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铁小孢子叶图片(苏铁的大孢子叶球图片)
1. 苏铁的大孢子叶球图片
苏铁是裸子植物,还没有真正的花。
2是雌株的大孢子叶球,也称雌球花。裸子植物的花和被子植物的形态不一样,雌球花没有子房,所以种子也没有果皮,不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常见的松杉柏类,还有银杏苏铁等,一般都是单性花;
1是雄球花,就是小孢子叶球。苏铁雌球花里羽毛状的那个就是大孢子叶,相当于被子植物花里的心皮,它不包裹种子形成子房,所以不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的只能叫种子
2. 苏铁的小孢子叶球
真花说:哈钦松系统。已灭绝的裸子植物的本内苏铁目的两性孢子叶球演化出了被子植物的花,即孢子叶球主轴的顶端演化为花托,生于生长轴上的大孢子叶演化为雌蕊,其下的小孢子叶演化为雄蕊,下部的苞片演化为花被。这种学说被称为真花学说。
假花说:恩格勒系统。被子植物的花由单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买麻藤目单性花序的大,小孢子叶球分别演化成雌雄柔荑花序,进而演化成花。具有单性柔荑花序的植物(如杨柳)是最原始的类群。
3. 苏铁大孢子叶球结构图
真花说:哈钦松系统。已灭绝的裸子植物的本内苏铁目的两性孢子叶球演化出了被子植物的花,即孢子叶球主轴的顶端演化为花托,生于生长轴上的大孢子叶演化为雌蕊,其下的小孢子叶演化为雄蕊,下部的苞片演化为花被。这种学说被称为真花学说。
假花说:恩格勒系统。被子植物的花由单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买麻藤目单性花序的大,小孢子叶球分别演化成雌雄柔荑花序,进而演化成花。具有单性柔荑花序的植物(如杨柳)是最原始的类群。
4. 苏铁大孢子叶示意图
所有的铁树都是羽状叶,集中着生于茎顶。铁树叶片的数量随着物种和树龄的不同而变化,一些大型树状铁树会有超过一百片叶子,同时一些小型地下茎铁树的叶子往往少于5片。一整片羽叶可分为三部分:叶柄、叶轴和着生于叶柄叶轴上的对生小叶。苏铁的叶长变化很大,从矮泽米铁的约20厘米到洛朗氏非洲铁的约7米。大部分苏铁都是一回羽叶,即在叶轴上直接长单片小叶。例外是两种波温铁,波温铁Bowenia spectabilis和齿叶波温铁B.serrulata以及两种羽叶苏铁,德保苏铁C.debaoensis和多歧苏铁C.multipinnata。这些铁树有二至三回羽叶,即在叶轴上二次乃至三次分枝,小枝上再长小叶。
多歧苏铁的多回羽叶
地下茎铁树的叶子往往直立或斜展。在产生新叶时,树状铁树的旧叶子会很明显地被向下和向外推挤,新老叶子叠在一起形成圆球形的树冠,这在苏铁、非洲铁和大泽米铁的大型物种中尤其明显。大多数铁树一年中出一到两簇新叶,其余时候芽点无变化。但大泽米铁属内大泽米铁组下的铁树可以在一年中的生长期内不间断产生新叶。蕨叶铁和某些种类的泽米铁也能一次一片地不间断出新叶。在易受火灾影响的地区,比如澳大利亚北部,分布着许多会季节性落叶的苏铁。这样的火灾通常每年发生一次,烧掉老叶,留下耐火烧的茎干。火灾过后这些苏铁产会迅速发芽产生新叶。所以属于这个类群的阿姆斯特朗氏苏铁C.armstrongii在分布地的俗名是“火蕨(fire fern)”。在没有发生火灾的年份,这些苏铁的老叶会在出新叶之前集体枯黄凋落。
铁树的新叶类似蕨叶,也是一开始拳卷状,随着生长小叶不断伸直展开。不同之处在于蕨类的新叶叶轴拳卷状弯曲,而大部分铁树的叶轴始终保持直立。仔细观察不同属的铁树新叶拳卷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苏铁新叶叶轴直立,小叶拳卷状;波温铁和蕨叶铁不仅小叶拳卷状,叶轴也拳卷状弯曲(这种“叶轴拳卷状弯曲”与蕨类的也有很大的差别,我觉得称之为“半折叠状”更贴切);其他铁树的新叶叶轴笔直,小叶也并非完全拳卷状,而更像是皱缩成一团。
一般来说,铁树的成熟叶子都是光滑的。所有铁树的新叶或多或少都会覆盖一层绒毛,并且这种绒毛很快就会脱落。但在某些铁树中,如硬毛非洲铁E.hirsutus,绒毛会持续数月。而生于雨林的铁树叶子上通常覆盖着藻类、苔藓或地衣,有时这些覆盖物会厚到完全遮住小叶。
铁树幼苗的叶子也往往和成熟植株的有所差别,尤其是角果铁、非洲铁和羽叶类苏铁,幼苗和成株看着完全是两种植物。所以只有叶形固定的成熟植株才能确切鉴定出品种。而铁树成熟的标志是球形的茎干不再继续增大,转而增高形成树干。
成熟的铁树产生三种叶状器官:营养叶、鳞叶和大小孢子叶。在苏铁中,大孢子叶球由紧密重叠或开放下垂的散生大孢子叶组成,而不像其他铁树那样形成球果。在成熟的铁树中,这些叶状器官会在生长期按一定的顺序产生:先产生鳞叶,紧接是营养叶或孢子叶,然后是更多的鳞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营养叶、鳞叶和孢子叶均呈螺旋状排列(部分铁树的大孢子叶垂直排列,这本质上是螺旋排列的特化)。可以注意到的是,生于营养叶之前的鳞叶比生于孢子叶之前的要短得多。
5. 苏铁大孢子叶
铁树不是铁质的。 铁树名称的由来:原因一: 相传铁树的的生长发育需要土壤中有铁成分供应,如果它生长情况不好,在土壤中加入一些铁粉,就能使它恢复健康。有些人干脆把铁钉直接钉入铁树的体内,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原因二:铁树生长缓慢,从幼苗至开花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花期可以持续一个月以上。铁树本是热带植物,有人把它移到北方种植,如果把它移植到北方种植,由于气候低温干燥,生长会非常缓慢,开花也就变得比较稀少了,因此,也许是北方居民根据其对北方环境的适应特点,为它取了一个很有民俗风味的“外号”。原因三:树干坚硬,树皮厚。 铁树(Cycas revoluta)又名苏铁、凤尾蕉。裸子植物,苏铁科。常绿乔木,主干单一,不分枝。大型羽状复叶,丛生茎端,长0.5~2米,小叶革质,边缘内卷。雌雄异株,雄球花圆柱形,生雄株顶端,雌球花由多片羽状大孢子叶组成,黄褐色,边缘生胚珠。一般7~8月开花,在热带地区,达到一定树龄后可每年开花,在温带一般不常开花,一般情况下,铁树20至30年便可开花,以后60年开花一次。种子卵圆形,成热朱红色。 铁树原产热带。我国福建、广东、台湾以及印度、日本等各地园林广为栽培。四川渡口市有一片天然铁树林,约5万株,是我国已知的最大铁树林。为优美观赏树种。茎内髓部富含淀粉,可供食用。种子含油和淀粉,微有毒,供食用和药用,有治痢疾、止咳和止血之效。铁树属植物全世界有17种,分布于亚洲东部及东南部、大洋洲及马达加斯加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有8种,产台湾、广东、海南、福建、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如华南苏铁、海南苏铁、云南苏铁、台湾苏铁、篦齿苏铁、四川苏铁、叉叶苏铁等。
6. 带有胚珠的苏铁大孢子叶形态图
巴西铁木,也叫巴西铁树 俗传“铁树60年开一次花”实则十余年以上的铁树在热带地区是常年开花的,但在长江流域栽培却很少开花,所以人们通常把“铁树开花”比喻为十分难得、非常罕见之事。
雄球花圆柱形,生雄株顶端,雌球花由多片羽状大孢子叶组成,黄褐色,边缘生胚珠,铁树花期一般6~8月
7. 绘苏铁带有种子的大孢子叶形态图
攀枝花苏铁属于一种苏铁属的植物,现被列为了国家的一级保护植物,并且属于中国特有的品种。攀枝花苏铁如果其生长良好,雄株可能见年年开化,而不用等到百年铁树开化,而雌株则可以达到两年开一次花。攀枝花苏铁也被叫做为铁树,据相关记载,最早出现在距今有着两亿八千万年前的地球古生代的二迭纪苏铁类的植物,有着植物的“活化石“之美称。对于植物的地理区系和古气候的古地理研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攀枝花苏铁
攀枝花苏铁的形态特征
攀枝花苏铁为棕涧状的常绿植物,其株高可达一米到两米五之间,而茎干通常为单一状,并且覆盖着宿存的叶柄基部,叶子为螺旋状排列,并且都簇生于茎干的顶部,叶柄的上部两侧常常会有平展的短刺。雌雄异株,小孢子叶的球单生状,而长在茎顶,常常呈偏斜状。攀枝花苏铁喜欢冬季温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并且其热量丰富。一般多分布于金沙江中段,温度平均在20度2度之间。
攀枝花苏铁的保护现状
保护价值:由于攀枝花苏铁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的残遗种,它的发现,从而表明了横断山区是天然苏铁的群落,并且对于其植物区系、植物地理以及古气候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保护措施:对于攀枝花苏铁的发现,国家的园林部门采取了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并且建立想攀枝花苏铁专项的自然保护区,同时也采取了其他的保护措施,如严禁挖掘植物等,做到积极繁殖,从而最大化的满足城市绿化的需要。
8. 苏铁的小孢子叶结构图
该种之叶的羽状裂片疏生,基部下侧下延生长,两面光滑无毛,中脉在上面显著隆起,胚株无毛等特征与华南苏铁相近似。惟海南苏铁的叶形较小,叶柄两侧之刺密生;大孢子叶的上部顶片宽大,斜方状卵形,边缘羽状条裂,每边有5-7条裂片,顶生裂片矩圆形等特征而易于区别。
9. 苏铁小孢子叶手绘图
铁树籽是铁树的种子。外壳坚硬,呈金黄色,包裹了一层形似松塔儿的鳞片。整体呈圆球型,光滑油亮,像一个上了油漆的小松球。适合老年人把玩儿,有利于活动指关节。时间越长它的颜色就会越深。品相好,大小均匀,有收藏价值。铁树(Cycas revoluta)又名苏铁、凤尾蕉。裸子植物,苏铁科。常绿乔木,主干单一,不分枝。大型羽状复叶,丛生茎端,长达0.5至2.4米,小叶厚革质而坚硬,羽片条状,长18厘米,边缘显著反卷。雌雄异株,雄球花圆柱形,生雄株顶端,雌球花由多片羽状大孢子叶组成,黄褐色,边缘生胚珠。一般7~8月开花,在热带地区,达到一定树龄后可每年开花,在温带一般不常开花,一般情况下,铁树20至30年便可开花,以后60年开花一次。种子卵圆形,成熟朱红色。
10. 苏铁的小孢子叶和小孢子囊
篦齿苏铁(学名:Cycas pectinata Griff.):树干圆柱形,高达3米。羽状叶长1.2-1.5米,叶轴横切面圆形或三角状圆形,柄两侧有疏刺,刺略向下弯,羽状裂片80-120对,条形或披针状条形,厚革质,坚硬,上面深绿色,下面绿色。雄球花长圆锥状圆柱形,小孢子叶楔形,大孢子叶密被褐黄色绒毛,上部的顶片斜方状宽圆形或宽圆形,宽较长为大或长宽几相等,宽6-8厘米,边缘有30余枚钻形裂片。上部两侧生胚珠2-4枚,胚珠无毛,卵圆形或近圆球形。种子卵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圆形,熟时暗红褐色,具光泽,干后外种, 皮常同中种皮分离开。
有栽培,作庭园观赏树用。原产地中国、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