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草别名(三叶草的特点和外形)
1. 三叶草的特点和外形
车轴草属包含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包括各种的车轴草(三叶草)及其他植物,是一种生长广泛的重要欧洲多年生豆科牧草植物(Medicago sativa)。叶子互生,多为三出复叶,叶片呈长圆形、心形或纺锤形;有特别长的根系,可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和其他营养,在旱季亦可生存;还可以作为牧草、绿肥作物或者观赏植物,种植车轴草能使土地肥沃。它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地区。 红车轴草又名红三叶草。近几年,科学家发现红车轴草中含有丰富的大豆异黄酮等植物雌激素物质,对妇女更年期疾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成为欧美市场的走俏商品。 在西方很多国家(英国,美国)长有4片叶子的车轴草代表着幸运。因为4片叶子的车轴草被认为是只有在伊甸园中才有的植物。而在有些国家里,扑克牌里面的梅花(Club)就是代表幸运的车轴草。 在澳洲、加拿大等地,车轴草属植物都属于野草类,必须剪除。 品种本属约有360多种,其中在农业上有利用价值的约有 25种,而以红三叶(T.pratense)、白三叶(T.repens)和绛三叶(T.incarnatum)3个种栽培较多。此外,还有杂三叶(T.hybridum)等。 红三叶 又名红车轴草。分布于欧洲及美国、新西兰等。中国淮河以南亦有栽培。茎直立或斜升,圆而有凹凸纵纹,高60~100厘米。小叶上有浅白色V形斑纹,叶面有毛,全缘。头状花序,着花100朵以上,红紫色,自花不结实。荚果倒卵形,果皮膜质,每荚含种子1粒。种子肾形或近三角形,黄褐色,千粒重1.5克左右。 喜湿润温暖气候,较耐旱、耐寒。适宜于排水良好、富含钙质的粘性土壤生长。生长周期一般为2~6年,在温暖条件下,常缩短为二年生或一年生。红三叶为长日照作物,日照14小时以上才能开花结实。用作牲畜饲草栽培时,一般同禾本科牧草混播;用作绿肥或饲料时常单独栽培。接种根瘤菌可明显提高产量。春、秋均可播种,每公顷播种量15千克左右。条播行距20~40厘米,深1.5厘米左右。每年可刈割2~4次。茎叶柔软,略带苦味。鲜草约含粗蛋白质4.1%,粗脂肪1.1 %,粗纤维7.7%,无氮浸出物12.4%,灰分2.0%。每公顷鲜草产量可达30~60吨。 白三叶 又名白车轴草。16世纪后期荷兰首先栽培,现温带地区广泛分布。中国淮河以南和西南地区均有栽培。多年生草本,着地生根。茎细长而软,匍匐地面,植株高30~60厘米。叶柄长,小叶倒卵形或近倒心形,叶缘有细锯齿。头状花序,着花10~80朵,白或淡紫红色。荚果倒卵状矩形,每荚有种子3~4粒。种子近圆形,黄色,千粒重0.5~0.7克。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广,耐酸性强, pH4.5的土壤仍能生长,除盐碱土外,排水良好的各种土壤均可生长。再生性好,耐践踏,属放牧型牧草。开花前,鲜草含粗蛋白质5.1%,粗脂肪0.6%,粗纤维2.8%,无氮浸出物9.2%,灰分2.1%。产量虽不如红三叶,但适口性好,营养价值也较高。 绛三叶 又名绛车轴草。原产欧洲,分布欧洲东北部及北美洲等地。中国淮北及长江以南地区广泛引种栽培。可用作牧草、地面覆盖植被或绿肥,也可作填闲作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圆而中空,高70厘米左右。叶片近圆形,两面均生短毛,叶柄大,托叶圆而大,膜质。头状花序圆筒状,花深红色。荚果倒卵形,内含种子1粒。种子圆形,黄或褐色,千粒重3.2克。喜温暖湿润气候,耐瘠、耐荫。花蕾期鲜草含粗蛋白质3.0%,粗脂肪0.60%,粗纤维4.7%,无氮浸出物7.4%,灰分1.7%。 库拉三叶草 为豆科三叶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甜蜜三叶草、高加索三叶草等,1985年引入我国,经在北京5年的引种试验,发现该草适应性较广,抗逆性较强,持久性好,不仅可做牧草,还具有很好的绿化美化观赏价值,也可作为蜜源植物及水土保持植物,有广泛的利用前途。 库拉三叶草在北京地区冬季于一17.1℃的极端最低气温下可安全越冬,夏季在35——38℃的高温条件下可正常越夏,抗寒性、耐热性及耐旱性以及草地的持久性明显优于白三叶和红三叶,植被形成后数年长势不衰。 库拉三叶草在北京4月初返青、比白三叶提前10——15天,5月初抽茎,6月初进入花期,7月初种子成熟,11月下旬进入枯黄期,生育期90天左右,全年生长期240天左右。 库拉三叶草根系深,地下根茎发达,在0—30厘米深的土层中可形成密集的根系网,根茎节处长出根茎芽,形成地上茎,高20—40厘米,茎及茎生叶和基部叶可形成密实的地上植被,作为牧草利用,有较好的产草量和营养价值,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为14.06%,无氮浸出物达47.52%。 库拉三叶草另一特点是花多花美,花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盛花期可以形成密集的花层,且有一种清香的气味,可招引大量的蜜蜂采蜜,所以库拉三叶草又是一种很好的蜜源植物。 库拉三叶草种子直播形成植被较慢,用根茎栽植,形成植被快,效果好。穴栽后2年内可形成很好的覆盖层。近两年来,库拉三叶草已经在城市绿化美化,高速公路、河湖边坡、矿山复垦中逐步推广,并收到优良效果。
2. 三叶草的特点
tRNA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结构,其结构特征为:
(1)tRNA的二级结构由四臂、四环组成,已配对的片断称为臂,未配对的片断称为环。
(2)叶柄是氨基酸臂,其上含有CCA-OH3’,此结构是接受氨基酸的位置。
(3)氨基酸臂对面是反密码子环,在它的中部含有三个相邻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可与mRNA上的密码子相互识别。
(4)左环是二氢尿嘧啶环(D环),它与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结合有关。
(5)右环是假尿嘧啶环(TψC环),它与核糖体的结合有关。
(6)在反密码子与假尿嘧啶环之间的是可变环,它的大小决定着tRNA分子大小。
3. 三叶草的功效与作用图片
回答:三叶草的花,总花梗长0.5-3 厘米,着生上部叶腋,比叶短,被毛;苞片小,刺毛状;花长3-4毫米;花梗甚短,不到1毫米,花冠鲜黄色,花开后变棕色,旗瓣扁平,基部渐窄,中央具模糊条纹。荚果长圆形。
三叶草的花味 微甘,微寒,三叶草花具有清热止咳、缓解骨质疏松、抗氧化的功效。
4. 三叶草介绍
三叶草,学名苜蓿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只有三片小叶子,叶形呈心形状,叶心较深色的部分亦是心形。它的每片叶子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当中包含了人生梦寐以求的四样东西:名誉、财富、爱情及健康,倘若同时拥有这些东西,那就是幸运了
5. 三叶草功能与主治
草头每一根细茎上面,有叶三齿,如倒心形,先端稍圆或凹入上部有锯齿,叶的表面呈浓绿色,茎梗极短,主根长,多分枝。茎通常直立,近无毛,高30-100厘米。复叶有3小叶,小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2厘米,宽约0.5厘米,顶端圆,中肋稍凸出,上半部叶有锯齿,基部狭楔形;托叶狭披针形,全缘。总状花序腋生,花8-25。荚果螺旋形,无刺,顶端有尖曝咀;在江浙两省生产特多。草头为豆科植物,经常食用草头素可平衡人体的酸碱值。 基本信息 为豆科植物紫苜蓿和南苜蓿的茎叶。全国各地都有栽培。 性味:味甘、淡、性凉。 功能:清热利湿。 主治:膀胱结石,小便不利,浮肿等。 详细介绍 草头 【所属菜系】上海菜 【菜肴口味】鲜香 【涉及食材】蔬菜 【特点】生煸草头,是上海地区最盛行的特色菜肴。 “草头”,原名苜蓿又名三叶草,金花菜,《上海县竹枝词·岁时八》曾有“金花菜入米粉,草 头摊牺”的记载。是我国古老的蔬菜之一。据宋《山家清供·苜蓿盘》记载:“开元中,东宫官僚清淡,薛令之为左庶子(教皇太子读书的先生),以诗自掉曰:‘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栏杆。饭涩匙难滑,羹稀箸易宽。以此谋朝夕,何由保岁寒。’上幸东宫,因题其旁曰‘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之句。令之皇恐归……。”可见,苜蓿在唐代时曾为宫廷菜肴。上海和江浙两省农村地区早就将苜蓿作为常用蔬菜。清代后期苜蓿出现于上海菜馆。近百年来一直盛名不衰。用草头嫩头和嫩叶经旺火热油快速煸炒而成。成菜色泽碧绿,柔软鲜嫩,清口解腻。【原料】【制作过程】将新鲜草头摘取靠头部寸长一段的嫩头嫩叶,去除细梗,洗净,沥干。炒锅用大火烧热,下猪油,烧至油沸时,将草头放入,用大火急煸,并端起炒锅不断颠翻炒匀,使草头均匀受热,加酱油、高梁酒、白糖,炒至草头柔软碧绿,出锅,平摊在盘中即成。 文献参考 1、《名医别录》:“安中利人,可久食。” 2、孟诜:“利五脏,轻身健人,洗水脾间邪气,诸恶热毒,煮和酱食,亦可作羹。” 草头干饺 食材明细草头干
酱油
糖
味精
专用饺子皮
(或者自己和面,加点油效果更好,更香脆) 草头干用水浸泡,放入糖、酱油、味精,搅拌均匀。 放入陷,将饺子边缘用拇指捏一下,捏出一个小耳朵,再往内翻,然后摁一下。放入油锅,两面煎黄。 还可以红烧笋块,烧蹄膀。
6. 三叶草的特点和外形怎么写
三叶草目前种植较多的为红三叶和白三叶。红三叶为短期多年生豆科牧草,植株直立、茎叶披灰色柔毛、开紫红色花,苗期生长较快,产量高,适于与黑麦草等混播,旱田栽培用于青刈。
白三叶为多年生豆科牧草,茎匍匐生长、茎叶光滑、花白色,苗期生长相对缓慢,产量中等,饲草品质极好,主要用于多年生放牧草地和绿化。
三叶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热,春季生长最旺,主要供草季节为春秋两季。
7. 三叶草的特点和外形的描写
苜蓿品种在世界上有60多个品种,分布很广泛,我国栽培比较多的是紫华苜蓿、黄花苜蓿和金花菜。从南到北从,从东到西主要种植紫花苜蓿。
1、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早的母草,我国紫花苜蓿栽培历史悠久,距今天已经有两千多你的历史,在西北、华北、东北、内蒙古、华南等地广泛种植。
紫花苜蓿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是目前最经济的饲料作物。
紫花苜蓿寿命可以达到三十年,一年种植多年利用,种植的成本低,一般种植的第二年到第四年生长最旺盛,第五年后生产力逐渐下降。这得力于紫花苜蓿的根系发达,主根粗壮的原因。
紫花苜蓿喜欢温暖半干旱的气候,年降雨量250—800毫米、无霜期100天以上的地区都可以种植。紫花苜蓿生长最使用的温度是25℃。如果栽培亩产3500公斤以上。如果播种数量加大,第一年的产量增加,
紫花苜蓿收割 最佳时期是 第一朵花出现到十分之一开花,根茎上又长出大量新芽的阶段,最高这个时候,是紫花苜蓿营养物质含量高,根部营养蓄积多,再生良好。在花蕾前或者现蕾时收割,紫花苜蓿草的蛋白质含量最高,饲用价值最大,但是产量比较低,并且根部养分蓄积少,最高阶段收割会影响紫花苜蓿草的再生能力,甚至引起植株的死亡。如果收割过迟,紫花苜蓿草的草质粗老,饲用价值降低,并且最高时间收割,茎秆老嫩不一,加工调制困难。
收割紫花苜蓿草还要看饲喂的要求,如果用来作青饲料就要早收割,如果是晒青干草可以在盛花期收割。如果是喂猪、喂鸡就要早收割。喂牛羊可以晚点收割。
紫花苜蓿草的收割次数主要取决于紫花苜蓿草的长势,当年春天播种的,北方在有灌溉的条件下,可以收割2—3次。南方地区可以收割2—4次。夏天播种的,北方地区不能收割,南方地区可以收割1—2次。种植的第二年,北方地区可以收割3—5次,长江流域可以收割5—7次。收割间隔期通常是3542t天,每亩可以收割鲜草1000—4000公斤,水肥条件比较好的亩产可以达到5000公斤以上。如果收割干草,一般亩产量250—1000公斤。
紫花苜蓿草是各类家畜的上等饲料,不论是作为青饲料、放牧褐色制作青干草,适口性都特别好,营养丰富,紫花苜蓿鲜草一般含粗蛋白质3.6—4.7%、粗脂肪0.7—0.9%、粗纤维3.1—11.9%、无氮浸出物7.6—10.9%。幼嫩的紫花苜蓿草是猪、禽和幼畜最好的蛋白质补充饲料。一般奶牛每天喂25—40公斤,成年猪7.5—10公斤,40公斤的绵羊不超过7公斤。喂猪和家禽时要粉碎或者打浆,牛羊整喂。
1、黄花苜蓿
黄花苜蓿草,黄花苜蓿草又叫野苜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新疆,黄花苜蓿草草质优良,产量比较高,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与紫花苜蓿草相近,粗纤维含量低于紫花苜蓿草。
黄花苜蓿草的抗旱和抗寒能力很强,黄花苜蓿草主根入土很深,侧根比紫花苜蓿发达,在有雪的条件下能够忍耐零下60℃的低温,黄花苜蓿草还有比较强的抗盐碱能力。
3、金花菜,
又叫南苜蓿、黄花草籽、黄花苜蓿,在南方沿江沿海一带栽培比较多。每亩年产鲜草1500—26500公斤。
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金花菜在国内是主要种植的牧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