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卉技术(中国花卉发展)
1. 中国花卉发展
眉山的柑橘、青岛的海鲜、沭阳的花木……这些在十几年前仍是远方的味道和思念,如今已成为民众生活中的“日常”。在这种变化背后,离不开经济黑马——快递业迅猛发展的支撑。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完成833.36亿件,逆势增长31.2%,连续7年居于世界第一,占全球快递业务量的六成以上。而在10年前,这一数据还仅停留在10亿件左右,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如今,中国正从快递大国向快递强国跃升,用10年的时间蹚出了一条从掉队到超越的进击之路。国家邮政局数据也显示,今年5月,每秒钟有超过3000个快件进入寄递渠道,预计今年的快递业务量将超千亿件。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快递业活力迸发,也是中国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生动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和消费市场潜力持续释放,快递行业也在助力生产发展、推动流通方式转型和促进消费升级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从快递大国迈向快递强国
从无到有,从慢到快,中国快递业的发展也见证着人民群众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如今,快递服务已成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2020年,快递企业日均服务4.5亿人次,相当于全国每年有三分之一的人享受快递服务,人均快件使用量约59件。
据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在刚刚落幕的“6·18”购物节中,全行业揽收快件超65.9亿件,同比增长24.24%,最高日处理超过4亿件。
2. 中国花卉发展历史的思维导图
有用的。他的课比较风趣幽默,首先是讲思维,要从公务员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是讲题型,大作文的花木体比较有用;最后是讲表达,平时要多积累,优化表达。花木君:步知公考申论主讲老师,研究申论10年,累计批改申论文章超2万份,国内申论批改第一人,原创2000多堂“花木体”、“花式思维导图”教学方法体系课程,帮助学员申论平均分突破70分,让任何基础的人都能够快速上手写好申论。
3. 中国花卉发展现状及前景
预计到2021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将超过160万公顷。随着对花卉需求的领域越来越多,我国花卉的销售规模将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花卉行业发展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到2021年,我国花卉销售额将超过1600亿元。
4. 中国花卉发展前景
从最近几年的形势来看,苗木产业在销售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整体形势良好,多数种类与品种受到市场认可。如垂柳、金丝柳、红叶石楠、香樟、红叶小檗、栾树、法桐、银杏、蜀桧、龙柏球、红叶李、百日红、碧桃、紫荆、小叶女贞球、刺柏、蜀桧、田槐及小规格垂柳、雪松,价格相对平稳或略有下降,但市场销售依然流畅。香樟、红叶石楠、合欢、银杏、国槐等苗木一直价格坚挺。价格略有下滑的品种主要是前几年由于价格上升快,各地蜂拥而上大量栽植。柳杉种植和管理技术但各地大规格优质苗木与货源紧缺的种类价格一直是坚挺上涨,如红叶李、国槐、杜英、龙爪槐等苗木仍处在市场高价位上。二是容器苗销路看好。如容器侧柏、柑橘、油松、白皮松、金叶女贞及用于绿化的果树苗等,以及部分使用控根设施(包括盆栽)的苗木花卉。蔬菜、果树、食用菌等盆景苗木,也深受市场青睐。三是本地自育苗木受欢迎,调入苗木销售能力有所下降。自育苗木因具有较多的选择性和较强适应性,销售快而且售价高。
从苗木产业发展趋势看,有以下几点:一是绿化大苗依旧是供不应求。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各类工业园区建设速度加快,绿地美化环境的大龄苗木供不应求,如湖南的酸橙,因四季常青,冬季有果,已成为长江流域城镇绿化的紧俏树种,生长10年以上,胸径15~20厘米的销售价在1500~3000元左右。此外如龙爪槐、雪松、黄杨、金丝柳、侧柏和香樟,培植胸径在5厘米以上的苗木,至少需时5年以上,在市场上还是销售需求量大,成抢手货。二是高速路和高等级公路用苗量剧增。主要树种有红叶李、蜀桧、大叶女贞、桧柏、刺柏、藤本月季、小叶女贞球,以及适宜于边坡绿化的小叶爬山虎、地锦、凌霄、迎春、紫藤、金银花、长春藤等需求量大。三是城市绿化以灌木、彩叶树种和长青树种为主,如紫荆、百日红、连翘、榆叶梅、美人梅、国槐、杜英。彩叶树种在各省区的需求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如黄栌、火炬树、槭树类、橡栎等彩叶树种。一些抗逆性强的苗木销售明显上升,树木移植技术在城市绿化中首选种类有丁香、垂柳、红叶树、桂花、合欢、丝棉木等。四是立体绿化日益受到重视。一些藤架品种、攀援植物热销。如紫藤、凌霄、地锦、常青藤、三角梅等,已成为立体绿化中的首选品种。五是高档花木市场已打开。如红枫、紫玉兰、日本樱花、马褂木、七叶树等,以及适宜温室生长的橡皮树、山茶花、红掌、一品红、扶桑等花卉,市场潜力依旧。适于华东地区种植的海滨木槿、醉香含笑、金合欢、木荷、乐东拟单性木兰等苗木已崭露头角,流苏、黄连木、七叶树、枸骨、异形槐、矮紫杉、洒金柏、白鹃梅、紫叶矮樱、金焰绣线菊等已在我国华北地区绿化美化中的占有量呈增加之势。五是造型苗木销路在拓展。目前一些苗木生产者将苗木通过先进技术,制作成各式各样的造型,如利用松柏制成宝塔型、亭台楼阁型;利用苗木培植成马、牛、羊、狗、象等多种动物的造型,这些都是自主开发市场的好办法。如用立体绿化植物的扶芳藤,以前只用于依附墙体绿化生长达到绿化效果,现在一些苗木基地将其制成扶芳藤球,扶芳藤绿墙,各种动物和建筑造型等,其销售量明显扩展。因整型、造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所以短期内不会出现过度的市场竞争,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5. 中国花卉发展进程与物种特色
1.中国最早传入的蔬菜之一:胡萝卜
最直观地判断某种食物是否为中国特产,最简单的辨别标准,就是看食物的名字,比如:这个胡萝卜里面的这个“胡”字,就说明胡萝卜不是本地产的,古代人把中国北边和西边的地方泛称为“胡地”,从那边传入中国的东西往往在名字的前面加上这个“胡”字,比如胡椒、胡瓜和胡豆等,都是外来物种,胡萝卜也是这样。
胡萝卜的栽培历史距今已有2000多年了,原产地是亚洲西南部、阿富汗一带,那里的紫色胡萝卜是胡萝卜最早的祖先。大概在公元10世纪的时候,胡萝卜经伊朗传入欧洲大陆,并逐渐被人们培养成一种蔬菜,经过精心培育,胡萝卜演化发展成现在的短圆锥形、橘黄色的外观。大约在12世纪宋朝的时候,胡萝卜经伊朗传到了中国。
胡萝卜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因为外观和本土生长的白萝卜有相似之处,所以才起名为“胡萝卜”。但是它们俩却属于不同的类别,白萝卜属于十字花科萝卜,而胡萝卜属于伞形科胡萝卜,胡萝卜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萝卜。另外他们的口感也不相同,胡萝卜更为独特的口感,让有的人钟情,有的人讨厌。
明代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胡萝卜:“味甘,平。无毒。主下气,调利肠胃。”胡萝卜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还可以美容养颜。小时候小伙伴们因为维生素摄入不足,有的到了晚上看不清东西,大人说这是夜盲症,从地里给我们拔回几根胡萝卜,连着吃几天夜盲症就会有所改善。
2.世界上排名第四,被广泛种植的黄瓜也是外来物种
黄瓜早期像胡萝卜一样,被叫做“胡瓜”,是汉朝张骞从中亚的印度带回来的。胡瓜改名为黄瓜也有一段历史故事,东晋十六国羯族的石勒建立了后赵王朝,因为他们出自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听到汉人称羯族人为“胡人”,就大火恼火,他制定了一条法令: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都不许出现“胡”字,违者问斩。
有一天,石勒召见地方官员——襄国郡守樊坦,她指着午膳中的一盘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这是石勒故意在考问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石勒听后,满意地笑了。自此以后,胡瓜就被称做黄瓜,在朝野之中传开了。
黄瓜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热带雨林,这度里温暖湿润,适合野生黄瓜生长。最初的黄瓜是野生的,身上长满了黑刺,味道非常苦,也不能食用。野生黄瓜经过长期的栽培、驯化,苦味变轻,开始食用。
关于黄瓜如何传入我国的,有的学者认为它分两路传入我国的:一路是在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时期,由张骞从印度经丝绸之路带入中国的北方地区,并经过多年的培育,形成了华北系统的黄瓜。另一路经由缅甸和中印边界传入华南,并在华南被培育,形成我国现在华南系统的黄瓜。
到了隋唐朝时期,黄瓜在南方和北方被广泛种植,已成为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蔬菜。黄瓜经过我国劳动人民多次改良之后,黄瓜的品种和口感有了更大的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温室大棚的发展,我国已成为黄瓜的次生起源中心。黄瓜也成了温室中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
黄瓜性凉、味甘,富含多种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它有除热、利水利尿、清热解毒的功效;还能缓解咽喉肿痛,有减肥美容的功效。黄瓜可以生吃,在炎热的夏季,吃上一根清凉的黄瓜,暑气也会随着一扫而光。黄瓜还可以烹饪成可口的菜肴,丰富了我们餐桌上的菜品。
3.番茄又名西红柿,也是外来物种
前面咱们说了,带“胡”字的食物一般是从中国西北边的 “胡地”传来的。 一般带“胡”字的食物,传入时间都比较早,而传入晚的食物一般被加“番”、“洋”等字。所以番茄、洋芋等这类食物,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胡”字辈要晚一些。番茄因为果实长得像茄子,所以起名为“番茄”。
番茄原产于秘鲁森林,又叫“狼桃”,由于它色彩极为鲜艳,所以人们认为它是一种毒果,只当作观赏植物而不能吃。16世纪,英国的一位公爵把秘鲁的番茄,带回英国皇宫,作为珍贵的礼品送给他的情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它被女王种进了漂亮的花园,主要用于观赏。明朝时期,番茄传入中国。它被作为观赏性植物,写入群芳谱,在中国种植也不广泛。
第一个吃番茄的人,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样勇敢。18世纪法国一位画家,禁不止番茄美丽外观的诱惑,冒死吃下了这个“狼果”,最后不但没有死,还发现它酸酸甜甜很好吃,早期番茄被当成一种水果来食用。后来到了18世纪,意大利厨师用西红柿做成佳肴,色泽鲜美、味道酸甜可口,吃过的客人都大为赞赏,至此,番茄终于被当成了一种蔬菜,走上了人们的餐桌。番茄也从花园里的观赏植物,被人们移进了菜园。一直到清末至民国时期,番茄才登上了中国餐桌。
番茄富含维生素C和有机酸,能美容护肤,保持血管弹性,可以刺激胃液分泌,有助消化和润肠通便的作用,番茄在延缓衰老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小时候我总把番茄当成水果来吃,妈妈买回家一大半,都被我生吃掉了,后来从书本上我才知道原来它属于蔬菜,它被我误解了那么多年。
番茄从种植到食用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它因为漂亮的外观,被人们误解,只能当作观赏花卉来种植。又因为太过于漂亮,让人们经不住诱惑,大胆尝试,最终发现了它的美味。
4.既是蔬菜也是调味品的辣椒,也是外来物种
大约16世纪末,辣椒传入中国,和其他传入中国的物种一样,辣椒因为传入的时间晚,前面被加上了一个“番”字,这个番,就是“海外”的意思,辣椒当时被人们称为“番椒”。辣椒早期被引进中国,并不是用于饮食的,只是被当做一种观赏植物。
辣椒传入中国,也要感谢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辣椒原产于中拉丁美洲的热带地区,原产国是墨西哥(和玉米一样),后来辣椒被哥伦布带到了欧洲。辣椒传入中国也有两条路径,一是经过声名远扬的丝绸之路,从西亚进入新疆、甘肃、陕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二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在南方的云南、广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后逐渐向全国扩展。
辣椒最初被人们食用是因为盐少,不能满足需求。清康熙《思州府志》称:“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清乾隆年间,辣椒开始作为一种蔬菜被中国人食用。据载最初吃辣椒的中国人都在长江下游,这就是所谓的“下江人”,下江人也被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到了后来,辣椒开始向内地传播,进入了湖南、四川一带,虽然传入的比较晚,距今也就300多年的时间,但辣椒一进入三湘、巴蜀之地,就引发了长久的餐饮革命,进而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惯,如今风行全国的湘菜、川菜,都是因为辣椒的出现才成为名菜的。
辣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含有较多抗氧化物质,能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荷尔蒙分泌,保健皮肤。可以控制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辣椒还能增加食欲、帮助消化。辣椒所含的辣椒素,能够促进脂肪的新陈代谢,防止体内脂肪积存,有利于降脂减肥。
辣椒作为一个外来物种,在短短的三四百年间,就改变了中国的饮食结构,辣椒也称为百姓餐桌上、饭店里随处可见的调味品。现在,只要我们去饭店吃饭,好多饭店的主打菜也是以辣为主。辣椒在中国的大地上开花结果,日益繁荣昌盛。
除了上面提到的蔬菜以外,菠菜、香菜、茄子、西葫芦等都是外国传进来的物种,这些食材丰富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给人们平淡的饮食生活添上了精彩的一笔,每一棵植物都非比寻常,每一种食材都值得庆幸,让我们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才不至于辜负了这些美味。
6. 中国花卉发展新特点
铃兰。
铃兰落花在风中飞舞的样子就像下雪一样,因此铃兰的草原也被人们称为“银白色的天堂”。铃兰植株矮小,幽雅清丽,芳香宜人,是一种优良的盆栽观赏植物,通常用于花坛花境,亦可作地被植物,其叶常被利用做插花材料。有乳白、粉红和斑叶等品种。
入秋时红果娇艳,十分诱人。中国把“铃兰”叫“君影草”令人联想起孔子所称扬的“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高尚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