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笼草叶斑病和介壳虫(猪笼草病虫害)
1. 猪笼草病虫害
猪笼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椭圆形,全缘。中脉延长为卷须,末端有一小叶笼,叶笼小瓶状,瓶口边缘厚,上有上盖,成长时盖张开,不能再闭合,笼色以绿色为主,有褐色或红色的斑点和条纹。雌雄异株,总状花序。
一、生物学特性 猪笼草原产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的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干燥和强光。其生长适温为25-30℃,3-9月为21-30℃,9月至翌年3月为18-24℃。冬季温度不低于16℃,15℃以下植株停止生长,10℃以下温度,叶片边缘遭受冻害。
猪笼草对水分的反应比较敏感。猪笼草在高湿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生长期需经常喷水,每天需4-5次。如果温度变化大,过于干燥,会影响叶笼的形成。栽培土壤以疏松、肥沃和透气的腐叶土或泥炭土为好。盆栽上常用泥炭土、水苔、木炭和冷杉树皮屑的混合基质。
二、繁殖方法 常用扦插和压条繁殖,播种繁殖应用较少。
1、扦插繁殖 在5-6月进行。选取健壮枝条,剪取一叶带一段茎节为插穗,叶片剪去一半,基部剪成45°斜面,用水苔将插穗基部包扎,放进盛水苔和盆底垫小卵石的盆内,并用塑料大口袋连盆和插穗包起来,保持100%空气湿度。插后保持30℃高温,约20-25天可生根。
2、压条繁殖 在生长期于叶腋的下部割伤,用苔藓包扎,待生根后剪取盆栽。
3、播种繁殖 在原产地通过人工授粉,提高猪笼草的结实率。采种后立即播种,盆内基质用水苔,种子播在水苔上,经常浇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盆口用塑料薄膜遮盖。发芽适温为27-30℃,播后30-40天发芽。
三、栽培管理 盆栽猪笼草常用12-15厘米吊盆,必须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生长期需经常喷水。猪笼草的营养除通过叶笼吸取外,在植株基部需补充2-3次氮素肥料。盛夏期必须遮荫,防止强光直射灼伤叶片。秋冬季应放阳光充足处,有利于叶笼的生长发育。每年2月在新根尚未生长时进行换盆。
四、叶斑病和介壳虫防治 叶斑病用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介壳虫用40%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杀
2. 猪笼草杀虫
一、驱蚊草
驱蚊草会散发柠檬香味,将驱蚊草摆放在室内,在炎热的夏季,这种香味会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驱蚊效果非常的好。驱蚊草不仅能在室内栽培,也能在室外栽培,这种驱蚊草在温度越高的环境中,香味越浓烈,驱蚊的效果也会更好一些。
二、夜来香
夜来香在夏季晚上开花,能散发出沁人的香气,这种散发出来的香味会使蚊子感到害怕,属于驱蚊佳品。注意,夜来香的香味不能久闻,否则会使人感到头晕,对于一些身患慢性病的人来说,会使病情加重,使人的身体不适。
三、薰衣草
薰衣草是一种紫色的小花,会散发香味,能有杀虫的效果,薰衣草有“香草之后”之称。可以将薰衣草做成香囊,放在卧室里面。
四、七里香
七里香的叶子很香,能释放出香味来,驱蚊效果很好。并且,七里香本身的观赏性较高,花朵纯白好看,叶子翠绿茂盛,有较好的美观性。
五、捕蝇草
捕蝇草是一种食虫的植物,植株可长到1米多高,只要是有小蚊虫落在上面,就会被粘住,从而消化转成营养。
六、其他植物
除此之外,还有除虫菊、艾草、
万寿菊、逐蝇梅、薄荷、猪笼草、天竺葵等。
3. 猪笼草病虫害防治
捕蝇草中文名茅膏菜,茅膏菜科捕蝇草属;别名落地珍珠、捕虫草、食虫草、草立珠、一粒金丹、苍蝇草、山胡椒;英文名VenusFlytrap。是食虫植物中的一种。
捕蝇草生长在北美洲,是多年生草本,叶子排列成莲座状,叶片的构造十分奇特,在叶端有一个肉质的,随意开合的贝壳状夹子,每半个叶片的边缘上还生长有10多根又长又硬的刚毛。平时,“贝壳”向外张开,叶缘蜜腺中还散发出甜蜜的气味。当小虫上了钩来,一旦解动了刚毛,那两片叶片就在极短的时间里闭合,将猎物禁闭在“牢笼”里。那个像贝壳似的捕猎器,又变成了它的“胃”。及时地分泌出消化液,将猎物慢慢地消化。当猎物被完全消化干净了,叶子便再次张开,等待下一个猎物的落网。捕蝇草是一种珍奇有趣的食虫植物,世界著名植物园和植物爱好者都有栽培,可供观赏。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捕蝇草还能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如果你用一支铅笔触动它的感觉毛,它没有任何反应,两片“蚌壳”不会闭合起来。
捕蝇草株高10~30厘米。茎直立,纤细。基生叶小,圆形,花开时枯萎;茎生叶互生,具细柄,长约1厘米,弯月形或扇形,基部呈凹形,分为两半,边缘及叶面具多数细毛,分泌黏液,呈露珠状,叶缘中间有3根对刺激反应灵敏。叶片通常向外张开,叶缘蜜腺散发出甜蜜的气味。花葶高30厘米;总状花序;小花白色;萼片5,基部联合,卵形,有不整齐的缘齿,边缘有腺毛;花瓣5,白色,狭长倒卵形,较萼片长,具有色纵纹;雄蕊5,花丝细长;雌蕊1,子房上位,1室;花柱3,指状4裂。蒴果。种子细小,椭圆形,有纵纹。花期5~6月。
猪笼草是蔓生植物,主要分布澳大利亚等地。猪笼草的叶子是互生的,叶片前端的中脉伸出,变成一条卷须,卷须的前端膨大而成为一个捕虫袋。它形如猪笼,因此得名。捕虫袋像拇指大的小瓶子,一只只地悬挂在植株上,随风飘动,表面彩色,还镶着紫色的斑点,色彩很鲜艳。捕虫袋的上面有半开的盖子,在袋口附近还生有蜜腺,能发出芳香的气味,以引诱昆虫。捕虫袋内壁的腺体能分泌一种酶,能分解蛋白质,因此可以分解那些跌进"陷阶"的昆虫或其他小生物。
捕蝇草的形态:
捕蝇草属于维管植物的一种,拥有完整的根、茎、叶、花朵和种子。它的叶片是最主要并且明显的部位,拥有捕食昆虫的功能,外观明显的刺毛和红色的无柄腺部位,样貌好似张德利齿的血盆大口。
-根和茎
捕蝇草的根比较短并且不发达,主要的功能是吸取水份。它的茎也比正常的一般植物小,连接叶柄并不明显,不过在生长过程之中地下会发育出鳞茎,鳞茎属于演化过的一种变态茎
-叶子
捕蝇草的叶子是由中心部位生长出来,属于轮生的叶子,显连座状以丛生的形态生长。中央长出来扁平或者细线状好似翅膀形状的是属于叶病的部分,原生种的叶病是扁平如叶片一般,因为反而像是叶子,所以也称作假叶。叶病的末端带有一个捕虫夹,这才是会捕捉昆虫的叶子的部分,正面分布有许多的无柄腺,一般是红色或则橙色,越接近叶绿的地方的无柄腺就越少,这部分是分泌消化液来分解昆虫或则吸收昆虫的养分的部位。叶绿长有齿状的刺毛,刺毛的基部有分泌腺,会分泌出粘液,作用是防止昆虫挣脱和叶瓣粘合。这种的叶子拥有捕捉昆虫的特殊功能,和特殊的模样,属于变态叶中的《捕虫叶》,因为叶子是由中央生长出来,所以月外层的叶子就越老。捕虫叶中央分开,行似贝壳一样的为两瓣的构造,长约2至3公分。叶片内侧一般的原生种为橙色、红色或则紫色,主要是因为消化腺体的色素(花青素)成份影响(光合作用时光线充足),也有一些因生长环境影响的关系没有色素产生,这是叶子就会比较接近黄绿色。两瓣均等的叶片内侧长有数对细小并且敏感的《感觉毛》,一般拥有三至五对。
-花
捕蝇草的开化时期为初夏到盛夏,初期的时候会生长出花茎,每个花茎拥有大概五至十个的花苞,属于标准的繖房花序,每日依序开出白色的花朵。原则上每株化指挥开出一个花茎,如果生长的环境和养分充足的话,有时候也会生长出两个花茎,一般正常状况下大都为五片花瓣和五花萼,偶尔也会有六片花瓣的变异株,雄芯约有十数根,中央会有一根雌芯,拥有分叉状的柱头。
捕蝇草同株受粉的现象比较少,原因是因为当雄芯的花要长出花粉的时候,雌芯的花柱是封闭的状态,等到雄芯开始向外侧斜倾倒的时候,柱头才会开放变成分叉状,这时候才是处于可以授粉的状态。这类的雄心先成熟后雌芯才长成在植物界相当常见,主要就是要避免同株受粉的情况。一般专业术语称这种花为《雄芯先熟花》(Protandrousflower)
除了花茎外,一般不会有向上生长的较高大的部分,正常的茎短小不易发觉,叶柄和叶子又几乎是贴地而生长。这是食虫植物的一种特征。因为除了捕食昆虫吸收其养分外,为了后代的延续也需要借助昆虫协助传粉,这也是属于所谓的虫媒花。所以必须将补充叶和花两个部分有所区分,可以说这是大自然给于他们的天然指挥。
捕虫原理:
昆虫受叶缘蜜腺分泌的蜜汁吸引,爬到或飞到叶片上吃蜜时,如果触及其中一条刺毛2次或2次以上时,甚至是1次触动多条刺毛,那么叶状捕虫器就会在20—40秒钟内闭合,将昆虫困住。
当被困昆虫挣扎时,会再次触动刺毛,每触动1次,两片捕虫叶就会合得更紧。研究表明,捕蝇草的二片捕虫叶,其触发敏感度会随气温的升高而加快。
一般来说,在40E时其闭合可以是一触即发,在短短几秒种内关闭;在35℃时1次触及即可慢慢关闭;而当温度降至15℃以下时,需要2次触及刺毛才会在20~40秒内关闭。受挣扎昆虫的刺激,叶片上许多紫红色的小腺体就会分泌一种强酸性的消化液,把虫体消化,然后再由这些腺体将其吸收。约经1—2周之后,当昆虫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干净,捕虫叶又会重新张开,准备捕捉新的猎物。如果闭合的叶片不再重新打开,就会凋萎脱落。研究表明,虽然捕蝇草并非依赖捕食昆虫而生,但是如果它捕食的昆虫越多,所结出的种子就会越多。
捕蝇草栽培
(1)植料的选择可单用泥炭土或水苔作植料;亦可用泥炭土、水苔、河沙各1份拌成培养土应用。植料保水力强、强酸性,pH在4—5之间)对捕蝇草的生长有利。
(2)温度生长季节的生长适温是2l~38E,冬季休眠期要在1—10℃。在炎热的夏季,最好将其放于水池浅水处,浸于不高于花盆中部的水中,会增加湿度和降低暑热的温度,对捕蝇草的生长极为有利。
(3)浇水和湿度捕蝇草生长期要求较高的湿度,此时浇水应每天进行,以土面有少量积水最好。用水盆种植,土面保持少量水层,利于湿度的提高和降低植料温度。休眠期可减少或暂停浇水,保持植料稍湿最好。
(4)光照捕蝇草是一种喜光的植物。如果栽培环境光照充足,:叶会呈现美丽的红色,相反,若光线不足,植株会徒长瘦弱,叶面失去美丽的红色而变成暗绿色。但要注意的是,在盛夏季节应避开直射的阳光,以免高温灼伤叶片和幼嫩的植株,影响其完美的外观。
(5)施肥捕蝇草是一种喜肥植物,肥料和养分充足,植株粗壮亮绿,肥料和养分不足,植株会变得瘦弱和无光泽。因此,在生长季节可每隔2周施肥1次,或者每隔1个月在土面放1次固体肥料。
有条件者可人工喂饲一些诸如蚊蝇或粉虫之类的小昆虫于捕虫叶内,以补充养分和代替施肥的目的。
捕蝇草的繁殖
繁殖捕蝇草有无性和有性繁殖两大类。无性繁殖包括叶片扦插、珠芽分植、子株分植3种;而有性繁殖只有人工授粉1种。
(1)叶片扦插繁殖法先将叶片由基部整片切下,以叶越老越好。然后将切下的叶片平放或斜插于湿润的水苔或泥炭土上,置于)光线充足处,并盖上玻璃板,维持插床的高湿度,有利于叶基部切口长出株芽。待2个月后长出的小植株有3~4片叶时便可移植上盆栽培。
(2)珠芽分植繁殖法捕蝇草的叶柄基部会长出鳞片状珠芽,这些珠芽为潜伏芽,每当其顶芽自然或人为损伤不能再生长时,这些株芽就会发根长叶,成为新株,此时可将其从母株分离,另盆栽植。繁殖时可将顶芽有意识地掐掉,促进萌发新株。
(3)子株分植繁殖法捕蝇草开花后,其花序顶端花苞片处会自然长出一些小植株。当这些小植株长出根后即可从母株分离,另盆种植。完成子株分植繁殖的花梗此时也要剪去,以免过多消耗养分,影响母株继续正常生长。
(4)有性繁殖法捕蝇草可实施白花授粉和异花授粉法进行繁殖,为了要获得生命力强的种子,人工授粉进行异花受精十分有必要。具体方法将一朵花的花粉抖下于白纸上,再用毛笔蘸上花粉扫于另一朵花的柱头上。授粉后4~6周,种子便会成熟。这些细小的黑色种子以随采随播发芽率最高,亦可收集于密封玻璃瓶中,放于冰箱内保存,至来年再播,但发芽率一般只达到30%。播种可采用撤播法,将细小的种子直接均匀撒播于培养土表面,保持湿润,并盖上玻璃板,置于强光下和25℃的室温,约1个月左右萌发。待小苗长出4~6片叶时,便可移植。
病虫害防治:
捕蝇草是食虫植物,但它也会被其他害虫所食,如一些体形较大的昆虫,如蝗虫、金龟子等,其叶常会被啃食。
此外,一些如蚜虫、介壳虫等刺吸性害虫,也会爬满嫩茎或嫩叶。吸液,直接影响它的生长。防治方法可用滴滴畏或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杀。
病害方面主要在严热的夏季发生,常见的有叶斑病或茎腐病。叶斑病可用托布津或百菌清500倍液喷撤防治;而茎腐病主要由于阴湿和通风不良产生,一经发现茎段发黑腐烂应立刻停止浇水,将腐烂茎段剪去,用石硫合剂或高脂膜500倍液喷撒,并要改善生长环境,以达到防治的目的。
利用法:
捕蝇草的栽培由于捕蝇草有一对可开合的捕虫叶片,具有十分明显的捕虫特征,因此十分受欢迎,广泛用作家庭观赏、学校生物课的植物活教材以及珍奇花卉而栽培。
4. 猪笼草是怎样捕捉害虫的
猪笼草用捕虫笼捕捉虫子。 猪笼草如其名,形状像猪笼,呈圆筒形,顶端笼口边缘有一圈光滑的“唇”,还有一个“盖子”。它的唇口能分泌具有麻醉效果的蜜露。 吸引昆虫掉入瓶中,被其中的消化液、蛋白酶消化吸收,且瓶壁非常光滑,昆虫很难爬上来,就像掉入一座“水牢”。
5. 猪笼草病虫害图片
猪笼草是可以用种子种植的方式繁殖,那么猪笼草种子怎么种植,下面整理猪笼草种子种子方法步骤,
猪笼草种子怎么种,一个月左右发芽
猪笼草是可以用种子种植的方式繁殖,那么猪笼草种子怎么种植,下面整理猪笼草种子种子方法步骤,便于花友种植猪笼草。
猪笼草种子怎么种
1、播种土壤
因为种子非常细小,播种时最好使用泥炭等颗粒比较细的栽培基质,以免种子掉入细缝中。
猪笼草种子怎么种,一个月左右发芽
2、种子准备
首先要选择健康无病虫害,且饱满的猪笼草种子,种子在播种前可以浸泡一下,可以过滤掉一些无效的种子。
3、播种方法
花友们可以直接将猪笼草的种子与少量沙混匀后,然后再洒到种植的土壤上,并且可以在种子表面覆盖一层薄土,之后浇水保湿即可。
猪笼草种子怎么种,一个月左右发芽
4、播种后养护
土壤必须保持湿润,注意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可以将盆口用保鲜膜封住并戳几个洞。
猪笼草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明亮的地方有助于发芽,但不可让阳光直接照射,强光高热会导致幼苗死亡。
5、移栽
猪笼草发芽需要一个月左右,发芽后可逐渐降低空气湿度,约半年到一年后就可以将小苗进行移殖,以免过于拥挤。
6. 猪笼草常见病
可以放床上的驱虫东西:植物驱蚊
夜来香
又名夜香树,原产美洲热带。叶片心形,边缘披有柔毛。每逢夏秋之间,在叶腋就会绽开一簇簇黄绿色的吊钟形小花,当月上树梢时它即飘出阵阵清香,这种香味,却令蚊子害怕,是驱蚊佳品。
薰衣草
是一种蓝紫色的小花。原产地为地中海,喜干燥,花形如小麦穗,通常在六月开花。薰衣草本身具有杀虫效果,人们通常把用薰衣草做成香包放在橱柜中,也有的把它放在卧室,用于驱蚊。
猪笼草
是典型的食虫植物,它长有奇特的叶子,并且顶端挂着一个长圆形的“捕虫瓶”,瓶口有盖,能开能关。猪笼草有几十种之多,不同种类,捕虫瓶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也不一样。猪笼草可药用,对肝炎、胃痛、高血压和感冒等疾病有一定疗效,更是捕蚊高手。
天竺葵
天竺葵花团锦簇,丰满成球,南北各地都能适应。高温时节,摆放室外疏荫环境;寒冷时节,在明亮室内观赏。天竺葵具有一种特有的气味,这种气味使蚊蝇闻味而逃。
七里香
这是一种四季常绿的小灌木,外形呈伞房状,分枝多,叶小亮泽,花白繁密,开花后还能结红色浆果,为陋室增加美感。摸其叶片,会感到浓浓的甜香味,驱蚊效果很好。
食虫草
是一种菊科草本植物,可长到1米来高,花小黄色,一株达数百只花头,各花头的外围有粘液,就像五个伸开的小手指,很有趣。只要有小蚊虫落在上面便被粘
住,之后,虫子尸体被其慢慢消化作为其生长营养。若有灰尘粘落上面数天后也被消化得无影无踪,盆栽摆放一盆在家中捉蚊又吸尘。
驱蚊香草
驱蚊香草散发的拧檬香味主要是有驱蚊功效的香茅醛、香茅醇等多种芳香类天然精油,达到驱蚊目的。
7. 猪笼草生病
灵芝
根据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性味甘平。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
人参
人参为东北特产之一,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在中国医药史上,使用人参的历史十分久远。
龙涎香
是指抹香鲸科动物抹香鲸的肠内分泌物的干燥品。取自宰杀的抹香鲸肠内分泌物(即鲸鱼粪便,它是抹香鲸吞食墨鱼后,胃肠道分泌出来的灰黑色的蜡状排泄物)。本品系各类动物排泄物中最名贵的中药,极为难得。自古以来,龙涎香就作为高级的香料使用,它的价格昂贵,差不多与黄金等价。《本草纲目》中记载着龙涎香可以"活血、益精髓、助阳道、通利血脉"。龙涎香是治病和补益强壮的名贵中药。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又称冬虫草、虫草,它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幼虫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与天然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滋补品。它药性温和,一年四季均可食用,老、少、病、弱、虚者皆宜,比其他种类的滋补品有更广泛的药用价值。
雪莲
雪莲花除产西藏外,在我国的新疆、青海、四川、云南也有分布。各地民间将雪莲花全草入药,主治雪肓、牙痛、风湿性关节炎、阳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等症。印度民间还雪莲花来治疗许多慢性病患者。如胃溃疡、痔疮、支气管炎、心脏病、鼻出血和蛇咬伤等症。在藏医藏药上雪莲花作为药物已有悠久的历史。
何首乌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其藤茎称“夜交藤”。唐人李翱曾写过《何首乌传》。原来是一个人的名字,在《本草纲目》中把原来的“夜交藤”改名为“何首乌”。何首乌据称是813年顺州南河县人何田儿所发现,常年服用活到160岁。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生发,强筋骨之功效。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药书上说何首乌、干首乌均指生首乌。为原药材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入药者。偏于润便滑肠,降酯解毒。
鹿茸
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带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是一种贵重的中药,用作滋补强壮剂,对虚弱、神经衰弱等有疗效。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现市售品种类规格较多,由于原动物不同,分为花鹿茸和马鹿茸两种;由于采收方法不同又分为砍茸与锯茸二种。
麝香
麝香是我国特产的一种名贵药材。是一种高级香料,如果在室内放一丁点,使会满屋清香,气味迥异。麝香不仅芳香宜人,而且香味持久。麝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简称“麝”。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海马
海马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得名,是一种奇特而珍贵的近陆浅海小型鱼类,隶属海龙目海龙科海马属。海马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中药,具有强身健体、补肾壮阳、舒筋活络、消炎止痛、镇静安神、止咳平喘等药用功能,特别是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的疾病更为有效,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青睐,男士们更是情有独钟。因此海马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很大。
燕窝
燕窝是海鸟金丝燕的巢穴。多建在热带、亚热带海岛的悬崖绝壁上,围绕着蓝天碧海。金丝燕在春季开始做窝,它的口腔里能分泌出一种胶质唾液,吐出后经海风吹干,就变成半透明而略带浅黄色的物质,这是燕窝的主要成分。金丝燕用这种唾液和着纤细的海藻、身上的绒羽和柔软的植物纤维等做成巢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燕窝”。燕窝是珍贵的佳肴,又是名贵药材,有补肺养阴之功效,主治虚劳咳嗽、咳血等症。印度、马来群岛和我国海南岛及南海诸岛等均有出产。
8. 猪笼草病虫害防治方法
猪笼草是猪笼草科,猪笼草属地草本食虫植物,其叶子笼形状奇特美观,已经成为受人青睐的盆栽观赏植物。猪笼草原产东南亚及澳大利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怕寒冷,喜湿润和半阴环境,怕干燥和强光,它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低于15℃便停止生长,在10℃以下便会受到冻害。
猪笼草对水分反映敏感,在高湿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生长期间需要经常向植株喷水,每天4-5次。如果温度变化大,过于干燥,则会影响笼叶的形成。家庭养殖猪笼草应置于明亮的室内,不要直接晒太阳,但也不能过于阴暗,否则会影响叶笼形成。猪笼草一般不需经常施肥,可以往叶笼内放一些昆虫尸体作为营养补充。
生长期的猪笼草可以补充2-3次氮肥和钾肥,但浓度不宜太高,而且施肥时不要把肥液沾到叶子上。猪笼草常见病虫有叶斑病和介壳虫,叶斑病用50%代森锰锌1000倍喷雾,介壳虫可以用介螨灵1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猪笼草是热带植物,越冬必须保持室温在10℃以上,否则很难安全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