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的特点和用处(淡竹植物图)
1. 淡竹的特点和用处
莫干山风光妩媚,景点众多,有风景秀丽的芦花荡公园,清幽雅静的武陵村,荡气回肠的剑池飞瀑,史料翔实的白云山馆,雄气逼人的怪石角,野味浓郁的塔山公园,以及天池寺踪迹、莫干湖、旭光台、名家碑林、滴翠潭等百余处,引人入胜,令人流连忘返。
在全国名山中,莫干山的绿化程度名列前茅。荫山周围的毛竹不但茂密,而且特别粗大,高可三四丈,围沿10寸以上。“毛竹王”的胸径竟有14.8寸,四季常绿的毛竹,每一株都是一柄翠绿清凉的巨伞。毛竹之外,尚有淡竹、花竹、红壳竹、孵鸡竹、木竹、苦竹、箬竹、紫竹、凤尾竹、象牙竹、乌筋竹、早元竹、桃枝竹、孝顺竹等等,说莫干山是个百竹陈列馆,也可当之无愧。除了竹,品种繁多的树木,如松、柏、杉、香樟、苦梓、银杏、冬青、石楠、木笔、枫、桐、檀、栎等处处可见。其中尤其珍贵的树种是冷杉。至于芸芸灌木丛,攀缘植物和千态万状的花花草草,也纷列杂陈。这样,乔木、灌木、常绿、落叶、阔叶、针叶,高高低低,造成了名副其实的“翠绿仙境”。 亭台牌坊
亭:
亭为富有中国特色的园林建筑之一,自古为风景名胜区所青睐,莫干山拥有各类亭建筑数十处,各有特色,其中尤以位于芦花荡的陈毅诗碑亭为佳,该亭建于60年代,亭中立碑,镌陈毅《莫干山纪游词》七首手迹。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陈帅诗碑亭”名。
台:
台作为一种建筑物多为观望时所用,莫干山景区有台多处,其中建于1986年的旭光台久负盛名,抵清凉亭过小径有一山。山多石无竹,中央高拱,形若馒头山顶宽约半亩,上筑四方高台,四周置栏杆、石椅、茶几等,中间为飞檐小方亭,四周无蔽挡,游人至此此小憩台阁,可近览远眺。晨观日出、朝霞,幕赏落日、云海。
牌坊:
莫干山有牌坊两处,分别为西山门和南山门。西山门牌坊建于1988年,正面横额“莫干山”,系沙孟海翰墨。中立柱楹联,由卢前撰名,谭建丞楷书:“竹海连山,经四百旋高路,轧轧轮声,直上清凉世界;莫干遗迹,历三千载流光,堂堂剑气,凭看吴越春秋。”南山门牌坊建于1989年,正面横额“莫干山”,系茅盾手迹.中立柱楹联卢前撰句,钱君陶隶书:"肇名从吴越春秋,有神工铸剑山中,长留古迹三千载;避暑称清凉世界,望杰阁流丹云表,此上回峰十八盘。” 莫干山有句地方谚语:“三胜竹云泉,三宝绿净静”。“三胜”指竹胜、云胜、泉胜;“三宝”指绿宝、净宝、 静宝。
“竹”是莫干山“三胜”之冠,以其品种之多、品位之高、覆盖面积之大列于全国之首、世界之最。走近莫干山,只见修竹满山、绿荫环径,”莫干山所独有的“黄金嵌碧玉”、“碧玉嵌黄金”两类珍贵竹种则以其独特的花纹倾倒无数游客。
“泉”也是一胜,飞瀑流泉多达百余道,可谓峰峰有水、步步皆泉。
全山绿化覆盖率高达92%。
“清”也是一大优点。若漫步于竹林或憩息于林荫,或眺望于亭台,或夜坐于别墅,处处清新悦人、神舒肤爽。
“凉”是避暑的主要条件,因莫干山地处一定高度,绿化覆盖率高,且多流泉及储水量大的修竹,
“静”谷幽境绝, 莫干山那浩瀚无限、绿波万里的竹海的确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更令人惊异的还是在竹海中隐藏着的一幢幢各尽其美的精致别墅。二百多幢形象丰富、无一雷同,分别代表了欧、美、日、俄等十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的各国住 宅府邸形式复制品使莫干山素有“世界建筑博物馆”之美称。
纵观莫干山别墅,既有哥特式的尖顶建筑,也有巴西里加建筑的模拟品;既有巴洛克或洛科科式的遗风,也有折衷主义的产物;既有北欧的陡坡屋顶,也有南欧的缓坡屋顶;有的庄重,有的轻巧;有的舒展,有的雄浑;有的优雅,有的稳定。建造的别墅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且统一,依山就势展开,高低错落有致,或对山相望,或隔溪而居;或左右为邻,或上下而立;有的耸立在山峦峰顶,可极目远眺,观日出日落,四时变化;有的坐落于溪边泉畔,可枕流漱石,看水涨水消,鸣泉飞瀑;有的则掩映在修竹花木丛中,可品竹赏花,听鸟歌蝉唱,竹浪声声。来此欣赏,不禁会产生身居域外,周游列国的感觉,这是一种别有情趣的高层次的审美享受,更令人留恋的是,这里的每一幢别墅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皇后饭店:毛泽东下榻处;张云逸在此疗养,陈毅多次前来探望;
武陵村:蒋介石度蜜月、参加会议等多次在此下榻。
白云山馆:国民党第一任外交部长黄郛所建;周恩来与蒋介石在此进行国共和谈;
静逸别墅: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别墅;
林海别墅:杜月笙、张啸林的别墅。 莫干山寺院,肇始于南朝梁,发展于唐、五代,至清康熙乾隆进期鼎盛。鸦片战争前,有佛教寺教宫观400余座,可谓“缁流云集”,梵宫琳宇遍布。相传,天池寺有位寺僧,从信地出发,日防一寺院,期年后才返。清代期,灾祸频仍,不少寺庙或毁于兵,或焚于火或困于布施,致使寺宇衰人败僧离散一蹶不振。至20世纪20年代公存70 余座,且大多破败不堪。 50-70年代,僧人还俗,寺庙陆续倒坍、拆除。80年代后,或修复,或重建。今存云岫寺、圆圣古寺、黄庙、法华寺、静心庵等多处,另有天池寺踪迹。
黄庙:
在瀑布路旁,掩映于茂林修竹丛中。民国25年夏,由黄郛及张静江、张啸林发起并集资建造。初名“莫干山讲经堂”,后改“莲社”、“黄庙”,为上山避暑者定期参禅、诵经之所。有堂屋五楹,金黄色琉璃瓦屋顶,朱红屋檐,门窗雕八仙彩图,外墙饰半圆玻璃,结构宏敞,为一宫殿式建筑。今为娱乐场所。
2. 淡竹植物图
淡竹(学名: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ure)是禾本科、刚竹属植物,竿高可达12米,粗可达5厘米,节间长可达40厘米,壁薄,厚仅约3毫米;竿环与箨环均稍隆起,箨舌暗紫褐色,箨片线状披针形或带状,叶耳及鞘口繸毛均存在但早落;叶舌紫褐色;叶片下表面沿中脉两侧稍被柔毛。花枝呈穗状,鳞片状苞片;佛焰苞无毛或一侧疏生柔毛,小穗狭披针形,小穗轴最后延伸成刺芒状,节间密生短柔毛;笋期4月中旬至5月底,6月开花。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各地,也是常见的栽培竹种之一。1926年由南京引入美国栽培。该种笋味淡;竹材篾性好,可编织各种竹器,也可整材使用,作农具柄、搭棚架等。
3. 淡竹的作用
1、也称竹茹,是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竹茹是在冬季砍伐当年生长的新竹,除去枝叶,锯成段,刮去外层青皮,然后将中间层刮成丝状,摊放晾干制成。竹茹味甘,微寒。
2、归肺、胃、心、胆经。竹茹主要成分是三萜、黄酮、多糖、氨基酸、酚性物质、树脂等。其中,三萜、黄酮为主要的活性成分。
4. 淡竹是什么样的
春笋是什么样的
春笋以其笋体肥大、洁白如玉、肉质鲜嫩、美味爽口被誉为春天的“菜王”。又被称为“山八珍”。因其种类较多,如毛竹、早竹、石竹、淡竹、刺竹、绿竹、刚竹、麻竹等,可荤可素,做法不同,风味各异。
炒、炖、煮、焖、煨等皆成佳肴,祖国各地均有很多有名的笋菜:“春笋烧鲥鱼”、“春笋白拌鸡”,“南肉春笋”和“糟烩春笋”,“问政山笋”,沪菜中的“枸杞春笋”,陕菜中的“春笋焖肉”等。
5. 淡竹又叫什么竹
淡竹,这种竹子一般背面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黄绿至淡黄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点和条纹;耳及其繸毛均极易脱落;叶长披针形,有皱折,基部收缩;小枝具叶1-5片,叶鞘鞘口无毛;叶片深绿色,无毛,窄披针形,宽1-2cm,次脉6-8对,质薄。
6. 淡竹别名
别名有:
淡竹黄、竹三七、血三七、竹参、赤 团子、竹赤团子、竹赤斑菌、淡菊花、天竹花、 淡竹花、竹花、竹茧。
竹儿黄,长1.5-4cm,宽1-2.5cm。子囊壳近球形,埋生于子座内,直径480-580μm。子囊长圆柱状,(280-340)μm×(22-35)μm;子囊孢子单行排列,长方形至梭形,两端大多尖锐,有纵横隔膜,(42-92)μm×(13-35)μm,无色或近无色,成堆时柿黄色。
7. 淡竹的特点和用处有哪些
淡竹、紫竹、箬竹、厘竹和四季竹。
1、淡竹竿高可达12米,粗可达5厘米,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各地,也是常见的栽培竹种之一。
淡竹通直,材质柔软,是竹编的很好用材。竹材篾性好可编织各种竹器,也可整材使用,作农具柄、搭棚架、鱼竿等。
2、紫竹竿高4-8米,直径可达5厘米,幼竿绿色,一年生以后逐渐变为紫黑色。竹材较坚韧,供制作小型家具、手杖、鱼竿、乐器及工艺品。
3、箬竹竿高可达2米,一般为绿色,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箬竹生长快,叶大、产量高,资源丰富,用途广泛。
其秆可用作竹筷、鱼竿、毛笔秆、扫帚柄等,其叶可用作食品包装物,亦可包裹粽子。箬竹还可用来加工制造箬竹酒、饲料、造纸及提取多糖等;
4、厘竹又称为茶杆竹。茶杆竹有竹杆通直、壁厚、枝细、叶疏、节平、环细、光滑、坚韧、弹性强、不易虫蛀、耐腐蚀等特点,有“钢竹”美誊。
由于茶秆竹竹质优良,外形美观,被广泛用于制作台、鸟笼、钓杆、禽舍等家具、用具以及花蓝、竹画、竹帘、花盆等工艺品,同时也是建筑,园艺、造优质纸张的上等材料。
5、四季竹竿高5米,箨鞘绿色,箨耳紫色或淡棕色,卵形或偶为镰形。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和江西等省。四季竹的特点是细长圆直壁厚,适合做鱼竿。
8. 淡竹的特点和用处图片
瓷胎竹编产品按造型主要分为瓶坛包盒具等几大类。花瓶类有小到 5 CM的单件瓶,也有大到 145CM的千件瓶,可适合不同场合的需要。坛罐类有茶杯、糖缸、茶叶罐等实用品。竹包类有两大类六个规格的竹包手袋和挎包。竹编盒类有竹胎、纸胎、漆器胎几种,规格有7CM、9CM、11CM、13CM、15CM等几种,还分为单盒、内三格盒和套三盒等。竹编具类则是工厂的主要品种和技术优势所在。缠嘴过把、紧扣瓷器,精心编织出不同图案,是瓷胎竹编产品与其它任何竹编不同的独特技艺,是最能体现出瓷胎竹编工艺以精细见长特色的地方。按用途分有茶具酒具咖啡具、文具烟具,还有功夫茶具、日式茶具和提梁茶具等等。按规格分,从套二套三的酒具茶碗到十五头二十二头一套的咖啡具都有。按底胎所用材质不同,既有瓷胎、陶胎、漆胎、玻胎, 也有台湾客人偏好的紫砂胎。按工艺不同瓷胎竹编产品分为普通编织、提花编织和五彩图案编织。普通编织以古铜色的烤丝为主,配以普通几何图案多用于制作批量产品。提花编织则用新竹青丝经纬等宽,便于编织各类单色图案文字手迹,更以熊猫图案编织为多,主要制作花瓶茶具等产品。五彩图案编织充分发挥五彩丝的特色,运用多种不同的技艺、使用各种不同的色彩编织出千变万化的图案效果,多用于制作展品、礼品和高档精品。使用的技艺主要有疏编、疏细结合编、破经编、换经编、浸色编、浮雕编、立体编等二十多种。采用五彩图案编织方法可制作出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人物故事等维妙维肖的图案。
瓷胎竹编以依胎成型、紧扣底胎为其特色,也受其限制。工厂发挥瓷胎竹编技艺,移植到其他底胎和无胎产品中,开发了竹编首饰盒和竹编包类、竹编动物等新产品新品种。我们将继续努力,创造瓷胎竹编的未来。
产品常规分类:瓷胎竹编花瓶、竹编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竹编平面画。
竹编工艺可分为细丝工艺和粗丝竹编工艺品(说明:有瓷胎工艺品和无瓷胎工艺品)。成品主要是经对竹子切丝、刮纹、打光、劈细等工序,将剖成一定粗细的篾丝编结起来制成。东张竹编主要是粗丝竹编工艺。
1、细丝竹编工艺 (瓷胎竹编工艺)简介: 瓷胎竹编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的技艺特色。在制作过程中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让根根竹丝依胎成形,紧贴瓷面,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然生成、浑然一体。 产品主要有:瓷胎竹编花瓶、竹编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竹编平面画。
2、粗丝竹编工艺(无瓷胎竹编工艺):是指用竹条篾片编成的生活用具和观赏陈设品的竹编工艺。制作过程是先将竹子剖削成粗细匀净的篾丝,经过切丝、刮纹、打光和劈细等工序,编结成各种精巧的生活日用品,如竹篮、果盒、屏风、门帘、扇子等。粗丝竹编工艺品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盛产。东张镇做为福清市的五大历史古镇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民间传统文化的积淀,因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竹种资源丰富,有淡竹、水竹、毛竹等许多种类。主要产品有竹编凉席 、凉枕 、扇 、箩 、筐 、篮 、箕畚、摇篮等。
四川逍遥居竹编工艺品
1、四川逍遥居手工竹编平面画接近生活,与网络更深沉次的互联,同时对书画作品文化更新的体验。
2、粗丝工艺品(无瓷胎竹编工艺品):
用竹条篾片编成的生活用具和观赏陈设品 。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遗物中 ,已经出现竹编器具 。几千年来 ,民间竹编凉 席 、凉枕 、扇 、箩 、筐 、篮 、箕畚等生活日用品 ;我国南方地区,则逐渐形成富于地方特点的竹编用具和手工艺品 ,如安徽的舒席、四川的竹丝扇和瓷胎竹编等 。竹编制作 ,一般经过剖丝 、切丝 、刮削 、磨光 、编结等过程。
主要产地有浙江东阳、嵊州,福建泉州、古田,上海嘉定,四川自贡等。四川自贡艺人龚玉璋的扇子,称为 龚扇子 ,所用篾丝,细如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