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名称及作用(药用植物的名称)
1. 药用植物的名称
月季花种类主要有小月季、月月红、变色月季、切花玫瑰、食用玫瑰、藤蔓月季、大花月季、丰花月季、微型月季、树状月季、地被月季等。
月季花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是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一般为红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亦称月季。
2. 药用植物简介
甘草、大黄、芍药是根;桔梗、麻黄、生姜是茎;番泻叶、霍香叶、 桑叶是叶;藏红花、金银花、菊花是花;白果、核桃、红枣是果;黑芝麻、胡麻仁、杏仁是种子。
3. 药用植物名称学科属特征
三大自然区域的明显气候特征是东部湿润,西北干旱,青藏高寒。热量和水分是决定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水分和热量的结合,导致植物地理分布的形成:一方面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纬度地带性;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合称水平地带性。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植物也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垂直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结合起来,影响并决定着一个地区植被种类和分布的基本特点。这就是“三向地带性”学说。
我国药用植物在三大区域的分布特征是:东部季风区域以纬向分布最明显;西北干旱区域以经向分布最明显;青藏高寒区域以垂直分布最明显
4. 药用植物学名
楼主你好,这是蕨类多年生攀缘植物,学名叫圆盖阴石蕨,别名白毛蛇,是一种药用植物。
5. 药用植物的名称是什么
药材是药用植物器官的一部分,如植物桑的叶经霜是药用桑叶,根皮是桑白皮,果是桑椹子。
6. 药用植物的名称大全
甘草、大黄、芍药是根;桔梗、麻黄、生姜是茎;番泻叶、霍香叶、 桑叶是叶;藏红花、金银花、菊花是花;白果、核桃、红枣是果;黑芝麻、胡麻仁、杏仁是种子。
7. 药用植物名称大全名字
东洋参。
菊科牛蒡属植物
是以肥大肉质根提供食用的蔬菜,叶柄和嫩叶也可食用。除作蔬菜外,牛蒡的果实和根均可入药。同时,牛蒡的种子含油率高达18.2%,可作工业用油。
牛蒡在露地栽培,春、秋两季均可播种,以春播为主,秋季栽培可于8月上旬至9月初播种,温暖地区12月即可收获。
8. 药用植物的名称有哪些
1、龙葵:浆果和叶子都可以吃,浆果变紫色后可以直接吃,酸酸甜甜的,但叶子含有大量生物碱,必须要煮熟。
2、曼陀罗:野生全白花,成筒状。蒴果直立生,有坚硬针刺。常生于荒地、旱地、宅旁、向阳山坡、林缘、草地。喜温暖、向阳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具有药用或观赏价值。
3、苘(qǐng)麻:田间特别常见,籽一爆一堆,成熟后的茎皮是制造绳索和包装用品的原料。
4、苍耳:常生长于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边、田边。此植物的总苞具钩状的硬刺,常贴附于家畜和人体上,故易于散布。为一种常见的田间杂草。
9. 药用植物名字
1、酸浆草。
又称酢浆草,为中药材的一种,是酢浆草科酢浆草属植物酢浆草的全草。酸浆草茎匍匐或斜升,多分枝,上被疏长毛,节节生根,掌状复叶,蒴果近圆柱形。
2、龙爪叶。
又名:七叶莲、龙爪树、大七叶莲等,属伞形目,五加科大藤本。性味:甘、苦、温。产中国、缅甸、印度、越南、孟加拉。具有行气止痛,活血消肿,壮筋骨等功效。
常绿灌木,初直立,后为大藤本,长15-30m,基部直径约1 5cm。树皮黄棕构。指状复叶,有小叶7-9,叶柄长15-60cm,无毛,小叶柄长3-5cm,无毛;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短鞘状。小叶片革质,倒卵状长圆形至长圆形,长12-26cm,宽4-9cm;先端渐尖至长渐尖。
10. 药用植物的名称解释
间苗是指对穴播或撒播的药材,幼苗生长过密时,分2-3次拔掉弱小的,留下健壮的,以保证苗木生长空间及选优的做法。
定苗指最后每穴留下1-2株苗子,其余的全部拔掉,也就是最后一次间苗的过程。补苗指对播种后没有发芽或苗子差的穴,人工移植苗子的做法。
11. 药用植物名称及入药部位
人参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
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其药用部分各不相同,全部入药的,如:益母草、夏枯草等;部分入药的,如:人参、曼陀罗、射干、桔梗、满山红等;需提炼后入药的,如:金鸡纳霜等。
在中国古代,《神农本草经》把药物按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集注》中除沿用三品分类外,又创造了按药物属性分为草木部、果部、菜部、米谷部的方法。《本草纲目》中采用了自然属性分类法,将所收药物分为16纲60类,并以生理生态条件为依据,将草类药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石草、苔类等。这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医学上一般按药物性能和药理作用分类,中医学常按药物性能分为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理气药、补虚药等类别;现代医学常按药理作用分为镇静药、镇痛药、强心药、抗癌药等。药用植物学按植物系统分类,则可反映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以利形态解剖和成分等方面的研究。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常按药用部分分类,分为根、根茎、皮、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类,便于药材特征的鉴别和掌握其栽培特点。
植物的化学成分较复杂,有些成分是植物所共有的,如纤维素、蛋白质、油脂、淀粉、糖类、色素等;有些成分仅是某些植物所特有的,如生物碱类、甙类、挥发油、有机酸、鞣质等。
各类化学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特性,一般可由药材的外观、色、嗅、味等作为初步检查判断的手段之一。如药材样品折断后,断面不油点或挤压后有油迹者,多含油脂或挥发油;有粉层的多含淀粉、糖类;嗅之有特殊气味者,大多含有挥发油、香豆精、内酯;有甜奈者多含糖类;味若者大多含生物碱、甙类、苦味质;味酸者含有有机酸;味涩者多含有鞣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