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大蓑蛾(绿尾大蚕蛾养殖)
1. 绿尾大蚕蛾养殖
绿飞蛾应该是绿尾大蚕蛾,是鳞翅目大(天)蚕蛾科的一种中大型蛾类。成虫体长32 - 38mm,翅展l00 - 130mm。体粗大,体被白色絮状鳞毛而呈白色。头部两触角间具紫色横带1条,触角黄褐色羽状;复眼大,球形黑色。后翅臀角长尾状,长约40mm。危害药用植物山茱萸、丹皮、杜仲等。此外危害害果树、林木等,是农业害虫。广泛分布于亚洲
2. 绿尾大蚕蛾生活史
第1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7月中旬化蛹,蛹期10-15天。7月下旬至8月为一代成虫发生期。第2代幼虫8月中旬始发,为害至9月中下旬,陆续结茧化蛹越冬。
3. 绿尾大蚕蛾是稀有品种吗
1.种属不同。
绿尾大蚕蛾:大蚕蛾科尾蚕蛾属长尾水青蛾
华尾大蚕蛾:大蚕蛾科尾蚕蛾属华尾大蚕蛾种。
2.外形差异。
绿尾大蚕蛾:体长35-45毫米,翅展59-63毫米,头灰褐色,体色豆绿色,翅粉绿色。
华尾大蚕蛾:体长53-76毫米,翅展80-100毫米,雌性青白色,雄性淡黄色。
4. 绿尾大蚕蛾养殖方法
绿色翅膀的飞蛾叫做绿尾大蚕蛾。
它是鳞翅目大蚕蛾科的一种中大型蛾类,是长尾水青蛾的亚种之一。成虫体长32-38mm,翅展100-130mm。体粗大。成虫豆绿色,翅粉绿色,前后翅中央各有一椭圆形眼斑,外侧有1条黄褐色波纹,后翅尾状,特长,40mm左右。
5. 绿尾大蚕蛾有什么价值
是球螋。
这是一种球螋,是一种昆虫,属于革翅目,球螋科。这类虫子经常会在人类的居室內出现,很多人都特别讨厌和害怕,但其实,它或多或少算得上是益虫,它主要捕食各种小虫子,很大情况下是被家中的灯光吸引来的,它还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要治理的话,关好门窗和保持好家里的环境卫生就好了,如果想把家里的虫子弄出去,尽量不要上手抓。
6. 绿尾大蚕蛾养殖条件
蚕蛾的成虫
全身被白色鳞片和毛。
头部小,复眼一对,触角羽毛状,口器退化,不能吃食物。
胸部三对足,两对翅,由于人工长期饲养,飞行能力退化。
雄蛾身体较雌蛾小,触角具有较长的羽状小支。幼虫叫桑蚕,又叫家蚕,身体有13个体节,体色青白或微红,有斑或无斑。口器咀嚼式;下唇中央有一小孔,叫吐丝孔。胸部有足三对,能把持桑叶;腹部有足五对,前四对能使身体前进,最后一对叫尾足,能使身体固定在桑叶上。胸、腹部两侧有许多气门,是体内呼吸系统通外界的门户。以桑叶为主要食料。经四次蜕皮后成熟,停止进食,吐丝作茧,在茧内化蛹。蛹羽化成蛾,破茧而出。
蚕茧可以缫丝,中国是养蚕和利用蚕丝最早的国家。成虫中型。体粗壮。无喙,不取食。雌、雄触角均为栉状。足有绵毛。幼虫身体光滑,第8腹节背面有一短角突,化蛹前幼虫吐丝结茧。
蚕是世界丝蚕,原产中国,已传布世界各地。由野生驯化为家饲,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历史。各地已育种分化为许多品种,丝色有白有黄。寄主为桑。
7. 绿尾大蚕蛾饲养
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长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如果人们把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翅膀很小,并很快死去。
蚕结茧完毕后会在茧内蜕皮化蛹,过12~15天破茧而出,交配产卵后经一周时间自然死亡。
蚕(学名:Bombyx mori)是鳞翅目的昆虫,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产中国,华南地区及台湾俗称之蚕宝宝或娘仔。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共四十多天的时间。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我们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蚕蚁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慢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五岁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做茧的丝竟然可以抽到长达1.5公里长!蚕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约12~15天,,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
8. 绿尾大蚕蛾是害虫吗
紫薇绿尾大蚕蛾在幼年时期的体型并不大,体长仅四厘米左右,和普通的青菜虫非常类似,但是脑袋上会长有两个尖角状物,而化蛹成蛾后,它就会生长出绿色的薄纱状翅膀,全身都呈现黄绿色,在四片翅膀的中心都分别长有一个黄色的小圆点,而最特别的就是后半部分翅膀呈现长条状,看起来就像燕子的尾巴一样,非常的美丽优雅。
紫薇绿尾大蚕蛾的生活习性
紫薇绿尾大蚕蛾长期分布于我国华中、华北地区,最喜欢啃食果树或者经济林木的树苗和树叶,尤其是幼虫时期,所以它也被认为是常见的紫薇类虫害之一,它们常常会在树枝上做茧,从五月的上旬开始孵化,等待一个月之后就会孵化成成虫。
紫薇绿尾大蚕蛾有毒吗
很多人都没见过绿尾大蚕蛾,所以看到它如此特殊的外表后,往往会质疑这种蛾子到底有没有毒,实际上紫薇绿尾大蚕蛾并没有毒性,它只是对于树木的残害比较严重,尤其是幼虫时期会将树叶完全啃食殆尽,仅仅只留下一个叶柄或者粗脉,堪称毁灭性的“树叶剿灭机”,所以它也并不像乌桕大蚕蛾那样被列为保护动物。
紫薇绿尾大蚕蛾的防治
一般来说防治紫薇绿尾大蚕蛾最普遍的两种方式就是人工捕杀和药剂防治,首先如果是高龄幼虫,那么人工捕杀是最合适的方式,其次就是冬蛹的清除也是人工捕杀最为方便,而药剂防治则比较适合清除低龄幼虫,尤其是在三龄之前喷洒50%的杀螟松乳油800倍液也是非常管用的,也可以直接使用80%的敌敌畏1000倍乳液褐边绿刺蛾又叫青刺蛾、洋辣子等,是核桃树生长期间出现的一种虫害,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那么,农户们该如何应对核桃褐边绿刺蛾呢?本文将就此为大家做详细的总结,详情如下:
生活习性:
(1)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多产于叶背主脉附近,卵数十粒呈块作鱼鳞状排列,每雌产卵150余粒,卵期7天左右。(2)幼虫。1~3龄群集,4龄后渐分散,并能迁移到邻近的树上为害。初孵幼虫先吃掉卵壳,第1次蜕皮后首先吃掉蜕下的皮,然后取食叶肉。3、4龄后渐渐吃穿叶表皮,6龄后自叶缘向内蚕食。幼虫期约30天左右。老熟幼虫于树冠下浅松土层、草丛中结茧化蛹。蛹期5~46天。
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东北和华北地区,一年发生1代。河南和长江下游2代,江西3代。(2)越冬及虫源。以前蛹于茧内越冬,结茧场所于干基浅土层,或枝干上。(3)天敌。紫姬蜂和寄生蝇。
防治方法:
1、在发生量大时,可在树干周围的土中挖茧,消灭越冬幼虫,在果树生长期,人工捕杀幼虫。
2、在幼虫发生初期喷20%虫酰阱悬浮剂1500倍液,或5%卡死克可分散液剂1500倍液,或20%好年冬乳油2000~3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北方每年发生1代,安徽2代。1代区5月间陆续化蛹,成虫6~7月发生,幼虫7~8月发生,老熟后于枝干上结茧越冬。2代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第1代幼虫发生期为6~7月,7月中下旬化蛹,8月上旬出现第l代成虫;第2代幼虫8月底开始陆续老熟结茧越冬,但有少数化蛹羽化发生第3代,9月上旬发生第2代成虫;第3代幼虫11月老熟于枝干上结茧越冬。
9. 绿尾大蚕蛾寄主植物
蝶与蛾的不同 蝶类的特征:
1. 多数蝶类翅膀正面的鳞粉色泽亮丽,翅表面不被毛绒。少数蛱蝶科的蝶类后翅根部被有较明显的毛绒;
2. 多数蝶类有顶端膨大的棒状触角;
3. 蝶类四翅合拢竖立于背上休息的方式;
4. 蝶类躯干上被毛稀疏(需与蛾类比较);
5. 蝶类腹面可见的后翅根部呈弧形(贴接式),无翅缰。有助于飞行的速度提升,是因为蝶类在白天活动普遍飞行速度快于蛾类。
6. 蝶的蛹赤裸,无茧。 蛾类的特征: 1. 大多数蛾类在夜间活动,色彩较暗淡。 2. 多数蛾类触角顶端呈针尖样弯曲或整个触角呈羽毛状,少数蛾类(天蛾科、斑蛾科)由于白天活动所以触角与蝶类相似; 3. 蛾类多数都是将四翅平铺休息; 4. 蛾类躯干部被毛一般都很浓密,就像天蛾科的蛾类飞行期间很容易与蜂鸟混为一谈; 5. 大多数蛾类的腹面后翅根部是平滑的,弧度很小,这跟蛾类在夜间飞行速度慢有关。 6. 蛾的蛹有茧。例如,蚕丝就是从家蚕的茧提取的。 蝶与蛾的相同点: 1. 成虫体表及翅上被有鳞片,口器虹吸式; 2. 幼虫大都是植食性,颇多为农业害虫; 3. 完全变态。 蝶与蛾的不同点: 蝴蝶的触角只有两种形状: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 蛾的触角形状多样,这也是它们最大的不同点 一般而言,蝶蛹无茧,蛾蛹有茧
10. 绿尾大蚕蛾养殖技术
绿尾大蚕蛾”,和真正的绿尾大蚕蛾区别较大,所以把它独立成了一个新种,命名为“宁渡尾大蚕蛾”。而正牌的绿尾大蚕蛾,只在中国西南少数地区分布。如何区分绿尾和宁波尾?绿尾的前翅比宁波尾更尖锐,尾突的弧度比宁波尾要圆滑很多;绿尾翅上眼斑的颜色偏粉紫色,而宁渡尾偏黄色。
在大蚕蛾家族里,有长尾的不只尾大蚕蛾一家。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热带雨林里的米氏大蚕蛾,靠颜值成为非洲昆虫界的“明星”——它的翅展能达20厘米,翅面呈金黄色,4只翅膀上各有1个圆斑点缀。它的长尾比绿尾大蚕蛾更长,能有15厚米长,而且配色讲究:大部分为深褐色,只在最末端显金黄色。当它展翅飞行时,犹如彗星拖看彗尾划过,因此又有“彗尾蛾”的别名
在法国电影《蝴蝶》里出镜的“伊莎贝拉”大蚕蛾,中文正式名为“西班牙月蛾”,它只分布在欧洲西部的高海拔山区。它的翅展8~10厘米,尾突短于前两位,也就两三厘米长。它的“燕尾服”又是另一套配色:翅面以白绿色为底色,用赭色线条画出脉纹,对比感强烈。幼虫期的西斑牙月峨,体色为青绿色,背上贯穿褐色条纹,体表还长看很多白色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