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合盆栽(植物组合盆栽的调和)
1. 植物组合盆栽的调和
不可以。
木荷,又叫荷树,在福建、台湾、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湖南、贵州等省区多有野生分布,是建筑、桥梁、车辆、农具、家具、胶合板等珍贵的用材树种,也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木荷的叶片较大、树直立,桩根深,没有多大的可加工制作性,所以,不适宜用作做盆景。
木荷适合经济植树造林,防火、防风植树造林等,或用作园林、城市、公路等地栽绿化。釆用播种繁殖。
2. 组合盆栽的原则
组合盆栽是几种植物种在一起,盆景一般只有一颗植物,注重造型。
3. 组合盆栽的作用
盆景的特点
第一,盆景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造园是把自然景物缩小在一定的范围内,而盆景是把景物缩小于咫尺盆中,可以说是微观造园。
第二,盆景是“活的艺术品”。树木花草作为盆景造型的主要材料,具有生长发育的生命特征,决定了它在制作加工上的连续性,艺术欣赏的可变性。
第三,盆景形式的多样性。现代盆景艺术,正向着多元化发展,例如树种和盆景类型的不断增加、盆景的地方风格的不断涌现等。
第四,盆景艺术的个性:由于盆景作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性格、艺术才能及文化素养的不同,其作品往往会出现与众不同的个性,即所谓的“个人风格”。追求个性,推动了盆景艺术的不断创新发展。
第五,盆景艺术上的自然性:人类来自大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类的本性。虽然盆景是一种艺术,离不开人的创造,但是更多人希望盆景的自然,特别是在造型上的自然。
第六,盆景创作的艺术性。这是创作盆景的基本要求。盆景造型要具有艺术美,而内涵意境更要深远,使人们在欣赏的时候,不仅看到了景,而且通过景激发出感情,因景而产生联想,从而领略到景外的意境。
盆景的分类
盆景
盆景一般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前者以树木为主要材料,又可分为观枝、观叶、观果和观花4类;后者较多地应用山石、水、土作材料,以水为主的为水盆景,以土、 石为主的为旱盆景,水、土兼有的为水旱盆景。
盆景的规格:树桩盆景按树桩高矮(其中悬崖式按枝干伸展长度),山水盆景按盆的长度,分为特大型(150厘米以上)、大型(80~150厘米)、中型(40~80厘米)、小型(10~40厘米)和微型(10厘米以下)5种。
树桩盆景
多选用枝叶细小、盆栽易成活、生长缓慢、寿命长、根干奇特的树种,兼有艳丽花果者尤佳。现已被用作树桩景树的约有160种,除通过人工繁殖外,常从山林野地掘取经多年樵砍后留下的老干树桩培养。树桩盆景千姿百态,可归纳为直干、斜干、曲干、卧干、悬崖、枯干、连根、附石、丛林等形式。培养土以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又能保肥的为最佳。盆景的制作有以修剪为主的整形法和用金属丝或棕丝扎缚枝干弯曲成一定形状、再经逐年细致修剪成型等方法,并有不同的地方风格。
树桩盆景成型后须精心养护。其中,修剪是促进或控制树桩生长,使之保持一定姿态的重要措施。凡枝叶成片,层次分明的树桩,要经常疏剪或短截,以控制扰乱姿形的枝条。松类可摘去全部或部分主芽,使梢变短。阔叶树类的修剪,因树种及开花结实习性而有不同。施肥不宜过多,但需勤施,以保持植株叶茂花繁,健壮而不徒长。花、果树桩需肥较大,且须增施磷、钾肥。浇水量依气候、树种、物候期及盆的质地不同而异,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对产自高山的松柏、杜鹃等还需经常行叶面喷水。视盆景规格大小隔1~5年换盆一次。换盆时须除去部分旧土,剪去周围及底部的一些老根,加入新培养土,重新种植。此外,还须采取防治病虫害和防寒、遮荫等养护措施 。
山水盆景
须事先选定主题,并精心设计,根据主题选石、加工,也可因石制宜,随类敷采。山石材料有松石(石质松软)和硬石(石质坚硬)两类。松质石料可用特制的锤在石上琢出沟壑、洞穴、峰峦、岗岭;硬质石料则用切割、锯、截等法达到去芜存精的目的,不足之处可通过拼接胶合来弥补。在石上留有种植穴,便于栽植草木。盆中景物布局须主次分明,层次丰富,有变化而不杂乱。同一盆中宜石种相同,石色相近,纹理相顺。同时运用近大远小、低大高小、近实远虚的透视原理,配以大小相宜的草木、亭桥、鸟兽、人物等,用浅盆衬托,达到小中见大、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
盆景的造型章法
章法原是指写文章所运用的起承转合的手法,尔后演绎为书画金石的结构布局。在中国盆景中章法用来处理结构之间的照顾,呼应,曲直,疏密,聚散,形势,刚柔,巧拙,粗细,轻重,增减,反复,争让,穿插,掩映,离合,变形,写实与留白,光洁与残损等关系。
将之分为大章法和小章法来说。在中国盆景艺术的应用中,“大章法”可以说是整个作品的“布白”,为什么这里不用围棋中“布局”这个词,而用书画中“布白”的说法呢?我们常说“盆景是立体的画”。盎尺之盆,竟尺之树,可藏天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盆景一道是古文人遣兴的小玩意,可小玩意有大文章。老子云:不出户牖而知天下。古盆景一道就是天人合一之道。一盆之景,以抒胸臆。这盎尺之盆就是画纸,竟尺之树就是笔墨。古人论画有“计白当黑”的说法,这树是笔墨,盆中虚空处就是留白。如何处理这笔墨和留白的关系当然应该叫做“布白”。
中国盆景中树与盆的关系;树的栽植位置;配盆配几的大小,色泽,式样,质地;铺苔,置石,缀草,安放摆件等属于“大章法”的范畴。
中国盆景中景树的根与杆的关系;杆与枝的关系;枝与枝的关系;枝与叶的关系;整树与花果的关系称作“小章法”。昔董其昌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中国书画与中国盆景一义相承。
专论“小章法”,小章法明白了,大章法也就通达了,这两种说法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事。
凡作景树,须大枝与大枝间顾盼呼应(多干树作大枝解),小枝于大枝间随势而安,前枝后枝递相映带,左枝右枝伸缩挪让。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枝里精生,叶间气润”的效果,有精气尔后神生。
整树不论布枝大小多少,须一气以贯之。所表现的轻重,虚实,疏密等的关系各得其宜,做到轻中含重,重中寓轻,轻重相衡;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生;疏中知密,密中显疏,疏密相形。如古之名将排兵布阵,首尾相应,奇正相生,进退有法,聚散合度,令行禁止,和谐统一。而又在和谐中生变化,形聚而不塞,势放而不乱。牝牡其相衔,脉络其相注。老子《道德经》所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就是阴阳,所以说“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的关系就是对比而统一。阴阳的理论是中国一切传统学科的奠基理论。也是中国独有的,属于中国盆景造型总的指导理论。在这样的指导理论下做出来的中国盆景无论大小,长短,远近,皆骨肉匀停,生机勃勃,壮不痴肥,瘦不残废。宛若天成,不假人工。
4. 植物的组合方式
蓝色妖姬 蓝色鸢尾 香雪铁线莲 兰花—大雪素 桔梗 千叶桃 昙花 罂粟 彼岸花(曼珠沙华)
5. 组合盆栽植物的特点
1、采用不对称构图形式
袁宏道在《瓶史.宜称》中说道:“夫花之所谓整齐者,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意思即为插花的合宜就是要近其天然之态,参差错落。虽然对于不对称构图有直立式、倾斜式、平展式和下垂式四类基本构图形式,但中国传统插花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所以可以通过高低错落、疏密聚散、刚柔曲直让作品充满千变万化。
2、突出作品的线条造型
线条感是东方插花的一大特色,利用花枝的粗细、曲直、平斜、高低、刚柔等变化,将它们进行组合,就能够表现出无限的情趣。
张谦德在《瓶花谱.折枝》中对花枝的选择和采摘作了明确的要求,在选择上他提出“折取花枝,须得家园邻圃,侵晨带露,择其半开者折供,则香色数日不减”,还明确指出“若直枝蓬头花朵,不入清供”。
在采摘上则要求“花不论草木,皆可供瓶中插贮。第摘取有二法:取柔枝也,宜手摘;取劲干也,宜剪却”。
在实际应用中,因木本枝条姿态多变,欣赏期较长,所以在东方插花中较为多见。
3、借花抒情,将花材人格化
在古代,人们将花分为高低贵贱不同的等级,把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附加到了植物界,指令某些花为君主,某些花为奴婢,尤其在隋唐以后,花草树木多被人格化,唐代的张翊所著的《花经.九品九命》中就是模仿封建社会中官僚等级制度,第一次系统的把七十多种花木进行了品级排序,虽后在宋代有所变化,但至此将花卉分为不同的品级也就成为中国的一种传统。
根据花草树木的生长**性、形态等被赋予各种寓意,以花喻人、借花抒情。如牡丹,张翊评定为“一品九命”,后来改为“花王”,曾被用作唐代宫廷插花的主要花材,现在成为了繁荣、富贵的象征。再如荷花,人们会以它“出淤泥而不染”的生长状态成为了清净、品格高尚的化身,常被用于佛前供花。花材之间的组合也有了美好的寓意,如松、竹、梅的组合被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合称“四君子”,将柏枝、万年青、荷花、百合进行组合,寓意“百年好合”等。
4、重视作品与环境的融合、统一
与环境融合是插花创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东方式插花讲究把多感官的美感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浑然一体的高雅艺术。袁宏道在《瓶史.屏俗》中这样提到“室中天然几一、藤床一。几宜阔厚,宜细滑。凡本地边栏漆卓、描金螺钿床,及彩花瓶架之类,皆置不用”。这里所提到的“室中”主要是指文人的书斋,是文人雅士读书、冥想的场所,所以整体陈设要清简,室内陈设一架天然几,一张藤床足矣,几案要阔厚,避免女性化的纤细,但质感要光滑细腻。本色的藤床与插花遥相呼应,营造出质朴素净之感。凡是带有彩漆、描金、螺钿之类过度修饰的家具,一概丢弃,以免夺了本色家具的主体之位。
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插花创作之前就要清楚的掌握陈设环境的具体情况,将它考虑在整个插花作品中,以达到创作目的。
5、注重意境之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也是插花的最高境界。它自然多变,既有形式,但又不拘泥与形式,给出了极大的创作空间,一切都以“师法自然”为前提,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6. 组合盆栽植物搭配法则
对于特喜欢养多肉植物的朋友来说,多养几盆就多几个品种,家里养的多肉植物的类型越来越多,但阳台上的空间实在有限,那就可以搭配一些多肉植物组合盆栽,将不同的品种种在一起。
多肉植物组合盆栽搭配,也要注意一些基本的技巧,比如冬种型和夏种型不要种一起,有些多肉在夏季会休眠,特别是在高温的情况下。而有一些都要则会在冬季休眠,所以要选择同类型的多肉搭配在一起
7. 组合盆栽的基本原则
附石盆景主枝在主干上的排列其原则是四面有枝,使之形成立体树冠,特别是中上部更如此。上部和顶部,出枝应稍密而短,使顶冠形成圆馒头状;顶部以下,中部以上,前后也需有枝,但主枝间隔自上而下渐次稍疏,有长有短,两侧稍长,前后稍短,使之形成层叠参差的大小枝片。中部以下主枝可疏,两侧之主枝应有长短枝片要宽,长则伸展,短则丰满。直立式(包括直干、斜干、曲干)景树第一主枝应在主干高1/3处或2/3处出枝,不要在主千1/2处或根颈处出枝。第一主枝与上面主枝要有较大间隔。直干式和斜式盆景树最下边的两侧枝片不要在同一水平线上,否则树冠呆板少变化。
主枝在主干上的排列,直干式斜干式、临水式以及曲干式中,一般主干中上部渐密,而中下部可稀,主枝在下部最长,而越到树顶部枝长逐渐缩短,形成不等边三角形树冠,这是符合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的,同时也增加了树冠的节奏感。在曲干式中,下部第一主枝应安排在曲的弓背上,这样出枝轩昂,有精神。而在悬崖式中,枝和枝片的疏密,大小和方向应服从悬式主干或主枝走势变化的要求进行安排。在文人树中,中下部一般无出枝,上部、顶部枝也应稀疏而短。否则会形成头重脚轻的现象(因为文人树式主干都比较细长)。
枝的排列和出枝,还应处理好对生枝、轮生枝、重叠枝和骑马枝。所谓对生枝是指主干同一高度上左右对生的枝条。它像人挑担的扁担,故又称扁担枝。它们连同主干又像一个十字架,而且左右对称,从形式美学上看,是很难看的,所以对这种枝应进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是留一去一,即剪去其中一枝,使主干上的出枝形成互生状态。但如果这对生枝的上下枝本来就很稀少,除去一枝后这侧就留下很大的空档或使树冠失去均衡,影响整个树冠形态的塑造,在这样情况下只好采取以下方法来校正。一是对应除去的一枝改变出枝方向。如这一对生枝在树冠中下部,枝平出,另一枝斜下出或形成跌枝,使两枝不在同一平面上。如这一对枝在树冠上部,则一枝平出,另一枝可斜上平出,这样左右两枝也不在同一平面上。二是将此处主干进行弯曲使对生枝这段主干形成倾斜,这样这对生枝的出枝点就有了高、低差两枝就不在同平面上伸出。三是短截枝或内向弯曲一枝,使枝形成的枝片靠近或半遮主干,这样枝片选挡住它的出支点就看不出是对生枝了。四是将盆树斜植,将原主干在此对生枝稍上截断,并用对生枝中一枝代做项冠主干,另一枝则平出。轮生枝在松树上常见。在主干的一个节点上向四方伸出多个枝条,面形成轮生状。
一般情况下在这个节上,选一方向合适的主枝保留,而前去其他所有轮生枝。但有时如剪去这些枝后人感到某方向因缺枝面形成空当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可选择两个主枝保留,但保留的枝应注意不可使其形成对生状态。重叠枝,这是在主干上同一方向,而上下相距很近的两枝,形成重叠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因下面枝被上面枝速挡,接受阳光少,生长势必衰弱。所以应该留一剪但如果下枝之下空当很大,则可将下枝下攀,使它斜下出枝,骑马枝是一横出主枝上直立长出一强侧枝。这种枝如在横主枝的前端,必须短剪或除去,不使它扰乱枝片,但如果在主枝靠近主干而主枝上方又有大的空档,则可利用。
可将这骑马枝经攀扎后斜向上出枝,形成小枝片,以增加层次。在主干出枝中还有一些二枝或多枝的情况,应该留一主枝而除去其他多枝,这样才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以上这些枝条的处理应服从整个树冠的造型需要和形成主枝出枝的优美姿势的需要来进行,切不可机械地运用一般的处理原则,否则可能造成失误。
8. 组合盆栽的分类与应用
大型组合盆栽多用于公园、宾馆大厅、大型会议会场以及私家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