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花的网站(买花网站app)
1. 买花的网站
全称花市鲜花网。于2005年成立,作为网上花店、鲜花预订的先驱,历经10多年的辛勤耕耘,已成为目前国内大型鲜花商城,也是中国鲜花行业的优质品牌服务商。以高质量的花材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一众忠实粉丝的心,在业内拥有良好的口碑和流量。
在全国拥有超过10000家品牌加盟店,业务量一直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现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鲜花礼品网站之一,网站以“快捷、诚信、便利”为宗旨,一直致力于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花店。花市网在全国鲜花订购行业中占据着首屈一指的位置
2. 买花网站app
这个怎么说呢,可以考虑在比较专业的论坛上购买,如果你找比较靠谱的地方
还有个地方就是当地的花市了。自己去看。。实物永远好于照片。
另一个注意的就是如果你想入坑的话,那得多看多学少下手。
嗯推荐你去仙珍园去学习后再说买球的问题。如果什么都不懂的话那就是交学费的过程。谁都跑不了这个过程
谁告诉你都没用,只有自己踏过一遍才知道里边的东西。
很多别人其实跟你说过但是你压根不注意,只有你真玩的时候你才会注意很多的细节性的问题。
当你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的时候就可以找一些当地比较有名的大棚了。
基本上来说在花市卖花的都有自己的棚子,而好东西一般是不会带出大鹏的,一般也不在花市出现,所以一定要尽量光顾一家实体店,跟老板熟了以后就可以提出去棚里看看好花的要求,老板一般就不会拒绝了。
这样兴许能捡到漏,但更多的是你能看到真正的名品一类的东西。
另外一个就是闲鱼了。这个虽然骗子多,但是你要懂的话,真的可以蹲到好东西的。而且也是分人。你要是比较懂得跟人家一说就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明白。你想我挂一个豪刺象牙丸母本。1000多的东西底下评论有说8快钱的。。这不就是找没趣了么对吧。
所以当你明白价格以及东西好不好后,闲鱼就成了很好地淘花的地方了有很多大神出手。
还有些APP也在卖花一类的,一些拍卖的群尽量就别参与了。拍卖是比较坑的。。很难捡漏有拖的。
其他的就需要你自己慢慢深入了,还有些别的渠道,比如国外直接拿球,不过得有认识的了现在也很难了。
3. 买花在哪个app上买便宜
京东,天猫,淘宝,抖音!在网上如果想买花的话,那么可以从以上这四个平台之中进行选择就行了。
一般来说,在抖音里面买花才是最实在的。因为在抖音里面,商家卖花的话,他们都是会做出一些视频,然后再进行直播的。在抖音上买花的话,相对来说会便宜一点。
4. 买花的网站入口
1 斗南买花可以选择在快递公司网站上下单,填写寄件和收件信息,选择快递方式,然后支付相应费用。2 快递公司会将需要寄送的花卉进行包装,保护好花卉的质量,并在规定时间内将花卉送到收件人手中。3 建议在寄送花卉前先了解快递公司的相关规定,选择适宜的快递方式和包装方式,以确保花卉的安全寄送。同时,也要注意寄件和收件信息的准确填写,避免出现地址错误或其他意外情况。
5. 买花在什么网买
都差不多,因为都是接单之后外包给本地的花店,你选个喜欢的就好了。而且买鲜花去什么网站,没有唯一答案,每家鲜花网都能做出好的鲜花,只是花艺标准各有不同罢了。比较好的鲜花网店,首先应该是一家由鲜花礼品公司资质开办的鲜花网站。
6. 买花的平台哪个好
进货还算是靠谱的,花易宝为昆明花易宝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专注于鲜切花供应链服务的电商APP。花易宝远程交易APP,让全国花商与基地花农真正实现远程在线交易,真正采购基地货源。让您想给谁(花农)买就给谁买,跳开中间商加价,避开鲜活产品因“进销存”带来的质量损耗,让您体验随时随地移动在线卖花买花的便捷与乐趣。而花易宝公司将为所有购买商提供质量检验与装箱打包发货服务。
7. 买花的网站泰州市
旧时东台素有苏北“小上海”之称,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清末全县原有十场四乡,人口120万,辛亥革命以后、北伐之前,东台城几乎汇聚周边省、市的大小商号:湖南的米商、湖北的木商、江西的陶瓷商、安徽的茶商和“朝奉”(典当行的经纪人)、扬州的丝绸商和盐商、镇江的油麻商和酱醋商一并来到这里。始建于乾隆三十三年的东台建县尚晚,一向对外来的经济、文化并不拒绝接受,多元经济的涌入引来多元文化在这里扎根,经过一百多年的选择吸收,逐渐形成了东台地区习俗文化的特色。采买祭祀年货是东台人的头等大事。大户小家买年货,买多买少根据手头上金钱富余程度而定。寺街、丁公桥、关桥口直至油坊头、卢家嘴、下坝、北关桥河口一带,一进腊月便停满了四乡八镇进城买年货的乡亲们的船只;前店后住家,“人家皆枕河”,与苏南城镇经营格局一般的商店,为这座仅靠商业流通积累资金的城市提供服务。农民们卸下用“帮船”(有篷,不同于浙江人的乌篷船)运来的棉花、粮食,从“陆陈行”、“棉花行”里换来现洋,加入到采买年货的队伍中去。抗战前东台释、道、儒诸教兴盛全县,有八百多处庙宇宫观,数千的僧众,上万的善男信女,春节祭祀的供品、吃斋念佛的干果、山货花销无数。东台城内经营南北货的商号、店铺有数十家之多,其中同治、光绪年间彩衣街、寺街先后有吴盛茂、周祥记、刘万顺、胡春发这样较大的南北货老字号店相继在这里开业;三昧寺、大圣寺、泰山寺等各大丛林,仅春节蜡烛采购一项,就分别达数百斤之巨,马公桥下的梁源昌蜡烛坊成品烛供不应求,只好提供毛坯烛心供各大商号自行加工,“周振新”油漆店也为梁源昌蜡烛坊承担雕刻、绘画工艺蜡烛、龙凤喜庆烛的业务;一时间香店也因寺庙香客的需求量大而生意兴隆,寺街“刘太升”香店、海河边“柯开泰”香店繁忙景象略见一斑,最出名且有一定经营规模的莫过于“姚信和”香店了。一到春节买香炉、烛台的人多,也造成东台铜匠、锡匠铺多,吃铜匠、锡匠饭的人增多,笔者收藏有一副“大花”型号“东台永茂隆”锡匠铺戳记的双喜烛台,清楚地印证这一历史现实。在佛教兴盛的东台,哪怕十分贫寒的家庭为了过年祈福纳祥,也会买一副西溪土窑生产的泥香炉、瓦烛台。买天灯、送灶糖、旗杆斗、陈饭花、门神、喜钱,则又是旧东台城内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天灯用染成深红色的油纸做灯罩,上面用金纸贴印“天灯”二字,滚圆的土制灯托上插上八厘米长的红色的“拜烛”,从除夕守岁起开始点亮,夜夜如此,一直到农历正月十八结束,从不间断。挂在堂屋房檐下的“天灯”数目也有定规,除了“天、地、人”三个灯之外,再加这户人家男孩的数目就是这家天灯的盏数。“旗杆斗儿……陈饭花……”,“送灶糖呃、灶书哩买两张……”腊月十五一过,城内歌唱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卖这类祭祀、祈年物品的小贩,都是一些城镇底层社会生活无着的贫民,他们借助“年市”,换取一点点“度命钱”。东台街面上的各色喜钱(花络钱)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宫复盛纸坊印制的版画享有盛誉,远销高邮、宝应、兴化、泰州里下河地区,内容多取“文王访贤”、“龙凤呈祥”等历史故事,还有“年年有余”、“岁岁平安”等吉祥图案,套色印刷,鲜艳夺目,官家、店铺、居民、农户均购买张贴,其中贴在大门上的门神,挂在堂屋中央的菩萨轴子却与别处不同:东台人绘制的门神尉迟敬德、秦叔宝眉宇之间多了一些慈祥,少了一些威严,而菩萨轴子上的观世音画像也显得格外的慈眉善目,充满人间烟火气息,这可能与东台这座商城充满“和气生财”的理念不无关系吧!东台城春节祀神祈福的糕点、糖果十分丰盛。前后街有十几家“茶食店”(对糕点糖果店旧称),甚至不起眼的地方也有店面,“五味斋”、“五福斋”、“国香斋”、“美味斋”,“贺万兴”,最出名的莫过于三家,专门经营京派糕点的清真素食的“鼎盛馆”,花样糕点、麻切、桃酥可以和淮安“西园桃酥”媲美的“麒麟阁”,“稻香村”的云片糕、嵌桃麻糕、杨酥糕也远近闻名。这些店家的“菊花饼”、“枣泥佛手”、“董糖”、“豆荚”、“兰花根”、“小馓子”、“冰糖酥”以及各色果子,在店堂内堆积如山,香气四溢,此时七里长街的东台城的年味更浓了。这些茶食店盛糕点茶食的包装也十分经济,一律用当地出产的柴篾子扎的筐片或用土纸袋包装,既美观又节约。这些精美的祈福祀神的糖果糕点后来被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禅(东台人)带到上海,至今在玉佛寺内还可以品尝到。农历腊月二十四一过,家家户户买鲢鱼过年已成习俗。不管大户小家都会买两尾鲢鱼,考究的人家还喜欢买两尾血红色鲢鱼(东台人俗称“血鲢”),挂在屋檐下,待除夕晚上煮上它,摆放在堂屋香案上,讨“鲢鱼(年余)、鲢鱼(年余),年年有余”的吉利“口彩”。祈福纳祥是东台人过年习俗的重要内容。东台“送灶”习俗有腊月二十三的,也有腊月二十四的,没有统一的规矩。东台祭灶用品除延请“灶老爷”、“灶马”、“灶书”以外,还要摆出一盘祭品供奉在灶头上,表示对灶老爷的诚心,“送灶糖”、豆腐、茭草、茶叶、粳米,合装在一个磁盘子中,意思是用“送灶糖”甜灶老爷的嘴,遮“家丑”,上天言“好事”;豆腐,取谐音“偷富”,“茭草”剪碎整齐摆放在盘内,供上天的“灶马”享用,东台人为灶老爷准备得真周到。除夕中午饭一过,“装陈饭”的春节仪规便在东台城大户小家中同时上演。女主人将预先蒸熟的糯米饭分别装在两个大体上差不多大小的“陈饭盆”内,堆成馒头状,用手抹平整,饭中央首先贴着一块15×3.5厘米左右的“陈饭糕”,随着饭的坡度将“陈饭糕”蒸软贴在饭面上,糕面白底、红边框、红字:“福寿源长”“福寿双全”“金玉满堂”“天官赐福”等字样,陈饭糕上依次叠上花馒、花糕、福建橘子各一只,然后将“旗杆斗儿”、“陈饭花”分别插在这两盆饭面叠起的花馒、花糕、橘子上;“旗杆斗儿”长短根据主人堂屋室内高矮而定,它就是东台人祈年祝福的重要物件,长短大约一公尺五左右,用较粗的柴苇做立杆,外用金银五色彩纸包裹,由上而下装饰着各色微型的“喜钱”和福、禄、寿、财、喜五位仙人,四层两两相对的“八仙”在灵芝祥云的衬托下串插其间,木刻水印,栩栩如生。“陈饭花”约半公尺高,上面用各色彩纸剪的微型“喜钱”装饰,“喜钱”顶端以及插在“陈饭花”背后的松柏枝上都扣上染成五颜六色的白果和红枣,两盆陈饭的饭面上都嵌上南货店里卖的专门用于“装陈饭”的五色干果:红枣、黑枣、桂圆、荔枝、(染色)白果。陈饭盆安置在香案的右侧,有考究的大户人家饭盆摆放在紫檀或花梨木的雕花盆架上,以示慎重。“陈饭盆”也有讲究,有专门铸造的鼎铜的(铜锡合金)或紫铜的器皿,上面铸有“聚宝盆”三个大字;有“清三代”青花、粉彩的专用“陈饭盆”,也有用同治、光绪年间的祭红的“陈饭盆”或哥窑开片“碎瓷”大碗代替陈饭盆的;小户人家只要还有一口饭吃也要“装陈饭”,不过盛饭的器皿没有那么讲究罢了,为了指望来年福祉的降临,“装陈饭”成为东台人追求未来幸福的精神寄托。 “谢神”、“辞年”、“守岁”是东台人过年习俗的重要仪规。腊月二十起,东台人就习惯性地进入“数夜”的倒记时阶段,个个逢人张嘴便说“今天二十夜”,即农历腊月二十的意思。腊月二十四“送灶日”一过,便进入实质性过年阶段,首先是“忌口”,不论大小人等,在外在内均不得口出恶言秽语,更不得说与“吉利”相左的言辞,二十五、二十六“掸尘”,即打扫室内外清洁,为祭天地神灵准备,“谢神”是第一道仪规。“谢神”即摆放猪头、鲤鱼、雄鸡(“三牲”)以及酒水祭祀天地神灵,感谢上苍恩赐,让合家大小一年太平;然后全家每人吃两只水氽荷包蛋,意思为“捧元宝”。腊月二十八烧“辞年纸”,即祭祀祖先,祷告先人祖先,祈求祖先保佑来年顺利。不忘先辈恩德,慎宗追远。除夕傍晚时分,是东台人一年中最隆重最神圣的时刻:大街小巷一片静穆,除了急急忙忙回家的行人之外,很少有人再往街上走动;店家纷纷上“榻子”(即上门板)“打烊”,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贴花络钱;街头巷尾的土地庙内一片繁忙,大红色的天灯早早挂上,家庭主妇纷纷从家中走出来,打着灯笼上土地庙烧香,祈求土地老爷保佑来年一家大小平安,随后便听见一家家关门上闩的声响,街上不时地传来更夫敲击竹筒的声音。从腊月二十三至来年二月二这一段时间内,东台城历来有大街小巷“巡更”的“惯例”。东台城里吃年夜饭,守岁酒没有固定的时间,而是以全家人是否到齐为限,店家则等远路外出收账的人全部回来后才开始吃“守岁酒”,“守岁酒”成了和谐、平安、团聚、圆满的象征。吃完守岁酒,男主人便在院子里摆上水碗、糕点,焚一炉好香,请灶神降临,“下界保平安”。堂屋内“旺盆”(即铸铁的火盆)内松枝、木炭早已燃上,满屋顿时暖洋洋的,充溢着松枝的青香。大户人家堂屋内悬挂着当地画家周应芹、张小斋画的“天官”画像,祈求“天官赐福”,香案前的房梁二桁上挂着近三尺高的大幅红色“花络钱”(宽幅五张,窄幅六张衬在宽幅花络钱的旁边),小户人家则挂上观音、菩萨轴子,希冀菩萨保佑一家平安。香案前除了陈设的祭祀糕点、干果、陈饭盆之外,必不可少红天竹、腊梅、水仙三样鲜花供品,分别插装在瓶、盆中。这时女主人也忙碌起来了:煮红枣、做汤圆,男主人便在堂屋里摆放好供品,点燃起香烛纸马。祀神用的干果、糕点供品不外乎红枣、栗子、荔枝、桂圆、云片糕、麻切、桃酥、雪枣八种;“九角盒”内同时也摆放好待客的糕点。旧时东台城里春节一家人团聚吃茶流行用“祭红”器皿,大户小家基本上把祭红碗与祭红盖碗拿出来摆放在堂屋的八仙桌上,碗中放少许红糖备用。长辈们为小辈们准备的压岁钱也整齐地一字排开,摆放在桌上,压岁钱的封套上还摆放了几片用红纸条封上的云片糕。子时一到,院子里鞭炮齐鸣,堂屋内红烛高烧,香烟缭绕,一家大小挨次在神灵祖先的牌位或画像前叩头,然后恭喜新年的到来。小辈们必须先吃“开口糕”,表示一年高升、进步,然后再向长辈恭祝新年,长辈还礼给小辈压岁钱。旧时辛苦了一年生活无着的穷苦贫民,也竭力把家中打扫得干干净净,同时准备一顿再简单不过的年夜饭。旧时东台过年流传下来这么一段辛酸的民谣:“二十八,去想法;二十九,有了有;三十夜,不在家;大年初一,拱拱手”。《清嘉录》蔡云《吴歌》也有类似记载:“天地堪容避债台,一年积欠一宵催。店门关到质钱库,还点灯笼走一回。”这便都是底层社会人群的真实写照,其实旧时过年只是富人炫耀富裕的代名词,穷人谈不上什么欢庆、愉悦,讨债的现实逼得他们“年关”难捱啊。大年初一不许睡懒觉,这是东台城的旧规,大概因为东台是一座商业流通城市,商人尚勤的缘故,东台城里的人“守岁”后睡不到几个小时便又起身了。一家大小围坐在八仙桌旁,开始新的一年的第一次活动――“新年早茶”。旧时吃“三道茶”,餐具为祭红盖碗、祭红碗、红漆筷子。头道茶:红糖开水茶,表示红红火火,甜甜蜜蜜。二道茶:红枣茶,即“喜枣”茶,开门见喜,喜上加喜。三道茶:汤圆茶,实心无馅汤圆,实实在在,万事圆满。吃完早茶,家庭主要成员,男女主人这一天都不外出,小孩子们自由活动,外出“拜年”,讨“包喜钱”,到城里游玩;少数老年人、居士、吃斋念佛者早已在子时之前就聚集在三昧寺、大圣寺、泰山寺山门外等候“烧头香”了。旧时东台素有苏北“小上海”之称,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清末全县原有十场四乡,人口120万,辛亥革命以后、北伐之前,东台城几乎汇聚周边省、市的大小商号:湖南的米商、湖北的木商、江西的陶瓷商、安徽的茶商和“朝奉”(典当行的经纪人)、扬州的丝绸商和盐商、镇江的油麻商和酱醋商一并来到这里。始建于乾隆三十三年的东台建县尚晚,一向对外来的经济、文化并不拒绝接受,多元经济的涌入引来多元文化在这里扎根,经过一百多年的选择吸收,逐渐形成了东台地区习俗文化的特色。采买祭祀年货是东台人的头等大事。大户小家买年货,买多买少根据手头上金钱富余程度而定。寺街、丁公桥、关桥口直至油坊头、卢家嘴、下坝、北关桥河口一带,一进腊月便停满了四乡八镇进城买年货的乡亲们的船只;前店后住家,“人家皆枕河”,与苏南城镇经营格局一般的商店,为这座仅靠商业流通积累资金的城市提供服务。农民们卸下用“帮船”(有篷,不同于浙江人的乌篷船)运来的棉花、粮食,从“陆陈行”、“棉花行”里换来现洋,加入到采买年货的队伍中去。抗战前东台释、道、儒诸教兴盛全县,有八百多处庙宇宫观,数千的僧众,上万的善男信女,春节祭祀的供品、吃斋念佛的干果、山货花销无数。东台城内经营南北货的商号、店铺有数十家之多,其中同治、光绪年间彩衣街、寺街先后有吴盛茂、周祥记、刘万顺、胡春发这样较大的南北货老字号店相继在这里开业;三昧寺、大圣寺、泰山寺等各大丛林,仅春节蜡烛采购一项,就分别达数百斤之巨,马公桥下的梁源昌蜡烛坊成品烛供不应求,只好提供毛坯烛心供各大商号自行加工,“周振新”油漆店也为梁源昌蜡烛坊承担雕刻、绘画工艺蜡烛、龙凤喜庆烛的业务;一时间香店也因寺庙香客的需求量大而生意兴隆,寺街“刘太升”香店、海河边“柯开泰”香店繁忙景象略见一斑,最出名且有一定经营规模的莫过于“姚信和”香店了。一到春节买香炉、烛台的人多,也造成东台铜匠、锡匠铺多,吃铜匠、锡匠饭的人增多,笔者收藏有一副“大花”型号“东台永茂隆”锡匠铺戳记的双喜烛台,清楚地印证这一历史现实。在佛教兴盛的东台,哪怕十分贫寒的家庭为了过年祈福纳祥,也会买一副西溪土窑生产的泥香炉、瓦烛台。买天灯、送灶糖、旗杆斗、陈饭花、门神、喜钱,则又是旧东台城内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天灯用染成深红色的油纸做灯罩,上面用金纸贴印“天灯”二字,滚圆的土制灯托上插上八厘米长的红色的“拜烛”,从除夕守岁起开始点亮,夜夜如此,一直到农历正月十八结束,从不间断。挂在堂屋房檐下的“天灯”数目也有定规,除了“天、地、人”三个灯之外,再加这户人家男孩的数目就是这家天灯的盏数。“旗杆斗儿……陈饭花……”,“送灶糖呃、灶书哩买两张……”腊月十五一过,城内歌唱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卖这类祭祀、祈年物品的小贩,都是一些城镇底层社会生活无着的贫民,他们借助“年市”,换取一点点“度命钱”。东台街面上的各色喜钱(花络钱)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宫复盛纸坊印制的版画享有盛誉,远销高邮、宝应、兴化、泰州里下河地区,内容多取“文王访贤”、“龙凤呈祥”等历史故事,还有“年年有余”、“岁岁平安”等吉祥图案,套色印刷,鲜艳夺目,官家、店铺、居民、农户均购买张贴,其中贴在大门上的门神,挂在堂屋中央的菩萨轴子却与别处不同:东台人绘制的门神尉迟敬德、秦叔宝眉宇之间多了一些慈祥,少了一些威严,而菩萨轴子上的观世音画像也显得格外的慈眉善目,充满人间烟火气息,这可能与东台这座商城充满“和气生财”的理念不无关系吧!东台城春节祀神祈福的糕点、糖果十分丰盛。前后街有十几家“茶食店”(对糕点糖果店旧称),甚至不起眼的地方也有店面,“五味斋”、“五福斋”、“国香斋”、“美味斋”,“贺万兴”,最出名的莫过于三家,专门经营京派糕点的清真素食的“鼎盛馆”,花样糕点、麻切、桃酥可以和淮安“西园桃酥”媲美的“麒麟阁”,“稻香村”的云片糕、嵌桃麻糕、杨酥糕也远近闻名。这些店家的“菊花饼”、“枣泥佛手”、“董糖”、“豆荚”、“兰花根”、“小馓子”、“冰糖酥”以及各色果子,在店堂内堆积如山,香气四溢,此时七里长街的东台城的年味更浓了。这些茶食店盛糕点茶食的包装也十分经济,一律用当地出产的柴篾子扎的筐片或用土纸袋包装,既美观又节约。这些精美的祈福祀神的糖果糕点后来被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禅(东台人)带到上海,至今在玉佛寺内还可以品尝到。农历腊月二十四一过,家家户户买鲢鱼过年已成习俗。不管大户小家都会买两尾鲢鱼,考究的人家还喜欢买两尾血红色鲢鱼(东台人俗称“血鲢”),挂在屋檐下,待除夕晚上煮上它,摆放在堂屋香案上,讨“鲢鱼(年余)、鲢鱼(年余),年年有余”的吉利“口彩”。祈福纳祥是东台人过年习俗的重要内容。东台“送灶”习俗有腊月二十三的,也有腊月二十四的,没有统一的规矩。东台祭灶用品除延请“灶老爷”、“灶马”、“灶书”以外,还要摆出一盘祭品供奉在灶头上,表示对灶老爷的诚心,“送灶糖”、豆腐、茭草、茶叶、粳米,合装在一个磁盘子中,意思是用“送灶糖”甜灶老爷的嘴,遮“家丑”,上天言“好事”;豆腐,取谐音“偷富”,“茭草”剪碎整齐摆放在盘内,供上天的“灶马”享用,东台人为灶老爷准备得真周到。除夕中午饭一过,“装陈饭”的春节仪规便在东台城大户小家中同时上演。女主人将预先蒸熟的糯米饭分别装在两个大体上差不多大小的“陈饭盆”内,堆成馒头状,用手抹平整,饭中央首先贴着一块15×3.5厘米左右的“陈饭糕”,随着饭的坡度将“陈饭糕”蒸软贴在饭面上,糕面白底、红边框、红字:“福寿源长”“福寿双全”“金玉满堂”“天官赐福”等字样,陈饭糕上依次叠上花馒、花糕、福建橘子各一只,然后将“旗杆斗儿”、“陈饭花”分别插在这两盆饭面叠起的花馒、花糕、橘子上;“旗杆斗儿”长短根据主人堂屋室内高矮而定,它就是东台人祈年祝福的重要物件,长短大约一公尺五左右,用较粗的柴苇做立杆,外用金银五色彩纸包裹,由上而下装饰着各色微型的“喜钱”和福、禄、寿、财、喜五位仙人,四层两两相对的“八仙”在灵芝祥云的衬托下串插其间,木刻水印,栩栩如生。“陈饭花”约半公尺高,上面用各色彩纸剪的微型“喜钱”装饰,“喜钱”顶端以及插在“陈饭花”背后的松柏枝上都扣上染成五颜六色的白果和红枣,两盆陈饭的饭面上都嵌上南货店里卖的专门用于“装陈饭”的五色干果:红枣、黑枣、桂圆、荔枝、(染色)白果。陈饭盆安置在香案的右侧,有考究的大户人家饭盆摆放在紫檀或花梨木的雕花盆架上,以示慎重。“陈饭盆”也有讲究,有专门铸造的鼎铜的(铜锡合金)或紫铜的器皿,上面铸有“聚宝盆”三个大字;有“清三代”青花、粉彩的专用“陈饭盆”,也有用同治、光绪年间的祭红的“陈饭盆”或哥窑开片“碎瓷”大碗代替陈饭盆的;小户人家只要还有一口饭吃也要“装陈饭”,不过盛饭的器皿没有那么讲究罢了,为了指望来年福祉的降临,“装陈饭”成为东台人追求未来幸福的精神寄托。 “谢神”、“辞年”、“守岁”是东台人过年习俗的重要仪规。腊月二十起,东台人就习惯性地进入“数夜”的倒记时阶段,个个逢人张嘴便说“今天二十夜”,即农历腊月二十的意思。腊月二十四“送灶日”一过,便进入实质性过年阶段,首先是“忌口”,不论大小人等,在外在内均不得口出恶言秽语,更不得说与“吉利”相左的言辞,二十五、二十六“掸尘”,即打扫室内外清洁,为祭天地神灵准备,“谢神”是第一道仪规。“谢神”即摆放猪头、鲤鱼、雄鸡(“三牲”)以及酒水祭祀天地神灵,感谢上苍恩赐,让合家大小一年太平;然后全家每人吃两只水氽荷包蛋,意思为“捧元宝”。腊月二十八烧“辞年纸”,即祭祀祖先,祷告先人祖先,祈求祖先保佑来年顺利。不忘先辈恩德,慎宗追远。除夕傍晚时分,是东台人一年中最隆重最神圣的时刻:大街小巷一片静穆,除了急急忙忙回家的行人之外,很少有人再往街上走动;店家纷纷上“榻子”(即上门板)“打烊”,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贴花络钱;街头巷尾的土地庙内一片繁忙,大红色的天灯早早挂上,家庭主妇纷纷从家中走出来,打着灯笼上土地庙烧香,祈求土地老爷保佑来年一家大小平安,随后便听见一家家关门上闩的声响,街上不时地传来更夫敲击竹筒的声音。从腊月二十三至来年二月二这一段时间内,东台城历来有大街小巷“巡更”的“惯例”。东台城里吃年夜饭,守岁酒没有固定的时间,而是以全家人是否到齐为限,店家则等远路外出收账的人全部回来后才开始吃“守岁酒”,“守岁酒”成了和谐、平安、团聚、圆满的象征。吃完守岁酒,男主人便在院子里摆上水碗、糕点,焚一炉好香,请灶神降临,“下界保平安”。堂屋内“旺盆”(即铸铁的火盆)内松枝、木炭早已燃上,满屋顿时暖洋洋的,充溢着松枝的青香。大户人家堂屋内悬挂着当地画家周应芹、张小斋画的“天官”画像,祈求“天官赐福”,香案前的房梁二桁上挂着近三尺高的大幅红色“花络钱”(宽幅五张,窄幅六张衬在宽幅花络钱的旁边),小户人家则挂上观音、菩萨轴子,希冀菩萨保佑一家平安。香案前除了陈设的祭祀糕点、干果、陈饭盆之外,必不可少红天竹、腊梅、水仙三样鲜花供品,分别插装在瓶、盆中。这时女主人也忙碌起来了:煮红枣、做汤圆,男主人便在堂屋里摆放好供品,点燃起香烛纸马。祀神用的干果、糕点供品不外乎红枣、栗子、荔枝、桂圆、云片糕、麻切、桃酥、雪枣八种;“九角盒”内同时也摆放好待客的糕点。旧时东台城里春节一家人团聚吃茶流行用“祭红”器皿,大户小家基本上把祭红碗与祭红盖碗拿出来摆放在堂屋的八仙桌上,碗中放少许红糖备用。长辈们为小辈们准备的压岁钱也整齐地一字排开,摆放在桌上,压岁钱的封套上还摆放了几片用红纸条封上的云片糕。子时一到,院子里鞭炮齐鸣,堂屋内红烛高烧,香烟缭绕,一家大小挨次在神灵祖先的牌位或画像前叩头,然后恭喜新年的到来。小辈们必须先吃“开口糕”,表示一年高升、进步,然后再向长辈恭祝新年,长辈还礼给小辈压岁钱。旧时辛苦了一年生活无着的穷苦贫民,也竭力把家中打扫得干干净净,同时准备一顿再简单不过的年夜饭。旧时东台过年流传下来这么一段辛酸的民谣:“二十八,去想法;二十九,有了有;三十夜,不在家;大年初一,拱拱手”。《清嘉录》蔡云《吴歌》也有类似记载:“天地堪容避债台,一年积欠一宵催。店门关到质钱库,还点灯笼走一回。”这便都是底层社会人群的真实写照,其实旧时过年只是富人炫耀富裕的代名词,穷人谈不上什么欢庆、愉悦,讨债的现实逼得他们“年关”难捱啊。大年初一不许睡懒觉,这是东台城的旧规,大概因为东台是一座商业流通城市,商人尚勤的缘故,东台城里的人“守岁”后睡不到几个小时便又起身了。一家大小围坐在八仙桌旁,开始新的一年的第一次活动――“新年早茶”。旧时吃“三道茶”,餐具为祭红盖碗、祭红碗、红漆筷子。头道茶:红糖开水茶,表示红红火火,甜甜蜜蜜。二道茶:红枣茶,即“喜枣”茶,开门见喜,喜上加喜。三道茶:汤圆茶,实心无馅汤圆,实实在在,万事圆满。吃完早茶,家庭主要成员,男女主人这一天都不外出,小孩子们自由活动,外出“拜年”,讨“包喜钱”,到城里游玩;少数老年人、居士、吃斋念佛者早已在子时之前就聚集在三昧寺、大圣寺、泰山寺山门外等候“烧头香”了。
8. 全国鲜花配送平台
花样年华鲜花礼品网、5288鲜花网、莎拉拉鲜花网,这几个都是有品牌知名度的大网站。另外新浪、搜狐、网易的网上商城也有。都可以接受网上订花,实现鲜花快递。但门户网站的鲜花太贵了,而且服务也不咋地。还是专业的鲜花网比较好。虽然也不算太便宜,但服务比较好,质量也行,毕竟专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