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棕榈植物(棕榈科棕榈属植物)
1. 棕榈科棕榈属植物
棕榈树的叶子,它属棕榈科常绿乔木。
棕榈树栽于庭院、路边及花坛之中,树势挺拔,叶色葱茏,适于四季观赏。木材可以制器具。
2. 棕榈科棕榈属植物还是动物
热带海岸盐沼、泥滩上的常绿灌木和乔木。以红树科植物为主,包括海桑科、棕榈科和马鞭草科的一些植物。都有支柱根,多数种类有呼吸根。支柱根在树干或枝条上形成,向下生长而固定于泥滩中,能加强植株抵抗风浪冲击的能力。
呼吸根具有多而大的皮孔和通气的气道。种子在果实未脱离母株前就萌出胚根,其胚根一旦插入泥中,就发育成新植株,这种习性称“胎萌”。我国的福建、台湾和海南岛的部分沿海有红树林,海南岛清澜港还有保护红树林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有些种类的木材质地坚硬,树皮含丰富的单宁物质,可用于染鱼网和制烤胶。红树林的初级生产力很高,是沿岸带动物的重要营养来源。
3. 棕榈科植物有哪些
3至4片。
棕榈,是棕榈科棕榈属植物。
棕榈,是乔木,高3至10米或更高,树干圆柱形,被不易脱落的老叶柄基部和密集的网状纤维,除非人工剥除,否则不能自行脱落,裸露树干直径10至15厘米甚至更粗。
叶片呈3/4圆形或者近圆形,深裂成30至50片具皱折的线状剑形,宽约2.5至4厘米,长60至70厘米的裂片,裂片先端具短2裂或2齿,硬挺甚至顶端下垂;叶柄长75至80厘米或甚至更长,两侧具细圆齿,顶端有明显的戟突。
4. 棕榈类植物
木本,多为乔木,不分枝,复叶,开裂,花小,通常为淡黄绿色,是单子叶植物中唯一具有乔木习性的群类,子房上位,1-3室,很少4-7室,或心皮3个而分离或于基部合生;胚珠单生于每一个心皮或每一子房室的内角上;果为一浆果或核果,1-2室,或成果的心皮分离,外果皮常纤维状或覆以下弯的鳞片;种子离生或与内果皮粘合,胚乳均匀或嚼烂状。
5. 棕榈树科属
棕榈树属于棕榈科的常绿乔木,株高3-8米之间,树干为圆柱形,叶片有长柄,簇生,掌状分裂,裂片为线形,细长。通常在春季4-5月之间开花,花朵小,花色为黄白色,雌雄异株,花朵的观赏性并不高。花后会结果,核果扁平心脏形,果实青黑色,秋天的时候会成熟。
棕榈树春季长新叶,嫩绿色。夏季树叶颜色变深绿,郁郁葱葱。秋季开花,冬季叶子逐渐变黄,直至落叶。
6. 棕榈科棕榈属植物类吗
棕榈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属于山棕科、棕榈属的树木,高度非常的高,大约3-10米左右,还能更高一些,树干是圆柱状的,胸径大约10-15厘米左右。
棕树是丛生的灌木,跟前者有本质上的区别,根本不属于同类的植物。它是棕榈科、棕竹属的一个品种,高度要相对低矮很多,大约能长到2-10米左右,茎部的直径只有1.5-3厘米,上面具有茎节。
7. 棕榈科植物名称及图片
1、水椰
水椰是中热带海岩沼泽土生长的半红树、红树林的建群种。由于过度砍伐和采摘果实,使水椰林林相及天然分布受到极大影响。
2、琼棕
琼棕,又名陈棕,为海南岛植物,分布范围极为狭窄。近年来,产区大量收购茎秆作工艺品,所以屡遭砍伐,致使资源日益减少,现已处于濒临灭临的境地。
3、矮琼棕
矮琼棕为中国特产的稀有珍贵植物,与琼棕的区别在于植株矮烛。茎秆较细,叶较小,裂片少,花序较小,分枝少。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等与琼棕相近,观赏价值更高。
4、龙棕
龙棕物产于云南西部,由于分布区局限、零星分散,结果量少,自然更新能力差,加上森林被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失调,致使植株日渐减少。
5、董棕
董棕在中国仅云南有少量分布,主要生于石灰岩山区。其单干笔直,树形优美、四季常绿,是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优良的观赏树种。棕榈科鱼尾葵属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约50厘米。树形奇特,状如花瓶,是热带优良的观赏树种。由于自然资源稀少,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6、鱼尾葵(Caryota ochlandra Hance):鱼尾葵属植物。乔木状,高10~20米;茎绿色,表面被白色的毡状绒毛,具环状叶痕。茎干直立不分枝,叶大型,二回羽状全裂,叶片厚,革质,大而粗壮,上部有不规则齿状缺刻,先端下垂,酷似鱼尾。肉穗花序下垂,小花黄色。果球形,成熟后紫红色。
7、王棕 :王棕属常绿直立大乔木,别名大王椰子。树干不规则地膨大,基部不膨大或膨大,近中部膨大,向上部渐狭;叶的羽片成4列排列。其整体树形非常优美、壮观。是我国行道树和园林树中最能代表南亚热带风光的棕榈科植物之一。
8、菜王棕:王棕属植物。茎直立,乔木状,高达25~40米,基部膨大,向上呈圆柱形,叶长3~4米,上举或平展,约有羽片100片或更多,羽片线状披针形。花序长90厘米或更长,多分枝,半露出佛焰苞,果实长圆状椭圆形,一侧突起,成熟时淡紫黑色。
9、霸王棕 :霸王棕是棕榈科霸王棕属植物中的珍稀种类。其植株高大,原产地可高达80米。叶片巨大,长有3米左右,扇形,多裂,蓝灰色。
10、国王椰子(Ravenea rivularis):国王椰属植物,高达5~9米,最高可达25米,基部直径约80厘米,似椰子。有环状叶痕。叶羽状全裂。佛焰花序。果实小,红色。
8. 棕榈目棕榈科植物
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棕榈目(一说初生目)[1] 科棕榈科亚 科贝叶棕亚科 族贝叶棕族 属棕榈属种棕榈分布区域中国、日本、印度、缅甸中国分布区域江西丶广东丶福建等地棕榈属棕榈科常绿乔木,高可达7米;干圆柱形,叶片近圆形,叶柄两侧具细圆齿,花序粗壮,雌雄异株。花黄绿色,卵球形;果实阔肾形,有脐,成熟时由黄色变为淡蓝色,有白粉,种子胚乳角质。花期4月,果期12月棕榈原产于西非,现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棕榈是世界上最耐寒的棕榈科植物之一。除西藏外我国秦岭以南地区均有分布,北起陕西南部,南到广东、广西和云南、西达西藏边界,东至上海浙江。
9. 棕榈的科属种
山棕(学名:Arenga engleri Becc.)是棕榈科桄榔属植物。花序生于叶间,长30-50厘米,多分枝,分枝长约30厘米,螺旋状排列于花序轴上。果实近球形,钝三棱,充分成熟时为红色。种子3颗,通常有1种子发育不全,黑褐色,为丛生灌木。羽状复叶,花淡红黄色,芳香。
10. 棕榈科观赏植物
是被子植物门
属棕榈科常绿乔木,高可达7米;干圆柱形,叶片近圆形,叶柄两侧具细圆齿,花序粗壮,雌雄异株。花黄绿色,卵球形;果实阔肾形,有脐,成熟时由黄色变为淡蓝色,有白粉,种子胚乳角质。花期4月,果期12月。
棕榈科植物种类繁多,栽培历史十分悠久,是仅次于禾本科的最重要的经济植物。棕榈科植物是在被子植物出现不久就已存在的,人们普遍认为,棕榈科植物为原始裸子植物、现已灭绝的开顿目(Caytoniales)分化衍生出的后代。
棕榈科植物为泛热带至亚热带分布,目前已知的有200多属近3000种,主要分布中心在美洲、亚洲的热带地区、大洋洲及太平洋诸岛、非洲与欧洲也有分布。大多数棕榈科植物的生境地在海拔1200米以下,但有些物种,如蜡材棕(Ceroxylon alpinum)在海拔3900米地安第斯山地北部,甚至超过用材树种生长海拔界限地地方仍能正常生长。有些物种较耐寒,如棕榈、加拿利椰子(Phoenix canariensis)、智利酒椰子(Jubaea chilensis)等。
11. 棕榈科的植物
千年木,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纤细的枝条,和比较尖细的叶子。将千年木养在室内会显得非常有现代感,它的叶子搭配裸露的枝条,看起来有点像棕榈科的植物,实际上它是龙舌兰科的植物,可以控制在30~150㎝左右,将它们养在室内后,生长速度是特别缓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