. 四川植物种类
四川盆地的中药资源及分布 四川盆地周边是海拔1500一3000米的山地,组成了盆地的自然边界。
嘉陵江、沱江、泯江由北向南汇入长江。四川盆地以丘陵为主,兼有平坝和低山,最大的平原是成都平原,又称川西平原,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本区为群山环绕,北有秦岭、大巴山两道屏障,寒潮不易侵入,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平均气温16一18C,年降水量1000一1200毫米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本区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冬暖、春旱、夏热而长,多云雾,温暖湿润,几乎全年都是农作物生长期,土地肥沃,是种植业高度集中的区域,也是四川的药材重点产区。野生药材蕴藏量较大的有天南星、天花粉、五倍子、前胡、木通、鸡血藤、钩藤、麦冬、紫菀、葛根、败酱、青葙子、淡竹叶、谷精草、女贞子、紫苏、夏枯草、枳实和桑叶等。主要的栽培种类有川芍、麦冬、附子、郁金、泽泻、白芍、白芷、红花、菊花、桔梗、丹参、川明参、云木香、延胡索、牡丹皮、白姜、瓜篓、荆芥、薄荷、薏苡、牛蒡子、补骨脂、枳壳、栀子、陈皮、佛手、使君子、巴豆、木瓜、川楝子、石斛、杜仲、厚朴及黄柏等,木本药用树种有马尾松、柏木、樟、楠木、桤木、喜树、桉树、苦楝、马桑、黄荆、乌桕、白蜡、棕榈、桑和柑桔等。四川盆周山地气候温和湿润,云雾多,日照少,常绿阔叶林是这里的基本植被类型。野生中药资源种类丰富,以峨眉山为例,有药用植物1655种,特产及地区性药用植物有岩白菜、朱砂莲、雪胆、九子莲、走马胎、珙桐、岩菖蒲、黄连、三角叶黄连、草黄连、羽叶三七、竹节参、狭叶竹节参、西藏旌节花,翼梗五味子、凹叶旌节花、瓜叶乌头、甘西鼠尾、峨眉贝母、扇羽阴地蕨及峨眉藜芦等。盆周山地主要植、动物药材有黄连、当归、党参、云木香、川贝母、川牛膝、白术、金银花、天麻、款冬花、杜仲、厚朴、黄柏、柴胡、独活、钩藤、通草、五味子、辛夷、麝香、熊胆、豹骨、乌蛇等约50种。本区内的动物性药材还有五灵脂、珍珠、僵蚕、蚕沙、狗肾、水牛角、蜂蜜、土鳖虫,鸡内金、水蛭、蛇蜕、九香虫、虫白蜡、斑蝥和蛴螬虫等。矿物药有自然铜、花蕊石、石燕、赭石、芒硝、朱砂、石膏,寒水石、禹粮石、滑石及水银等。
4. 四川植物品种名录
1、桂皮。好的,桂皮厚实干脆个头大,可以闻到很浓厚的味道。
2、小茴香。选绿色的小茴香,干燥且颗粒均匀,颜色发黄是因为存放时间太长了,香味也会流失。
3、香叶。叶子大而干脆,香味浓郁。
4、香加皮。皮厚,气味香,淡黄色,没有木心且整齐的香加皮才是好的。
5. 四川植物资源
一、贵州气候 贵州省位于我国亚热带西部,云贵高原斜坡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半部在全年湿润的东南季风区内,西半部处于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的东南季风向干湿明显的西南季风区的过渡地带。由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离海洋较近,境内中部隆起,向东、南、北三个方向逐渐降低,横亘于四川盆地、重庆山地、丘陵和广西丘陵之间,加以山脉纵横,河流交错蜿蜒,致使地形地势甚为复杂,从而形成了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虽然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湿润,但在山地、河谷的气候垂直变化却特别明显。冬半年由于北有秦巴山系阻挡,南下冷空气多半绕道两湖盆地由偏东北方向入侵,常在中部和西部形成静止锋,西部威宁、盘县一带经常处于锋前位置,故冬季多晴朗天气,省的中部、东部正好处于锋后,故冬季多连阴雨天气。夏半年由于副热带高压控制,往往在东部连晴干旱,而西部却暴雨频繁。在副热带高压北跳的同时,雨带也随之北移,此时省内旱涝交替发生。 全省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年平均降水量1100~1400毫米,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 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暖风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多云寡照、湿度较大、降雨日数多、季风气候明显、无霜期长、垂直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夏季全省多微风,且在森林的自然调节下,凉风习习,再热也不觉得闷,是全国难得的亚高原度假旅游胜地。从贵州的湿度来讲,贵州夜雨比较多(白天晴),全省森林对保持水气有很好的作用,晚上降雨后,白天蒸发一点,一般人体最适宜的湿度条件是45%到70%之间,贵州夏季平均湿度大约在65%左右,这很适宜人们出行,就是走到哪儿都会觉得很清爽。据科学研究显示,当环境气候在18摄氏度到24摄氏度之间,空气湿度在45%至70%之间时,人体最感舒适。显然,贵州两者兼而有之,而且持续整个夏季。由于贵州、云南静止峰和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了贵州夏夜雨湿凉爽、白天晴和多云的天气,大大减少了紫外线的入侵,使到贵州的游人晒不伤、晒不黑,女士皮肤白皙水灵,男士肤色适中健康。气候资源种类 特殊的地带造就了贵州特殊的宜人气候。贵州气候从北至南跨越了两个大的气候带,温带、亚热带,它具体又可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四个类型。南亚热带主要分布在贵州南部的罗甸、望谟及北部的赤水等低热河谷。≥10℃积温大于6000℃;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0℃;年极端最低气温大于-5℃。中亚热带主要分布于≥10℃积4500-6000℃;最冷月平均气温4-10℃;年极端最低气温-10--5℃。北亚热带主要分布于≥10℃积温3500-4500℃;最冷月平均气温2-4℃;年极端最低气温-20--10℃。暖温带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高海拔地区及梵净山、雷公山等山区。≥10℃积温小于3500℃;最冷月平均气温小于2℃;年极端最低气温小于-20℃。气候资源优势 贵州夏无酷暑,春温秋爽,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夏季是地球同纬度最凉爽的地区域之一。优越的气候资源,孕育了贵州绚丽的自然风光,创造了宜人的旅游环境。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为39%,青山绿水,景色秀美,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非常适宜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在春夏季节,全省每月的降水量均在100――150毫米,丰沛的降水不仅使全省山区的溪水长流不断,山泉终年不竭,而同时晴雨的变幻使得喀斯特山色变得更加绚丽多姿。气象景观 1)大气中的光象。光,主要指阳光和月光,包括朝霞、旭日、夕阳、虹、晕、华等,是具有观赏价值的光象。 2)雨雪景观。在大自然形成降水过程中,可以产生云、雾、雨、雪等多种景观。 3)与风有关的气象景观。游客可通过感官感受其美。如“春风杨柳”、和“红枫秋月”、“苗岭松涛”等都会给人们以舒适美悦的感觉。气象类型 1)避暑型气候:将贵州省避暑旅游区可分为三种类型,即A山地型,如梵净山、雷公山、斗蓬山;B湖滨型,如威宁草海、红枫湖,百花湖;C高原型,如龙里草原夏无酷暑而成为避暑胜地。 2)夜雨昼晴型气候:贵州6――9月大多是夜雨昼晴,夜雨好休息,昼晴便于观光旅游。气象、气候的特点 1)多变性和速变性 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往往变幻无穷,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都说明气象和气候的多变性,其速变性则多体现在雾、雨、闪电、光等要素上,典型的景象如日出、霞光、夕照等,旅游者只有把握时机,才能观赏到佳景。 2)背景性和育景性 气象要素虽然有直接观赏价值,但在许多时候,它都不象地貌那样具体形象,富有实体感,也不象水景、花木景那样直观,可以体验,因而常成为人们观览其它风景的背景和借景加以利用。此外,气象气候还具有适景、育景的功能,即在不同的气候和气候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环境,气象气候具有育景功能。 3)节律性和导向性 由于气候的年月周期性变化,旅游活动亦随气候变化同样出现淡季、旺季的节律变化和客流的导向性规律变化。例如夏季,位于炎热地区的人们向高原气温凉爽的地区流动;冬季,位于严寒地区的人们向温暖阳光的地方移动,这种客流的导向性规律,就是受气候节律变化影响的结果。季节 1)春季 贵州的春季是从3月份至5月份,春季来临时,万木复苏、鲜花盛开、各地生机勃勃。春季光照、气温、降水同步增长,植物繁茂,林木葱郁。尤其是春雨开始后河湖水盈欲溢,树木长出嫩叶,青山滴翠,倒映其中,碧蓝可喜,是人们踏青游玩的最佳时节。 2)夏季 贵州的夏季是从6月份至9月份,以晴朗的温和宜人的天气为主。白天日照时间较长,夜晚气温温和,日温差较大。 3)秋季 10月份至12月份是贵州的秋季。虽然气温要比夏季低一些,但天气依然不错。全省本地的植物是常绿植物,但也引进了不少落叶树。多彩的树叶装扮出贵州秋季的美景。 4)冬季 贵州的冬季为1月份至2月份,全省大部地区的气温有所下降,但无严寒,仍是旅游的好时节。二、自然资源贵州是国内自然资源丰富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一,有着极为突出的资源优势。尤以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最具特色。 能源资源富集。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水能与煤炭优势并存,水火互济。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特别是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储量达497.28亿吨,居全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煤炭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为发展火电,实施 “西电东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煤化工、实施“煤变油”工程提供了资源条件。在“西电东送”的推动下,电力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到2005年末,贵州电网统调装机容量达到1324万千瓦,发电量达到786.78亿千瓦小时。 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且成矿地质条件好,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23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矿石、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也具有一定优势,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贵州铝土矿质佳量大,是中国铝土矿三大产区之一,铝土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17%;磷矿储量26.8矿石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重晶石甲冠中华,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金矿资源储量23.33万金千克,居全国第十位,是中国新崛起的又一黄金资源基地。 生物种类繁多。全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豹、白颧、黑鹤、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头鹤、蟒等14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1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69种,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25.7%。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地、农作物品种、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和珍稀植物等六类。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34.9%,人均森林面积0.16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2.11亿立方米;有70种珍稀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银杉、珙桐、秃杉、桫椤等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有二级保护植物27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8.9%;有三级保护植物39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9.2%。全省有野生植物资源38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有37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品质优良的珍稀名贵植物有珠子参、三尖杉、扇蕨、冬虫夏草、鸡GFDA3、艾纳香(天然冰片)等6种。此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吴萸、黄柏、黔党参、何首乌、胆草、天冬、银花、桔梗、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参、冰球子、黄精、灵芝、艾粉等有地道药材之美称。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中,工业用植物约600余种,以纤维、鞣料、芳香油、油脂植物资源为主;食用植物约500余种,以维生素、蛋白质、淀粉、油脂植物为主;可供绿化、美化环境及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约200余种;具有抗污能力的环保植物40余种。贵州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和其他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籽为主要品种。经济林木主要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等,“大方生漆”、“六马桐油”为贵州名优土特产品。全省饲养的主要畜品种有30多种,优良牧草资源2500余种,发展畜牧业具有良好条件。 迷人的天然的“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尔;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灿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以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文化,更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贵州概况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战国为楚黔中和且兰、夜郎地,秦置黔中郡和象郡,汉属荆、益两州,唐置黔中道,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为贵州省。现辖有3自治州、3地区、3地级市、10县级市、56县、11自治县、2特区。50多个市县及黄果树风景区对外开放。全省面积17万多平方千米。省会贵阳。梵净山和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区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贵州经济贵州共有耕地2800多万亩,大部分地区实行一年二熟耕作制。粮食作物占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左右,以稻米、玉米为主;稻米产量约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二。经济作物以油菜、烟草最重要,其它经济作物有棉花、苎麻、甘蔗、甜菜等。本省是我国四大烟区和四大作蚕生产区之一。贵州烤烟以特优著称本省森林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清水江、都柳江、赤永河流域和梵净山区。以产杉、松为主,是全国的重要杉木产区之一,锦屏的杉木驰名全国。果品主要有黄梨、柑桔、苹果等。本省矿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汞、煤、磷、铝、铅、锌、铁、锑等。传统手工业品以玉屏箫笛、岑巩的“思州石砚”、民族花边、金瓜盆桶、蜡染、大方漆器、平塘县牙舟陶器等著名。贵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汞、硅石、压电水晶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磷第二位,全省86%以上的县地下有煤。在国土开发的全国19个重点地区中,贵州有两个。其一是六盘水一攀西开发区,这个开发区将带动川、黔、滇三省的能源、冶金机械、化工等重工业的发展;其二是乌江流域水电、矿产资源开发区,是贵州振兴经济的希望所在。黔酒、贵烟、军工企业在全国均占有一定的优势。
6. 四川有多少种植物
四川省的名胜古迹有: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黄龙溪、金沙遗址、大足石刻、乐山大佛、三星堆、瓦屋山、碧峰峡、白龙宫、龙池风景区、黄龙寺。
峨眉山(Mount Emei)山头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有植物3200多种,约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1/10。峨眉山还是多种稀有动物的栖居地,动物种类达2300多种。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为该山一大特色。
峨眉山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山上多古迹、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洗象池、龙门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胜迹,是中国旅游、休养、避暑目的地之一。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7. 四川动植物种类
红腹锦鸡俗称“金鸡”,是我国特有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同是甘肃、四川和贵州三省的省鸟,也是国鸟评选中极具竞争力的候选鸟之一。
目前,我国已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了自己的“省鸟”,共14种。在评选国鸟的热潮中,丹顶鹤、红腹锦鸡、朱鹮等都是呼声很高的候选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