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做附石盆景(如何制作附石盆景)
1. 如何制作附石盆景
用榕树
榕树属于桑科,榕属。常绿乔木,主产于我国华南、西南地区,品种较多,有大叶、中叶、小叶、花叶、柳叶、黄叶等品系,除大叶和柳叶种外,其余均可用作附石盆景。福建福州地区有种叶片小如瓜子的细叶榕,叶型特小,且分布紧凑,用作附石树种,十分美观。
2. 如何制作附石盆景视频
《小石潭记》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下面是《小石潭记》教案与板书,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⑵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⑶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
⑴预习课文,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⑵反复朗读课文,合作交流探究课文景物的特点和写景方法。
⑶结合文章背景,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熟读成诵,学习文章精准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特色。
教与学互动设计: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自然风光视频,创设情境。
2、导语:高山流水的旷远让我们深深陶醉其中,我们不得叹服大自然的神奇。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在,就由我带着大家一起去探访一处曾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让我们一起见证一种远离俗世的美。
㈡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生齐读课题,明确本文文体。
记:古代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走近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第四篇《小石潭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被后人誉为“刻画山水的圣手”“ 游记散文的宗师”。
3、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指导:知文意,准字意,晓节奏。
①指名学生朗读。集体评定
②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篁竹(huáng) 卷石底(quán) 为坻(chí)
为堪(kān) 参差披拂(cēn cī) 佁然(yǐ)
俶尔(chù) 往来翕忽(xī) 悄怆(qiǎo chuàng)
③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学读,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后分男女生比赛读,最后齐读。
㈢合作交流,研读赏析
一篇好的文章,就如同一杯浓浓的香茶,光读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同心情去慢慢的品味,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小石潭那如画的世界,去欣赏小石潭优美景色。(方式:小组合作探究)
1、出示思考题:课文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学生合作探究,任选角度发言展示(提示:生在回答时用“__________就把(景物)的_________的特点概括出来了”的句式回答)。
3、师点拨明确:作者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景物特点:水清、石奇、树美、鱼乐、溪身蜿蜒、岸势参差,展现了小石潭的清幽美。
①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点拨明确: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闻声绘形”“移步换景”的写法,在移动变化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看到了奇形怪状的石头,青翠葱郁的树,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只用了四十个字,就下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生活灵活现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游鱼的活泼可爱。
②文中的“动”与“静”
点拨明确:除了游鱼动静相宜一会“怡然不动”一会“俶尔远逝”生动活泼外。就小溪本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③文中的“对比”与“烘托”
点拨明确: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鱼的活泼。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这状具有实感。
4、思考:你觉得此处取名“小石潭”恰当吗?
①生合作探究,指名汇报。
②师点拨明确: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蕴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5、重点知识的巩固练习:
①请你来帮忙:结合课文内容,为小石潭里的优美景点,写一则广告或一篇导游词。(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②同桌之间先互相做导游,选择优秀者给全班汇报展示,集体评定。
㈣品读课文,体会情味。
1、一切景语皆情语,欣赏着如诗如画的美景,作者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
2、生读课文,找出“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明确情感由乐转为忧。
3、师补充交待作者写作背景,给学生解惑,让学生有更深的情感体验。
写作背景:作者写作此文时(唐顺宗永贞元年)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当时永州地处荒僻贫瘠,人烟稀少,生活十分艰苦。到永州后,朋友被杀,老母去世,自己不断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陷害、恐吓。作者当时刚三十出头,正值施展才华之时,却一贬十年,后又被贬到更为偏远的柳州。这让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凄苦是他的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点拨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寄情山水为了摆脱被贬的抑郁愤懑,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这种写景方法是寓情抒情。
5、配乐齐读:要求学生声情并茂,读出感情来。
6、穿越时空,对话柳宗元。(让学生说出劝解柳宗元的.话)
㈤课外拓展
1、请搜集有关古代文人被贬官后创作的诗文作品。
2、模仿本文手法,写一篇景物描写的短文。(300字左右)
㈥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在一起的交流学习,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柳宗元当时的不幸和无奈,也就是这不幸和无奈成就了一代文学大师。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被贬的柳宗元,中国文化也就少了一篇传诵千古的经典名作,如果没有被贬的柳宗元,在我们失意的时候,也就少了一个安放心灵的地方。一千多年过去了,那曾经显赫一时的权贵早已无人知晓,真正被记住的名字是柳宗元,是那个踏遍山水的柳宗元,让我们一起记住失意成就永恒的经典吧!
板书设计:
游踪 特点
(寻)发现小潭: 树美石奇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观)潭中景物: 水清鱼乐
寓情于景
(望)小潭源流: 溪水蜿蜒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刻画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冷幽深的环境,借景来表达自己在贬官生涯中孤寂凄凉的心境.我认为像这样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可以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因此我决定在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重点领会文章的借景抒情的写法.我以向导的身份,以课后训练一"发现石潭——潭中风物——潭水来源——潭上氛围"为线索,引导学生和我一起游览小石潭.
课堂上我豪情满怀,由介绍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谈忧和喜的心态变更,引导学生从"动静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借景抒情"等角度解读课文,一路领着学生欣赏作者的写景艺术.讲的时候自我感觉入情入理,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投进.我还精心设计了拓展延伸训练:外地政府要把小石潭所在地开发成游览景区,假如请您作为设计者去设计景点,你会怎么设计 学生也设计了不少贴切的景点名称:"听水径","幽竹阁","玉佩泉","翠蔓廊","观鱼台","看溪亭"……
可是第二天上课时我却发现同学们朗读不过关,有读破句子的现象,对一些字词的理解也有错误.虽然后来进行了补救,但我觉得效果不是那么理想.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发现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疏忽了文言文教学诵读这个根本环节.他们毕竟只是八年级的学生,接触文言文还不多,再加上我所教两个班的学生有85%以上都是外来民工子女,不仅语文根底单薄,而且缺少良好的自学习惯,所以他们的文言文语感很差.
第二,基础知识落实的还不到位,这对课文的朗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文言文的阅读要建立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只有弄懂了课文意思,读起来才会连贯,流畅.否则的话,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查阅资料,自学课文的能力,在经验中也具备了写作方面的一些知识,例如"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借景抒情"等.但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始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和概括,包办代替.尽管我讲得很到位,但学生还是简单的接受而没有自己的内化,吸收过程.
以后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注重朗读和字词的教学,不能忽视这类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另外,文言文尽管不如现代文那么明白晓畅,但学生仍然应该作为学习的主体,给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机会.
3. 制作附石盆景用什么石头好
种植钟乳石盆景的步骤是:
1、盆景的选材
首先是植物的选择,我们在选材的时候最好是选择杂木类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点树木。如榕树、三角枫、榆树,福建茶等。当然松树、六月雪也可制作,但适合石穴寄植。
2、种植方法
钟乳石盆景种植方法也多种多样,可将树木贴紧石面,根部穿插于石缝之中,也可在石料背面挖洞用以植物吸水和泄水,将树木置于洞穴之中,也可将植物置于吸水石顶部或者腰部。
3、根的培养
首先将根部表面涂刷泥浆,再用金属丝或者棕绳捆紧固定两者,根与石料不要留有空隙,然后栽植在大小适合的盆中,把石料和桩材根部底部放于土壤层上面固定好,然后附石四周打一个稍微大一点的木框高度稍微低于石料,在是填满土放置阴凉处养护数月,待枝叶茂盛丰满后进入正常管理。随着根部渐渐稳定成长,每年可将外围木框突然高度降低总高度的1/3或者1/4,外围木框降低的高度取决于根部发育的快慢。
4、造型
盆景树木造型要注意几个要点:
一,树木石头的搭配要自然得体,在比例上一定要切记体量平衡。要么就是以树为主,要么就是以石头为主,不可二者体量比例一样没有重点。
二,树木的根一定要紧贴石面切记松散,如果培养根的过程中如遇松散的话,就固定紧实重新回土再次培养。
三,树和石的姿态要富有动态感,给以生命性格,做到险种见奇,奇中求稳。
四,精心的养护。附石式盆景相对一般盆景养护上要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制作过程漫长,我们一定不能因为养护的不周而功亏一篑。
4. 附石盆景的制作方法
1、冬青树能做盆景,且制作方法简单,四季长青,观赏性还比较高。
2、制作时要选合适花盆,材质最好是紫砂盆,颜色要选浅色的,这样可突出它的秀美。
3、土壤要用排水和透气性好的。种植时最好在春季没发芽前上盆,栽好后及时浇透水,放在阴凉处。后期可根据自己喜欢的样子就行修剪,处理。
5. 如何制作附石盆景?
榔榆采掘野生老树桩进行培育,一般至少要2~3年才能成型,这里介绍一种速成培养法,特别适用于盆景的生长。
初春挖回的榔榆树桩,先栽进瓦钵培植,成活后,即注意随时摘去不需要的芽,4月底至5月初开始整姿,当枝条长到15~18厘米长时,用细金属丝进行攀扎造型,并注意养护管理。
当萌发出新枝长出4~6叶片时,可进行修剪,一般每根小枝上仅留两片叶片,旋即施一次氮肥,促使新枝上再发新芽,如此反复多次修剪和施肥,使叶片尽快生长茂密。
随着枝条的不断增粗,须及时拆除金属丝,以防“陷丝”。
对还未定型的枝条,可再攀扎,固定其形态。这样,至9月份一盆榔榆桩景即可初步形成。
6. 如何制作附石盆景图片
盆景围盆材料一般使用铁皮、油毡布、硬纸板等。1-2年之后,拆围,把根系梳理一下,然后,再围起来养护,这样反复几年以后,附石上的根系已经紧紧地缠在了附石之上,分部颗粒,自然美观,须根更是布满了盆底,这样的附石盆景就算是成功了。
附石盆景在制作养护过程中,一定要避开盛夏酷暑的炙烤,石头被太阳炙烤之后,会使树根灼伤,严重的,直接造成树木死亡,而围土护根,这种情况就会好很多。而在寒冷的冬季,防止裸露的树根冻伤,围土护根是基本操作。只有精心养护,注意细节,附石盆景才能制作成功。
7. 制作附石盆景用什么石头
用云石胶粘盆景效果特别好。
云石胶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础,凝固石头效果好,而且操作简便,可以快速变干,非常适合石头间的粘接、修缮与填缝。而且这种材料粘性强,对外力作用也有很好的抵抗能力,所以在制作附石盆景的过程中用它来固定石头,效果非常不错。
8. 制作附石盆景用什么工具
第一步,选材挖桩。
榆树的繁殖能力很强,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不过,不是每一棵榆树都适合做提根附石盆景的。要做成一个好的榆树提根附石盆景,初学者最好选择主根较长、较直、食指粗的那种榆树,做起来简单。
生长在碎石地的榆树,根系会沿着石头缝隙四处生长,长得蜿蜒曲折,挖出来做成提根盆景很漂亮。但是,这样的素材想要做成附石的榆树盆景就有一定的难度了,不适合初学者操作,并且这种地方不容易采挖。
生长在沙土地的榆树,由于土质疏松阻力小,所以根系发达,长得如同树冠的倒影,主根很直逐步变细,侧根发达。这种素材容易采挖,可做成树干附石盆景,但不宜做成提根式的。
容易找到合适素材的地方是山坡或梯田的滑坡处,滑坡一两年的地方最好。在这里容易找到一两年生的榆树,根粗在1公分左右,生长在坡顶,或者半坡的那种。这种榆树的根会沿着滑坡后的浅土层往下生长,主根即使一两米长,其上下粗度变化也不大,侧根数量较少,容易采挖。
第二步,养桩盘扎。
在深秋的时候,是挖桩养桩的最好的季节,因为这个季节的榆树即将进入休眠期,树液流动慢,流失少,加上树液回流根部,有利于根须生长,所以,深秋种植生桩比春天种植还容易成活。上盆要选择比较深的直筒盆,因为刚挖的榆树的根比较软,可以将榆树的主根沿着盆壁盘成两圈,边盘边填土,以固定形状。如果在挖桩之前,榆树根的中上部分半裸露在土层外,比较硬,可先盘一圈,待冬眠结束,盆土干透,榆树根变软的时候,再盘一圈。
第三步,附石养护。
榆树素材养护一年后的秋天或春天,选一个合适的盆,重新上盆,两个盘整的根圈要留在盆土外。选择一块长条形的石头,石头的宽度略大于根圈的直径,将石头插入根圈内,调整好附石的位置,沿着主根走向,在石头上做好标记。按照做好的标记将石头的两侧各凿两道沟,沟的宽度稍大于根的直径,深度约为根径的一半。将石头按先前确定的位置和角度重新插入根圈内,培土固定,将主根镶嵌到石头凿的沟内,扎紧。上盆结束,进行正常的养护,要经常给附石根部进行喷水保湿,也可以直接在附石的部位缠一处湿布。这样养上一年半载,榆树的根就能很好地抱紧石头,稍加修剪,即可成型。
9. 附石盆景教程
迎春花制作附石盆景,宜春秋两季,附石推荐博山文石。因博山文石表面光滑油润,皴纹明显,深受花友们喜爱。
一、备足工具、材料
迎春花附石盆景制作,应提前备好一应材料:迎春花小苗、石头、花盆等。还要备足其它可能用到的材料和工具,像胶水、铁丝、钳子等。
二、整理小苗
选择长势、形态均附合自己设计思路的迎春花小苗,挖出并剥除附土,附土过粘还可洗净根系,并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30分钟,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病菌、虫卵。梳理好根系,剪除烂根根瘤等,做适当修剪。若枝叶过多,可适当剪枝、疏叶,以减轻根部负担。
三、附石
先将附石用胶水粘在花盆上,用铁丝固定好,待附石粘牢后可剪掉铁丝。
再将迎春花根系依博山文石的外形布局,用细铁丝将迎春花小苗固定在石头上,避免植株脱离。整个过程注意保护好根系、芽点、嫩枝叶
四、上盆定型
将迎春花小苗固定依附于博山文石后,将其作为整体摆放在盆内,培土时注意理顺根系,直到填满花盆。
还需要适当剪枝、定型。至于迎春花的造型修剪,特别是在修剪程度或幅度上,要掌控好,避免修剪过度而影响植株服盆和生长。
五、养护管理
完成盆景附石上盆后,需要做好日常养护管理。定根水一定要浇透,将盆栽摆放在阴凉、通风、向阳处。如果春季上盆,缓苗期间适逢夏季,为保证湿度,并降低温度,可适当喷水保湿,以避免植株脱水,影响服盆。待恢复正常生长后,就可按照正常养护方法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