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盆景的意义(盆栽的意义)
1. 盆栽的意义
1、防止灼伤
现在是夏天时节,外面的气温非常高,有时候地面还会热得能烤熟鸡蛋。阳台一般是水泥地面,有吸热保暖作用,经过一段时间暴晒以后,会显得非常烫,之所以要在花盆底下掂东西,是为了防止根系被灼伤。
2、加强透气
很多花盆设计有缺陷,就是底部是平的,预留孔非常少,还与地面成一条线,看起来就像密不可分,影响排水、影响通风,从而影响植株生长。有条件的话,最好是换上那些底部通风排水较好的花盆。
2. 盆栽的用处是什么
1.台式盆是指可以放置在阳台、隔断、书桌、茶几等上面的花盆,这类花盆一般要外观漂亮,与所放位置家具的颜色相适应,种植的花卉可随季节及主人的喜好适当调整,如君子兰、四季梅、兰草、文竹、虎皮兰等。
2.地摆盆:能够直接摆放在室内地板上的花盆。这类花盆是具有一定高度的大盆或巨盆,可用来种植铁树、橡皮树、龟背竹、桂花等体型较大的花卉植物。
3.盆景用盆:适宜作为盆景制作用盆。这类花盆深浅不一,形式多样,常为瓷盆或陶盆。山水盆景用盆为特制的浅盆。
4.吊盆:利用麻绳、尼龙绳、金属链等将花盆或容器悬挂起来,作为室内装饰,具有空中花园的特殊美感,可清楚地观察花卉的生长状况,相当有趣。适合于作吊盆的容器有质地轻、不易破碎的彩色塑料花盆;颇有风情的竹筒;古色古香的器皿;或藤制的吊盆等,既美观,又安全,可以悬挂于室内任何角落。常春藤、鸭趾草、吊兰、天门冬、蕨类等蔓性花卉适宜栽种于吊盆中供布置、观赏。
5.水养盆:用于水生花卉盆栽,盆底无排水孔,盆面阔而浅,如北京的“莲花盆”,其形状多为圆形。此外,室内装饰的沉水植物,则采用较大的玻璃槽以便观赏。球根水养盆多为陶制或瓷制的浅盆,如我国常用的水仙盆。风信子也可用特制的“风信子瓶”。常用的插花玻璃器皿也属于水养盆。
总之,选用花盆主要考虑其用途、摆放位置、大小、质地、色彩、形状及价格等。作为一般栽培多选用排水透气好且价格便宜的瓦盆,另外,还需考虑所养花卉的株型、大小、根系的多少、深浅等因素,需用适当的花盆。一般的原则是:花盆口径要与植株的冠径相协调;花盆的深度要与植株根系深浅相适应。若所选花盆过大,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不利于花卉对水分、肥料的吸收和利用,并且难以控制浇水和施肥量;反之花盆过小,不仅会显得头重脚轻,比例失调,而且还会影响根部的正常生长发育,花卉变得对水肥非常敏感,增加了养护的困难,由此看来花盆的选择不可忽视。
3. 有意义的盆栽
家有黄杨必出栋梁,寓意书香门第出贵人
4. 盆栽的概念
何谓“文人树”,(“文人树”见诸于盆景相关刊物,似乎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而仅仅为“瘦高型”的单一符号所取代),于是乎对“文人树”未曾深究,更无力于该概念定义的圆说,想当然缘系于文人画,又何必径渭分明,约定俗成便是,可天性使然,持思考探源而不截流的学习态度总不至于有错吧,故成一管之见,抛砖引玉,请教方家。
放眼华夏文明,灿烂辉煌,文学艺术博大精深,古典精神,如梦如幻。然而,在这块深厚广裹的“版图”中,没有“文人书’,、“文人诗”、“文人词”、“文人曲”、“文人舞”的标识,唯独“文人画”堂而皇之地作为中国绘画的术语名词独占一隅,得以在艺术史论及其相关著述中频频亮相,至今不竭,可见其很不一般,非同寻常,在艺术史上无疑有着特殊的地位和独特的影响力,其折射出的文化底蕴、精神内涵及历史意义远远超出“文人画”本身。
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但士大夫绘画不全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画),以此区别于院体画(宫廷绘画)和民间画。其提起于唐,渐进于宋,确立于元,张扬于明清,进而精进分化于现代,融会于当今(新文人画),每个时期的发展进程各有侧重,互不替代,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面世,可总体而言存在着诸多共性特点:
一是内容上注重文学趣味,画中有诗,托物言志;
二是讲究线条墨韵的审美意识,书法入画,重写意,轻写实,重神似,轻形似,以形写神,强调“法心源”,相对放松“师造化”,即着眼于物象内在之真实,而不满足停留于其外表的抄录;
三是作品风格标榜“书卷气”,(士气”,拼弃“霸气”、“大气”。无论尺幅,还是巨制,无论山岩重叠,还是幽庭秀木,也无论清新雅逸,还是古朴雄浑,无不传达出闲适宁静、趣远清心的心境、意趣和充满灵动与个性;
四是创作态度主张游戏三味(亦称“墨戏”),寄情其中,抒发灵J性,借以避世人扰攘和社会现实,以表现民族感和隐含对腐朽政治的无奈与愤意;
五是多写山水和花鸟,兼作人物(含道释鬼怪);
六是画面构成,带有“综合艺术”意味,诗书画印结合,它们或平衡布局,或弥补散漫,或增加气氛,或强化变换,深刻而灵活地加强了绘画艺术的审美因素。
文人画面世以来,久盛不衰,名家辈出,在中国绘画方面相对占主导地位,穿越历史时空,传承着华夏文明,含蕴古典精神及有着独特审美意象,王维、米莆、石涛、八大山人、“扬州八怪”,乃至近代吴昌硕、现代齐白石以及当今新文人画家,无不是持有澄静、空明的心境,怀着文人所特有的。人文情怀和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来驾驭他们精湛的笔墨语言,通过心灵的扁舟来传达一种对宇宙的和谐领悟,以之构筑精神的家园。在艺术实践中,他们力求摆脱既成的“格法”程式,重在创造新颖独特的审美意趣,不拘形似,在艺术表现上超越规矩法度,摆脱既成的娴熟蹊径,不落案臼,不拘格法,明人董其昌的“绝古甜熟蹊径,乃为士气,不尔,纵俨然及格,已落画师魔界,不复可救矣,若能解脱绳束,便是透网鳞也”。这些都说明在艺术表现上掘落“格法”,摆脱畦径及创作主体方面的目光意识,实际上是避免在画法、意象上的平庸,创造出新奇独特、富有个性的审美效果。
话说回来,盆景伴随着两个文明的建设进程,盆景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艺事活动此起彼伏,产业化的倡导更是使盆景作为家居绿化、美化环境的重要内容进入千家万户。但是与此同时,人们似乎亦看腻了那种“商品化生产”所带来的作坊式的“打模复制品”的泛滥,加之时下喧腾的功利色彩、浮躁心态,于是一些有志探求盆艺的盆景艺术家及其爱好者们都试图开辟另一片天地,打造新的形式意象,取向于盆景文化艺术价值的追求,“文人树”的提起言说吻合这种意识和心绪,对我国盆景艺术的研究探讨,促进盆景文化的形成无疑值得赞许,对此,我们没有理由不给予关注。但是,一个命题的提出,一场学术的研讨不能空穴来风,也不可断源截流,浮光掠影,随意地将某种类式(瘦高型)框定为“文人树”的形态,表征文人精神,以“唯一”的表象符号取代概念,不能不说有失偏颇,须知,“快餐式”的吞咽虽省时节俭,但不利于消化和营养的吸收,水之源、木之本,与生命行程的长短息息相关。
是的,文人孤高、潇洒,然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通常也默默地肩负不算少的沉重与无奈,孤寂和淡淡的伤哀,不能“兼济天下”,只好“独善其身”。然而拉开这些表象的帷幕,令我们感怀的是他们以博大的胸怀追寻那天人合一的人生理想,触摸人与自然和谐共振的人文情怀。于是在雪白的宣纸上浅唱低吟或磅礴放歌,活生生地包孕了文人画家整个心灵的律动和精神的排遣。这么丰富而深邃的精神内涵,慧心领悟尚都不及,岂能以单一的“瘦高型”所容纳,若是,那么贺淦荪先生的《秋思》、潘仲连先生的《刘松年笔意》、赵庆泉先生的《烟波图》、胡乐国先生的《向天涯》乃至张夷先生的“砚石盆景”系列肯定非“文人树”或“文人盆景”的范畴了!若此,笔者怀疑“文人树”的倡导有何意义与价值,“文人树”能成为中国盆景艺术主流吗?
再者,以“标准化”的形态模式匡定“文人树”,这“清规戒律”的本身就与“文人画家”或“文人”不拘法格的叛逆意识相悖。何况,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其年龄、经历、修养、文化、性格、气质不同,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不一,由此存在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I哈I哈表现为丰富的艺术形式,才存在着不同艺术家笔下不同的自然景色和形式意象,不然何以同样的画材在诸文人的笔下或同一个画家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互不相同的意象,作个试验,盆景亦然。然而,站在同一个高度的艺术家其不同形态的作品中所蕴藉的格调、内涵则是相对一致的。
如此说来,文人盆景将如何界定呢?笔者以为,作为概念,无需咬文嚼字,任其“虚拟”,约定俗成,因今非昔比,时代不一样,我们总不能套用“文人画”概念吧。作为表征形态,更无需定位,任其自流吧,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是金子,定位就意味着排他,即是表征,便是抽象,其非单干、双干、丛林可以以数量分;也非云片、方拐、风吹式可以形态划分,更非水旱盆景、树桩盆景等相对可以从材料组合等综合因素区别,且科学研究尚都存在“边缘”,况乎艺术,其相互间的交融渗透以及“另类艺术”的提出即是交叉性质和模糊概念。比如,你可以说文人画讲究诗意,文学趣味,但你不能否定非文人画没有诗意,问题在于“诗意”对前者而言系依附,而后者则是自觉性所显现的特质,谓之“有我之境”。苏本一先生指出,文人树应有的形象理念是“简洁、明快、健康、脱俗”,此前三者应也是其他盆景的共性,外在的表象,通过学习,实践是可以达到的,而“脱俗”则需要岁月的磨合,灵魂的浸润,精神的放养,品行的操守,就如同法则是可以强学,而智慧感悟只能依乎心灵。
如此这般,非故弄玄虚,更非托词,只是觉得“文人树”或“文人盆景”需些时日。境由心造,艺如其人,除了意象,还有内涵、寓意,都端赖于我们大家共同探讨、领悟、交流、修行、演练、前行,任何以“科学定理”或“数学公式”的方式规范艺术不仅简单了些,而且有V}I-读之嫌,倘若传统精髓如此容易通晓定格,那么,艺术还有什么凝重感可言。还应该提到的是,随着社会变革发展的进程,人们的意识形态审美趣味、观念理想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我们在崇尚古典精神,在对文人精神操守的同时,要以达观的心态,以博大的人文胸怀,善待生活的每一天,用自身的学养来寻绎、挖掘、解构、重新组合,寻觅文人画内在的精神轨迹,倡导树立盆景文化品味大框架意识,而不是类式形态的框定。同时,结合盆景材料特质、技艺手段、造型法则,创造性地追求表现一种清逸、素雅、澄静的新文人田园牧歌景式和坦然直面豁达超脱品格的韵律与格调,兴许,“文人树”或“文人盆景”的走向能渐入佳境,兴许,如同贺淦荪先生所希望的“中国盆景将真正步入艺术的殿堂”。
5. 盆栽的意义大全
让孩子通过种植薄荷、种植太阳花,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在以后面对困难的时候,会用更乐观、更积极的态度,去克服困难。
植物虽小,但生命强大,种养绿植的过程,也是关爱生命的过程。相信亲自观察栽培的过程,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是收获漂亮的盆栽,更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和对生命力的新认知。
6. 盆栽的含义
画一株金边虎皮兰吸走家中废气,寓意发财
7. 盆栽的意义有哪些
改善空气质量消除有害物质、减少电磁辐射的最佳植物、消除重金属污染和二氧化碳、有清除空气灰尘的功效, 等各种植物都有不同的作用。
盆栽植物,表达山水景色的盆栽。盆栽的种类很多,普通按盆栽观赏加以剪定整姿,可依树型、树数、树高、树种、观赏及格调。风水师认为扭转乾坤、带来好运的盆栽植物不少,金钱竹、马拉巴栗、兰花等等都是大家爱用的前几名。当这些象征吉祥的盆栽植物花谢了、枯了,一定要马上更换一盆,才能继续聚气。盆栽植物为我们在狭小的个人空间里营造一个室外自然的景色,让我们在紧张的生活工作中置身大自然的陶冶中。8. 盆栽象征意义
它体现了一种特别积极向上的生命力。红薯绿植它具有很高的正能量,对人的健康与运气,都有良好的影响力。
它不像很多的花草那样娇贵,要花费很多的心血去施肥、培土、浇水,红薯只要随便给上一点水,扔在那里不用再管,它就能长出一片的郁郁葱葱,而且每片叶子都努力向上,一眼望去,能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积极、生发、蓬勃的生命力。
9. 盆栽的意义与价值
花盆泡水有作用如下:
对于出现严重干旱的花卉盆栽,完全可以采取浸盆的浇水的方法,让植株的盆土、根系快速吸收水分供应到植株的枝条、叶片上。
但是这种浸盆浇水法,操作时也要分清是哪一类的盆栽花卉,有些种类的花卉即便土壤特别干燥了,只采用盆面浇水法就可以,不需要采用浸盆的方法补充水分。
例如:仙人掌科、景天科的花卉和一些其它的多肉类植物,都应该采用盆面浇水,不适合用浸盆的方法把盆土泡的太湿或泥巴状。
浸盆浇水法常常只适合有一些阔叶儿的花卉和盆内植料特别疏松透气的花卉种类。像茉莉花、栀子花、菊花、杜鹃花等小灌木类花卉,一些特别喜水的天南星科植物和一些兰花、铜钱草、吊兰、绣球花等等很多种阔叶类花卉,在盆土比较干燥的时候,都可以采用浸盆浇水法,使花卉根系很快吸收的水分,减轻植株的干旱状况和受害程度。
但浸盆浇水也要有一定的时间性,这个要根据有花盆的大小而决定。30cm口径的花盆,水没过盆沿的话,通常最多浸盆15分钟就可以,20cm左右的花盆一般5一10分钟就很好了,浸盆时间一定不要太长。还要注意的是这些阔叶的花卉盆栽不是特别干燥的时候,也不需要采用浸盆的方法补充水分。
10. 种植盆栽的意义
盆景,是缩小的园林,在园林中起到点缀、充实、丰富园林的作用,达到园中有景、景中有园的效果。 从景观结构来分析,园林是根据一定的自然规律,由各种物质素组成,具有某些功能的空间境域。它是由山、水、植物建筑自然素质和人工素材组成。并反映各个时期一定的民族艺术风格成就。盆景是园林中一部份,是经过艺术处理和园艺技术的加工,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优美的造型风格,成为集中表现大自然优美景色的一种陈设艺术品。它包括植物盆景和山水盆景(微型盆景)。如桂林盆景艺苑,其盆景的布展融于园林之中,充分体现盆景与园林的关系。只要手法巧妙,布局得体,盆景同样也能创造出千崖万壑的场面,把千山万水苍松古柏的大自然风光尽收池之中。从体量特点来探索,园林要比盆景大得多,小到几百平方米,大到几百、几千(万)公顷。造园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再现山水之美,又不落人工斧凿的痕迹。其布局多以小空间的短距离欣赏为主;现代园林追求明朗、大色块、开阔的视觉空间,体现了现代人生活的节奏。而盆景则是自然风景局部的缩影,比造园更集中,更概括,更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
11. 盆景的意义
赤楠盆景的意义是有说法的。古代我们就相信有五行之说,我们古代所有的建筑都依照风水来建造的,风水就是我们说的五行,据说赤楠盆景特别适合五行之道,在房间里种植赤楠盆景的话,符合我们所做的风水。当然这种事情是不是真的,那我们就不知道了,只能说各人有各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