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花卉种子 >

鸢尾常见病虫害(鸢尾病害防治)

更新:2022-12-05 07:42归类:花卉种子人气:86

1. 鸢尾病害防治

摘要球根鸢尾的栽培要点:①种球和土壤的消毒。种植球根鸢尾前土壤和种球必须消毒,种球可用0.5{bf}敌菌丹加0.1{bf}多菌灵溶液,浸泡10-15分钟,消毒后立即种植。土壤宜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培养土,如土质粘重,需加泥炭、粗沙、珍珠岩进行改良

球根鸢尾的栽培要点:

①种球和土壤的消毒。种植球根鸢尾前土壤和种球必须消毒,种球可用0.5{bf}敌菌丹加0.1{bf}多菌灵溶液,浸泡10-15分钟,消毒后立即种植。土壤宜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培养土,如土质粘重,需加泥炭、粗沙、珍珠岩进行改良。翻耕后,土壤肥力不够还应施入基肥,然后作畦,用溴甲烷消毒,消毒后经2周才可使用。

②种植时间。一般在秋季,按球茎大小分别种植,中球用于开花,大球用于繁殖小球,小球用于培育成开花球。通常种植密度为每平方米100个左右,具体视球大小再作调整。覆土深度为球茎的2倍。

③浇水和施肥。在生长季节应保持土壤湿润,并施液肥2~3次,为了使新球茁壮生长,花后还需施肥。早春宜多浇水,促使花茎伸长。

④切花与冷藏。当花枝顶部露色1-1.5厘米时,可采收花枝,采收时需在植株上留2-4片叶子,以利于新球的生长。采收后将花枝浸入保鲜液中,置于温度为2℃的冷库内贮藏备用。

⑤收球与贮藏。母球开花后,养分耗尽、干瘪,而形成几个新球与子球。当半数叶子开始泛黄时挖起,除去茎叶,但切勿将子球剥离与去除须根,否则易腐烂,摊放在通风干燥处。待秋季种植。

⑥病虫害防治。在栽培中常会出现真菌病害、软腐病、线虫病害与蚀夜蛾、大蓑蛾等虫害,应及时用相关药剂防治。

2. 鸢尾病害防治方法

原核生物界,黄单胞杆菌,甘兰腐黄单胞杆菌,鸢尾叶斑致病型。病残体带菌是病害的侵染来源。

3. 鸢尾的病害

鸟尾花不易生虫

一、养护方法

1、土壤:鸟尾花最喜欢疏松的微酸性土壤了,而且得是肥沃的沙质土壤,因为沙质土壤可以利于排水。

2、养分:鸟尾花本身不需要施太多肥,如果为了有更高的开花质量,观赏性更高,可以每隔两周施肥一次。

花卉

3、光照:鸟尾花是喜欢阳光的植物,不过它对光照时间要求不高,有微弱的阳光都可以生长,不过最好是多多的晒太阳。

4、温度:它是喜欢高温的植物,所以它的耐热性很强,可以承受30℃的高温。但低温它就受不了了,一旦低于15℃,就会影响它的生长。

问题诊疗

1、软腐病:软腐病会在高温且排水工作没做好的情况下出现,一开始叶片上会出现很多透明半点,后期会让叶片开始腐烂。如果发现这种症状,要喷洒农用链霉素防治。

2、灰霉病:灰霉病一般在低温潮湿的情况下容易滋生,危害最严重的就是花朵了。最初会有斑点出现在花瓣上,慢慢的斑点会越来越大,非常影响观赏价值,严重时花朵会凋零。如若发现,先做好通风采光,保持干燥,再喷洒代森锌即可。

4. 鸢尾花病虫害

1、截取枝条

水养鸢尾花时,要在长势良好的母株上截取健壮、无病害的枝条,长度在8-10厘米左右即可,并且最好选择在晴天或阴天进行剪截,否则雨水沾染伤口,可能会滋生病菌。

2、处理枝条

将鸢尾枝条的底部斜剪,剪除下部的所有叶片,仅保留顶端的1-2片叶子进行光合作用,然后将其放入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分钟左右,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且将植株放在室内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

3、加水培养

水养鸢尾花时可以选择透明的玻璃花瓶,将处理过的枝条插入瓶中,再加入清水至瓶身的三分之一处,水量过多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为了促使植株快速生根,可以向水中滴入2-3滴营养液。

4、注意事项

水养鸢尾花时,每隔2-3天需要换一次水,并且最好选择矿物质含量丰富的纯净水或雨水,在使用自来水养护时,要先将其静置2-3天,使水中的氯气挥发之后才能使用。

5. 鸢尾病虫害防治

鸢尾花期短的解决办法:

1.补充阳光 ,2.更换土壤,3.合理施肥 ,4.防治病害 。

6. 鸢尾常见病害症状

锈病是由担子菌纲锈菌目中的锈菌引起的花卉病害的总称,是一类特征明显的病害。各类锈菌的多数孢子能形成红褐色或黄褐色、颜色深浅不同的铁锈状孢子堆而得名。

锈病是许多花卉都能发生的一种真菌病害,它既为害草本花卉,也为害木本花卉,如牡丹、月季、杜鹃、玫瑰、蔷薇、杏、金银花、八仙花、菊花、唐菖蒲、芍药、石竹、萱草、万寿菊、翠菊、蜀葵、鸢尾、香石竹等都能发病。

锈病能为害花卉的叶片、叶柄和芽,有些也为害花和果实。产生大量的锈色、黄色、橙色,甚至白色的斑点,当表皮破裂后露出铁锈色孢子堆,有的锈病还能引起肿瘤。通常症状有以下3种类型:开始在叶片及花茎上产生泡状斑点(病菌和夏孢子堆)。

开始被表皮覆盖,后来表皮破裂,散出黄褐色粉状的夏孢子。有时很多孢子堆合并成一片,表皮翻卷,叶面上有一层黄褐色粉状夏孢子。在夏孢子堆周围失绿而呈淡黄色,严重时整个叶片变黄,甚至造成全株叶片枯死,花梗变成红褐色,花蕾干瘪或凋谢脱落,如大花萱草锈病。

开始在叶上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变成褐色,隆起呈小脓疱状,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后期在叶片和叶柄及茎上,长出深褐色或黑褐色椭圆形肿斑,破裂后露出栗褐色粉状物。严重时可造成全株叶片枯死,在菊花等花卉上发生较重。

在叶面上出现橙黄色夏孢子堆,后产生黑褐色冬孢子堆,严重时叶片全部受害,叶背布满一层黄粉,叶片焦枯,提早脱落,严重影响生长和发育,多发生在玫瑰、蔷薇等花卉上。

7. 鸢尾腐烂病防治

鸢尾又名蓝蝴蝶、扁竹花,为鸢尾科宿根草本花卉,根状茎短粗多节,叶剑形,株高30~40厘米,花蓝紫色,花期5~6月。鸢尾性强健,耐寒性强,喜半阴湿的环境和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鸢尾采用分株法繁殖,每隔3年左右分株1次,春季、秋季均可,北方多在春季3、4月进行分株。分株时将根茎挖出,用快刀切割,每块3~4个芽,并用草木灰或硫磺粉蘸抹伤口,以防感染腐烂。

鸢尾喜肥,在春季又萌发较早,开花较早,栽植前应施腐熟的堆肥作基肥,生长期间追肥2~3次。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花后及时剪除残花。鸢尾受射干钻心虫危害,主要是咬食茎基,使地上茎叶萎蔫、地下根茎腐烂,开花时危害花梗而影响开花。

防治可在5月上旬幼虫危害期用50%磷胺乳油2000倍液喷雾。鸢尾花大形美,可作花坛、花境材料,也可布置鸢尾专类花园。

8. 鸢尾花病害防治

一、基质选择

鸢尾花对土壤要求不高,但是最好选用排水性好的土壤,一般可将泥炭、粗沙、蛭石以4:3:3的比例进行混合配制。

二、温度、光照

鸢尾花的生长适温为16-18℃,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鸢尾花的生长,气温变化过大时最好在温室中养殖。鸢尾花喜光,平时应多接受光照,夏季阳光过强时可适当遮阳。

三、水肥管理

鸢尾花喜湿怕涝,浇水时需根据土壤干湿状况来浇,保持土壤微湿不干即可,注意避免积水烂根。鸢尾花平时不需要施太多肥,在春季生长期开花前施一次复合花肥或腐熟的稀薄饼肥水即可,等到花谢凋零之后最好再施一次稀薄液肥。

四、杀虫除草

鸢尾花容易出现线虫、灰霉病等病虫危害。发生虫害时,可用稀释的亚胺磷硫溶液进行杀虫;发生病害时,需将病叶剪去,严重时可将植株移栽。另外,当杂草太多时,可喷洒相应除草剂,注意一年除草不要超过两次。

9. 鸢尾花病虫害防治

不易生虫,但养护不好,也有生蛀虫的可能。

鸢尾花是一种对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强的植物,很少会感染病虫害。但是如果一旦感染蛀虫就很容易扩散,容易导致整棵植株腐烂枯萎,是一种比较难清除的害虫,这种害虫一般被称作鸢尾钻蛀虫,是鸢尾花的主要虫害之一。

上一篇:常见万年青(常见万年青图片的名称) 下一篇:西班牙常见花(各种花的西班牙语)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