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树木花卉特点(苏州园林树木花卉特点是什么)
1. 苏州园林树木花卉特点是什么
苏州园林的特点: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古典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苏州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产生于苏州古典园林的鼎盛时期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这四座园林占地面积不广,但巧妙地运用了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创造了“城市山林”的理想空间。
苏州园林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
苏州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苏州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
2. 苏州园林的植物特点
苏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温15.7℃,1月均温2.5℃。7月均温28℃。苏州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苏州分别隶属于两个一级的自然地理区: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
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上,全市的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
3. 苏州园林树木花卉特点是什么样的
最早的苏州园林可上溯到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的吴王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据《苏州府志》,苏州园林在周代有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至今仍保存开放的有十几处。与西欧古典主义园林对称的布局、整饬的建筑格局相异,中国园林则追求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循例自然。园林布局变化多端,用建筑、花木、围墙、假山来阻隔视线,同时又用曲廊、虹桥、幽径、漏窗、池水使视线不断,而又令人几经周折不能窥得其全貌。山径、石路、溪流都是委婉曲致,景色自是连绵不断,但在一个位置上只能清晰地看见景致的一部分,其他的则若隐若现,美妙极致的景色似乎总在未到的地方招引着你去欣赏。
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园林,占地51950平方米,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园林,主要代表明代风格。
苏州园林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东北街,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代为大宏寺。明嘉靖正德年间,监察御史王献臣弃官还乡而改为拙政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筑室种树,逍遥自在,灌园鬻疏,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政也”之意。王献臣死后,儿子将园林赌输。后来几度易手,现在的拙政园是清同治十年(1871)巡抚张之万恢复拙政园旧时的名称,并把西边的补园与东边的归田园居并入拙政园内,成为苏州最大的园林。
拙政园以山水并重,水面占全面积3/5。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楼、台、亭、榭沿池畔而建,整座园林如浮在水上。就简略繁,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艺术手法,巧妙地把平淡景观渲染出绚烂之盛的深邃意境。粼粼池水中,遍种莲花,许多堂、亭、轩都结合莲花命名,如远香堂,荷风西亭等,可以说拙政园是个观赏莲花的好去处。园中建筑朴素、平淡而隐有天真开朗的风格,颇合拙政之名。
留园地处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占地约20000平方米。明万历年间(1573~1620)太仆寺少卿徐泰营造东西两园。清乾隆末年,东园为刘恕所得,嘉庆三年(1798)重修取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光绪二年(1876),官僚盛康据有此园,加以扩建,取刘字谐音,改名为“留园”。
留园分为中东西三部分。中部为东园与寒碧庄旧址,是全园的精华。这里有清池一泓,池西北山丘高低起伏,老树浓荫,池东南的清风池馆、潦濮亭、涵碧山庄、绿荫轩等错落有致,虚实相问;在池水周围的长廊上嵌刻历代书法家的300多幅法帖,称为“留园法帖”,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法帖。
而苏州其他古典名园也各著其美,如网师园、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或以叠山理水胜出,或以因借布局构奇,或以意境深远显长,不一而足。其园林中种种深幽情致,笔力难逮,必须去亲历体验方能得窥其中奥妙。
4. 苏州园林树木花卉特点是什么呢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古典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苏州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苏州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这些特点引人入胜
5. 苏州园林树木的特点
苏州园林的特点是:
(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作者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
(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巧妙运用花墙和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
(五)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
(六)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七)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6. 苏州园林介绍了苏州园林什么的特征
《苏州园林》抓住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分别加以介绍说明和具体描绘,从而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的风貌,也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及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文章采用总分形式,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名字,没有描述某一处具体的景色,但读者得到的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是全面、明确的。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7. 苏州园林的花木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8. 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特点
苏州园林从全文看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说明的。从各部分看是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作用:突出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9. 苏州园林的树的特点
苏州园林总的特点:务必是游览者站在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1.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2.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4.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苏州园林的细节特点:1.角落
2.门和窗
3.色彩的使用
10. 苏州园林有哪四种特点
苏州园林的细腻,古朴,灵动这些特点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