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别名和拉丁文名(1(植物拉丁名命名)
1. 植物拉丁名命名
三名法,是植物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存在的问题,为了稳定、统一和规范植物中文名称,促进学术和文化交流。
2. 植物拉丁名命名原则
拉丁学名是国际上所采用的植物学名,每种植物只有一个,也只能有一个学名。
3. 植物拉丁名命名原则 (Linn.) Link
甜橙
Citrus sinensis (Linn.) Osbeck
芸香科 Rutaceae 柑橘属
别名:橙 甜橙 橙子 柑 广柑 广桔 广橘 黄果 橘 新会橙 雪柑 印子柑 广橙 广柑皮 黄果皮
4. 植物拉丁名命名ex表示什么
叫松蘑。
榛蘑生长在针阔叶树的干基部、代根、倒木及埋在土中的枝条上。一般多生在浅山区的榛柴岗上,故而得名"榛蘑"。 榛蘑不仅食用,还可药用。真菌类担子菌纲白蘑科蜜环蕈属植物蜜环蕈Armillaria mellea (Vahl ex Fr.) Quel.,以子实体入药。夏季采收,去杂质,晒干。
榛蘑异名母波甚,属于白蘑科植物蜜环菌的子实体。生长在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根部,7~8月就可以采收,在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甘肃、青海、四川、浙江、云南。
5. 植物拉丁名命名原则和中药拉丁名区别
国际上植物的标准命名法为拉丁学名二名法,然而在没有国际标准以前,人们是如何命名植物,自古以来国人植物命名的方式非常多,带数字的植物,大多是以数字开头,多以形态和花期命名所得,从零到万都有相对的植物。带柒的植物有:七子花,七里香,七星草,七叶一枝花等。
6. 植物拉丁名命名方法
瑞典生物学家林奈于1753年创立了双名法:1.每种植物只能有一个合法的名称,即用双名法定的名,也称学名。2.每种植物的学名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第一个为属名,第二个为种加词……而种以下分类单位的命名采用三名命名法。
不太清楚二法名是指什么,是由双名法命的名吗?大多数植物的二法名就是其学名。
7. 植物拉丁名命名的3条原则
植物学名是指用拉丁文书写的符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各项原则的科学名称,每种植物只有一个,也只能有一个学名。
植物学名指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于1753年所倡用的植物双名法。作为国际统一的植物命名法。植物的名称十分繁杂,不仅因各国文字不同而异,就是一国之内各不同地区,也往往不一致,因而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对于科学普及与经验交流极为不利。
为了使植物的命名得到统一,国际上采用了科学命名(简称学名)。双名法规定,每种植物的名称由两个拉丁字组成,第一个字为某一植物隶属的“属名”,第二个字是“种加词”,起着标志某一植物种的作用。由这两个字组合而成植物的种名或称拉丁学名。通常在学名后面还须附命名者姓名,以示负责和便于考查。少数具亚种或变种的,可具三名。除属名第一字母大写外,其余种名以下各级名称之首字母均小写。
植物界共有22个分类等级,每种植物的命名必须明确在这个阶层系统中的位置,并且只占一个位置。植物界的22个分类阶层是:门、亚门、纲、亚纲、目、亚目、科、亚科、族、亚族、属、亚属、组、亚组、系、亚系、种、亚种、变种、亚变种、变型、亚变型。
8. 植物拉丁名命名人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植物,有时就避免不了有同名的,让人搞不清到底是哪一种植物。
例如,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叫《诗经》,其中就有许多植物的名字,有这样一句诗“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
木瓜就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可是,一种开粉红色花、结的果实有拳头那么大的植物被人们称作木瓜,而在山西、陕西、北京昌平等地,人们又把文冠果叫做木瓜。到底指的是哪一个呢?
经过专家鉴定,原来是蔷薇科木瓜属,即开粉花,结拳头大果实的叫木瓜。专家是根据什么查得这么清楚的呢?
根据是它们的拉丁学名,拉丁学名是国际植物会议订的规章,它规定每个植物只许有一个拉丁学名。学名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植物的属名,另一部分是植物的种名,最后是命名人的名字,所以,知道了一种植物的拉丁名字,就可以查出它是哪一科、哪一属的植物,这样,对这种植物的茎、叶、花和果就会有所了解了。
任凭有多少植物和它重名,也可以确认无疑了。
比如大花草,它的拉丁学名是RafflesiaarnoldiiR.Br.其中Rafflesia代表大花草的属,arnoldii代表大花草的种,R.Br.是它的命名人。
和大花草同一个属的还有好几个种,它们都有相近的“亲缘”关系,所以,根据拉丁名了解了一种植物,就可以对它的亲属种类的植物也有所了解了。真是一举多得!所以,要认识一种植物必须弄清它的拉丁学名。否则就是你兴致勃勃地为人家介绍稀有植物时,因为没写下字的拉丁学名,人家也不会承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