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插花主要花型(中国传统插花花型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
1. 中国传统插花花型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
一、瓶花
花瓶花起源于南齐五世纪,盛产于明代,深受人们的喜爱。
象征着“祥和吉祥”,作品庄严肃穆,枝繁叶茂,神韵高贵。
二、盘花
盘花源于二千年前的汉代,它象征着池塘或湖泊的概念,里面有陶树、陶楼或陶鸭。
这显示了大自然的无限活力。盘花的特点是盘式浅,但器具种类繁多,可选择多点插值。
三、缸花
缸花起源于9世纪的唐朝,兴盛于明清时期。缸形圆筒又短又胖,腹部大,能容纳许多花草树木。
缸花也很方便地表现出槐枝对比的美。豪华庄重,适用于宫殿两 侧。
四、碗花:
碗花起源于十世纪前蜀,盛于宋明朝。碗花强调哲学和秩序,以伦理为中心。
展现宇宙的自然景观。这只碗是中式的,嘴宽底尖。盆花枝繁叶茂,富丽堂皇。适合盛大的正式场合和日常生活。
五、筒花
筒类花器兴起于五代,盛行于北宋。管状花的特点是管状花是由竹子制成的。它象征着风景,是文人最适合的花。
筒花虽重却优美。采花最好有优美的曲折,优雅的颜色和简单的
2. 中国传统插花按照花器的不同,主要有什么类型的插花?
东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式,中式花器的由来非常久远,在不同的朝代都会出现不同特色的插画技艺以及花器造型,综合下来一共有六大类,也就是六大花器,
1、篮花 传统篮花不仅花篮式样丰富,制作精巧、纹饰华丽,且花枝造型自由多变,与篮子融为一体。
2、筒花 筒花源于五代而盛于北宋、金,筒花又称隔筒。
3、碗花 碗花源于10世纪的前蜀而盛于宋、明两代。
4、缸花 缸花起源于唐代,盛于明清。唐代罗虬《花九锡》记载:玉缸存水,充当插作牡丹的花器。
5、瓶花 瓶在我国有平安吉祥之意。瓶花起源于1500年前的南齐,大盛于明代。
6、盘花 盘花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用陶盆象征池塘或湖泊的观念,六朝时与佛教供花相结合,成为插花重要的器皿。
3. 中国传统插花的基本花型
插花作品制造
第一步:安排物品
将过量净水注入花器,将剑山安排入花器内,备于插花。
第二步:修剪与流动
细弱花枝可用透明胶或细铁丝,
将其绑缚在粗细合适花枝上中止流动。
而较粗的花枝则需修剪。
假设是草本花草,只需要在水中斜剪花茎。
假设是草本花草,需要将瘦语纵向剪成“十”字、“米”字、“井”字。
再将个中的闲暇拔出剑山,将其流动。
第三步:插花
依照ABC三个主枝条骨架拔出,然后再在各个主枝的四周运用高度不超越主枝条的辅佐枝条来弥补空间中止装潢,使得花型饱满具备层次感。
1.竖立型
A在花器中线左边10-15°
B与A同侧,左前45°,C右前75°
2.倾斜型
A在中线左前45°
B在中线旁15°
C在中线右边75
3.平出型
A在倾斜型的根底上持续下斜到基础和中线垂直
B在中线右边65°左右
C在中线前倾75°
4.倒挂型
A由倾斜型或平坦型转变
总的来说就是向下悬垂
要比瓶口低
BC都同倾斜型
第四步:完成作品
4. 插花艺术的类别与各自的特点
欧式插花的特点是注重花材的外形,追求块面和群体的艺术魅力,作品简洁大方,布局均匀有致、主次分明,花材种类不宜过多,作品须有一个明显的重心,构图多以对称式、均齐式出现,表现热情奔放、雍容华贵、端庄大方的风格。
欧式插花由大量不同色彩和质感的花组合而成,用草本和球根类的花比较多,整个作品显得繁盛而热闹。花型则是以圆形、椭圆形、三角形、T形、水平形、扇型、S形等几何形状为基本花型,作品有很强的装饰性。我们现在在宾馆、礼堂常看到的那些华丽的作品,差不多都是欧式插花。与东方传统插花的“意趣之美”相比,欧式的插花则是“形色之美”。就像国画和油画的一样,各有各的风格特点。
韩式花艺
韩式花艺表现的是一种自然风和唯美风,作品小巧精致、细腻自然,注重细节、富有小资情调。选择的色系一般是清新淡雅类,韩式花艺偏向浪漫和优雅,显著的特点是干净利落、手工精致,包装精美,花艺作品更倾向于随性发挥,没有太多的束缚和规矩。因此在如今,韩式花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韩式花束以其丰富的花材,不规则的花束结构,临近色花材的搭配和浪漫的包装让越来越多的人为之疯狂。如果你看惯了国内用简单包装纸和丝带装饰的花束,那韩式花束你绝对会被惊艳到。
韩式花盒因为面积有限,所以选购花材最好是用花头较小的点状花材进行构图造型。同时要注意花材的高低错落,整个作品要活泼充满韵律感。韩式花盒看似简单,实则非常考验花材的分布、配色和层次感,只有相互点缀、相互衬托,才能形成一道完美的景致。
韩式花篮讲究花和叶的完美搭配,大多选用进口花材,因其独有的精致、浪漫、自然风受到许多国内花店的欢迎。
日式
日本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隋唐的佛堂供花,传到日本后,先后生成各种流派,并成为女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日式花道根据样式、技法的不同派生出各种流派,各流派各有千秋,但基本点都是相通的,即注重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具体代表性的是池坊流、小原流和草月流三大流派。其中,日式花道在不同时代还产生了不同的插花类型,包括生花、立花和自由花。日式插花讲究清幽恬静、凝练素雅、花材用量少,其作品竭尽简洁,以简单的造型在最大程度上释放植物本来的魅力,其作品以花的盛开、含苞、待放代表着事物的过去、现在、将来。
中式
中国传统插花受儒、道、佛教思想的影响,认为万物皆有灵性,因而常根据其习性,把无语的花草,赋予人的感情和生命力。
5. 简述西方传统插花的特点和基本花型
1.垂直型垂直形插花,表现纵线的线条美,插花的造型直立而窄长,向上伸展的姿态,具有气势雄伟的象征意义。
2.花器以插口细小,或简单细长的最为适合,由于本身的造型细长,不能四面观赏,故只适合摆放在比较狭窄的场所,如屋角、柱边或窗台等地方。
3.水平型自鲜花用于祭礼装饰开始,水平形插花就非常普遍了。水平线排列有平面和立体两类。愈接近中央部分,则自然高插,属拉平而构成的水平线只能放在角落位置。属立体的水平型的,两边均可观赏。此外还有矮长型插花,四面皆可观赏的特点,常被广泛运用于茶几、餐桌、会议桌、主席台等处。花器除了长水盆、高脚花瓶、小花篮外,任何花器都合适。注意花面弧度柔顺,是插好水平型花的一大密诀。
4.新月型也称之为“弯月”型,它是由自然现象“弯月”的形状构思出来的.造型。所以成型时需要注意线条的流动感,新月形可随着花材变化而变化,它具有强烈曲线美,又甚具观赏价值,花器不宜太高,口部宽阔的最为合适。它很适合于背面有圆形的镜子或圆盘,使用场合广泛。
5.S型这是从螺线变化产生出来造型,与英文字母“S”形相同所以称之为S形。它又有“荷加斯”线之称,这与英国荷加斯画家因螺线的启发而喜用S曲线作画有关。S形插花采用的花材以带有曲线状的较佳。花器适宜选高瓶;若是摆放在桌子上,则可用宽口平盆,就视觉要求而言,用窄腰身的高瓶,效果更佳。如果“S”的末端连续下去,即形成双圆,或类似“8”字型,但上半部的圆必须大于下半部圆。
6.L型L型插法属于直线型结构,因结构明朗且容易掌握常被作为插花入门花型之一,也可以插成反L型,是属于单面花型,在欧洲常见于摆设在壁炉上面,显得十分豪华有气派,花器以质朴为佳。但用现代花器比较容易达到调和效果,瓶口太窄或太宽的都不适合。
7.半球型设计上用半圆球形状构成造型,插花要点是对色彩搭配,注意调和及同色不相邻,花型表面应是圆滑,不能凹凸不平,花器选择低矮平盆最合适,突出半球呈丰满感。
8.椭圆型此插花造型,可以作为欧洲格调代表之一。椭圆形插法采用集团式插法,对结构、对比的要求较低,反而着重自然美,强调气氛和具有神秘感。此型以古典的花瓶、容器来插最适合。但插花必须注意保持作品的稳重感。椭圆形插花适宜用于教会装饰、祭坛、葬礼或典礼式等空间位置较大的场合。
9.倒T型在L字的左边另加一条横线,即倒T型。西欧也称为洛可可型。据说是从庭院和街道广场的喷水池得到灵感而定型,表现了向上喷溅的水和飞沫四下的优美线条,讲究对称,插时须注意焦点和美感。
10.三角型此类插花是西洋式插花最普遍的基本插法。插花作品可插成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应用范围相当广。至于造型时用对称三角形还是用不对称三角形,则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制作时先插直立顶点的花和横向插入插座的叶子构成等边、等腰或不等边三角形的框架内,配辅枝、填补花朵,完成构图。
6. 中国传统插花的主要类别
目前国际花艺流派主要表现为8大类别:德式、英式、美式、自然系、中式、日式、韩式、泰式。花艺研修课程中还有专门讲述的架构花艺。我目前报的就是国际花艺班,在深圳多彩国际花艺学院这边报名的。
7. 插花艺术基本花型的理解
东方式插花的风格特点一:自然之“真”
传统的东方民族通常以自然中生长的花草树木作为表现的对象,讲究的是“物随原境”,就是要把所要表现的景观与生长规律相符合,没有太过于明显的人工痕迹。这样就对插花者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需要他们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并且把个人的情感和审美融进去,使插花既有生命力又有美感。
东方式插花的风格特点二:人文之“善”
中华民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善”是儒家美学思想的宗旨所在。所以人们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也赋予了花卉美好的象征意义,比如“岁寒三友”梅、竹、松等。
东方式插花的风格特点三:艺术之“美”
插花的艺术美包括布局美、色彩美、造型美、布局美、内涵美等,要把自然美和人文美有机结合,使得插花作品形神兼备。
东方式插花的风格特点四:“圣”洁之尊
传统的东方民族认为花卉是神圣的,要心怀崇敬去对待,可以以花悟道、修身养性,从而使得插花也有一种神圣感,讲究“心正花正”,使得“花正心正”,达到真正的艺术境界。
8. 中国传统插花概述
在1907年,粉红色的康乃馨被作为了母亲节的象征,从此以后,此花一直是献给母亲的花。康乃馨即香石竹,又名狮头石竹、麝香石竹、大花石竹、荷兰石竹,为石竹科石竹属的植物,分布于欧洲温带以及中国的福建、湖北等地,原产于地中海地区,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普遍的花卉之一。
康乃馨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属于多生宿根草本植物。因花瓣具繸缘及香郁气味,而广受栽培。一般分为花坛康乃馨与花店康乃馨两类。花坛康乃馨包括许多变种与杂交种,植株高约30~75公分(1~2.5市尺);花色繁多,直径多小于5公分(2吋),生长于硬直的茎干上;叶狭长,蓝绿色,在茎上形成叶鞘;茎节膨大。花店康乃馨可能是花坛康乃馨与中国石竹的杂交后代,植株较高,可达1公尺(3市尺),较粗壮,花朵也较大;在温室里几乎可以连续不断开花。此外,花店康乃馨还有迷你型以及枝饰变种。康乃馨是最受欢迎的切花之一,可供作插花、胸花等。1907年,美国费城的贾维斯(AnnaJarvis)曾以粉红色康乃馨作为母亲节的象征。而在欧洲,康乃馨曾被用来治疗发烧,在伊丽莎白时代亦曾被用为葡萄酒与麦酒的香料添加剂,以代替价钱较贵的丁香。
9. 插花艺术的类别与各自特点
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
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所以,插花是一门艺术,同雕塑、盆景、造园、建筑等一样,均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简言之,插花即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美丽、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故称其为插花艺术。插花看似简单容易,然而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却并非易事。因为它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溶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国内外插花界的朋友们都认为,插花是用心来创作花型,用花型来表达心态的一门造型艺术。在我国插花曲历史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巳为人们曰常生活所不可缺少。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并不是一定要选用名贵的花材、高价的花器。一般看来并不起眼的绿叶,一个花蕾,甚至路边的野花野草常见的水果、蔬菜,都能插出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优秀作品来。使观赏者在心灵上产失共鸣的是创作者唯一的目的、如果不能产生共呜那么这件作品也就失击了观赏价值。具体地说、即插花作品在视觉上首先要立即引起一种感观和情感上的自然反应,如果未能立刻产生反应,那么摆在眼前的这些花材将无法吸引观者的目光。在插花作品中引起观赏者情感产生反应的要素有三点:一是创意[或称立意)、指的是表达什么主题,应选什公花材;二是构思(或称构图),指的是这些花材怎样巧妙配置造型,在作品中充分展现出各自的美:三是插器,指的是与创意相配合的插花器皿。三者有机配合,作品便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插花种类和类容 插花艺术的种类很多,现从不同角度归纳分类如下: (1) 按所用花材性质不同,有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以及人造插花(绢花、涤纶花、棉纸花等)。(2) 按所用容器样式不同,有瓶花、盘花、蓝花(用各种花篮的插花)、钵花、壁花(贴墙的吊挂插花)等。(3) 按使用的目的不同,有礼仪插花和艺术插花。(4) 按艺术风格不同,有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以及现代自由式插花。(5) 按艺术表现手法不同,有写景式插花(盆景式)、写意式插花与装饰性(抽象式)插花。一般常用的插花种类按上述(1)、(3)、(4)的分类方法。10. 插花的特点有
一、根据用途分为礼仪插花和艺术插花
1、礼仪插花是指用于社交礼仪、喜庆婚丧等场合具有特定用途的插花。它可以传达友情、亲情、爱情,可以表达欢迎、敬重、致庆、慰问、哀悼等,形式常常较为固定和简单。
2、艺术插花是指不特别的要求具备社交礼仪方面的使用功能,主要用来供艺术欣赏和美化装饰环境的一类插花。
二、根据艺术风格分为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
1、东方式插花:有中国插花和日本插花之分。
2、西洋式插花:形式插花(传统插花),有格有局,以花卉之排列和线条为原则。非形式插花即为(自由插花)崇尚自然,不讲形式,配合现代设计,强调色彩,传统式适合特殊社交场合,自由式适合于日常家居摆设。
三、根据所用花材分为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和混合式插花
1、鲜花插花:全部或主要用鲜花进行插制。它的主要特点是最具自然花材之美,色彩绚丽、花香四溢,饱含真实的生命力,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应用范围广泛。其缺点是水养不持久,费用较高,不宜在暗光下摆放。
2、干花插花:全部或主要用自然的干花或经过加工处理的干燥植物材料进行插制。它既不失原有植物的自然形态美,又可随意染色、组合,插制后可长久摆放,管理方便,不受采光的限制,尤其适合暗光摆放。
3、人造花插花:所用花材是人工仿制的各种植物材料,包括绢花、涤纶花等,有仿真性的,也有随意设计和着色的,种类繁多。人造花多色彩艳丽,变化丰富,易于造型,便于清洁,可较长时间摆放。其缺点是缺乏自然美,整体效果显得过于生硬
插花的道具:
1、玻璃花器 玻璃花器的魅力在于它的透明感和闪耀的光泽。混有金属酸化物的。
2、彩色玻璃、表面绘有图案的器皿,能够很好地映衬出花的美丽。
3、塑料花器 比较经济的道具。价格便宜,轻便且色彩丰富,造型多样。设计用途广泛。
4、陶瓷花器 花型设计中最常见的道具。中式、日式、西洋式各有千秋,且突出民族风情和各自的文化艺术。所以在使用选择上首先应与设计的式样一致为佳。
11. 中国传统插花的花型构成以及其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插花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不为国人所了解,在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文人雅士,皆为插花的高手。比如:宋徽宗、范成大、陆游、苏轼等,再者,国内和台湾大致认为中国传统插花的器皿具有一致性,比如:瓶、盘、碗、缸、筒、篮等,乐活花道根据其中规律,概括出中式插花六大密诀,即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虚实结合、仰俯呼应、上轻下重、上散下聚。
一、高低错落:
即花朵的位置要高低前后错开,切忌在同一横线或直线上。 花材设计应有立体空间构成表现,即要求在立体空间用点、线、面等造型要素进行有层次的'位置排列,上下、左右、前后层次分明而又趋向统一,力求避免主要花朵在同一水平线或同一垂直线上。
二、疏密有致:
每朵花、每张叶都具有观赏效果和构图效果,过密嫌繁杂,过疏显空荡。 花材在安排中应有疏有密、自然变化。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一般在作品重心处要密,远离作品重心处要疏。作品中要留空白,有疏密对比,不要全都插满。
三、虚实结合:
花为实,叶为虚,有花无叶欠陪衬,有叶无花缺实体;花苞为虚,盛花为实;藤为虚,中心花为实,正面花为实,侧背花为虚;块状花为实,细碎花为虚;面状叶为实,线状叶为虚等。
四、仰俯呼应:
上下左右的花朵、枝叶要围绕中心顾盼呼应,既反映作品整体性,又保持作品均衡感。无论是单体作品还是组合作品,都应该表现出它的整体性和均衡感。花材要围绕重心顾盼呼应,神志协调,既要反映作品的整体性,又能保持作品的均衡性。花材围绕重心顾 盼呼应,神志协调,就能形成一体。花材的仰俯呼应应能把观众视线引向重心,产生稳定感。
五、上轻下重:
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浅色在上,深色在下,显得均衡自然。花材本无轻重之分,只是因质地、形态和色彩的差异造成心理上的轻重感。质地、外形相似的花材组合在一起,较易取得协调,在此基础上将不同色彩的花材配合也可以取得绚丽多彩又协调统一的效果。一般指形态小的、质地轻的、色彩淡的在上或外(距重心较远),反之要插在重心附近,使作品保持均衡、稳定,显得自然而有生命力。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浅色花在上,深色花在下,以保持作品的重心平稳。如盛花在上,下面可插成丛花苞;深花在上,下面可插成丛浅花,以达到作品重心平衡。
六、上散下聚:
指花材各部分的安插基部要像树干一样聚集,拧成一股劲,似为同根生,上部如树枝分散、发挥个性、适当散开、婀娜多姿,使作品既有多变丰实的个性又要有同一性。明代沈复《浮生六记》中强调“插花起把宜紧”是指花材的基部聚拢在一起,上部自然分散,犹如丛生灌木,自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