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生长环境酸性(竹子的土壤酸碱性)
1. 竹子的土壤酸碱性
富贵竹喜欢酸性的,属于喜酸耐碱性植物
2. 竹子的土壤酸碱性强吗
竹子喜水不喜干。
竹类大都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宜生长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耐寒性较差,所以要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微酸至中性土壤。
竹是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记载有70余属,1千多种,但其中许多是同物异名。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
3. 竹子土壤ph值
竹原产热带、亚热带,喜温怕冷,主要分布在年降雨量1000~2000mm的地区。毛竹生长的最适温度是年平均16~17℃,夏季平均在30℃以下,冬季平均在4℃左右。麻竹和绿竹要求年平均温度18~20℃,1月份平均温度在10℃以上。故在我国南方竹林茂盛,而北方竹林稀少。竹需要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和通气性良好的土壤,土壤pH值以4.5~7为宜。
4. 竹子喜欢酸性土吗
按照竹子多生在华南、江南,而华南江南多红壤,红壤微酸性,故而应该是喜酸性,至少在酸性中可生长
5. 竹子的土壤酸碱性大吗
竹子喜欢酸性土壤。也有轻微的耐碱能力。栽培的时候最好用土层深厚,肥沃,偏酸性的土壤,这样的土壤环境下可更好的萌发。它喜欢湿润环境,生长季要勤浇水。若是北方地区栽培的,要定期在水里放硫酸亚铁,这样可提高土壤酸性。碱性太重会阻碍萌发,容易出现黄叶现象,时间长了会阻碍生长。
6. 竹子喜欢什么性质的土壤
中国竹子分布主要在东南湿润地区,总的来说,南半部是丛生竹类为主的竹子,北半部是散生竹类为主的竹子。产生分布上的差别主要制约因子是气温(最低温度),丛生竹类大多数要求有较高气温,适宜生长在热带、南***带和中***带气候条件下。如在丛生竹中较耐低温的绿竹,适生条件要求1月份平均气温在8℃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在-20~-14℃地区。毛竹生长的最适温度是年平均16~17℃,夏季平均在30℃以下,冬季平均在4℃左右。麻竹和绿竹要求年平均温度18~20℃,1月份平均温度在10℃以上。故在我国南方竹林茂盛,而北方竹林稀少。
水分也是影响竹子分布的主要制约因子,年降水量及降水量月分配规律影响竹林的分布和类型。竹子适生区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量少而集中、干旱期长、蒸发量大的地区,仅分布一些散生竹,需人工灌溉才能获得竹笋丰产。在降雨量1200~1800毫米的地方,雨量充沛,温暖湿润,竹子的组成和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从散生竹过渡到丛生竹,如绿竹、麻竹要求降水量在1400毫米以上。
种植竹子宜选择海拔50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度,背风向阳,光照虫蛀,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的坡耕地、丘陵岗地,土壤为沙质壤土或红、黄壤土,pH值5~7.5,土层深50厘米以下,疏松透气,排灌水良好。
7. 竹子 酸性土壤
1、土壤需求
竹子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一般生长在疏松、肥沃度高、具有酸性的土壤里生长更好,平时可直接将竹子种植到腐叶土、园土混合的基质里,如果当中适量的添加一些细沙,可使其根须更好的生长。
2、光照需求
竹子在生长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其放在阳光充足处细心养护,千万不要放在阴凉处,会使竹子枝条直接衰弱,叶片失去色泽,降低其观赏价值,盆栽竹子夏季上可以做好遮阴防晒,避免阳光直射竹子。
3、水肥管理
竹子的耐旱性特别强,但是却特别的怕涝,在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浇水量,可每隔3~5天浇一次水,每次浇水使土壤湿润就好,当土壤中的养分充足时不需要施肥,如果不足需每隔一个月施一次磷钾即可。
4、繁殖方法
一般竹子都是使用埋枝法繁殖的,首先需要摘取一条健壮的竹子,当中需装满水然后用泥土将其堵住,插入适合生长的土壤里,保持土壤湿润就可以了,等待竹子在土壤里生根发芽就好。
8. 竹子喜酸性土还是碱性
竹喜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以ph值4.5至7.0为宜,忌黏重、碱性土壤。北方土壤碱性强,可加入0.2%的硫酸亚铁。盆土最好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可用农田土拌红黄壤、腐殖土与细沙。地被竹中的菲白竹如用普通盆土栽植成活率低,可用蛭石或拌珍珠岩作为,成活率可达95%以上。
9. 竹子的土壤酸碱性是多少
竹子在南方较为常见,在北方部分地区也可以种植,但普遍较小,这主要与北方气温较低、雨水较少有关。要想在北方种出高大粗壮的竹子较为困难,但完全可以通过挑选合适的竹种、改善光照条件、改善水肥条件、伐除老竹垦复竹园这四个关键技术措施,来提高竹子的生长势,从而达到使竹子增粗的目的。
选择合适的竹种
竹子的种类较多,按照个体大小可分为大型竹(毛竹等)、中型竹(刚竹等)、小型竹(罗汉竹等)。由于北方气温较低,气候干燥,不适宜大型竹生长,一般只选择中、小型竹栽培观赏,因此北方的竹子普遍较矮小。为了使竹子更粗大,我们可以选择适应性相对较强的大型竹毛竹栽植。毛竹在气候温润的南方种植,高可达20余米,直径15公分左右,在北方,管理得当,生长到高7~8米,粗8公分左右没有问题。
改善光照条件
北方的竹子长不大,与北方平均气温较低,有效积温较小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想在北方种植的竹子长的粗大,需要选择光照条件最好、背风朝南或朝西南的阳坡种植,通过改善种植地小环境,延长光照时间的方式,增加有效积温,提升竹子的生理生长空间,促使竹子长的更高大,更粗壮。
加强水肥管理
北方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雨水少,而竹子喜欢在温暖湿润多雨的环境生长,尤其对丰富的降水特别喜好,在北方为了种植的竹子长的更粗壮,必须改善水肥条件。可以通过架设滴灌、喷灌设备补水,营造湿润的小环境,追施长效缓释的有机复合肥,满足竹子生长对水分和肥力的需求。
伐除衰老过密的竹子,垦复竹园
竹子每年都会长出新竹,竹园的竹子就会逐年增多,挤占彼此生长空间,需要及时砍除5年以上的老竹,给新竹腾出发展的余地。同时还需垦挖竹园,疏松土壤,清除竹蔸,截断老化的竹鞭,利于新的竹鞭生长,促使新竹越发越大,长出粗壮的新竹。
北方种植竹子的建议
竹子是禾本科树状草本植物,对温度水肥要求较高,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历史上北方地区气温较高的时期,也曾生长有大量竹子。史料记载秦王为引凤筑巢,根据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米不食”的特点,在阿房宫广植梧桐竹子十万株,可见以前北方也是有大量竹子分布的。但目前北方的气候较为寒冷,难以满足竹子生长需求,因此,竹子作为经济林在北方种植是不可行的,但可以选择一些小型竹如紫竹、罗汉竹等做观赏之用还是可行的。
【结语】:北方不是竹子的主要产区,但可以栽培观赏。在北方要想培育出高大粗壮的竹子,首先要选择适应性比较强的大型竹种毛竹来栽培;其次,营造更适合竹子生长的小环境,选择背风朝阳的阳坡作为种植地块;同时还需要克服北方天气干燥的缺陷,进行滴灌、喷灌、追肥等措施,满足竹子对水肥的需求;最后及时砍除衰老过密的竹子,垦复竹园。如果做到以上四点,在北方也能种出高大挺拔的大型竹。
10. 竹子喜欢碱性土壤
竹子栽种前需要对种植地进行全面的耕翻,深度在50厘米左右。栽植竹子的种植穴的深度一般在40至50厘米,坑的直径要大于母竹根部直径10厘米即可。
竹子栽植好后,要浇第一次水,也就是“定根水”,一定要浇足,等栽植穴内的水渗完之后,还要进行缺土补土工作。栽植母株后,一般2到3天浇第二次水,并浇足浇透。同时检查竹子是否有歪倒的现象,及时扶正,以免影响观赏的效果。一个星期后,开始浇第三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