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鲜花分类 >

中国插花花艺大师(中国插花花艺大师有哪些)

更新:2022-12-07 01:50归类:鲜花分类人气:64

1. 中国插花花艺大师有哪些

传统插花分为民间插花、寺观插花、宫廷插花、文人插花等四大类型。主要容器为瓶、盘、碗、篮、缸、筒等六大类,由花材、容器、花插、几架和垫板、配件等构成。

主要流程为构思、构图、花材与容器的选择、花材修剪、固定、调整、陈设、赏析。

其间包涵丰富的文化内涵、系统的插花理论、精湛的插花技艺与独特的赏花方式。

中国传统插花的显著特点是花枝较少,选材时重视花枝的美妙姿态和精神风韵,喜用素雅高洁的花材,却并不像西方插花那样讲究花朵一定要丰满、硕大、色彩鲜艳。

造型时讲究线条飘逸自然,构图多为不对称均衡,利用不多的花枝,通过宾主、虚实、刚柔、疏密的对比与配合,轻描淡写,清雅绝俗,以体现大自然中固有的和谐美,悉心追求诗情画意。中国的传统插花艺术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期间,经历了汉代初始期、南北朝发展期、隋唐兴盛期、宋代极盛期、元明成熟期、清后代衰落期等阶段。

这种古老的艺术以群体传承的方式,见证着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进程以及历代风土民情的变迁。

它早已成为民众寄情花木、以花传情、借花明志、装点生活的重要载体。中国是东方式插花艺术的起源国,自隋唐时期始,中国传统插花传入日本,对日本花道的发展影响巨大。

而其追求线条美、崇尚自然、注重意境美的创设、简约环保的创作技法等,对近现代西方插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中国插花艺术

原始萌芽阶段

  对应的时期是先秦,此时期折枝花(切花)广泛应用,踏青访友将折枝花插在头上或佩带胸前,此时无艺术造型、无章法,但具有实用性和浪漫精神,为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中国插花花艺大师有哪些人

花卉艺术的简称,常称为插花(ikebana)。花艺指通过一定技术手法,将花材排列组合或者搭配使其变得更加的赏心悦目,表现一种意境或宏观场面,体现自然与人以及环境的完美结合,形成花的独特语言,让观赏者解读与感悟。世界花艺流派中,特征及影响力度显著的有日本花道、荷兰花艺、西方现代花艺、中式插花以及西洋式花艺设计等。花卉艺术是人们表现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内心世界对自然、人生、艺术和社会生活体悟的媒介,是人们借助于自然界的花草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种方式。

4. 中国十大插花大师排名

  2005年首届“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2006年“亚洲杯”插花花艺大赛、2010年“世界杯”花艺大赛的相继举办,带动着国内外花艺从业者的沟通学习,极大地活跃了中国花艺界,尤其是世界花艺界最权威的赛事之一“世界杯”花艺大赛移师中国上海,让中国花艺从业者在家门口即可饱览世界顶级花艺盛宴,在花艺理念上极大地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由上海插花花艺协会举办的“花之韵”上海国际插花艺术展,是国内乃至亚洲的顶级花艺展览,到2008年已经举办了7届。每届数百位来自亚洲乃至世界花艺界的名师倾情献艺,数万游客络绎不绝,为国内外花艺交流和花艺向社会的普及立下汗马功劳。中国插花花艺协会等花艺组织率团参观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等大型花艺展览甚至参赛,都将中国花艺推向世界舞台,也带回来世界最新的花艺流行趋势。由本报主办的中国花卉零售业交流会从2001年起已连续举办12届,来自欧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数十位国际花艺大师轮番登场,将世界花艺潮流汇聚一堂,也使得国际流行花艺风格和理念在国内得到宣扬与普及。

  2006年,中国花卉协会与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共同评出“首批中国插花花艺大师”,上海的王路昌、北京的王绥枝等9位花艺师获此殊荣。紧接着,两大协会又将“中国插花花艺资深大师”的荣誉称号授予王莲英、蔡仲娟、王绍仪、秦魁杰四位业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同年,《中国花卉报》社授予王莲英、蔡仲娟、王绍仪“中国杰出插花艺术家”称号,以肯定三位大师在花艺界承前启后、授业育人的杰出功绩。“花艺大师”和“艺术家”的荣誉称号,改变了插花只作为一个工种,在大众中给人“工匠”印象的历史,真正将插花提升到艺术的层次。

  十年来,作为行业基础的花艺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去年,业界高端花艺教育品牌的代表———北京佩华花艺学院举办20周年校庆,世界架构之父葛雷欧·洛许领衔一众名师演出,数百学员参与其中,展示了20年教学的丰硕成果。与《中国花卉报》社合作的“花艺在线”花艺网络教学项目也于去年启动,开启了中国花艺网络教学的先河,其教学模式打破时空局限,大大普及了名师花艺。

  当然,对比花艺水平高、花卉消费发达的日、韩及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的花艺提升空间还很大,相信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插花花艺这门生活的艺术会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为百姓生活添彩,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一些作用。

5. 中国插花大师作品欣赏

著名的刺绣大师:

1、朱凤朱凤不仅是一位刺绣艺术大师,同时又是一位刺绣艺术教育家,刺绣艺术理论家。

她一生从事刺绣艺术已有六十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刺绣生涯里,她继承了顾绣、沈绣的传统,对苏绣承先启后,继承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她还先后撰写出版了大量总结刺绣理论与实践的著作,如:《中国刺绣技法研究》《刺绣学教学大纲》《中国刺绣色彩研究》《手绣实用品色彩学》《刺绣法演变时》《中国刺绣史》《针上组织几何图》等书。

2、陈英华陈英华,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家。

1973年出生于苏州刺绣之乡。自幼喜爱家乡刺绣艺术,并得到刺绣前辈的精心指导,深得刺绣艺术的精髓。

二十多年来,她以针代笔,以线着色,不断探索和创新,将中西方绘画、摄影作品与刺绣艺术相结合,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刺绣艺术风格,她用活泼潇洒的针法,丰富多彩的色线,创作的水乡风景,花卉,动物,静物,人物肖像等作品,形象生动,逼真传神。

2014年获得“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3、顾金珍顾金珍,1938年6月生,苏州市吴县人,中国著名苏绣艺术大家。

 顾金珍大师,师从全国著名苏绣艺术家朱凤(1910-1993)先生和已故原苏州刺绣研究所傅元忠大师(1923-1995)。

顾大师数十载如一日,淡泊名利,潜心钻研苏绣之技艺,七十余载走过,顾大师毫无保留,无私地传授绝技,为苏州乃至全国刺绣届培养了无数人才,顾大师之高超技艺,不仅仅是继承了前辈大师的苏绣技艺,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潜心研究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刻苦攻关,独创人物肖像独特的"免光T型针法”,其卓越的技艺以及鬼斧神工的艺术创作,成为苏绣历史新的里程碑。

4、何晓霞何晓霞,辽宁沈阳人。何晓霞生长在手艺世家,她的母亲便是她第一位刺绣老师。

之后何晓霞进入美术学院正式学习美术画理,在学习的过程中萌生了将传统刺绣融入现代绘画中的艺术构想,经过研究尝试,最终创造了当代辽绣。

5、林智成[现代](一九二二至?)刺绣艺术家。出生于泰国华侨工人家庭,九岁丧父,随母回国。

十三岁进绣庄当童工,二十岁已能独立设计各类产品。

一九五七年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从事潮绣创作设计四十多年,为发展潮绣工艺做出了较大贡献。

配合潮剧出国演出,创作了十五个剧目的剧装细图一百九十件,这些戏曲服装,在演出时受到国外友人的好评。

他设计的潮剧蟒袍等,获全国剧装评比第三名。一九七四至一九七八年,他连续创作设计了潮绣挂屏绣稿五十多幅,送往英国、埃及、日本和叙利亚等国展出。

一九八二年他设计的“九龙屏风”,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赛的金杯奖。

在一九七九年召开的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上,被授予工艺美术家称号。

6. 中国插花花艺大师有哪些名单

富贵竹、鸿运当头、蓬莱松、七叶莲、发财树、金钱树、招财树、君子兰、兰花、仙客来、桔等。这些花卉蕴涵吉祥如意、聚财发福之意,是最旺家庭的插花。

7.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明朝的高濂,可谓是个出色的生活艺术家。他爱好广泛到令人惊叹:写戏、藏书、赏画、焚香、插花……几乎样样精通。

他留下的养生著作《遵生八笺》更是事无巨细地记录了应该怎样息心养性,让自己身心愉悦。而其中的《起居安乐笺》和《燕闲清赏笺》中多次论及插花。尤其是《瓶花之宜》《瓶花之忌》《瓶花之法》三篇短文,比较系统的阐述了插花的方法和要点。

《瓶花三说》在我国插花理论专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至今仍能给我们带来不少启发。

花与器

“瓶花之具有二用,如堂中插花,乃以铜之汉壶,大古尊罍,或官哥大瓶……与堂相宜。折花需大枝……若书斋插花,瓶宜短小。……小瓶插花,折宜瘦巧,不宜繁杂。”

花器,也是插花作品的一个部分,而插花作品,是空间装饰的一个部分。所以,在创作一个插花作品之前,首要的是关注到空间环境继而选择相适宜的器皿与花材。

在《瓶花三说》中,高濂把插花分为了两种,一种是在厅堂中的插花,第二类是书斋插花。用于厅堂的瓶花需用大瓶大枝才有相应的气势,而书斋赏玩,则用器用花更为精细、雅致。

除此之外,插花时,花材本身的特性以及季节性的特征也应该纳入考量的范围。譬如,高濂谈到插梅花时,提到“冬时插梅必须龙泉大瓶,象窑敞瓶,厚铜汉壶,高三四尺以上……砍大梅枝插供,方快人意。”而野草闲花则“但取自家生意”,要表现出花朵自然生长的特性。

明·陈洪绶《瓶花图》

花中趣

插花,当然不能是随意一把花,放入瓶中就成。高濂说“如缚成把,殊无雅趣”“插花有态,可供清赏。”这“有态”两个字,值得细细琢磨。

汪曾祺在《花草树》一文中曾说道:“中国松是按照中国画的样子长起来的。”中国的瓶花,其实也是按照中国画的样子插起来的。“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志,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

这便是东方插花与西式根本上的不同。西式插花有如油画般浓墨重彩。丰富,方能显出热烈之感。而在中国,最忌繁杂。“宜一种,多则两种,分高下合插,俨若一枝天生二色方美”。插出宛如天开的形态,才是自古以来,文人插花所追寻的境界。

明·唐寅《墨梅图》

在高濂看来,插花“诚好事者本身执役,岂可托之僮仆为哉?”插花一事,是不可以假手于人的。每一个插花作品,体现的都是插花之人当下的心性以及审美,都蕴藏着插花之人当下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而插花这一过程本身,也是宁心静气,颐养心性的过程。

插花之趣,不仅仅在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之美,更在于沉静其中时安然、喜悦的心境。

花之养

待花亦如待人。“花之遭遇一春,是非人之所生一世同邪?”插花入瓶,更需要我们悉心养护。

对于整个插花作品而言,首要的是要放置安稳,不能“有颠覆之患”。其次,要“忌香烟灯煤熏触,忌猫鼠伤残,忌油手拈弄”。任何一种外来的损伤都会耗损鲜花的寿命。

而针对不同的花材,高濂也给出了不同的保鲜方法以延长花期。可见,那时候人们已经重视在插花之前的花材处理。而处理方法要根据“花性宜水宜汤”而做不同的处理。

不仅仅限于对花的养护,高濂还提及了对花器的养护。“冬季插瓶,需用锡管,不坏瓷瓶。”

我们可以从《瓶花三说》中窥见:插花,并不仅仅是指的插花入瓶这个动作,而是一个完整的艺术过程。从选器、择取、修剪、养护到装饰,每个环节中都包涵着人对自然、对环境的认知和感悟,蕴含着敬天惜物的工匠精神。

8. 中国插花艺术家

成立于1990年,是由中国插花花艺界的科研、生产经营单位,插花艺术家和爱好者自愿联合而成立的全国性的非赢利学术团体。

9. 插花艺术大师

丽莎库珀是澳大利亚花艺大师,她的魅力之处在于,她理解花儿,并尊重它们。她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让鲜花的美以更加厚重的形式呈现。在她的手里,花被赋予了人设,开口说话,它们亲口诉说这些“回忆、怀旧、悲伤、欢乐和爱”的记忆。

她曾在自己的书中说道:“自然界的万物是天堂和世间的交界,是人与神的交界。这些存在都是不可理喻的,甚至有些时候,有些疯狂。

10. 中国插花花艺大师有几个

王绍仪 女,1942年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园林系。现任 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副会长

上一篇:中国最贵的罗汉松(最名贵的罗汉松) 下一篇:中国温室资材网(温室动力网)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