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常见病害图(植物常见病害图谱)
1. 植物常见病害图谱
茶叶有打农药的也有不打农药的。《茶树病虫害彩色图谱》这本书上列名了可能危害茶叶树的病虫害。什么时候是什么病虫危害就什么时候打药。一般种茶集中的地方当地农业技术服务站会提前通知。
2. 植物常见病害图片及名称
原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条件为病害的三要素。植物病害发生需要有三者互相配合。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引起非传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非传染性病害降低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促进传染性病害的发生。二者相互促进,往往导致病害加重。
3. 病害植物图片
植物病害是植物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下,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和生化上的病理变化,阻碍了正常生长、发育的进程,从而影响人类经济效益的现象。
判断植物病害的两个衡量标准 (1)病害必须有病理程序; (2)病害必须造成损失。
4. 植物常见病害图谱图片
娃娃菜的病害有猝倒病,可用链霉素进行叶面喷施。
霜霉病,可以用普力克水剂液进行防治。
软腐病,主要防治方法在管理时要加强肥水管理。虫害,对蚜虫可用农药防治。
5. 植物病害图谱大全 病症 病状
这是白粉病,一种危害小麦叶片、茎和穗子的疾病。 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病原分类地位
江苏、浙江、湖北、河南、山东、贵州、四川
主要危害作物
小麦,大麦、黑麦、燕麦
主要为害部位
小麦叶片
麦类病害
病害分布状况
麦类白粉病近年来在江苏、 浙江、湖北、 河南、山东、 贵州、四川等地发生较为普遍,为害日趋严重。由麦类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 D.Cf.sp. tritici E.Marchal.)引起,主要为害小麦、大麦、 黑麦、 燕麦等。
防治方法
a、农业防治
(1)选择抗病品种
(2)在购入苗木时要严格剔除染病株,杜绝病源。
(3)进行扩繁时,要剪取无病虫插枝或根蘖作为无性繁殖材料。
(4)苗木出圃时,要进行施药防治,严防带病苗木传入新区。
(5)轮作与非寄主花木轮作2至3年,以减少病源。彻底清洁苗圃,扫除枯枝落叶,剪去病虫枝集中销毁。生长期间及时摘除染病枝叶,彻底清除落叶,剪去病虫枝和中下部过密枝,集中销毁。不宜种植过密,棚室加强通风换气,以降低湿度。及时排除田间和花盆积水,浇水不宜多,从盆边浇水,不使茎叶淋水,减少病菌传播和发病机会。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6)预防大棚内花木发病大棚育苗种植前,彻底清除棚内所有植物,清扫棚室,用药物熏烟等手段严格消毒。严防病苗入室,棚内尽量种植单一花木品种,避免混植,以防交叉传染。早春露地花木萌芽前,彻底销毁棚内病株后,才能开棚,以防病菌孢子传播到棚外。
b、药剂防治:
(1) 越冬期用波美3至5度的石硫合剂稀释液喷或涂枝干。注意,瓜叶菊等易受药害的花卉不能施用。地面喷硫磺粉,一般每70平方米使用25克至30克,消灭越冬菌源。
(2)生长期在发病前可喷保护剂,发病后宜喷内吸剂,根据发病症状,花木生长和气候情况及农药的特性,间隔5至20天施药一次,连施2至 5次。一季花木,一种内吸剂只能施1至2次。要经常更换农药种类,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3)病害盛发时,可喷15%粉锈宁1000倍液、2%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10%多抗霉素1000至1500倍液。传统药物因反复使用产生使病菌产生抗体,效果锐减,故提倡交替使用。另外也可用白酒(酒精含量35%)1000倍液,每3至6天喷一次,连续喷3至6次,冲洗叶片到无白粉为止。
(4)种植在大棚、温室等保护地内的花木,除了喷上述各种药剂外,还可施熏烟剂和粉尘剂。种植前或结束后要进行空棚消毒,每100平方米用硫磺粉250克、木屑500克,均匀混合,分成10堆,用烧红的煤球或木炭点燃,不能用明火燃烧,关棚一昼夜。在熏蒸过程中要严防火灾。花木生长期熏烟易发生药害,应慎用。植物生长期在发病前用45%百菌清烟剂。
甜瓜白粉病
1、危害 与症状
主要为害甜瓜叶片。初发生时叶片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病斑变黄褐色为 病菌的闭囊壳。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 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2、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
(1)每20-30ml乙嘧酚醚菌酯升级精准复配(控白)加水15公斤。每7天喷药一次,喷药2~3次。该药在白粉病单独发生地块或同时轻微发生霜霉病的地块采用。 注意在配药时不能和其它任何农药和化肥混配,配药要用清水,渠水要经过沉淀后才可配药。
(3)80%硫磺400倍加72%苯噻霜脲氰600倍喷雾,,150克硫磺加100克苯噻霜脲氰加水60公斤,同时防治白粉病和霜霉病。
(4)三唑类杀菌剂,如腈菌唑、氟菌唑等。
黄瓜白粉病的防治
黄瓜白粉病白粉病,俗称白毛,系常发性病害,是黄瓜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
症状与诊断
先在下部叶片正面或背面长出小圆形白粉状霉斑,逐渐扩大,厚密,不久连成一片。发病后期整个叶片布满白粉,菌丝老熟后变灰白色,最后叶片呈黄褐色干枯。茎和叶柄上也产生与叶片类似病斑,密生白粉霉斑。在秋天,有时在病班上产生黄褐色小粒点,后变黑色,即有性世代的子囊壳。此病在叶片布满白粉,发病初期霉层下部表皮仍保持绿色,与其它叶部病害容易区别。
发病规律
以闭囊壳随病残体留在地面上越冬。南部地区和温室中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活体上越冬。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主要以气流传播,萌发产生出蚜管直接侵入寄主体内。田间相对湿度大,温度在16—24℃, 此病易流行。密度过大,光照不足,氮肥过多,徒长苗易发病。
防治措施
(1)栽培抗病品种。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栽培上可选择叶片厚实的品种。
(2)种子处理:播种前先在阳光下晒种2-3天天,以杀灭表皮杂菌,随后用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温度下降至常温后继续浸种4-6小时, 再做消毒处理,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驱避地下病虫,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3)加强栽培及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随时保持土壤湿润,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洒壮瓜蒂灵使瓜蒂增粗,强化营养输送量,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瓜体快速发育,使瓜型漂亮,汁多味美。
(4)物理防治: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洒药剂加新高脂膜形成保护膜,隔离病源菌,防止病菌借风雨再次传播感染。
6. 植物常见病害图谱有哪些
1.1霉霜病
一般瓜果蔬菜容易感染霉霜病,霉霜病病来势迅猛并且传播速度极快,一旦有蔬菜感染其他的蔬菜也很容易传染。霉霜病主要感染植物的叶片上感染并通过叶片进行传播,一般植物在感染该病后初期叶片上出现浅黄色的小斑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斑点逐渐扩散、形状也变得不规则,颜色也由起初的绿色逐渐转变黄色严重时会变成深褐色。
1.2白粉病
白粉病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并且发病时间不确定的病害。一般情况下白粉病会出现在瓜果蔬菜生产的任何一个环节且在蔬菜生产的中后期最为严重。白粉病也发生在水果和蔬菜的叶子上,初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形成不规则的小斑,随着逐渐扩散后会形成白斑在严重时长满整个叶片。感染该病的植物在发病初期植物的叶片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色,而到了后期就会产生许多褐色的小斑点,叶片会逐渐死亡严重者会导致瓜果蔬菜减产甚至是死亡。
1.3病毒病
病毒病也是发生在蔬菜瓜果上的一种病害,但病毒病是由多种病毒并发引起的。感染病毒病的瓜果蔬菜起初是生长速度缓慢并严重影响植物的产量。瓜果蔬菜一旦感染该病其症状主要体现在花叶上,叶片上会出现颜色不一的绿色斑点,随着该病的感染情况叶片会逐渐变小、变黄甚至枯萎从而导致该植物枯萎死亡。
1.4番茄斑潜蝇
番茄斑潜蝇是一种对植物生长影响极为严重的一种害虫,番茄斑潜蝇为害严重者会导致叶片的大面积死亡,因而导致植物减产甚至是死亡。番茄斑潜蝇是一种体积较小的蝇虫会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潜入植物叶片中进行侵害,并且潜伏在植物上等到幼虫长大会刺破叶片,吸食叶片的汁液并将卵产在叶片上从而对植物进行二次侵害。番茄斑潜蝇繁殖能力极强因此可以常年对植物造成影响,在雨水节时影响更为严重。
1.5瓜蚜
瓜蚜也可称为棉蚜是瓜果蔬菜中比较常见且危害较大的一类害虫。瓜蚜基本上都以群集的形式发生叶片的背面及茎叶上,利用其针状似的小口刺入茎叶中吸取汁液造成叶片的卷曲甚至是枯萎,严重者导致植物的死亡。瓜蚜的繁殖能力较强,因此每隔一段时间都可以繁殖1代且扩散极为快速。在北方地区瓜蚜以卵的形式在植物上越冬等到春天植物复苏后该害虫也开始繁殖。而在温暖的南方地区瓜蚜则一年四季都在进行繁衍侵害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