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培苗移栽的注意事项(组培苗移栽后如何管理)
1. 组培苗移栽后如何管理
组培苗首先要经过1个月左右的炼苗。出瓶前先将瓶盖打开,使瓶苗在自然环境中适应2~3天,再从瓶中移出。
当幼苗全部取出后,先在清水中冲洗,然后用短毛笔轻轻把附着在根上的培养基清洗干净,再用清水冲泡,否则易发生霉烂。
栽培容器使用一种多孔性不易积水的矮盘,植材选用较细的水苔。水苔浸泡洗净挤干,保存一定湿度,并进行杀菌处理。
把幼苗的根部一株一株地包上水苔、卷成一小团,按株行距一株株地放在苗盘上,置于25℃温室,要求光照弱、阴凉、通风好、湿度60%~80%。
每天向叶片喷水数次,但要严格控制,切忌过干、过湿,每次浇水都用喷雾器喷洒。6~8个月后,即可移植于10厘米软盆单株种植。
2. 组培苗生产操作流程
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的简单过程如下:剪接植物器官或组织——经过脱分化(也叫去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组织或器官——经过培养发育成一颗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器官或组织(如芽、茎尖、根尖或花药)的一部分切下来,放在适当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这些器官或组织就会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新的组织。不过这种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叫做愈伤组织。再适合的光照、温度和一定的营养物质与激素等条件下,愈伤组织便开始分化,产生出植物的各种器官和组织,进而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植物组织的培养方法: 1、非试管微组织快繁 非试管微组织快繁技术是将外植体(一般要求带一叶一芽)放置在室内外普通沙子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利用植物腋芽自然倍增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一般植物7~15天可以生长出根系。此技术投资低,操作环节少。 2、试管组织培养 试管组织培养是将外植体(即离体组织、器官或细胞)放置在试管等器皿中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 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 1、占用空间小,不受地区、季节限制。 2、不携带病毒 3、培养周期短 4、可用组培中的愈伤组织支取特殊的生化制品 5、可短时间大量繁殖,用于拯救濒危植物 6、可诱导之分化成需要的器官,如根和芽 7、解决有些植物产种子少或无的难题, 8、不存在变异,可保持原母本的一切遗传特征 9、投资少,经济效益高 10、繁殖方式多,试用品种多 植物组织培养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胚胎培养 指以从胚珠中分离出来的成熟或未成熟胚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 2、器官培养 指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器官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如根的根尖和切段,茎的茎尖、茎节和切段,叶的叶原基、叶片、叶柄、叶鞘和子叶,花器的花瓣、雄蕊(花药、花丝)、胚珠、子房、果实等的离体无菌培养。 3、组织培养 指以分离出植物各部位的组织(如分生组织、形成层、木质部、韧皮部、表皮、皮层、胚乳组织、薄壁组织、髓部等),或已诱导的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这是狭义的植物组织培养。 4、细胞培养 指以单个游离细胞(如用果酸酶从组织中分离的体细胞,或花粉细胞,卵细胞)为接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 5、原生质体培养。 指以除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 培养材料的采集 要根据培养目的适当选取材料,选择原则:易于诱导、带菌少。要选取植物组织内部无菌的材料。这一方面要从健壮的植株上取材料,不要取有伤口的或有病虫的材料。另一方面要在晴天,最好是中午或下午取材料,决不要在雨天、阴天或露水未干时取材料。因为健壮的植株和晴天光合呼吸旺盛的组织,有自身消毒作用,这种组织一般是无菌的。培养材料的消毒 从外界或室内选取的植物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各种微生物。这些污染源一旦带人培养基,便会造成培养基污染。因此,植物材料必须经严格的表面灭菌处理,再经无菌操作手续接到培养基上。 试剂 ? 乙醇。 ? 吲哚乙酸( IAA) 或 2 ,4 – D (生长素类似物)。 ? 氯化汞(升汞)或次氯酸钠。 ? 6- 苄基氨基腺嘌呤( 6-BA ) ? MS 培养基 ? 0.1 mol/L NaOH与 0.1 mol/L HCl 配制培养基 ( 1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MS 培养基(蔗糖含量为 10 g/L , 2,4 – D 含量为 2 mg/L ,琼脂 10 g/L )。 ( 2 )试验培养基:在 MS 培养基中加入 IAA 和 6–BA 。 吲哚乙酸(IAA)先用少量 0.1 mol/L NaOH 溶解, 6- 苄基氨基腺嘌呤先用少量 0.1 mol/L HCl 溶解,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再加入培养基中。 仪器设备 培养室,高压灭菌锅,水浴锅,解剖刀,三角烧瓶( 100mL ),烧杯,量筒,培养皿,棉线,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分析天平,长镊子,剪刀,容量瓶,移液管,牛皮纸。 培养基灭菌 将配好的培养基加入琼脂加热溶解,调至 pH 5.8 ,趁热分装于 100 mL 三角烧瓶中,每瓶约 20 mL 。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用一层称量纸和一层牛皮纸包扎瓶(管)口,并用棉线扎牢,然后在高压灭菌锅中 121 ℃( 1 kg/cm 2 )下灭菌 20 min 。取出三角烧瓶放在台子上,冷却后备用。接种操作所需的一切用具(如长镊子、解剖刀、剪刀等)及灭菌水,需同时灭菌。 植物组织培养步骤 第一步,将采来的植物材料除去不用的部分,将需要的部分仔细洗干净,如用适当的刷子等刷洗。把材料切割成适当大小,即灭菌容器能放人为宜。置自来水龙头下流水冲洗几分钟至数小时,冲洗时间视材料清洁程度而宜。易漂浮或细小的材料,可装入纱布袋内冲洗。流水冲洗在污染严重时特别有用。洗时可加入洗衣粉清洗,然后再用自来水冲净洗衣粉水。洗衣粉可除去轻度附着在植物表面的污物,除去脂质性的物质,便于灭菌液的直接接触。当然,最理想的清洗物质是表面活性物质—吐温。 第二步是对材料的表面浸润灭菌。要在超净台或接种箱内完成,准备好消毒的烧杯、玻璃棒、70%酒精、消毒液、无菌水、手表等。用70%酒精浸10~30秒。由于酒精具有使植物材料表面被浸湿的作用,加之70%酒精穿透力强,也很易杀伤植物细胞,所以浸润时间不能过长。有一些特殊的材料,如果实、花蕾、包有苞片、苞叶等的孕穗,多层鳞片的休眠芽等等,以及主要取用内部的材料,则可只用70%酒精处理稍长的时间。处理完的材料在无菌条件下,待酒精蒸发后再剥除外层,取用内部材料。 第三步是用灭菌剂处理。表面灭菌剂的种类较多,可根据情况选取1—2种使用见表。第四步是用无菌水涮洗,涮洗要每次3min左右,视采用的消毒液种类,涮洗3-l0次左右。无菌水涮洗作用是免除消毒剂杀伤植物细胞的副作用注意:①酒精渗透性强,幼嫩材料易在酒精中失绿,所以浸泡时间要短,防止酒精杀死植物细胞。②老熟材料,特别是种子等可以在酒精中浸泡时间长一些,如种子可以浸泡5分钟。③升汞的渗透力弱,一般浸泡10分钟左右,对植物材料的杀伤力不大。④漂白粉容易导致植物材料失绿,所以对于幼嫩材料要慎用。⑤在消毒液中加入浓度为0.08—0.12%的吐温20或80(一种湿润剂),可以降低植物材料表面的张力,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1、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 组织培养采用的植物材料完全是在人为提供的培养基和小气候环境条件下进行生长,摆脱了大自然中四季、昼夜的变化以及灾害性气候的不利影响,且条件均一,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便于稳定地进行周年培养生产。 2、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 植物组织培养是由于人为控制培养条件,根据不同植物不同部位的不同要求而提供不同的培养条件,因此生长较快。另外,植株也比较小,往往20-30天为一个周期。所以,虽然植物组织培养需要一定设备及能源消耗,但由于植物材料能按几何级数繁殖生产,故总体来说成本低廉,且能及时提供规格一致的优质种苗或脱病毒种苗。 3、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一定的场所和环境下,人为提供一定的温度、光照、湿度、营养、激素等条件,极利于高度集约化和高密度工厂化生产,也利于自动化控制生产。它是未来农业工厂化育苗的发展方向。它与盆栽、田间栽培等相比省去了中耕除草、浇水施肥、防治病虫等一系列繁杂劳动,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及田间种植所需要的土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3. 组培苗移栽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组培苗移栽用基质参考配比为:草炭土:珍珠岩:蛭石=8:1:1。0
组培苗基质具备特点:要具备透气性、保湿性和一定的肥力,容易灭菌处理,不利于杂菌滋生。常选用珍珠岩、蛭石、河砂、草炭等。
1.珍珠岩
来源:是含硅的矿物质在炉体中加热到760℃形成的质轻膨松的颗粒体,
特点:一般80-130kg/cm3。珍珠岩容重小,搬运方便,总孔隙度93%可容纳自身重量3-4倍的水。其pH基本呈中性,阳离子代换量小,含有硅、铝、铁、锰、钾等的氧化物。它不易发生分解。
使用:珍珠岩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与其它基质混合使用,单独使用时因质轻,浇水过猛易漂浮,不利于根系固定。如珍珠岩与泥炭等量混合。
2. 蛭石
来源:为云母类次生矿物,在1000炉体中加热膨胀,形成多孔的海绵状物体,
特点:蛭石质地较轻,每立方米96-160千克,容重较小,总孔隙度很大,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具有较高的阳离子代换量和较强的缓冲性能,能够暂时保存养分,其中还含钙、镁、钾、铁等成分。是较理想的基质种类。我国蛭石资源丰富,容重轻,搬运方便,保水和持水能力强,管理省工。
4. 组培苗怎么操作
组培室标准操作程序 一 生产环境 1 工作人员进入组培室必须穿工作服,包括更换拖鞋、穿白大褂,接种人员还要带帽、带口罩。
2 所有人员在组培室内不准高声喧哗、打闹。3 工作期间,各生产房间要关闭房门,尤其是接种间;工作人员出入要随手关门。4 各种生产用品要安固定的位置排放整齐,不可乱拿乱放。5 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要及时清理,尤其是接种间,其内垃圾停留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二 接种程序 1. 准备工作:接种人员在正式接种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酒精灯、新洁尔灭、灭菌用脱脂棉以及准备接种工具、分取培养基、接种用苗和工作台灭菌等。·酒精灯用工业酒精作燃料,而非75%酒精。·工作台上用的新洁尔灭浓度是0.1%,而非0.01%。·工作台灭菌包括两步:一是上台前用紫外灯照射30分钟,二是正式接种前再用新洁尔灭仔细擦一遍。·培养皿的取放:从布包里取培养皿时,一定要注意,手不能接触培养皿的边沿,同时要尽可能减少与培养皿的接触面,一般规定只能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取放。·接种工具灭菌也分两步,一是用灭菌布包裹好,在高压锅里灭一次,这一步由灭菌人员负责完成;二是在工作台上,从布包里取出后,先用酒精擦拭一下,再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烤一遍,其要求是工具的每一点在火焰上灼烤时间不得少于5秒钟。在工具灭菌之前,工作人员的手部,包括手腕,都要用酒精仔细擦拭一遍。2 接(转)苗:包括取苗、切苗和接苗三步。·取苗:先解开培养瓶的瓶盖(封口膜),如果不能一次取出其内的全部材料,要先把封口膜(瓶盖)口对者风源放在酒精灯的左前方,然后把瓶口在酒精灯上烤7~10秒;正式取苗时,瓶口不要斜向外;一次取苗不可太多,以免风干。·切苗:培养皿放在离风窗10~20厘米处,不可太往外;镊子和手术刀都不可太热,最好是凉的,且在操作过程中,刀和镊都要培养皿斜上方操作,不可在其正上方操作;在切苗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可堆放在培养皿内的一侧位置上,若非迫不得已,不可弄到培养皿外。·接苗:培养瓶盖(或封口膜)的放置方法和及瓶口灼烤方法与取苗时的相同,烤完瓶口后,要先倒掉瓶内多余的水分,然后在接苗;接苗时,镊子最好不要与瓶口接触,一瓶内一般接5~6棵苗,不要放得太多;组培苗在瓶内要排放均匀、整齐、美观。·封口、记录:封口膜要及时捆绑,其松紧度以用手转不动为准;下台前要把品种代号、培养基类型、个人编号以及接种日期标示到瓶上。离开之前还要把工作台收拾干净,把接种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清理掉,台上的物品也要摆放整齐。三 组培苗的管理 1.瓶苗要整齐的摆放在自己的组培架上,不可乱放。2.接种人员每天都要统计自己的接种数量,包括转前瓶数和转后瓶数。3.值日人员要定时开灯、关灯,保证组培苗有足够的光照时间,但也不可过长,以每天14小时左右为宜。四 接种用具的清洗 1.洗刷培养瓶、培养皿:第一步:把培养瓶培养皿放入洗洁净溶液里,先用毛刷清洗内部,再用钢丝球把外面的字清洗掉。第二步:把他们再用清水冲洗3-5遍。第三步:把瓶内的积水倒掉,倒放在准备台,准备台上要先放一层纱布。这一步的清洁标准是:凉干的瓶壁(器皿)内外无明显的斑点、污迹。2.洗涮镊子:用洗洁精浸泡五分钟,用钢丝球打磨一下然后放入清水冲洗三遍。五 灭菌 1.对污染苗灭菌:一经发现就随即灭菌处理,大量的进行高压灭菌,少量的加入工业酒精在室外进行处理。2.室内空气灭菌:每四周用高锰酸钾和甲醛对室内空气灭一次菌。3.室内地面:每2-3天用新洁尔灭拖一遍地。4.卧式和手提式高压灭菌锅使用程序:严格按使用说明书操作。5. 组培苗怎么移栽
组培苗的练苗移栽
试管苗从无菌到光、温、湿稳定的环境进入自然环境,必须进行炼苗。一般移植前,先将培养容器打开,于室内自然光照下放3天,然后取出小苗,用自来水把根系上的营养基冲洗干净,再栽入已准备好的基质中,基质使用前最好消毒。移栽前要适当遮荫,加强水分管理,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相对湿度98%左右),但基质不宜过湿,以防烂苗。
6. 为什么组培苗在移栽之前需要经过炼苗
组培都需要一定光照,严格地说,不是整个过程都需要光照。原因如下:
1、因为光照会改变它的生长激素的生成和分布,生长激素的位置就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快慢以及形态。
2、芽及根的诱导和继代苗的扩繁直至温室炼苗都需要达到所要求的光照强度,才能保证培养的正常进行。另外,其它需要了解的是:在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块的阶段应该在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产生,但一般组培室内的自然光照度是比较弱的,即使不对诱导组织培养室加以遮光,室内微弱的反射光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也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7. 组培苗移栽后如何管理土壤
香蕉种苗移栽定植时根部不能直接和定植穴所施肥料直接接触,防止根系烧伤。香蕉苗定植深度不能过深,回土高于蕉苗根系土团约2厘米即可。
香蕉苗移植后当天必须淋够定根水,但不能冲散根系所带的土团,移植后根际土壤要保持温润。移植的香蕉组培苗重新抽生第一张新叶老熟前不施肥,第一张新叶老熟后即可定期施肥,满足香蕉植株生长对营养的需求。
8. 组培苗移栽及移栽后的管理技术
1、先在土壤里挖一个小洞,再将种苗放在里面,切勿种得太深。穴盘里所用土壤必须很疏松,透气性好,不含粗糙成分如针叶或碎木,与珍珠岩混合效果更好。蕨类在泥炭土中生长旺盛,pH值5.5为宜。
2、组培苗移植到穴盘后,应立即将穴盘移进已搭好的塑料拱棚里,并给种苗浇透水。拱棚内的温度最低为18℃,最高为24℃。光照强度不低于3000勒克斯,最高15000勒克斯。
3、种苗生根后,拱棚内的温度最低为18°C,最高为24°C。光照强度最低为3000勒克斯,最高为15000勒克斯。相对湿度为80%(将拱棚的塑料膜揭开20厘米的空隙,就可降到80%的相对湿度)。
4、移栽到花盆里后,植株可以离开拱棚,直接在温室里生长。根据所要生产的成品不同,可将种苗移栽到8厘米、10厘米、13厘米、15厘米、20厘米、25厘米和30厘米的花盆里。不同品种的生长速度不同,移栽后到成品所需时间也不同。
5、夜间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8℃,白天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4℃。当光照强度大于40000勒克斯时,要开始遮阴。有些品种能忍受较高的光照强度,尤其是那些适合于室外种植的品种。
6、如果植株生长很茂盛,不同花盆的植株叶片相互接触时,需要拉开花盆的间距。同时注意叶片不要接触地面,避免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