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花卉的养殖方法(花卉的佛手花怎样养护)
1. 佛手花卉的养殖方法
千佛手越长越高一般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自然生长,另外一种则是徒长。首先千佛手的父母本分别是玉缀和静夜,玉缀本身具有较长的茎秆,而静夜则喜欢徒长,所以千佛手就算正常养护也会长出较长的茎秆,而且随着顶部重量的增加,最后整个植株会慢慢的歪倒下来,即便是增加支撑物也没有多大的作用,毕竟基因注定它不是株型低矮的多肉品种。
千佛手
其次自然生长的千佛手越长越高,但其株型还是非常紧凑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没有必要给它进行砍头等操作,因为就算我们将其砍得只剩下一点桩子,之后它爆出来的侧芽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最后还是会长成之前的模样。简单点说就是我们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干的却完全都是无用功,反而还浪费了千佛手之前长的杆子。
千佛手
既然没有必要给砍头,那对于自然生长却越长越高的千佛手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很简单,就跟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秋天给千佛手准备一个有一定高度的花盆,然后重新配置颗粒比例80%左右的土壤,接下来将其修根换盆重新栽种,这样等其正常服盆以后就变成一盆很有味道的悬崖桩了。而千佛手在高颗粒控养之下不但生长速度会得到控制,而且秋冬季节也更容易出状态,这种处理方式完全是一举多得。
千佛手
另外如果千佛手越长越高,但株型松散且叶片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那就是发生徒长了,通常是因为光照不足和浇水过多造成的。而对于徒长的千佛手建议最好就进行砍头处理了,否则最后它会长得跟下图一样乱七八糟的十分难看。
千佛手徒长
徒长的千佛手砍头跟其它多肉一样,通常在秋季或者春季进行,直接用锋利的小刀将其茎秆从土面向上4-5厘米左右的地方削断,然后给伤口抹上多菌灵,并暂时移到阴凉通风且有明亮散射光的地方养护,以免淋雨后造成伤口感染,之后大概20天左右其下部的桩子上就会冒出侧芽来,到时再移出去正常露养就可以了。不过就算给千佛手砍头了,在以后的养护中也必须给予它充足的光照,同时浇水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要不然的话它还是会继续徒长。
2. 花卉的佛手花怎样养护
佛手花水培养护方法
1、温度:佛手喜温暖,20-24℃是最合适的。它是一种不耐严寒的植物,所以冬季需调节,在5℃之上就可保证安全。
2、浇水:它的需水量较多,它一般分布在降雨量在一千至一千二百毫米的地方。如果是盆栽,则需两三天浇水一次到,到了很热的时候,则需每天一次。
3、光照:它对光照的需求也比较高,是一种喜光的植物。一般来说,每天都需保证5-6小时的光照,才能保证它的长势,之后的产量才会好。同样,如果是盆栽,则需放在向阳的位置上。
4、施肥:保证充足的养分供应,佛手才能长得旺。在3-8月份,一般每月一次即可,可以用有机肥。
3. 佛手花怎样养殖
1、一般选择一个透气性较好的花盆来养殖是比较好的,花盆在养殖之前,需要先进行暴晒杀菌处理,之后在进行养殖。
2、一般直接选择使用园土来养殖佛手花即可,园土在养殖之前需要进行疏松处理,适当的加入一些基肥来增加肥力。
3、一般主要放在散光处养殖,适当的给佛手花照射早上的阳光,这样可以促进佛手花进行光合作用生长。
4、春秋季节选择每2天浇水一次,夏季的话,1天浇水一次即可,每次都需要确保土壤湿润,冬季的话,一般选择每周浇水一次即可。
5、一般选择使用有机肥来施肥即可,选择每个月施肥一次是比较好的,在施肥之前先进行松土处理,之后适当的施肥一下即可。
6、需要做好防寒措施,在室内养殖时,温度控制在10°以上是比较好的,温度太低的话,是不利于佛手花度过冬天的。
4. 佛手花的家庭养殖方法图片
佛手别称佛手柑、五指橘、飞穰、蜜罗柑、五指香橼、五指柑,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中国长江以南各地有栽种。南方各省区多栽培于庭院或果园中。广西、安徽、云南、福建等省区也有栽培出产。
佛手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严寒、怕冰霜及干旱,耐阴,耐瘠,耐涝。以雨量充足.冬季无冰冻的地区栽培为宜。最适生长温度22-24℃,越冬温度5℃以上,年降水量以1000-1200毫米最适宜,年日照时数1200-1800小时为宜。适合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沙壤土或粘壤土中生长。佛手不耐寒,较耐阴,过强光照会造成日灼或伤害浅根群。其生长适温为10~3l℃,0℃以下需移入大棚越冬,43℃下仍能正常生长。在广东、广西可露地种植。佛手对土质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透气、渗水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黄红砂土次之。苗木新梢转绿后四季均可种植,最佳植期为1~5月和8~9月。
佛手扦插、嫁接、高压繁殖均可。苗木新梢转绿后四季均可种植,最佳植期为2~4月和8~10月。 定植时对苗木修剪伤根,剪去过长主根和幼嫩的枝梢。植后淋足定根水或薄淋海精灵生物刺激剂,并做好树盘覆盖,防旱保湿工作,确保植株成活。
佛手在未进入结果期前应施好攻梢肥,即在春梢、夏梢、秋梢萌发前10天各施肥1次,一般每株用尿素约30克、过磷酸钙500克与鸡粪5公斤拌匀后,结合中耕除草,开挖宽30厘米、深25厘米的环状沟施下,然后覆土盖严,促使幼树早日形成丰产树冠。9月份后不能施肥,防止晚稍过生长,摘果后适当培土保护树盘,可恢复树势、增加养分积累,为第二年多结果打下物质基础.在结果期间喷施叶面肥和多效唑,促进果实膨大,提高单果重.刚出棚的幼苗施肥量要减半,待其生长稳定后再适当加大施肥量。
小苗定植或换盆时短截主干,多留侧枝,以仰制主干向上生长。对幼树或更新树的壮旺枝要进行扭枝、牵枝整形,用绳将枝条向四周拉开伸展,使结果枝分布均匀。另外要做好抹芽工作,把没有花蕾的芽全部抹去。在花果期间应适当疏花疏果,以提高商品果率。
佛手主要病虫害有潜叶蛾、红蜘蛛、锈壁虱、蚧壳虫、炭疽病等。病虫为害与周围的环境、生理状况等密切相关,“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预防技术能大大提高预防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 佛手花卉的养殖方法有哪些
一、土壤:佛手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可用腐殖土、河沙和泥炭土配制,按照6:3:1的比例混合,加入一点饼肥或骨粉作为基肥,有助于它的生长。
二、光照:佛手在光照充足的地方生长。可以把它放在向阳处,接受长时间的光照。但它比较害怕强光,所以在夏季需要适当遮阴,避免暴晒导致失水。
三、浇水:佛手喜欢比较湿润的环境,除了及时浇水外,还要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在夏季需要多浇点水,避免土壤干燥。天气干燥的话,可以往叶子上喷水。
扩展资料:
观赏
佛手的观赏价值不同于一般的盆景花卉。洁白、香气扑鼻,并且一簇一簇开放,十分惹人喜爱。到了果实成熟期,它的形状犹如伸指形、握拳形、拳指形、手中套手形,状如人手,惟妙惟肖。
成熟的金佛手颜色金黄,并能时时溢出芳香,消除异味,净化室内空气,抑制细菌。挂果时间长,有3-4个月之久,甚至更长,可供长期观赏佛手花朵。
佛手在中国广东多种植在海拔300-500米的丘陵平原开阔地带,而在四川则多分布于海拔400-700米的丘陵地带,尤其在丘陵顶较多。
6. 佛手花的家庭养殖方法
选择透气性好的沙质土,适度浇水。在花期和结果期,5天施一次肥,增加磷钾肥。
7. 佛手盆栽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春季。
1、换盆处理
换盆处理是盆栽佛手的栽培管理方法中的基本要求,最好每隔1~2年就要换盆一次,换盆时要将盆土进行彻底的消毒一次,主要是在春季进行,换盆前要在盆底施加足够的饼肥和骨粉作为基肥,这样植株就会生长得更快。
2、合理浇水
佛手在生长过程中,最适宜的湿度是在70%~90%左右,经常要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干燥季节的时候每天要向叶面喷洒1~2次的水分,也可以向周边的地面喷水增加湿度,秋冬季节可以少浇水。
3、适量施肥
佛手是喜肥的植物,在孕蕾期和开花前后施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大概每个星期施加一次,在生长期间每隔十天半个月施加一次稀薄的液肥溶液,天气寒冷的时候要减少施肥次数,否则会影响佛手的坐果。
4、病害预防
佛手比较容易出现黄叶病和叶片脱落的现象,在发病期间可适当的浇入适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如果烂根了要进行翻盆处理,翻盆后要将根部消毒清洗一次,再放在沙土中进行养护,这样可以慢慢的让它恢复生机。
8. 佛手盆栽养殖方法
佛手喜温暖,20-24℃是最合适的。它是一种不耐严寒的植物,所以冬季需调节,在5℃之上就可保证安全。
2
/3
佛手的需水量较多,它一般分布在降雨量在一千至一千二百毫米的地方。如果是盆栽,则需两三天浇水一次到,到了很热的时候,则需每天一次。
3
/3
佛手对光照的需求也比较高,是一种喜光的植物。一般来说,每天都需保证5-6小时的光照,才能保证它的长势,之后的产量才会好。同样,如果是盆栽,则需放在向阳的位置上。