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水生花卉 >

花卉生长因素(花卉生长因素有哪些)

更新:2022-11-15 04:11归类:水生花卉人气:77

1. 花卉生长因素有哪些

七种花卉的习性和一些基本的养殖方法:

(一)杜鹃:喜凉爽通风,忌高温炎热;喜半阴,忌烈日;喜湿润,忌干燥;喜酸性土,忌碱性土;喜排水良好的松毛土,忌积水;如排水良好,水可大点,叶面要经常喷水。

(二)君子兰:喜温暖,怕寒冷;喜半阴环境,忌炎热日光直射;喜排水良好的腐叶土,忌积水;夹箭时黑白天温差要调整到7---10度,浇点啤酒。盆土干时叶不可喷水, 喷水易烂叶,叶上有灰可用湿巾擦。当君子兰叶脉达到20以上才能开花。

(三)山茶:山茶为阴性花木,要求蔽阴度为50%左右,在疏荫下生长良好,怕阳光曝晒,如果遭烈日直射,嫩叶易灼伤,造成生长衰弱,影响开花。夏季喜凉爽湿润,冬季喜温暖环境,一般生长适温为15---25度,花叶要经常喷水。怕干旱,忌积水。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土才生长良好,在碱性或积水的土壤中会逐渐死亡。

(四)一品红:喜温暖湿润的环境,不耐寒;喜充足的光照,不耐阴;对土质要求不严,但喜肥沃疏松排水好的微酸土。

(五)米兰:喜温暖湿润,怕干燥,不耐寒;喜阳光,不耐阴;喜肥沃疏松的微酸性沙土。有诗赞曰:“瓜子小叶亦清雅,满树又开米状花,芳香浓郁谁能比,迎来远客泡香茶”。

(六)鹤望兰:喜阳光,不耐北方夏季烈日曝晒;喜温暖,不耐寒;要求冬季中温,夏季凉爽湿润环境;喜排水透气良好的腐殖土。

(七)龙吐珠: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喜阳光充足,怕强光直射;喜肥沃排水透气良好的腐殖土。

2. 花卉的生长

五月一日那天,我在花盆里种下三粒牵牛花的种子。

先将三颗种子用温水泡六个小时,再将花盆里的土松一松便于扎根,然后挖开一厘米深的坑,将泡好的牵牛花种子两两相隔一厘米放进去,再用土覆盖压实,浇上水以保持土壤的湿度。以后我每天观看,第六天终于有了变化,只见一颗白色的嫩芽顶翻土壤,露出头来,陆续又长出两颗,后来嫩芽越来越大,渐渐地变成了绿色的叶子。为了能让牵牛花茁壮成长,可惜只能保留一颗最健壮的苗苗,忍痛拔掉其余两颗。

3. 花卉生长的环境要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花卉生长的?

园林构造的五大要素:即山水地形,植物,建筑,广场与道路和园林小品.

1、 山水地形地形是构成园林的骨架,主要包话平地,丘陵,山峰等类型.地形要素的利用和改造,将影响到园林的形式,建筑的布局,植物配置,景观效果,给排水工程,小气候等因素.水体也是地形组成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水是园林的灵魂,水体可以简单地划分为静水和动水两种类型.静水包括湖,池,塘等形式.动水主要有河,溪,喷泉等.另外,水声,倒影也是园林水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2、植物植物是园林中有生命的构成要素.植物要素包括乔木,灌木,攀援植物,花卉,草坪等.植物的四季景观,本身的形态,色彩,芳香等都是园林造景的题材.园林植物与地形,水体,建筑,山石等有机的配植,可以形成优美的环境.园林中草药除了考虑植物要素外,自然界往往是动物,植物共生共荣构成的生物生态景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动物景观的规划,如观鱼游,听鸟鸣等可以为园林景观增色.

3、建筑根据园林的立意,功能,造景等需要,必须考虑建筑和建筑的适当组合,包括考虑建筑的体量,造型,色彩以及与其配合的假山艺术,雕塑艺术等要素的安排,并要求精心构思.使园林中的建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广场与道路广场与道路,建筑的有机组织,对于园林形式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广场与道路的形式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自然的.或者自由曲线流线形的.广场和道路系统构成了园林的脉络,并且起着园林中交通组只和导游线的作用.

5、 园林小品园林小品是园林构成中主要的部分.小品使园林的景观更具有表现力.园林小品,一般包括园林雕塑,园林山石,园林壁画等内容。

4. 花卉生长因素有哪些种类

植物的叶能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自己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绿色植物中含有叶绿素,必需在阳光的照射下,才能将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有机物质,并且释放氧气。每一种生物都有适合其生活的环境,植物也不例外。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包含着几个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子,如空气(氧和二氧化碳)、光、热、水和无机盐(养料)等因素,对绿色植物的生存是缺一不可的,它们是绿色植物的生存条件,称为作物生长要素。

5. 影响花卉生长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植物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是:适度阳光、空气和适量水分。

植物生活所必需的五大要素是: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养料,它们是植物的生命线。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时间期和不同的发育阶段,都需要不同的,一定的合适温度;水是植物的重要构成部分;空气中的氧、氮、二氧化碳对植物生活影响极大;植物需要的养料很多,有碳、氢、氧、氮、磷、钾、钙、硫、镁、铁等10 多种元素。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动物的呼吸需要氧气等。

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日储存能量。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些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小麦、玉米等。

6. 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有哪些?

什么是影响棉花产量的几个主要因素?

对这个问题,初心哥有一定的话语权,首先要了解的是棉花产量的构成因素,单位面积上棉花的单产取决于每亩的有效总铃数,而总铃数的取得,由种植密度与平均单株结铃数来构成,现代农业杂交抗虫棉在我国长江流域棉区已大面推广,其主要栽培技术也已很成熟,其核心要点就是要充分挥杂交棉的单株个休优势,采取适度密度的种植模式,加抓好与之相配套的肥水管理,2005以来,初心哥总结归纳的千株千斤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在长江流域获得了大面成功,亩栽千株,亩产千斤的双千栽培模式,让部分种植农户获得了实打实亩产1000斤以上的丰产典型。

具体来说,影响棉花高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适时播种,培育壮苗:长江流域以地温稳定在15度以上,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过早不利培育壮苗,过迟不能保证三桃齐结。不播五月种,不栽六月苗。

2、宽行稀植,降低密度:按千株千斤栽培技术要点,以垄宽2.4米,行距1.2米,株距55~60厘米为宜,亩栽千株。

3、科学施肥,合理化调:千株千斤栽培技术中的一个核心是要抓好肥水管理,充分发挥单株个体优势,生产上要求一是要足施底肥,一般于栽培前开沟亩施高含量复合肥80~100斤,或亩施尿素20斤,钾肥15~20斤,磷肥80斤,促根早发。二是早施巧施苗肥,移栽活棵后亩施尿素5~8斤,促早发。三是稳施蕾肥,蕾期是棉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时期,应以施有机肥或迟效性的复合肥为主,切忌施用尿素过多,以避免棉花疯长,进行大叶结小桃的恶性循环。四是重施花铃肥,在田间10%单株有硬币大小硬桃时,以速效性肥料为主,亩施尿素30~40斤,配合施钾10~20斤。五是补施盖顶肥。于立秋打顶后的雨后抢湿及时撒施尿素15~50斤每亩,同时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以防棉花早衰。

打顶按早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原则进行,一般于立秋前后,当单株果枝达18~20盘时,及时打顶去旁心,并于打顶后一周,开始用缩节胺进行化调,目标是控制果枝节间在手指两指半左右,做到生长稳健,不早衰不贪青。

4、抗旱防涝,防治病虫。棉花生长前期主要防治蚜虫和棉蓟马,中期防治盲蝽蟓,中及后期重点抓好棉铃虫和红铃虫的防治,同时尽可能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防范棉花的检疫性病害枯、黄萎病的发生。

总之,影响棉花高产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适宜的种植密度,科学的施肥技术,合理的化调技术,同时,每年的气候条件,对当年棉花的产量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7. 花卉生长因素有哪些方面

花卉对温度的要求

那你首先要清楚你所养的花的品种或者分类是什么。

根据品种和分类有针对性的养殖,采取适宜的温度、湿度

一般我们把花卉大致分为:

1.本木花卉。常见的有(月季、梅花、桃花、牡丹、海棠、玉兰、紫荆、连翘、丁香、杜鹃花、栀子花等)

2.草本花卉。一般有:春兰、香堇、慈姑花、芍药、风信子、郁金香、紫罗兰、长春菊、夏兰、石竹、石蒜、荷花、翠菊、睡莲、福禄考、晚香玉、万寿菊、千日红、建兰、铃兰、报岁兰、水仙、小草兰、兔子花、百日草、鸡冠花、一串红、孔雀草等等。

3.盆花类。一般有:绣线菊、八仙花、白喜草、万寿菊、牵牛花、虞美人、天门冬、红掌、君子兰、蝴蝶兰、一品红、兰花、水仙、仙人掌、昙花、芦荟、薰衣草等等

4.鲜切花。一般有,,芍药、月季、美人蕉、郁金香、玫瑰、康乃馨、百合、马蹄莲、太阳花、情人草、勿忘草、满天星等。

5.室内观叶植物。一般有文竹、万年青、非洲茉莉、绿萝、吊兰、滴水观音、发财树、鸭掌木、巴西铁、南洋杉、橡皮树、富贵竹等。

不同的花卉,其生物特性各不相同,它们对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条件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根据生物特性,我们一般把花卉人为的分为:

1.喜阳性和耐阴性花卉

喜阳性花卉一般需要充足的阳关照射,如果光照不足,就会生长发育不良,开花延迟或不能开花,且花色差,味淡。这种花一般对温度的要求也相对高一点。一般在23°C以上最适合生产。

耐阴性花卉就和喜阳性的相反,只需要软弱的散射光既能良好的生长,确定就是不能在阳光下暴晒,不耐高温。一般需求温度较低,适合温度在13-25°C之间,生长发育较好。

2.耐寒性和喜温性花卉

就如以上所说,听名字也就知道这种花的特性,一般耐寒性的能耐零下3-5°C的短时间低温。喜温性的一般要在15-30°C的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花卉的知识较多,且较为广泛,每个地区的花卉品种,特性各不相同。如果是新手,建议养一些适合自己居住环境匹配的花型。

8. 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有哪些

植物生长五大要素:

光线。 2.温度。 3.湿度。 4.空气。 5.土壤。

1、光线就是光照,绿色植物中的叶绿素是由光线的光合作用.水分和二氧化碳制造而成,

所以植物没有光线就不能生存。

2、温度的高低对于植物的生长影响很大,原生于温带地区的植物,可以忍受低温,但不耐高温。 反之,原生于热带的植物,可以抗热抗高温,但不耐低温。每一种植物都有它最理想的生长适温, 如果我们能够给它最适当的温度,生长一定健壮。

3、水分是生物细胞组成的主要物质,尤其绿色植物的含水量达80%以上。 植物所需的水分,不单指土壤中的水分,也包含了空气中的水分,就是我们所称的湿度。 植物从根部吸收水分,输送到茎.叶各部位蒸散。 如果吸收量少于蒸散量,就会导致茎叶枯萎死亡,因此在旱地或炎热的季节里,必须注意水分的补给。 反之过量或多雨的季节里,土壤含水量过高,空气的含量降低,阻碍了根部的发育,即会致使吸收能力减退而死亡。 植物除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外,散布在大气中的水蒸气(空气湿度)也会影响植物的蒸散作用。 空气湿度高,茎叶的蒸散作用就减缓,也就不易造成枯萎,

4、空气对植物的生存如同对动物一样是至关重要的。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植物需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来制造养料。 植物所需要的元素,有13种(4%)来自土壤,另外96%的碳、氢、氧元素来自空气。而空气中的氮、氧、二氧化碳又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氮元素在土壤中一般占有1.5%的比重,而氮气要占空气总容量78.09%,但是氮气一般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仅有少数根瘤菌的植物用根瘤菌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供植物生长。所以氮气一般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决定性的作用;反而在土壤中施氮肥更容易被植物吸收。氧气占空气总容量21%,是植物呼吸和生存的必要条件;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植物吸氧主要在根部,一般的植物根部吸收大气中存在的氧气就已足够,但沉水类植物主要靠土壤和水中的氧气,则需要适当保持土壤含水量和适当松土,防止土壤中二氧化碳聚集过多,导致植物根系窒息或中毒死亡现象。

5、土壤为植物提供根系的生长环境,为其保温,保湿,同时能够辅助根部对植株的固定作用。土壤是很好的“储藏室”,其中可以储存水分、空气、矿质元素,这些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植物直接从土壤中摄取。另外土壤内含有大量其它生物,如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植物无法直接吸收有机物)使之变成植物能够直接利用的无机物,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能够通过其生理作用(运动等)达到翻土的目的,使土壤空隙加大,增大空气的含量,同时蚯蚓粪便能够为植物提供直接营养。沃土是最佳类型的土壤,因为它含有适量的水、空气和养分,使植物能健康茁壮地生长。就养分来讲,它对植物所起的作用,犹如人类需要粮食一样重要。养分供应不足,常是产量不能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为了增产就必需供给植物充足的养分。在土壤养分不足的情况下,就得通过施肥来满足植物对养分的要求。

9. 影响花卉生长的条件有哪些

。药用植物种类对温度的要求

根据药用植物种类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可以分为四类:

(1)耐寒的药用植物:如人参、细辛、百合、五味子、刺五加等,能耐-1℃~-2℃的低温。短期内可以忍耐-5℃~-10℃低温。

同化作用最旺盛的温度为15℃~20℃。

(2)半耐寒的药用植物:如板蓝根、白芷等,能耐短时间-1℃~-2℃低温,同化作用以17℃~20℃为最大。

(3)喜温的药用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都要求较高的温度,同化作用最适温度为20℃~30℃,而当温度在10℃~15℃以下时,授粉不良,引起落花,如颠茄、望江南等。

(4)耐热的药用植物:如冬瓜、丝瓜、罗汉果等,它们在30℃左右的同化作用最高,个别植物在40℃的高温下仍能生长。

同一种药用植物的不同发育时期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如种子发芽时,要求较高的温度,幼苗时期的最适宜生长温度,往往比种子发芽时的低些,营养生长时期又较幼苗期稍高。

到了生殖时期,要求充足的阳光及较高的温度。

2。温度的周期和春化作用

温度的周期性变化是指温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在进行药材生产时,可根据药用植物的物候期及当地的气候特点,确定播种期、栽培措施等。

除了适应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外,植物对温度的昼夜变化也有一定的要求。如地黄、白术、玄参、牛膝、党参、川芎等一些根茎类植物的地下贮藏器官在入秋后生长较快,这是由于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

春化作用是指由于低温所引起的植物发育上的影响。

如当归、白芷、牛蒡、板蓝根等都需要经过一段低温春化,才能开花结籽。根据植物通过春化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二大类:(1)萌动种子的低温春化,如荠菜、萝卜等。(2)绿体植物(在幼苗时期)的低温春化,如当归、白芷、牛蒡、菊花等。

一般春化的温度范围为0℃~15℃,并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药材生产过程中应注意春化问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板蓝根秋季播种,或春季播种过早,当归、白芷秋季播种过早而幼苗过大,均会引起开花结籽,造成根部空心不能药用。

二、光照

1。光照强度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

在植物生态学上通常根据植物对光的不同要求,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及耐阴植物三大类:

(1)阳性植物:是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长健壮,在荫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如甘草、黄芪、白术、芍药、地黄、洋地黄、连翘、决明子、北沙参、红花、薄荷等。

(2)阴性植物:是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比在强光下生长良好的植物,但并不是说,阴性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是越弱越好,因为当光照过弱,达不到阴性植物的补偿点时,它也不能得到正常的生长,所以阴性植物要求较弱的光也仅仅是相对于阳性植物而言。

阴性植物多生长在潮湿、背阴的地方或者生于密林内,如连钱草、人参、半夏、细辛、天南星、黄连等。

(3)耐阴植物:是介于上两类之间的植物。这类植物在全日照下生长最好,但也能忍耐适度的荫蔽,或是在生育期间需要较轻度的遮荫。

如党参、黄精、肉桂、款冬、垂盆草等。

但是,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光的要求也不一样。如厚朴、杜仲等木本植物,幼苗期也需遮荫,怕强光。党参幼苗喜阴,成株则喜阳。黄连虽为阴性植物,生长不同阶段,耐阴程度都不同,幼苗期最耐阴,但栽后第四年则可除去遮荫物,在强光下生长,利于根部生长。

一般情况下,植物在开花结实阶段或块茎等贮藏器官形成阶段,需要较多的养分,对光的要求也更高。

2。光周期的作用

植物的光周期现象是指日照的长短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是植物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不仅影响到花芽分化、开花、结实、分枝习性,甚至一些地下贮藏器官如块根、块茎、鳞茎的形成也受光周期的影响。光周期,是指一天中日出至日落的理论日照时数,而不是实际有阳光的时数。一般把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为三类:

(1)长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是指只有当日照长度超过它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如果他们所需要的临界日长时数不足,植物则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不能形成花芽。如牛蒡、凤仙花、除虫菊、红花等。

(2)短日照植物:日照长度只有短于其所要求的临界日长,或者说暗期超过一定时数才能开花。如菊花、龙胆等。

(3)中间型植物:这类植物的开花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较小,只要其他条件合适,在不同的日照长度下都能开花,如蒲公英。

三、水

栽培的药用植物除莲、泽泻、芡实等要求有一定的水层外,绝大多数植物主要靠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在土壤处在正常含水量的条件下,根系入土较深,在潮湿的土壤中,药用植物根系发育不发达,多分布在浅层土壤中,生长缓慢,特别是一些根茎类药用植物,常因此而发生病害,如延胡索、白术等的菌核病等,大都是由于水分过多、适度过大而引起的。

通常根据药用植物对水分的不同要求,分为旱生、水生、湿生、中生几类。

1。旱生植物

在干旱环境中生长,能忍受较长时间干旱而仍能维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类植物。

在干热的草原和荒漠地区,旱生植物的种类特别丰富。旱生植物中又可分为多浆液植物(仙人掌、芦荟等)、少浆液植物(麻黄)和深根性植物。

2。湿生植物

在潮湿环境中生长,不能忍受较长时间的水分不足,抗旱能力最小的陆生植物。

根据环境的特点还可以分为阴性湿生植物(弱光,大气潮湿)和阳性湿生植物(强光,土壤潮湿)两大类。前者如各种秋海棠、蕨类;后者如灯心草、半边莲、毛茛等。

3。中生植物

是生长在水湿条件适中的陆上植物。

大多数栽培药用植物属于此类型。

4。水生植物

生长在水中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又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如泽泻、莲、芡实等。

同一种药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引种栽培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掌握药用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要求,才能有效的制订灌溉排水措施。

例如:川芎前期喜湿,后期喜干。薏苡开花结实期不能缺水等。

四、土壤

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土壤供给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的能力,称土壤肥力。土壤的这些条件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如水分多了,土壤的通气性就差,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而且容易流失;相反,土壤水分过少,又不能满足药用植物所需要的水分,土壤的有机质分解过快,也会造成养分不足。

因此,在进行药材生产中,应综合分析土壤状况。

首先,土壤质地影响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砂土可选择种植北沙参、阳春砂仁等植物。而一般根类或根茎类药用植物多喜在砂壤土或壤土种植。

各种药用植物对土壤酸碱度(pH值)都有一定的要求。

多数药用植物适于在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生长。不过有些药用植物(如肉桂、萝芙木等)比较耐酸,有些药用植物(如枸杞、红花、甘草、金银花等)比较耐盐碱。

药用植物生长发育需要有营养保证,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硫、铁、锰、硼、锌、钼等养分,其中尤以氮、磷、钾的需要最多。

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平衡施肥,同时重视农家肥的利用,以利改良土壤。 (文章出处:中国中医药报)。

10. 花卉生长不同阶段需要的环境因子各有哪些特点

1.温度是花卉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是花卉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之一。不论其他环境条件如何适宜,如果温度超过了花卉植物所能忍受的最高温度或者最低温度界限,花卉就会受到损伤甚至死亡。

2.各种花卉都有其最适宜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大多数花卉的最适宜温度为15度—25度,在最适宜温度范围内,花卉的生理活动最为旺盛,生长速度也最快,按照花卉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大体上可以将花卉分成三大类。

耐寒性花卉:这类花卉原产于温带和亚寒带,能忍受—15度左右的低温。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南部可露地越冬。如野蔷薇、丁香、百合、雏菊、石竹、玫瑰、金银花、紫藤、蜀葵等。

半耐寒性花卉:这类花卉大多数原产于温带南缘和亚热带北缘地区,其耐寒能力介于耐寒性和不耐寒性花卉之间,能忍受较为轻微的霜冻,一般能耐—4度的低温,在长江流域一带可露地安全越冬,在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需要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如埋入土内或将枝干加以包裹,有的则需要移入不低于零度的室内越冬,如翠菊、月季、金鱼草、三星董、郁金香、无花果、石榴等。

不耐寒性花卉:这类花卉大多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们性喜高温,在华南和西南部分地区可露地越冬,其他地区都需要移到温室内越冬,有的需在不低于0度的温室内越冬,故有“温室花卉”之称。如一叶兰、一品红、红茶、杜鹃、变叶木、龟背竹、铁线蕨、巴西木、蝴蝶兰、马蹄莲、君子兰等。

上一篇:花卉刺虎花(虎刺花的特点) 下一篇:家养植花卉用什么肥料(家养花卉施什么肥)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